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技文化史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题破解:(一)主要知识体系1. 中国科技发展史(1)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 造纸术①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成更于书写的纸,这种纸原料易得,等价低廉。
③4世纪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2> 印刷术①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金刚经》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
明清时,双色套印,印刷。
<3> 火药①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②唐朝末年,火药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火药的武器。
③北宋政府在东京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④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⑤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
⑥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4> 指南针两宋时期指南针大量运用于航海。
13世纪西传到欧洲(2)天文历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13年,记录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年。
战国时,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
春秋时我国历法已形成固定的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②秦汉:汉武帝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隋唐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较准确地反应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
④元朝: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仪器。
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题也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数学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一、知识归类I民族关系篇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LI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亥I」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
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 年。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⑴夏朝:历法“夏小正”,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1、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三个重要学科: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前者为后两者的历史基础)2、研究规律:学科史→综合史,思想史→社会史。
(中心观点:内、外史相结合,以文化为切入点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3、文化:人类在物质、精神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全部产品。
科学技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使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
4、科技文化的特点:①系统性(包括器物、制度、行为规范、价值观四个层次)我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以及中国历史上,技术超越欧美国家,而科学相当落后的原因:重视器物层次而忽视其他层次。
②国际性③基础性④创新性。
5、科技文化的发展阶段:①古代科技文化、②近代科技文化、(包括由哥白尼开始到牛顿结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蒸汽革命,以及以电磁理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力和内燃机革命)近代科技革命不仅包括器物层次上的进步而且包括其他方面的进步,近代科技文化初步完成了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建制化过程,在近代科学传统当中逐渐确立了由逻辑理性、数学理性和实验理性所构成的科学理性精神,从而为科学知识的条理性,精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历史表明,近代科技文化不是最理想的文化形态,它本身蕴含深刻矛盾。
(卢梭,近代马丁·海德格尔)③现代科技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罗马俱乐部1、学习科学文化史的意义:①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
技术悲观主义:(蕾切尔·卡逊,环境运动、环境思潮的开创者之一,《寂静的春天》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进步起破坏作用。
《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破坏)如何看待技术悲观主义思潮,它是否完全消极?技术万能论:与技术悲观主义相反,认为科学技术在当今可以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如失业、犯罪、经济危机。
认为未来世界属于科学家和技术权威而不是产业工人(即精英统治观点)②对青年一代和全国公众进行科学精神、科学传统、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的重要手段。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演变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文化和科技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科技和文化这两个领域似乎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却是息息相关的,互相影响和促进。
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变革相互交织,这一过程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革。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演变史。
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类的文化主要以口头传承为主,而科技则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器物制作和工具使用。
人类刚刚开始探索和创造,科技的发展和变革也一直伴随着人类文化的演变。
按照考古学研究,史前时代的文化和科技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器物制作、工艺技术和建筑方面。
在器物制作方面,早期的人类主要使用石器、骨器、角器等材料制作工具,如石斧、石锤、石刀等。
这些简单的工具对当时的人类文化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狩猎、采集、渔捞以及建筑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
在工艺技术方面,古代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验,通过试错和积累,逐渐掌握了不少先进的工艺技术。
例如,人们学会了用火来加工石器和烹饪食物,并发明了制陶、制纺、制织、编织等技术。
这些工艺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还对文化推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建筑方面,早期的人类主要在天然洞穴、岩石、树木或者竹子等材料上建造房屋。
这些房屋的建造非常简单,只是根据人类的生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一些简单的住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对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文明时期,科技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相互融合。
古代人类的文化形态和科技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化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器物制作方面,古代人类主要使用金属(如铜、铁、锡)和陶瓷等材料来制造器皿和工具。
这些器皿和工具不仅形态多样,而且具有更高的实用和装饰价值。
例如,古代的青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在工艺技术方面,古代人类开始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来掌握生产规律,烧制石灰、冶炼金属等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古代与世界的科技文明交流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尤其在科技文明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自古以来,中国人与世界各地发达文明的人民一直保持着联系和交流,特别是在科技方面,中国在世界贡献了许多先进的科技文明成果,同时也接受了世界各地的科技文明。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交流形式、科技成果以及交流影响等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与世界的科技文明交流史。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科技文明在古代就非常显著,从商代就开始逐渐独立发展。
西周时期,商朝和周朝的圆形和方形青铜器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表明古代的交流已经开始产生了影响,随着周王朝向中原地区扩张,周王朝也开始强化和周围先进国家的交流,多方面吸取其在农业、冶金、手工业和纺织业等领域方面的经验。
此后,中国对世界贡献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中国的农业、水利工程、纺织、制造业等方面的科技对世界其他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交流形式中国古代与外界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象征性的外交谈判、重要的贸易交换活动,也有知识和文化交流等活动。
其中贸易交换是科技成果传播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早在商代,中国与古西亚交换了许多贵金属和象牙,两国之间就开始了重要的贸易交流。
秦汉时期,丝绸之路建设开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给中国西域地区带来了众多单纯手工艺品和重要的科技文化成果。
中国东亚的李时中、孙思邈等人在药家和农学中取得较好的成就,在创新技术方面也给东亚地区提供了更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手艺。
三、科技成果在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非常显著。
自古代先农文化,中国农业技术日渐完善。
春秋时期,铁器逐渐普及,铁辎装备也逐渐成为军队实力的重要源泉。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大步发展,烈火锻冶和绿石青铜器也开始逐渐普及。
鸟字传说后,各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开始兴起。
江南缫丝技术世界著名,中药品种丰富,紫砂、钦州陶瓷等工艺品更是享誉全球。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成果,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主要成就(一)夏商周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
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
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
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
(二)春秋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
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
(三)战国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
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
《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
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
1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
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
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
(四)秦朝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五)汉朝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
《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
《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
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
“医圣”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
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
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
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
(六)三国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
马钧翻车指南车,攻城输转发石机。
2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钟繇精心研书法,隶书转化楷字体。
中外科技史期末知识点总结一、科技史概述科技史是研究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发展和应用的历史。
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
科技史的研究内容包括科技的起源、发展过程、影响力以及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关系。
二、古代科技史1. 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古代科技以农业生产和手工业为主,基本上属于经验性科技。
其特点包括:(1)科技的发展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古代科技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3)古代科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2. 古代科技的代表性发明创造(1)農業發明:如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灌溉、耕作、农业生产中的栽培、除草等。
(2)金属冶炼:如铜器、铁器等。
(3)纸张发明:纸是汉朝发明的。
(4)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中国古代发明的,它在军事、工程、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中世纪科技史1. 中世纪科技的特点中世纪科技的特点包括:(1)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廷对科学的限制;(2)阿拉伯科学文化对中世纪科技的影响;(3)农业技术的进步;(4)航海技术的发展。
2. 中世纪科技的代表性发明创造(1)造纸术: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学习和发展造纸术,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2)火药和火炮:阿拉伯人将火药引入欧洲,成为战争的重要武器。
(3)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使得航海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
四、近代科技史1. 近代科技的特点近代科技的特点包括:(1)科学方法的确立;(2)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兴起;(3)新型能源的应用;(4)电气、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2. 近代科技的代表性发明创造(1)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机械化、化学工业、铁路等手段,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2)航空技术的突破:莱特兄弟的飞行机器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了飞向天空的新纪元。
(3)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无线电、电视等的发明,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4)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开启了信息化时代。
五、现代科技史1. 现代科技的特点现代科技的特点包括:(1)科技和经济、政治的深度融合;(2)产业化科技的快速发展;(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4)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1、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①形成(春秋战国):孔子→②打击(秦):焚书坑儒→③独尊(西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④发展(宋、明):理学→④批判(近代)新文化运动
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
①地主阶级洋务派: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天演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维新思想)→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④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陈独秀,民主、科学
3、现代思想:马克思主义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4、近代西方:
①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核心思潮②理性主义:启蒙思想,核心思潮③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