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中国近代现代化简表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历程1800年中国是世界一流国家(世界大国)1900年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东方弱国)2000年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比较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主要区别一、近代化(现代化)含义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中国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简言之,是指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
它发生于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近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前提,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的一场革命,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社会大变革。
近代化是相对于封建化的一个历史观念。
封建化在古代史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曾经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进步的代名词,其标志性的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无比的优越性取代奴隶制经济,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
从封建化与近代化的对比中,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本质的差别。
主要表现有:1、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3、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族共和的变化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的产生。
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
概括为:民主化和工业化。
贯穿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知识梳理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后,传统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领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高考历史冲刺阶段必背讲义--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线索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1)开始沦为—--—鸦片战争(2)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4)完全确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主革命的含义:近代反帝反封的斗争。
2、中国近代史的划分①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旧、新民主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前途目标。
3、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革命高潮①太平天国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革命高潮分别是:国民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趁机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概述表时间:1840年—20世纪90年代(150多年历史)开,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90年代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1949年10月—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确立年10月到1952年底,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1956年底,这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12.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年底—197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前期成就与失误并存;“文革十年”出现全国性大动乱局面。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至今):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概述(非网络式)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20世纪90年代(150多年历史)中国近代史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期界标—“五四”运动。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期特征:1840—1919共80年。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基本线索:1.帝国主义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史2.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救国救民史3.中国的社会巨变和近代化历程。
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2.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1901)3.第三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1901—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期特征:1919年—1949年,是中国人民艰苦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
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斗争。
近代史:.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
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
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
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
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
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
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
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击毁敌舰多只。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是为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安庆防御战失败,陈玉成牺牲。
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
曾国藩统率反动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
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