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诗词赏析试题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8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4分)答: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
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2分)答:(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答:(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4.,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5.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8--9题(8分)【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____家经典。
(2分)9.甲文与乙文第的道理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讲到了。
(6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
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②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注释看不清楚)。
②纸鸢:风筝。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分)子何以知之?12.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3分)秦王将猎韩生劝止韩生释疑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A.遇事要勤学好问。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结构考试细则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2)试卷的总分:150分3)考试时间:100分钟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试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钱塘湖春行》)【六年级下】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六年级下】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七年级下】4.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九年级上】5.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书有感(其二)》)【八年级上】【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沙鸥翔集3、竹喧归浣女4、此日中流自在行 5、往来无白丁【解析】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一定要背诵且默写。
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2、考纲分析:(1)考查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分为上下句续写。
(2)给分标准:错别字出现则零分。
(3)题型:今年为三诗两散,应该是考虑到古诗词鉴赏考了词这一块,在此减少词的默写比例。
(4)复习提示:a、由于平时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给上句答下句练习,鉴于考试中给上句答下句、给下句答上句的题型都有,我们应有意识地多练习给下句答上句的题目。
B、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多字少字。
每次在默写练习时应默写完一字一字对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年级上】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答案】6、为陈亮(字同甫)写共勉的词用来寄给他【解析】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014年中考诗词赏析题集锦中考宝典: 2014年中考诗词赏析题(一)望岳(杜甫):▲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望)和(会当)表明诗人并没到达泰山。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_。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此联中一个“钟”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
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大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峻奇险的形象。
这两句是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二)春望(杜甫)▲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忧伤。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从结构和对比手法两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此联对仗工整,用“国破”的衰败与“城春”的生机作对比,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
▲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答:此联意思是: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流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二)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二)
2014年四川省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
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答:。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分)答:。
一、(共4分)1.(2分)自然景色市井景况评分标准:每
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
2.(2分)最后一句通过
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
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评
分标准:答出“问句”具体内容,0.5分;答出结构作用,
0.5分;答出侧面作用,0.5分;答出作者情感中,0.5分。
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4年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试题汇总(一)2014年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试题汇总(一)静易生慧2014吉林阅读下现诗歌,回答问题。
(5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鸟婉地叫。
移:移动,这里指飞翔。
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答: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答:参考答案:15.知道16.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2014兰州(一)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8-9题。
(5分)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在这首词中,用了亲射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典故。
(2分)9.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8.(2分)遣冯唐;射天狼9.(3分)C2014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6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诗家:诗人。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3分)答: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答:5.(3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6.(3分)反衬。
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虚实结合。
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2014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题汇编(新课标卷Ⅰ)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改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 注] 作者一作秦观。
讳愁:隐瞒心里的难过。
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光景描绘对全词的感情抒倡始什么作用?请联合内容剖析。
(5分)【试题答案】确立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悲凉的气氛不但没有排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黯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构造作用【试题分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绘的是悲凉的情形场面:丝丝小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轻轻的涟漪。
雨晴了,一轮夕阳依旧出此刻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光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确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端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论述。
(6分)【试题答案】末端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路纷杂、没法排解的愁情。
是经过人物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的。
转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致使举棋不定,落子缓慢。
【试题考点】剖析议论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分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好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为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类愁绪实在难以排解,满心想加以掩盖,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现出来。
于是只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居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落,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悲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情形更为暗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质上浸透着伤心情绪。
泰州市2014年春学期各地试题汇编(诗歌鉴赏)1.(2014年春学期济川实验初中和西城初中一模试题)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完成第(1)-(3)题。
(6分)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时段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⑵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分)(2)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2分)(3)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清高脱俗的志趣。
(2分)2.(2014年春学期姜堰区九年级一模调研测试题)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第7题。
(6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庆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诗。
⑴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1分)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⑵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分)⑶王老师认为,刘禹锡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
(3分)答案:(1)B(B句描写的是沧海之景)。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白银(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
(5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答: 23. (3分) 张养浩聚怒24. (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意思对即可)鄂州(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D1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一)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
每空1分,意近即可) 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分。
意近即可)抚州(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社日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煮芹为羹。
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诗词赏析试题汇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ã”,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II.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2分)10.答案:xiá共2分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
(6分)江夏送倩公归汉东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分)答: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5.(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16.(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答: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2分)答: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共2分。
写法:①衬托。
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
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
③寓情于景。
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法,分析得当得2分。
共2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
共2分。
淮上与友人别(4分)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答:▲23.D(是握别诗)(2分)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一点1分,共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晴江秋望【唐】崔季卿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
(2分)答: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
景、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
遣兴【清】袁枚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
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3分)答:8.(3分)这里的“阿婆”喻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
(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未修改好的作品。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意思对即可)(2分)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 分)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清幽,宁静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
你选择,理由。
随(1分)要点:溪流清澈平缓(溪流清澈,没有大的波浪)(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寿阳曲·远浦帆归元·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â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4.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分)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4.酒旆、夕阳,两三航5.渔人晚归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至17题。
(一)(5分)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答:12. (2)繁茂,生机盎然13. (3)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阅读下现诗歌,回答问题。
(5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①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③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叫。
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
③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答: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答:参考答案:15.知道16.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6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3分)答: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答:5.(3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6.(3分)①反衬。
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②虚实结合。
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③对比。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
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阅读古诗,完成9、10题。
(4分)辋川六言①(其五) 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9.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2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
“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可见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9.D 10. C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唐】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答:。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分)答:。
1.(2分)自然景色市井景况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
2.(2分)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
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评分标准:答出“问句”具体内容,0.5分;答出结构作用,0.5分;答出侧面作用,0.5分;答出作者情感中,0.5分。
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 分)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2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 分)答:2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 分)答:21.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
(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2.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