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赏识(shǎng shì)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B.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C. 惊愕(jīng è)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D. 碌碌无为(lù lù wú wéi)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在演讲中,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B. 老师鼓励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努力克服。
C. 我看到他笑得那么开心,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艰苦卓绝、艰苦奋斗B. 毫不犹豫、义无反顾C. 雅俗共赏、脍炙人口D. 妙笔生花、妙手偶得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江水如练,蜿蜒曲折。
B. 月亮升上了天空,清冷的月光洒在湖面上。
C. 满山遍野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
D. 那条小路,弯弯曲曲,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B. “你们说,这样的事情能不让人感动吗?”他激动地说。
C. 我非常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听古典音乐。
D. “这次考试,我取得了好成绩,谢谢大家的鼓励!”7.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已经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了答案。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________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③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________治理国家。
A.骇人听闻筚路蓝缕夸夸其谈B.骇人听闻苦心孤诣侃侃而谈C.耸人听闻筚路蓝缕夸夸其谈D.耸人听闻苦心孤诣侃侃而谈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③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④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星辰啊。
⑤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人,喜欢问问底细。
⑥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除了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之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也不可忽视,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探究的。
B.我们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我们必须坚持巩固主流思想,传播正能量,激励全社会团结奋进。
C.为了及时了解师生的想法,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产生了校园互联网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这样,全校师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阿里巴巴与苏宁联手,显然直指京东。
不过,短期内两者的协同效应未必能够迅速体现出来,两者在未来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
②10日一早,长江下游暴雨倾盆,江苏气象部门拉响各地的23个暴雨蓝色预警,防汛、应急、海事、交通、路政、城建、农林、民政等部门。
③电视剧《琅琊榜》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囊括了“凄美爱恋”“手足情深”“国仇家恨”等精彩看点,众小说迷们。
A.严阵以待拭目以待翘首以待B.拭目以待翘首以待严阵以待C.翘首以待严阵以待拭目以待D.拭目以待严阵以待翘首以待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B.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C.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D.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21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患难共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
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
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
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
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
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
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6分)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
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表示是父亲。
材料2: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
其原因大致有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多元意味着自由、宽容,也意味着选择。
文化多元不仅仅指多种异质文化并存共荣,还指同一文化系统中不同形式形态的文化并存。
这对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我们传统的中国画。
但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画的传承也就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多元文化并存,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使人们的精神视野变得开阔,精神选择增多,中国画只是其中一种艺术样式。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传承面临的精神危机并不是偶然的。
有其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深层原因。
可是谁又能说社会文化的这些发展变化不是人类历史的一种进步呢?我们也都在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
那么这样说来,我们应怎样面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问题呢?上面只是从当代文化语境的宏观角度作出的分析,虽然当代文化作为背景也会影响艺术的发展,但是艺术作为一种个体的精神追求更适合从微观角度去考量。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产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①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
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
②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
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
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
”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
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
”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③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
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
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
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备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
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
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
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
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
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
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
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
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
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
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
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
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
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
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
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简不短与繁不烦诗以简法语言作为自己的本色语言,然而,简省绝不意味着简单。
阿恩海姆说:“‘简化’在艺术领域里往往具有某种与‘简单’相对立的另一种意思,它往往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
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
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
”古代诗学的简省,就是这样一种包含了丰富与复杂的简省,它的价值不在其简,相反却在其简所带来的繁。
对于诗学简省的语言中包含了丰富与复杂,早在刘勰时就已发现,《文心雕龙·物色》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
皎日暳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 刘勰认为,诗作的语言与辞赋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色,诗作简约而辞赋繁丽,然而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简省的诗学语言却并不见得比繁辞丽句差,毋宁说简约的诗句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灼灼”“依依”等词所表达的“一言穷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艺术境界,就是辞赋语言所难以企及的。
刘勰以为简省的语言可以少总多。
在他看来,在无限丰富的对象世界面前,语词其实相当有限,要用同样多的语词来对对象进行对应式的描摹根本没有可能,其结果只会造成词语的杂沓和堆积。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只有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将繁言变成简语,这样与对象相对应的可能性反而可以增大。
其实,从诗学的语言结构来看,以少总多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若一架从B地飞往C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其飞行方向是:( )A.沿纬线向正东 B.沿纬线向正南C.先向东北飞行,然后向东南飞行D.沿经线先飞到北极再沿经线飞到C处2.在下图所示经纬网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3、北京时间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研制的“火卫—土壤”卫星一同发射升空,飞行10个月于2012年 9月到达火星轨道.进入火星轨道运行的“萤火一号”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和最不丰富的地区是( )A.准噶尔盆地、台湾岛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北部 D.海南岛、内蒙古高原5.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6、下列现象中,不是因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现象D、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移7.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 D.24小时56分人们根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把地球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
右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据此回答8~10题。
8、推测水半球的极点是A.北极点 B.180°,38°SC.南极点 D. 0°,38°N9、“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1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由0°向西到20°W B.由20°W向西到90°WC.由90°W向东到90°E D.由20°W向东到90°E11、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
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
而同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
如此下去,为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
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
其后国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无疑极大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
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
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
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
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一一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
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中。
其温情有三。
一曰,强调情感反哺。
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
然而此时父母皆己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
因此,孝道要求既要尽量保证衣食无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年老体衰之身心更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
国法遂依此意将杀、殴、骂、告父母、供养有阙等行为列为打击对象。
二曰,顾及人伦纽带。
孝慈亲情乃天性秉赋,与生俱来。
《韩非子〃八经》明确地说:“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
”为了顾及这种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
三曰,注重精神传递。
父母过世之后,对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
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
国家法律于是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休妻制度加以确认。
然而孝终究为人类朴素情感,应出自血缘亲情之自然流露。
如纯以伦理观念加以宣扬倡导,或不至于出离孝道本旨。
然而其后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以法律强制手段要求人人皆要按照特定礼制履行孝道,实践过程中则难免有矫枉过正或流于形式之嫌。
其流弊亦有三。
一曰,诱发人性虚伪矫饰。
孝与不孝皆源自内心情感,法律无法拘束人心,只能对外在形式强求一律。
如此就难免出现虽有其情而不愿为烦文缛礼束缚以致违法犯罪的情形,或出现徒有其表而内心虚伪的现象。
如汉末就有“察孝行,父别居”之讽谣。
二曰,漠视个体价值。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尊崇与顺从,本为矫正人性向下之弊。
然而以法律相强制,久之则必然导致父权过度膨胀,相对而言子女自身正当之权利则极度萎缩。
例如,其婚姻自主权要交由父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生命健康权亦不得对抗父母之教令权;乃至于以身代刑这种愚孝行为都得到了法律认可与社会褒奖。
个体价值遭到法律之极大漠视。
三曰,造成屈服之国民性格。
孝道法文化过度强调子女恭顺、父祖权威,代代沿袭中,国民遂生出一种屈服、顺从之性格。
少年老成、谨慎持重、禁锢保守、全无创造思维竟成为社会舆论推崇褒扬之优良德行。
此实为对健全国民性格之压抑与扭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趋势,父母愿为子女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这种情感,奠定了中国孝道文化的基础。
B.在中国,下代对上代的反馈、反哺的尽孝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大力提倡,并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的结果。
C.中国的孝道的要求包括物质、精神、宗教三个方面,不仅要有物质的供养,还要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言行亦须毕恭毕敬。
D.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不仅要求人人履行孝道,还用法律手段强制人们遵从特定礼制,实践过程中难免生出弊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为父母者始终付出多于回报,幼年子女则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中国先哲提倡孝道,正是期望借此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矫正。
B.重视道德上的宣传教化,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因此,中国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默默温情中。
C.国法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不合孝道的行为列为打击对象,是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无视对反哺父母的要求,恩将仇报。
D.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要尊崇、顺从父母;矫枉过正,导致父权的过度膨胀和子女诸多正当权利的萎缩,法律也抹上了漠视个体价值的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本是出自血缘亲情的人类朴素情感的自然流露。
行孝道是反哺报恩之举,它使年老力衰的父母衣食无缺,还能获得精神慰藉。
B.父母过世,子女一要尽心服丧,二要传递香火。
因为丧期违礼固然违反国家法制;若无后代,也会致使尊亲绝祀,孝道精神无法传递。
C.孝道法文化强调长辈权威、子女恭顺,将屈服顺从、少年老成、禁锢保守等视为优良德行大加褒扬,造成对健全国民性格的压抑与扭曲。
D.中国孝道法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利弊并存,得失难分;如能推陈出新,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必有裨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
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
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
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
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
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
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
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
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
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
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
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
”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
”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
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4.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
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
他幼年被叔父收养。
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孔奂为人刚正。
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
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
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
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5分)译文:(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①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
②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8.请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春愁”的原因?(5分)9.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的艺术手法。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常被借用说明为人应清廉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2)《琵琶行》中琵琶女一曲终了,“,”二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其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谁的电话何燕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