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吗?这种划分是基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自然环境而来的。
通过了解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二、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掌握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 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地图:观看中国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并标注出来。
2. 地理特征讨论:讨论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资源分布分析:分析每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农业、矿产、水资源等。
四、知识讲解1.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2. 西部内陆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3.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华南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4. 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干旱,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
五、案例分析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例,分析两者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别。
为什么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六、拓展活动1. 请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2. 设计一个项目,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增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奇特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并说出此线的地理意义;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地理分界线,确定其分界的主导因素。
学习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两侧的地理差异。
学习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的主导因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1、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1-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淮河发源于,向东流经、和省,注入湖后分成两支。
(2)秦岭、淮河的走向(流向)都是方向。
其中秦岭是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是平原,南侧是谷地。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主要有、和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2、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4-5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集体的力量能战胜一切)1比较内容秦岭—淮河北侧秦岭—淮河南侧2、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A与B的界线是我国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干湿地区中的与的分界线。
(2)A与C的界线大致是以季风区及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D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级阶梯与第阶梯的分界线。
(4)B和D两个地区分界线是大致以山脉为界,C、D两个区域分界线处的山脉是和。
三、课堂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获取较大的进步)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2、我国的四大区域分别是:四、达标测评(相信自己,我能行)1、山东省属于四大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下列各省区中,没有被秦岭—淮河线穿过的省份是:()A、安徽B、江苏C、甘肃D、河北3、以下地理区域中,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是:()○1北方地区○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A、○1○2B、○2C、○3○4D、○1○44、地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省区是:()A、青海B、四川C、陕西D、甘肃5、综合题(1).请用直线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图中字母)与其主导因素连接起来:A 气候因素B 地形因素C 季风因素(2).请将下图地理事物的代号填在右图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应位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实例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我们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哪些地理区域?”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位置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理区域的特点。
然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教师批改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干旱气候?”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年级:八班级:学科: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温馨寄语:每天告诉自己——自己最大的资产就是课堂上45分钟的交流与学习。
学习目标(2分钟)(全班学生朗读)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掌握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差异;记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大家说说它们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第一步:自主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组长督促检查再叫两位学生汇报)(8分钟)1、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1-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秦岭淮河线,自西向东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个省区。
秦岭呈东西走向,为_________水系与_______水系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___________。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_________山,自______向_____流,一部分河水注入黄海。
2、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4-5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接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能战胜一切)课本P4-5活动(分组讨论,每组一题,讨论后汇报讨论情况,可以补充然后学生评价、给分)(12分钟)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 ℃,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图5-6 沿109°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图5-7 陕西省南部地形分布4、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地理学是一个钻研地球表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学科。
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分布,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2. 掌握各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3. 能够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三、进修重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2. 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和大洋洲的地理特点;3. 不同地理区域的人文特征和发展状况。
四、进修内容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a. 欧亚大陆b. 非洲大陆c. 美洲大陆d. 大洋洲2. 欧亚大陆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a. 介绍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分析欧亚大陆的气候和地形特点;c. 探讨欧亚大陆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3. 非洲大陆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a. 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分析非洲大陆的气候和地形特点;c. 探讨非洲大陆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4. 美洲大陆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a. 介绍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分析美洲大陆的气候和地形特点;c. 探讨美洲大陆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5. 大洋洲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a. 介绍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分析大洋洲的气候和地形特点;c. 探讨大洋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五、进修方法1. 听讲和笔记: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清重点和难点;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3. 图表分析: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深入了解各地理区域的分布和特点。
六、进修评判1. 教室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作业完成:完成课后作业,稳固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和掌握;3. 知识检测:进行知识点的测试,检验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掌握水平。
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案湘教版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把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了解秦岭-淮河线双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适应的不同;3把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不同。
三、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都各不相同,这节咱们就来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区域不同》。
各个区域之间都有一条分界限,第一咱们要学习的确实是之前反复提过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秦岭-淮河线。
【提出学习目标】明白得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不同;3把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自学指导】阅读P2-,完成《全优》P1“前预习”部份。
(分钟)【检查自学成效】学生回答《全优》“前预习”部份内容。
【师生互动解决疑难】请学生上台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过渡:“桔生淮南那么为橘,生于淮北那么为枳。
”——《晏子春秋》你还能说出秦岭-淮河南北双侧有什么不同吗?(可从自然环境、衣食住行等方面来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图片显示各类不同)。
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要紧粮食作物作物熟制要紧经济林木要紧运输方式3四大地理区域学生看图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分界限。
4活动:完成P4、P“活动”(分钟)。
【当堂作业】必做:《全优》“能力提升”选择题。
选做:“基础达标”选择题四、板书设计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位置二、地理意义3、秦岭-淮河线双侧的地理不同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和散布确信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材P1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出此线的地理意义。
2.阅读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在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学习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两侧的地理差异。
2.知道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了解其划分依据。
【学习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的主导因素。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表格对比法、读图归纳法、图文资料分析法等。
【学习准备】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有关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说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楚王设宴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个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这位齐国人是个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也摇摇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此处“淮南”、“淮北”的“淮”指的是“淮河”。
“晏子使楚”说明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
自主预习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它的南北两侧,、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秦岭为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谷地。
3.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于注入湖。
4.通过学习说说秦岭—淮河,对比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秦岭—淮河北侧秦岭—淮河南侧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经济林木苹果、柿子、枣柑橘、茶叶、油桐二、四大地理区域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即、、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2. 掌握各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等基本知识;3. 能够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导学内容: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地,地处我国北部,气候寒冷干燥,主要自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2. 东部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等地,地处我国东部,气候温和湿润,主要自然资源有水资源、海洋资源等;3. 中部地区:包括中部河流流域、黄土高原等地,地处我国中部,气候多样,主要自然资源有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4. 西部地区:包括西部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地处我国西部,气候多样,主要自然资源有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二、各地理区域的特点:1. 北方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寒冷干燥,主要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2. 东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主要以工业和海洋经济为主;3. 中部地区:地势较为升沉,气候多样,主要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4. 西部地区:地势较为崎岖,气候多样,主要以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为主。
三、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1.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农业发展相对较缓,资源开发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但也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2. 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较为发达,经济总量较大,但也存在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 中部地区:农业和资源开发并重,经济发展相对平衡,但也存在农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4.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漂亮,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力度。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思考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 就你所在地理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2. 思考如何实现不同地理区域的协调发展,增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教材还设置了“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各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活动与探究”环节所需材料,如地图、标本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大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哪些地区?2.呈现(15分钟)分别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
学习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
学习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秦岭—淮河线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解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它的南北两侧,、和等有明显的差异。
3.秦岭为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知识点二: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线、等降水量线和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地区。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5活动。
课堂检测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年降水量线最接近的是()
A.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河流差异
D.植被差异
3 北方地区不包括的省是()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
4 云南省位于的温度带是()
A.亚热带
B.温带
C.寒带
D.热带
5.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的地理区域是()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7.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南方地区, B._____________地区,
C._____________地区,
D._____________地区。
(2)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 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
(3)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_______岭―_________河一线。
要点归纳
一、秦岭—淮河线
1.地理区域(相似性)和地理界线(差异性)
2.地理意义:气温、降水、植被、耕地类型、作物及熟制、水果、运输方式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二阶梯分界线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B
6.A
7.B
8.(1)北方青藏西北(2)高寒干旱(3)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