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标志:文字
- 格式:ppt
- 大小:805.50 KB
- 文档页数:16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
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结晶。
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
创建文明城市,是体现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格尔木的工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成绩较为显著,经济逐年呈现递增趋势,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位居百强县市第16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提升格尔木城市品牌和加快格尔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十月,格尔木“国家级卫生城市”正式揭牌。
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为之奋斗、拼搏五年的“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终于喜获丰收,这一荣誉的获得,使我市成为青藏高原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是对我市创卫工作的有力推动和鞭策,同时也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格尔木城市的繁荣,我们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任务。
通过创卫工作,格尔木变得更加美丽,道路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居民的健康卫生和居民生活区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市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格尔木城市的巨大变化。
我市的城市新面貌更是赢得了外来宾朋的交口称赞!城市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汗水的结晶。
我们在珍惜今天取得的成绩时,更要保持好荣誉,并以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和总目标,以其它各项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各项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更好地落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
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全市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势在必行。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及深远影响格尔木创建文明城市,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提高格尔木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引导人们努力成为“四有”新人。
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水平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服装在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标志的解释:
1. 社会经济水平的标志:
-质量与材质: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通常能够生产和消费更高质量的服装,使用更好的材料。
优质的纺织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往往代表着繁荣和富裕。
-品牌与设计:发达经济体系中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培养出知名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其服装设计和品牌影响力也更大。
2. 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
-追求美感: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服装不仅仅是一种保护身体的工具,也成为了表达个人品味和审美观的方式。
-多样性与创新:人类文明程度高的社会趋向于多样性和创新。
服装设计和风格的多样性,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潮流和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个性和创意的追求。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服装作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并不代表着一切。
其背后还有更广泛的
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此外,每个地区和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传统,这也是值得重视和尊重的。
因此,在理解服装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将其放在更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加以分析和解读。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
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目前,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
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
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发展障碍的这种材料困难,上世纪50年代,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
《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材料汇集的基础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③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
建国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于是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
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了古文字学。
④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
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
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项,很难做综合考察。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历史名校课堂八年级上册背记手册第一章:古代文明发展及于西周的兴起一、古代文明发展及特点1.文明起源于河流流域: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大支柱。
2.文明的标志:社会分工、城市的建立、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特点。
3.文明的传播:古代文明通过贸易、战争、移民等方式在不同文明地区互相传播。
二、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1.黄河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兴起,以都城成立和骨刺文化为特点。
2.长江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兴起,以良渚文化和楚文化为代表。
三、古代社会的形成及特点1.氏族社会:氏族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氏族之间通过血缘关系来建立社会秩序。
2.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社会形态,以君主和封建贵族为主导,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社会等级制度:古代社会按等级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贵族享有特权,平民受到限制,奴隶没有自由。
四、西周的兴起及特点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建立西周,取代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周天子的统治:周朝王室以天子自比太阳,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掌握了政权和军队。
3.封建制度的形成:周天子将封土分封给亲信的贵族,贵族管理封地,向天子进贡、提供军队。
4.周礼的形成:周王朝以天子为中心,以礼制约和管理封邦贵族,建立了周礼制度。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及于西周的衰落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农业经济的基础: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2.农业生产工具:古代农民主要使用石器、木器等原始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3.农业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农民通过水利工程、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农业产出。
二、手工业经济的兴起1.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农村兴起,手工业品的生产逐渐成为第二大经济支柱。
2.代表性手工业:古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有:丝织业、陶器业、铜器业、铁器业等。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A. 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开创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B. 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C. 学会了建盖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D. 学会按血缘关系组合成集体,进入了氏族社会时期【答案】B【解析】中国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中,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的共同特征是学会了用火,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种植农作物、也不会建造房屋,都属于群居阶段;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注意对比其异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 黄河与长江曾经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什么农作物()A. 水稻和玉米B. 粟和玉米C. 粟和水稻D. 水稻和马铃薯【答案】C【解析】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分别依靠这两条河流最早种植了粟和水稻。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 中华民族曾经被称为“炎黄子孙”,被称为“华夏儿女”,对上述称谓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炎帝与黄帝B. 炎帝与尧舜C. 黄帝与尧舜D. 尧舜与夏禹【答案】A【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1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3 经济学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王庆Abstract: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is a great progress in human civilizations. In Archeology, writing is usually taken as one of the criterions for an advanced culture. Writing can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memory, it also opens a new dimension of language expression, helps to make the thinking more exact and delicate, changes the manner of human knowledge storage, gives new channel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rengthen the normalization of our society. And what is more, new form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n be generated on the base of writing.中文提要: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
考古学上通常将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字可以加强记忆,开辟语言表达的新维度,使人们的思维更加细密、准确。
文字也改变了人类知识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加强了人类社的规范性。
一些其他形式的交际模式在文字的基础上也得以建立。
周有光(2003:1)晚年经常说一句话:“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12005年2月26日,时年100岁的周有光先生为新加坡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学与汉语拼音正词法》一书题词,也写了这句话2(冯志伟,2005)。
文字的文明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不仅仅提供了一种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手段,更为人们的思维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到它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文字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之后。
最早的文字运用是为了记录重要的信息,例如统计农田的面积、储备物资的数量等,这为后来社会的管理和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发展壮大,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后来的表意文字和音意文字,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准确度。
文字的传播与交流是文字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所在。
文字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障碍。
通过文字的书写和阅读,人们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知识和思想,实现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文字的流通使得人类社会变得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也离不开文字的作用。
文字可以成为表达个人和集体意见的工具,通过文字的传播,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形成共识和争议。
文字的存在使得舆论有了一种稳定和持久的形态,可以供后来的人们参考和研究。
文字的使用也提升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效率,使得社会协作更加顺畅和高效。
总的来说,文字的文明意义体现在它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多重作用上。
文字提供了一种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管理和组织,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它为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提供了便利,推动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文字的文明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文章整体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这样的结构来合理组织和展示文章的主题和论点。
引言(Introduction)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