七年级上23.散步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英国哲学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二、检查预习字词辨析信服:相信佩服。
嫩芽(nèn)分歧(qí)取决拆散(ch āi sàn)委屈水波粼粼(lín lín)一霎时(shà):顷刻间;很短的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序号标注课文的自然段。
将你不认识的字注上记号。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整体感知——快速抢答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原文)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E.“我”是如何处理这个分歧的?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四、问题探究你认为:这是的一家人。
(温馨,和睦,和谐,尊老爱幼)五、语文活动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将献给谁?请结合文中写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3、《散步》导学案执教、制作者:硖洲中学张晓燕【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方法】三步一思模式,朗读法和点拨法结合【学习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预习检测;了解作者及相关文本资料。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课前自读※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培根※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2、课前小测。
(古诗默写)游子吟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霎.()时chāi( )散委qū( ) 熬()过分qí( ) 嫩()绿水波lín lín()()各得qí( )所4、解释下列词语各得其所:分歧:二、交流展示(一)朗读感知)(二)理解品味,交流感悟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散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2、“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3、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4、找出第四段和第七段写景的句子,并赏析,体会景物的烘托美。
5、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6、研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7、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
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三、延伸拓展,感受亲情1、亲情调查: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2、抒写亲情:亲情是深夜里妈妈为我盖好滑落的棉被,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亲情是……3、亲情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捶捶背、给辛劳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散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5.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霎.时()分歧.()委屈.()桑.树()(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亲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 _(铺伸延)着,有的浓,有的淡。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 (强大强壮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__ (高高强大高大)的父亲。
(3)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 (缓缓轻轻慢慢)地,____ (稳稳静静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示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句中“熬”字当如何理解?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怎样理解这句话?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话?(对课文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作答:意思+情感+作用。
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学名言感知1.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培根2.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①霎.()时②chāi()散③委qū()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所2.整体感知)1.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展1.组内展示2.全班展示三、点1.学生点评2.教师点评四、练1.课文主旨:2.写作手法:【课后反思】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6.散步【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浓亲情。
2.揣摩文章的语言,品读精彩、含义丰富的语句。
3.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培。
【学习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浓亲情。
2.揣摩文章的语言,品读精彩、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熬.夜()咕.咕()分歧.()嫩.芽()拆.散()一霎.时()水波粼.粼()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
(2)我决定委屈..儿子。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填空。
《散步》选自1985年8月2日《》。
略有改动。
作者,重庆人,代著名作家。
4.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课中探究】(一)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5.“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解决的?6. 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7.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二)揣摩语言,品味精彩语句。
8.(1)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
请再画出两处这样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好处:(2)从A、B中任选一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B.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选句,作用:(三)探究思考艺术美9.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10.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
七年级《散步》教案导学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利用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课文《散步》。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2.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探讨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和动机。
2.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课文《散步》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描述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
探讨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贡献。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四章:情节与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散步》的主题。
分析情节发展与主题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意义。
4.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的主题理解和探讨。
分析情节发展与主题的关联。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课文的主题。
教师引导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探讨主题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总结和反思课文《散步》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合集15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2、积极参与观察记录和统计活动。
3、会用图形符号作统计标志。
活动准备:1、调查表2、事先选好幼儿园附近建筑景观或商店变化较多的街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会一起做什么事情呢?二、讨论制定散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师:今天,我们要到幼儿园的外面去散散步。
可是,到外面去散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2、提醒幼儿注意户外活动的安全。
由于路上车多,请幼儿排好队伍跟好老师,不要随意走动。
三、带领幼儿散步并及时地记录。
1、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沿途引导幼儿看景物、商店、标志物或古迹、老房子等,并记下有趣的东西。
转弯时,特别提醒幼儿注意转弯的方向。
师:今天,我们散步的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记录一份调查表。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将看到的商店数记在记录单上。
四、散步后的交流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讨论分享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整理记录单。
2、将所看到的商店数,写在大的记录单上,贴在语言区让幼儿自己讨论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初一上23《散步》导学案导学案:初一上23《散步》一、课前准备1. 学生需要阅读教材第23课《散步》相关内容。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具。
二、导入新课教师呈现一幅描绘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散步这一话题的兴趣。
三、新课学习1. 教师板书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解释每个目标的具体内容。
2. 学生进入课文,首先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教师以问题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让他们理解每个段落的具体细节。
4. 对于重点句子,教师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子结构。
5.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展开讨论并做出总结。
6. 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练习题,理解和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五、拓展延伸1. 老师布置相关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 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写一篇关于散步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散步经历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延伸成果,展示在课上。
六、课后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征询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课堂教学改进。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已学知识。
文章长度为137字,根据要求进行增加:初一上23《散步》导学案一、课前准备1. 学生需要阅读教材第23课《散步》相关内容。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具。
二、导入新课教师呈现一幅描绘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对于散步话题的兴趣。
三、新课学习1. 教师写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详细解释每个目标的内容和重要性。
2. 学生进入课文,首先阅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致故事情节。
3.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
《散步》导学案《散步》【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母亲、妻子、儿子和“我”的形象。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母亲、妻子、儿子和“我”的形象。
【学习难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文,按照提示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如有疑问,填写在我的问题上,以备上课时和大家一起解决。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1969年上山下乡,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重庆电影公司职员,重庆川剧院乐队队员,第三军医大学新闻干事,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等。
其作品曾获1994年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2.写作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
的创作源于两大契机,一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一次真实的“散步”,文中小孩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正是出于当时上幼儿园的作者的儿子之口;二是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对中国孝道的看法触发了作者的创作念头。
3.毕淑敏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教程: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家庭幸福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
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
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的时候与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23.《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习散文中景物
描写及其作用;
3、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导入:由《让爱住我家》的歌词导入;
自主学习:
1、简单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2、学习生字词:
嫩芽拆散霎时分歧水波粼粼
3、听示范朗读,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合作探究: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如果把一束鲜花送给其中一个人,你会送
给谁?为什么?
5、文中有很多打动人心的语句(如:体现亲情的、写景的等等),
找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6、由这件事情,作者感悟到了什么?是否小题大做?为什么?
拓展延伸:
7、回报亲情:文中的“我”和“妻子”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责任重大,其实我们的父母和他们一样,肩上的担子再重也是
自己默默扛着,作为儿女的我们能理解父母的责任和辛苦吗?
请以“爸妈我想对你说....”对正辛苦着的爸妈说出你的心里话。
寄语:
亲情仅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是不够,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仅靠父母无条件的付出也是不够,它更应该有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年轻的我们从生活点滴中去回报父母吧,让我们的家永远和谐、永远充满爱。
教学过程:
1、由《让爱住我家》的歌词导入;
2、分组展示基础知识部分1、2、3;(老师做补充说明)
3、老师指导小组合作探讨展示能力提升
4、
5、6;
4、学生自由展示拓展延伸7;(播放一组生活艰辛的图片)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嫩.芽()拆.散()
霎.时()分歧.()
熬.()水波粼粼
..()2、解释下列词语
分歧: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数中国人做的最好。
”中华民族最重亲情,这在古代诗文中有很多体现。
试着写出一两句:
4、仿句:
例句:家,是难舍的亲情,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
家,。
5、我手写我心:抒写亲情,回忆你和家人在一起经历过的温馨的、令你感动或令你难忘的时刻,请动笔写下属于你的亲情记忆!
我的收获(或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