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2.76 KB
- 文档页数:2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1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
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
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
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自相矛盾的故事(5篇)自相冲突的故事(5篇)自相冲突的故事范文第1篇一、“穿针引线”的个人冲突信陵君的个人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与侯嬴的冲突,这个冲突体现在他的识人与用人上。
文中说他“公子为人仁而下士”,结果“致食客三千人”。
详细写了他与侯嬴的交往,可由于对侯嬴“往请,欲厚遗之”“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来宾”等的“另眼相待”,使得“来宾皆惊”。
这些突出表现了信陵君“下士”的性格,也说明信陵君擅长识人。
就这样“侯生遂为上客”。
按常理,仆人一旦发生了事情,就应首先重用上客。
可紧接着发生的“秦围邯郸”之事并非如此,正是这种识人与用人冲突的体现。
这样的冲突,为故事情节的进展埋下了强有力的伏笔,让读者感到这样冲突一旦爆发了将不堪设想。
随后,公子赴赵,辞别侯嬴,又折回问因,侯嬴向公子献计等。
这样,公子与侯嬴间的冲突就发挥了作用,从而推动了故事向前进展。
同时,这也表现了信陵君信用士人、听取士人看法的性格。
二是他与魏王的冲突,作为宗室贵近,位居公子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或养士以延誉国中,或广蓄羽翼以备缓急。
可是他的这一举措对心胸狭隘、猜疑心重的魏王来说是威逼,从而形成了他与魏王的冲突,使得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这为后文他俩之间发生权力授收反复变化的故事做了引子。
二、“政治需要”的家族冲突信陵君的家族冲突在“窃符救赵”的故事中得以体现。
“且公子可以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一语道破了魏公子对处在强秦虎口下的赵国解救,是在救他自己、救他的家族,这是他家族的冲突。
我们知道,在封建婚姻中,宫廷婚姻大多为政治婚姻;在封建官僚体制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在身份地位中的重要性。
因此,他与姐姐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是一个隐形的“家族政治集团”。
这样“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就显得自然,顺理成章了。
信陵君的所作所为,从关心平原君的角度看,体现了公子能急人所难的性格,也说明他“仁”的一面。
自相矛盾的意思及故事篇1【成语】:自相矛盾【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解释】: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出处】:《韩非子》【举例造句】: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自相矛盾吗?【成语典故】: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
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
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揭示道理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
自相矛盾的意思及故事篇2自相矛盾的意思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释义]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语出] 《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近义] 格格不入[反义] 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用法] 含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自相矛盾是指一个陈述或行为与另一个相关的陈述或行为相冲突,造成逻辑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当出现自相矛盾时,会引发思考与分析,以找到矛盾之间的根本原因。
自相矛盾通常分为言论上的矛盾和行为上的矛盾。
言论上的矛盾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或时间提出的观点或陈述相互矛盾。
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思想、态度或记忆的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出于虚伪或欺骗的目的。
例如,一个政治家在不同的选举活动中提出的政策立场可能相互矛盾,这可能导致其失去选民的信任。
行为上的矛盾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先前的行为或言论相矛盾。
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短期利益或情感冲动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现实情况的变化或外界压力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声称关心环境保护,但却频繁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这种行为与其言论相矛盾。
自相矛盾在逻辑上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破坏了真理或道德上的一致性。
当一个人或组织频繁出现自相矛盾时,会导致其信誉受损,信任度下降,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自相矛盾,并保持一贯的言行,使我们的观点与行为相一致。
当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相互支持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避免自相矛盾有助于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自相矛盾是指一个人的言行或行为与其自己的观点或先前的陈述相矛盾的现象。
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个人的思维混乱、逻辑错误或记忆失误所致。
自相矛盾的存在可能会破坏一个人的可信度和信誉,使人对其观点和行为产生怀疑。
自相矛盾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
例如,一个人声称非常重视健康,但却频繁地吃垃圾食品和烟酒,这种行为与其观点相矛盾。
同样,一个公司宣传自己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却违反劳动法规或环境保护法规,这也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
自相矛盾的存在可能给他人造成困惑和负面影响。
当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时,他人可能会感到不信任和困惑,甚至可能对其产生负面评价。
因此,维持一贯的言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方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课时练提高篇一、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认真拼读一遍,再抄写一遍。
二、填空题1.多音字组词。
夫_______( ) ________( )应_______( )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拼音,写同音字。
yù 荣( ) 领( )Wú ( ) 桐 ( ) 辈máo 长( ) ( ) 草Dùn ( ) 牌迟( )4.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吾盾之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陷子之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誉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知道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 )3.“鬻”的意思是“买”。
(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 )四、语言表达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相矛盾造句。
自相矛盾的故事原文从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做事情总是自相矛盾。
有一天,他对自己说,“我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
”但是他却总是玩手机,不好好学习。
他还常常对别人说,“我要变得更加健康,多运动,少吃垃圾食品。
”可是他却总是宅在家里,吃着零食,不愿意出去运动。
小明的自相矛盾的行为引起了身边人的不满和嘲笑。
他的朋友们都劝他改变自己的态度,可是小明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愿意改变。
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别人说三道四。
然而,小明的自相矛盾的行为却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困扰。
因为他不好好学习,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
因为不爱运动,他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总是感到疲倦和无精打采。
他的家人和朋友们也因为他的态度而感到失望和愤怒。
终于有一天,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明白了自相矛盾的行为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和痛苦,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毅力,有自律的人。
从那以后,小明努力学习,不再沉迷于游戏和手机。
他开始每天坚持锻炼,改变自己不爱运动的习惯。
他还开始注重饮食,不再乱吃垃圾食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变化逐渐被身边的人所注意到,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最终,小明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有毅力,有自律的人。
他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取得了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相矛盾的行为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和痛苦,只有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小明一样,摆脱自相矛盾的行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毅力,有自律的人。
自相矛盾例子
1. 一边说自己从来不吃辣,可吃火锅的时候却猛加辣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就像有人说自己讨厌运动,却天天去打篮球一样!
2. 口口声声说要减肥,拒绝一切甜食,结果看到蛋糕又忍不住吃一大块,这多矛盾呀!这和说要省钱却不停地买新衣服有啥区别呢?
3. 总说自己不喜欢社交,喜欢安静,可一有聚会就特别积极地去,这不是自己打脸嘛!就好比说不喜欢看书却经常往书店跑一样奇怪。
4. 强调自己最讨厌熬夜,要早睡早起,结果天天晚上玩手机到凌晨,这不是自相矛盾得很嘛!跟说自己怕水却老去海边玩一样矛盾啊。
5. 明明说自己很独立,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可一遇到点小困难就找人帮忙,这得多矛盾呀!这像极了说自己不爱吃肉却总去卤肉店。
6. 一直讲自己不喜欢宠物,觉得麻烦,结果看到小狗小猫又忍不住去逗逗,是不是很奇怪呀?这和说不喜欢孩子却老是逗别人家孩子玩一个样啊!
7. 嘴里说着最讨厌逛街,觉得浪费时间,可一到周末就去商场逛个不停,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吗?跟说不喜欢音乐却经常听演唱会一样啊。
8. 声称自己不喜欢玩游戏,觉得幼稚,可空闲时间都在打游戏,这矛盾不?就好像说不喜欢吃零食却家里堆满了零食一样。
9. 老是说不喜欢热闹,喜欢安静的环境,可过年过节又跑去人多热闹的地方,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么!简直跟说不喜欢说话却天天在人群中滔滔不绝一样嘛!
结论:生活中这样自相矛盾的例子还真是不少呢,有时候我们说话做事可得前后一致呀!。
自相矛盾的成语小故事(通用14篇)自相矛盾的成语小故事(通用14篇)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相矛盾的成语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自相矛盾的成语小故事篇1楚国有个在集市上卖盾,同时又卖矛的人,为了招徕顾客,能把自己的商品尽快卖完,就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手中的盾牌,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各位看客,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是用上好材料煅造而成的好盾牌,质地特别坚固,任凭你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
”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靠在墙根的长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长矛,矛头的尖端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牌来抵挡,也会被我的长矛戳穿。
”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个汉子,指着那位楚国人问道:“听你刚才所说,你的盾牌极之坚固,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长矛又是锋利无比,无论什么盾牌都不可抵挡。
那么用你的长矛来戳你的盾牌,请问结果又将如何?”这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正在此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这个楚国人羞得无地自容就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矛” 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 是保护自己的盾牌。
所以刺不破的盾牌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
小朋友们,今天学的成语是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自相矛盾的成语小故事篇2战国时,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先是自夸他的盾说:“我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
旁人听见后,忍不住的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一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自相矛盾成语故事
一、故事情节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卖矛和盾的商人。
他每天都在市场上高声叫卖,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有一天,这位商人又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举起手中的矛,大声地说:“各位看官,我这矛可是世上最锋利的矛,无论什么盾,它都能刺穿!”围观的人们都被他的话吸引了过来。
接着,他又放下矛,拿起一旁的盾,继续吹嘘道:“再来看看我这盾,它可是最坚固的盾,无论什么矛,都刺不穿它!”
人群中有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商人说得太夸张了,有人则好奇地想看看这位商人如何自圆其说。
就在这时,一个小孩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好奇地问商人:“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商人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围观的人们开始哄笑起来,商人的脸涨得通红,最后只好灰溜溜地收拾东西离开了市场。
二、成语释义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合逻辑。
三、用法示例
1.他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自相矛盾,让人无法理解他的真实
意图。
2.你说的话自相矛盾,让我怎么相信你呢?
四、配图建议
1.商人高举矛和盾,自信满满地吹嘘的画面。
2.小孩提问时,商人尴尬愣住的画面。
3.围观人群哄笑的画面,商人灰溜溜离开的背影。
这个教学资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配图建议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习效果。
自相矛盾
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的某个村庄,那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繁华,尤其是这一天……在集市里,只见一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商人在大声嚷嚷,叫卖着他的兵器。
他首先拿出一只矛骄傲地说:“这把矛是天底下最厉害,最锐利的矛,大家快来看看啊!”人们被他的叫卖声吸引过来了,都围在一起仔细看这把锐利的矛,只见那只矛尖上闪闪发光,好像天上神仙用的兵器,看得有些人眼睛都闪闪发光。
那位商人又得意地说:“这把矛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
”有些人没等商人说完,就抢着要买,五千两,七千两,一万两,一万五千两……加价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商人心里简直就乐开了花。
但是他又装着很不情愿的样子说:“你们真是没见过世面啊,我还有很多神兵利器呢!”接着,商人又举起一块盾大声介绍到:“我这还有一块盾,这可是神器呀!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
”又有一些人围着这块盾仔细欣赏起来,盾上刻有一条真龙,有些人看的非常入神,眼球差点都要掉下来了。
人们都又来抢着买这块盾,三万五,四万六……的声音又一一传来,商人高兴得都快要死掉了。
这时有一位过路人走上前问:“那麽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热闹的场面一下就安静的出奇,人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刚才还神气十足的商人,可是商人听了这句话却哑口无言,满脸
通红,本来要买兵器的人纷纷都走了,只剩商人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这时过路人拍拍他的肩说:“以后要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别再这样自相矛盾了。
”
从此以后,商人改邪归正老老实实的做生意,结果赚了大钱再也没有自相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