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传》阅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6.88 KB
- 文档页数:2
《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
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
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
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
士大夫以媕婀①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
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
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
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
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
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
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
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
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
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
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
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
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
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於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
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注释] ①媕婀(ān 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
②中官:宦官。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殆非碌碌者殆:大概,恐怕。
B.摹拟锻炼以为工工:工巧,精妙。
C.予得而论序之序:序言,文序。
D.然存者不能什一什一:十分之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必以经世为心秦亦不以城予赵B.耗于无用之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则文不期多而自多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疣赘录》的文集序中,对雍里先生为官时不依违阿曲,不拘泥于流俗,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
先妣事略归有光阅读练习及答案归有光《先妣事略》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
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纟卢)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⑤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⑥。
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震川先生集》)【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归有光《先妣事略》文言文阅读题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六来归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靡:没有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遇:遇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二子肖母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一)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归有光传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
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抓进监狱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D.目为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沈贞甫墓志铭》阅读训练及答案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二文言练习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世美堂后记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 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 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 ”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
余闻之, 固已恻然。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讎其直。
安 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
众莫不笑之。
余 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 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
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 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 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 ”得无所有恨耶? ”曰: "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 "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 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辛酉清明日, 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 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③遘悯:遭受患难。
1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逋:拖延B .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 所苦C.不足,则岁质贷 质:典押 D •岁一再至而已 再:二次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3•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③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A. ①②⑥B .②④⑤C .③⑤⑥D .①③④4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 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道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
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明]归有光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
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曰先生焉。
先生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
众皆期以大用,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先生自负瑰伟,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
人无贤愚,见者倾倒。
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
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
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
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
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
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
先生独为诸生,进退自若也。
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注]。
于是将上礼部,服王官有日矣。
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
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与不遇之际。
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
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
今先生遇矣,得一人于千百之中,不可谓无获也;障流波于奔溃之日,不可谓无力也。
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
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
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
因书以为别。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发解:明代称乡试考中举人发解。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为童子时A则知B有吴纯甫先生C长D而登E先生之门F悦G而忘H其归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文中指归附,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毕礼而归之”的“归”意思不同。
B. 游,文中指交往,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游”意思不同。
C.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等事项,长官为礼部尚书。
D. 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
古代官吏按等级配有相应的官服颜色。
顾隐君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顾隐君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顾隐君传(明)归有光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
《归有光.亡儿曾羽孙圹志》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亡儿曾羽孙圹志①呜呼!余生七年,先妣为聘定先妻。
一年而先妣弃余。
余晚婚,初举吾女,每谈先妣时事,辄夫妇相对泣。
又三年生吾儿,先妻时已病,然甚喜。
临死之夕,数言二儿,时时戟二指②以示余,可痛也。
时吾儿生甫三月,日夜望其长成。
至于今十有六年,见吾儿丰神秀异,已能读父作书,常自喜先妻为不死矣。
而先妣晚年之志,先妻垂绝之言,可以少慰也。
不意余之不慈不孝延祸于吾儿,使吾祖、吾父垂白哭吾儿也。
吾儿之亡,家人无大小,哭尽哀。
今母之党③,皆哭之愈于亲甥。
其与之游者,相聚而哭。
其性仁孝,见父母若诸母④,尚有乳哺之色。
慈爱于人,多大人长者之言。
故其死莫不哀。
一日,余与学者说书⑤退食,方念诸子天寒日已西尚未午飧,使人视之,则儿已白母为具食矣。
洞庭有来学者,贫甚,余馆之,儿时造其室视食饮,殷勤慰藉,其人为之感泣。
余与妻兄市宅,直已雠而求不已。
儿每从容言:“舅舍大宅而居小宅,可念,吾父终当恤之,他勿论也。
”余误笞一人,儿前力争之;余初不省而后悔。
笞者闻儿死,为之大哭。
余穷于世久矣,方图闭门教儿子;儿能解吾意,对之口不言而心自喜,独以此自娱。
而天又夺之如此,余亦何辜于天耶!岁之十二月,余病畏寒,不能早起,日令儿在卧榻前诵《离骚》,音声琅然,犹在吾耳也。
会外氏之丧⑥,儿有目疾,不欲行,强之而后行。
盖以己酉往,甲子死也。
前死二日,余往视之。
儿见余夜坐,犹曰:“大人不任劳,勿以吾故不睡也。
”曰:“吾母勿哭我;吾母羸弱,今三哭我矣。
”又数言:“亟携我还家!”余谓:“汝病,不可动。
”即颦蹙甚苦。
盖不听儿言,欲以望儿之生也;死于外氏,非其志也。
呜呼!孰无父母妻子!余方孺慕,天夺吾母;知有室家,而余妻死;吾儿几成矣,而又亡。
天之毒于余,何其痛耶!吾儿之孝友聪明与其命相,皆不当死。
三月而丧母,十六而弃余。
天之于吾儿,何其酷耶!【注】①圹(kuàng)志:墓志。
②戟二指:伸出或竖起食指和中指,其形似戟。
《归有光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
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
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抓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
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
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
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
可世贞还是
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 分)
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4 分)——————————————————————————————————————
⑵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3 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归有光“行己意”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C(A.应为“审理案件”。
B.犯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定案,形成案卷。
参看《曹刿论战》的“小大之狱”句。
D.应为“视作”。
)
6.D(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代词,“你的”。
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它”。
B项都是代词,指某一范围内的全体,相当于“众”。
C项都是动词,前译为“担当”,后译为“成为”,“是”。
)
7.C
8.C(“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
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个反衬归有光的才华。
)
9.(1)①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了解有光有才,推荐他为南京大仆丞。
②世贞很不满,但此后也从内心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2)①用古教化为治。
②断讫遣去,不具狱。
③辄寝阁不行(用一个得1分,两个得3分)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
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作老师。
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
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
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
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
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
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
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
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
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
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亡而平庸的大人物。
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