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段落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9.04 KB
- 文档页数:5
一般段落的定义和作用一、一般段落的定义一般段落是指文章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个句子组成,通常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或观点。
一般段落包括一个主题句或主题思想,并通过支持句和细节句来进一步说明或支持主题。
段落之间通过过渡句或连接词进行衔接,使文章整体结构清晰、连贯。
二、一般段落的作用1. 传递信息:一般段落通过句子的组织和排列,将作者的观点、思想或信息传递给读者。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通过支持句和细节句进行解释和说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 组织结构:一般段落在文章中起到组织结构的作用,通过段落之间的过渡句或连接词,将各个段落连接起来,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段落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明确的标志,使读者可以清晰地识别段落的起止。
3. 强调重点:一般段落可以用来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将重点句放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读者可以更容易地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
此外,段落中的支持句和细节句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支持重点观点。
4. 提高可读性:一般段落的使用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通过将文章分为若干个段落,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和连接词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跟随文章的逻辑思路,减少阅读的困惑和疲劳。
5. 保持篇章结构:一般段落的使用可以保持文章的篇章结构。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通过支持句和细节句进行展开和说明,有助于文章整体结构的清晰和统一。
6. 提高逻辑思维:一般段落的撰写要求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有助于读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段落,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三、总结一般段落是文章中的基本单位,通过主题句、支持句和细节句的组织和排列,传递信息,组织结构,强调重点,提高可读性,保持篇章结构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一般段落,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内容连贯,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传递有效信息。
因此,掌握一般段落的定义和作用对于提升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现代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一、开头段的作用(一)、如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例:广东卷《壶口的黄河》: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答案: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二)、如开篇没点题: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例: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
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人呢?人又何尝不然?答案:通过比较,引出下文人类的归本还源。
(三卜如开篇景物描写: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例:07广东卷《泥泞》: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语文阅读理解各部分的作用一:段落的作用1、内容上:首段和尾段起点明主旨、深化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结构上:(1)在文章开头:①开篇点题,渲染气氛;②总领全文;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2)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在文章结尾: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首尾呼应;④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统摄全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主品图来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三:标题的作用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③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
④具有象征意义。
⑤语义双关。
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句子的作用赏析句子的含义(根据句子的位置来判断):①分析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②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③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句子蕴含的道理、思想感情等。
1、在文章开头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2、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②引出下文;③总结上文。
3、在文章结尾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文题;④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五:修辞句的作用及答题规范1.比喻:(1)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2)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表达)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语段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语段是指由一组相关的句子组成的文章部分,用于表达一个完整的思
想或主题。
语段在写作中起到承上启下、衔接和组织内容、阐述探索观点
等作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以说明语段的不同作用。
1.承上启下:
语段通常用于连接前后内容,将上一个观点或主题引导到下一个。
比如,在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文章中,一个段落可能会以总结前文的观点开始,然后引导到下一个段落的新观点。
例如:
"在本文的前几个段落中,我们讨论了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现在,让我们转向另一个方面,即个人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
2.衔接和组织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减少能
源消耗,比如关闭不必要的电器。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而不
是开车。
最后,我们可以鼓励大家参与志愿者工作,例如清理社区公园。
"
3.阐述探索观点:
"毋庸置疑,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无处不在,影
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科技带来的负
面影响。
首先,它使我们更加依赖机器,而降低了我们自己的技能。
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例如电子垃圾的增加。
这些问题需要我
们认真思考和行动,以寻找解决方案。
"。
现代文段落的作用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现代文段落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文章里那些段落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别觉得枯燥,这可是篇章写作里的"神兵利器"呢!2. 段落就像是文章的"积木",每一块都得摆对位置。
你想啊,要是段落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那篇文章不就成了"散装零食"了吗?可得好好规整规整!3. 开头段就像是文章的"开场舞",可重要啦!它就像是电视剧的片头曲,得抓住读者的眼球。
要是开头写得无聊,读者立马就想打瞌睡,那可就完蛋啦!4. 过渡段落就像是文章的"空中走廊",把前后段落连接得严丝合缝。
没有过渡段,读起来就像是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的,容易把人晃晕!5. 展开段就像是"故事的主干",得细细道来。
比如你要说一个观点,就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展开,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
要是一下子全倒出来,那不就成了"倒豆子"了嘛!6. 说到论证段落,那可就像是打官司,得拿出证据来!数据啊,事例啊,道理啊,都得摆出来。
光说不练假把式,没有论证的观点就像是没有盐的菜,淡出鸟!7. 描写段落就得像个"画家",把景物、人物、心理都描绘得活灵活现。
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放电影,那才叫本事!要是写得不够生动,那就像是黑白照片,少了那份色彩!8. 总结段就像是"收官之战",得把前面说的都串起来。
但是可不能像复读机似的重复,得提炼出精华,让读者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9. 段落的长短也有讲究,就像是穿衣服要讲究搭配。
短段落像是"小精灵",适合表达简洁有力的内容;长段落就像是"大篇幅",适合细致入微的描写。
长短结合,才能让文章有节奏感!10. 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亲兄弟",得和睦相处。
1.段落在篇首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5)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6)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7)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8)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段落在篇中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上启下(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前后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2)插叙句段补充说明某内容(3)写景句段、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段落在篇尾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结全文(2)首尾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2)篇末点题(暗含、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4)卒章显志,寄托感情(5)揭示真相,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练习三你的善良可以救你陈永林①是个雨夜。
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
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
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
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
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
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
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
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
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
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
文章段落的作用.1.开头的作用:(1)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2)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落的作用(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3.结尾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①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②使文章前后照应;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2)内容上:①(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3)(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仿写句子简单来说,仿写要注意“三性”:形式的制约性、文意的统一性、内容的创造性。
1.形式的制约性(1)句式的限制。
仿写时,可视题目的要求与例句的特点,写成相应的对偶句、对应句、排比句或句式相似的短语等。
(2)修辞的要求。
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注意不能忽略隐含在例句中的修辞手法。
2.文意的统一性(1)表意的特点。
切合语境是仿写的重要原则。
从题型上看,仿写主要有嵌入式、续写式和提供范例式三种,前两种形式的仿写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甚至还包括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这是仿写时最容易被忽略也最难以把握的地方。
(2)选材的技巧。
选材料是仿写的重要步骤,仿写时,既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还要善于运用选材的技巧。
例如,在提供的语段中仿写对偶句或排比句,根据整句的特点和句意的要求,通常需要上下句前后相承或正反相对,句与句的内容相互关联或前后一致。
3.内容的创造性(1)语言的锤炼。
也就是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语境的需要,力求用语准确、精美。
(2)句子的意蕴。
仿写要做到句子内容有意义,切忌无病呻吟,能充分体现考生的个性气质和人文素养,力求所写的内容新颖独特、有积极的意义。
3 山中避雨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1.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比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2.分析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①贯穿全文线索;②表明写作对象;③关联主要情节;④象征或比喻……;⑤透露情感主旨;⑥引起读者兴趣;⑦制造悬念;⑧烘托……;⑨使形象生动等。
3.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4 风筝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
(1)肖像描写:提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①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②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所、背景、氛围灯;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在写作中运动描写,比之空洞的叙述和无端的感慨要更生动、传神、精彩,能够将我们所要表达的对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5 回忆我的母亲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方法(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注意: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二)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7 我的老师漫画题答题技巧(1)看标题:即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
(2)看形象:结合漫画的形象来思考其寓意。
(3)析手法: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
(4)读文字:联系漫画中的说明文字来理解漫画。
有些漫画,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就只能借助文字。
(5)联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
(6)注细节:漫画中的有些细节对理解漫画寓意很有帮助,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
8 “两弹”元勋邓稼先词语含义的理解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
本考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把握词语的语境义;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③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④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
答题思路与技巧:(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的内容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从上文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会对其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常常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因此我们在答题时必须从下句中由近及远地去找答案。
9 春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是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最后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答题思路与技巧:(1)准确把握感情因素。
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些必须借助于感情线索,将其转化成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来体会。
(2)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不能只看文章语句的表面含义,还必须结合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基本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把握文章的主旨。
(3)从文章整体内容出发,对各种分析进行综合把握,并进一步审查所做的各项分析的正确性。
11 竹林深处人家判断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1.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把……比作……。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说明文)(2)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
(3)夸张: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5)对偶: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7)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2.有关修辞手法的常见问答方式(1)提问方式: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2)题型变种: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
(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3)答题三步曲:①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