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标志:文字
- 格式:ppt
- 大小:805.50 KB
- 文档页数:16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
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结晶。
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
创建文明城市,是体现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格尔木的工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成绩较为显著,经济逐年呈现递增趋势,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位居百强县市第1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提升格尔木城市品牌和加快格尔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十月,格尔木“国家级卫生城市”正式揭牌。
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为之奋斗、拼搏五年的“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终于喜获丰收,这一荣誉的获得,使我市成为青藏高原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是对我市创卫工作的有力推动和鞭策,同时也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格尔木城市的繁荣,我们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任务。
通过创卫工作,格尔木变得更加美丽,道路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居民的健康卫生和居民生活区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市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格尔木城市的巨大变化。
我市的城市新面貌更是赢得了外来宾朋的交口称赞!城市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汗水的结晶。
我们在珍惜今天取得的成绩时,更要保持好荣誉,并以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和总目标,以其它各项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各项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更好地落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
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全市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势在必行。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及深远影响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提高格尔木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引导人们努力成为“四有”新人。
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水平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服装在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标志的解释:
1. 社会经济水平的标志:
-质量与材质: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通常能够生产和消费更高质量的服装,使用更好的材料。
优质的纺织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往往代表着繁荣和富裕。
-品牌与设计:发达经济体系中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培养出知名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其服装设计和品牌影响力也更大。
2. 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
-追求美感: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服装不仅仅是一种保护身体的工具,也成为了表达个人品味和审美观的方式。
-多样性与创新:人类文明程度高的社会趋向于多样性和创新。
服装设计和风格的多样性,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潮流和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个性和创意的追求。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服装作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并不代表着一切。
其背后还有更广泛的
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此外,每个地区和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传统,这也是值得重视和尊重的。
因此,在理解服装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将其放在更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加以分析和解读。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
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目前,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
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
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发展障碍的这种材料困难,上世纪50年代,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
《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材料汇集的基础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③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
建国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于是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
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了古文字学。
④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
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
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项,很难做综合考察。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历史名校课堂八年级上册背记手册第一章:古代文明发展及于西周的兴起一、古代文明发展及特点1.文明起源于河流流域: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大支柱。
2.文明的标志:社会分工、城市的建立、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特点。
3.文明的传播:古代文明通过贸易、战争、移民等方式在不同文明地区互相传播。
二、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1.黄河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兴起,以都城成立和骨刺文化为特点。
2.长江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兴起,以良渚文化和楚文化为代表。
三、古代社会的形成及特点1.氏族社会:氏族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氏族之间通过血缘关系来建立社会秩序。
2.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社会形态,以君主和封建贵族为主导,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社会等级制度:古代社会按等级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贵族享有特权,平民受到限制,奴隶没有自由。
四、西周的兴起及特点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建立西周,取代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周天子的统治:周朝王室以天子自比太阳,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掌握了政权和军队。
3.封建制度的形成:周天子将封土分封给亲信的贵族,贵族管理封地,向天子进贡、提供军队。
4.周礼的形成:周王朝以天子为中心,以礼制约和管理封邦贵族,建立了周礼制度。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及于西周的衰落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农业经济的基础: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2.农业生产工具:古代农民主要使用石器、木器等原始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3.农业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农民通过水利工程、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农业产出。
二、手工业经济的兴起1.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农村兴起,手工业品的生产逐渐成为第二大经济支柱。
2.代表性手工业:古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有:丝织业、陶器业、铜器业、铁器业等。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A. 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开创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B. 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C. 学会了建盖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D. 学会按血缘关系组合成集体,进入了氏族社会时期【答案】B【解析】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种植农作物、也不会建造房屋,都属于群居阶段;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注意对比其异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 黄河与长江曾经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什么农作物()A. 水稻和玉米B. 粟和玉米C. 粟和水稻D. 水稻和马铃薯【答案】C【解析】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粟和水稻。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 中华民族曾经被称为“炎黄子孙”,被称为“华夏儿女”,对上述称谓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炎帝与黄帝B. 炎帝与尧舜C. 黄帝与尧舜D. 尧舜与夏禹【答案】A【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1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3 经济学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王庆Abstract: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is a great progress in human civilizations. In Archeology, writing is usually taken as one of the criterions for an advanced culture. Writing can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memory, it also opens a new dimension of language expression, helps to make the thinking more exact and delicate, changes the manner of human knowledge storage, gives new channel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rengthen the normalization of our society. And what is more, new form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n be generated on the base of writing.中文提要: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
考古学上通常将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字可以加强记忆,开辟语言表达的新维度,使人们的思维更加细密、准确。
文字也改变了人类知识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加强了人类社的规范性。
一些其他形式的交际模式在文字的基础上也得以建立。
周有光(2003:1)晚年经常说一句话:“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12005年2月26日,时年100岁的周有光先生为新加坡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学与汉语拼音正词法》一书题词,也写了这句话2(冯志伟,2005)。
文字的文明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不仅仅提供了一种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手段,更为人们的思维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到它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文字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之后。
最早的文字运用是为了记录重要的信息,例如统计农田的面积、储备物资的数量等,这为后来社会的管理和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发展壮大,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后来的表意文字和音意文字,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准确度。
文字的传播与交流是文字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所在。
文字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障碍。
通过文字的书写和阅读,人们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知识和思想,实现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文字的流通使得人类社会变得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也离不开文字的作用。
文字可以成为表达个人和集体意见的工具,通过文字的传播,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形成共识和争议。
文字的存在使得舆论有了一种稳定和持久的形态,可以供后来的人们参考和研究。
文字的使用也提升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效率,使得社会协作更加顺畅和高效。
总的来说,文字的文明意义体现在它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多重作用上。
文字提供了一种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管理和组织,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它为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提供了便利,推动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文字的文明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文章整体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这样的结构来合理组织和展示文章的主题和论点。
引言(Introduction)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兴起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
【原创实用版】目录1.文明的兴起与文字的使用2.文字的发展与文明社会的建立3.文明社会的特征与文字的作用4.文字与文明社会的互动发展正文文明的兴起被广泛认为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
在人类历史上,文字的出现和使用对于文明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不仅为信息的传递和记录提供了便利,而且还促进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文字与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文字在文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为文明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人们通过口头传播和简单的符号来进行信息交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复杂性增加,口头传播和简单符号已无法满足信息传递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应运而生,成为了信息传递和记录的有效工具。
最早的文字如我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
其次,文明社会的特征与文字的使用密切相关。
在文明社会中,人们开始使用文字来记录历史、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些文字记录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在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五经》等文献的流传,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文字的使用还促进了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使得各个文明社会得以繁荣壮大。
再次,文字与文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
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不断对文字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例如,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体现了我国文字逐渐规范化、简化的过程。
这种文字的创新与变革,反过来又推动了文明社会的进步。
同时,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促使文字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之,文字作为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对于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到文明社会的特征和文字的互动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文字在文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作文备考: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作文导写(附:范文展示及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①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大约公元前75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②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52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随后消亡。
③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渐渐演变而来。
④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文字于西班牙人在公元16-17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文字是文明的载体2.拥有自己的文字,才能拥有自己的国家3.文字是民族的凝聚力4.文字是世上最美的精灵素材:1.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据统计,1950年,全国的人口普查里文盲率是80%,现在的文盲率约15%。
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早熟者。
”报载,韩国已准备把中国书法改成韩国“书艺”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然而,我们的“手写体”却要绝迹了,这是为什么?一份名为“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
许多学生别说作业信手乱涂,连升学考试答卷都字迹潦草,直看得老师、家长望“字”兴叹,皱眉摇头。
还有一项针对初高中生的调查则显示,近九成的学生承认写字难看,85.8%表示有人说过自己的字不好看。
一、文字是文明的要素文字是人类在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有了文字,人们的信息才能够远传,人们的思想才得以积累。
因此,文字的出现被公认为社会进入文明的基本的、必要的标志。
1823年,法国学者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根据远征中发现的罗塞塔石(Rosetta Stone,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石碑,上面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分别是: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为世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
商博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
也正是因为这缘故,罗塞塔石碑被称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解读了古埃及文,奠定了埃及学的真正基础。
(蒲慕州《法老的国度》,台湾麦田出版,2001年,第5—7、13页)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认为,文明“始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恩格斯肯定了这一看法,并说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由此可见,文字是文明的一项重要因素。
英国丹尼尔1968年出版的《最初的文明》列举了文字、城市和复杂的礼仪中心三项要素,并且说只要一个社会具备其中两项,便可判定属于文明。
日本贝塚茂树在1977年出版的著作集《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的补记里,则举出青铜器、宫殿基址、文字三项要素。
1983年,夏鼐先生应日本广播协会之邀作公开演讲,其中一次以“中国文明的起源”为题。
他说:“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请列举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三例示例文章篇一:嘿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可有好多重要的标志呢!先来说说文字的出现吧!这就好比给人类的思想装上了翅膀。
以前大家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可这样多容易出错和遗忘呀!有了文字,咱们就能把想法、知识和经验准确地记录下来,传给后代。
比如说,古代的人发现了怎么种庄稼能丰收,要是没有文字,这宝贵的经验不就没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了吗?那得多可惜呀!文字就像一座神奇的桥梁,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让人类的智慧不断积累和传承。
难道这还不算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吗?再讲讲金属工具的使用。
想象一下,以前的人们只能用石头、木头来干活,那得多费劲呀!有了金属工具,就像是给人类的双手加了超强的力量。
金属工具可比石头和木头锋利、坚固多了,能做的事情也多了好多。
农民可以用金属锄头轻松地翻地,工匠可以用金属锤子打造精美的物品。
这不就像给人类的生活开了个超级加速的外挂吗?这难道不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一步吗?还有国家的形成呢!就好像一群小伙伴要一起做一件大事,得有个组织、有个规则。
国家就是这样的存在,它能让大家分工合作,有人种地,有人做工,有人保卫家园。
而且国家还能制定法律,让大家都遵守,这样社会才能有秩序,大家才能安心地生活、工作。
这不就像是给人类的大家庭找了个大家长,带着大家一起向前走吗?这难道不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吗?总之呀,文字的出现、金属工具的使用和国家的形成,这三个可都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超级重要的标志呢!它们让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有秩序!示例文章篇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可有好多重要的标志呢!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讲讲其中的三例,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先说文字的出现吧!这就好比给人类的思想安上了翅膀。
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想要传递信息,只能靠嘴巴说,可嘴巴能说多远呀?而且说过就忘了。
但是有了文字,哇塞,那就完全不一样啦!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经验、知识都写下来,传给后代。
文明形成的标志城市还是什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学者对文明形成的标志的认识,多集中于文字、青铜器、城址等,并将其称作“文明的要素”。
对文明起源研究,往往成为对这些“文明要素”的追溯。
但是,纵观世界各古老文明,可以看出,上述要素在各文明中都非缺一不可,倒是好几个文明都缺乏其中的某一项。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到底文明形成有没有统一的标志?如果有,那么标志是什么?中国学者中,很多人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的“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提出以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
但是,如何在没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情况下,通过考古资料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国家,是一个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
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我认为,文明可以分为文化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方面又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
决定文明性质的,是文明的社会层面,也可称为“制度文明”或“政治文明”。
也就是社会的结构、官僚机构的出现、强制性权力的形成、维护统治秩序的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国家的出现。
而判断国家是否出现,根据中国的资料,应当是看是否出现了反映专制权力形成的那些遗迹和遗物,如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城邑的兴建所表现出的对大量人力的组织和协调,规模巨大的宫殿或宗庙的兴建所反映的对王权的强化,规模大且随葬品丰富的显贵墓葬所表明的社会贵贱贫富的悬殊差别,制作精美的各种“礼器”所体现的等级制度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都应当是国家出现的最为直接的物化表征。
至于青铜器制作、文字的使用等,则是中华文明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表现。
任何文明尽管其文化发展的表现会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以权力的强化及其结果———国家的出现作为基本特征的。
因此,权力的强化和国家的出现应当是世界上各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特点。
对文明起源的研究,应当以对权力形成发展过程的考察为重点。
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入了文明社会,也应当以此为基本标准。
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cn/kaoguyuandi/kaogusuibi/2013/10 25/34801.html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
文化是文明诞生的唯一标志论述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化是基础,文明是建筑,文明脱胎于文化,文化诞生出文明。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
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
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
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
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
文化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
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
当然,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使用文字,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使用工具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