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1.。
爪子的功能:搏斗、捕食、爬树肉垫功能:消音、缓冲、防滑。
2.3.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4.蜷缩着身子,乌龟、刺猬、青蛙、蛇、蝙蝠、熊: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1.有的植物只具备其中几部分。
像葱这样,属于直根系:菠菜、香菜、芹菜、棉花;须根系:玉米、小麦、葱、大蒜。
345.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
叶的表面有这是叶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探究土壤成分实验(1)用手摸一下土壤,感觉有点湿,是因为土壤里有。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3)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发现沉降物分层,上层是颗粒较小的,下层是颗粒较大的,说明土壤中有和。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同时闻到糊味,说明土壤里有。
3.根据含沙量土壤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含黏土较多的叫做;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
4.三类土壤特点: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
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
5.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
6. (石英 )(长石 )( 云母)、白云石等都是。
岩石是由组成的。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
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
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
7. 实验过程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
1.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3.4.6.2.3.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4.7.8.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球总面积的9.其中10.11.如何节约用水?(1) 洗衣服水拖地,拖地用的水冲马桶,养鱼水浇花(2) 随手关水龙头(3) 洗脸以盆代替水流1.2.量筒使用方法:(1)(2)将量筒倾斜,瓶口紧挨量筒口,让水缓缓流入量筒内。
(一选、二倒、三看)3.天平构成:砝码、托盘、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教材简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开展融为一体,全面表达课程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详细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历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安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快乐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展有目的、有方案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理解认识动物的根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描绘、概括的才能,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动手才能。
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效劳。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动手才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知识点汇总
1、很多物体都在变化,但很多变化之后,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水结冰,水还是水。
①橡皮泥、折纸:形状发生改变,本质还是橡皮泥;纸还是纸。
②把纸撕碎;大小发生了变化。
纸还是纸
(3)水的三态变化:状态发生改变,但水还是水。
2、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如空气、水、一些金属制品)
①空气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夏季轮胎、皮球不能充气太满。
②柏油路面,夏天高温下会变软。
电线冬天拉的紧,夏天松。
(1)漩涡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漩涡的形成原理。
2.熟练掌握重力漩涡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准备:
1.宽口瓶一个;
2.热水一杯;
3.毛巾一条;
实验步骤:
1.将宽口瓶倒置,打开瓶口;
2.将热水倒入瓶中,至大约1/3处;
3.用毛巾将瓶口紧紧地包起来;
4.用手摇动瓶子,看看漩涡是如何形成的;
(2)原子模型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特征;
2.熟练运用模型制作原子模型;
实验准备:
1.各种彩色小球;
2.棉签;
3.小钉子;
4.胶水;
实验步骤:
1.熟悉原子模型中原子核、电子层等构成部分;
2.选择合适的小球,代表原子核、电子层;
3.将小球按照原子模型的结构组装起来;
4.用胶水将小球固定,再用棉签和小钉子有规律地穿透组装好的模型;。
人类三大科学思维介绍
人类三大科学思维介绍如下:
人类三大科学思维包括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
1、理论思维:指以科学的原理、概念为基础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例如:用“水是生命之源”的理论来解释干旱对世界万物的影响。
又称逻辑思维。
2、实验思维:在研究人员的尚待进一步探讨的实验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很值得注意的。
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应把思维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当作一种重要参考。
3、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由周以真于2006年3月首次提出。
1.妈妈洗的衣服被晒在阳台上,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干?答:因为经过太阳的照射,阳台上的温度比较高,衣服里面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变干了。
2.请你说说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答: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在没有冰箱的条件下,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结冰实验时,怎样使水更快地结冰?答:①选择细一点儿的试管;②在试管里加入大约1/4的水;③在装碎冰的烧杯里加入适量的食盐。
4.在探究水结冰实验中,我们在试管上要做哪两次标记?答:第一次是往试管里倒入清水后;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
5.水、水蒸气、冰之间存在怎样的转化关系?答: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小水滴,水遇冷后会凝固成冰,冰受热后融化成水。
6.你有哪些方法能让冰加速融化?答:①把冰放在太阳下晒;②用吸管吹热气;③用吹风机吹热气7.探究食用碱和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答:食用碱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味精强。
8.探究冰糖颗粒的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答:颗粒大的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比颗粒小的慢。
9.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我们在蒸发皿中收集到的白色颗粒是什么?答:白色颗粒是食盐。
虽然这些白色颗粒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与原食盐稍不同,但是这些白色颗粒味道是咸的,是原来的食盐。
10.把纸折成“轮船”和水结冰有什么相同之处?答:它们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且具有可逆性。
1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答:①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②高压电线夏天会下垂,冬天绷得较紧。
12.请写出空气的特征。
(至少三点)答:空气的特征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
13.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答:我们可以通过吹哨子、吹气球、呼吸等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第七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2,塑料有哪些性能?答:〈1〉可塑性〈2〉具光泽,部份透明或半透明〈3〉大部分为良好绝缘体〈4〉重量轻且坚固〈5〉加工容易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6〉用途广泛、效用多、容易着色、部分耐高温。
〈7〉耐化学腐蚀3,塑料尺子比木头尺子有什么优点?答:塑料尺子比木头尺子更轻便,更透明,还能防水,还耐磨。
等4,塑料手套透气性差,棉线手套透气性好5,有的塑料瓶遇到热水会(变软),但并不是所有的塑料都会这样。
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人员发明了多种办法,以提高塑料的(阻燃型)(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性能,使塑料的应用更加广泛。
2,塑料不易(降解)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改性淀粉)(生物降解剂)等添加剂,可以使塑料的稳定性下降,有效地降低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
废旧塑料还可以作为原料再生产。
3,你知道废旧塑料怎么再利用吗?答:1,废旧塑料切成碎片。
2,高温熔化。
3,制成纤维。
4制成纺织品。
第八课服装材料1,我们的服装材料有(棉)(化学纤维)(羊毛)(丝绸)(毛皮)等2,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衣服的标签),观察(纤维的孔隙),触摸(衣服的表面)来识别服装材料。
3,实验:棉布衫和橡胶雨衣的渗水性实验材料:一件棉布衣,一件橡胶雨衣,滴管,水,实验过程:用滴管分别在它们的表面滴同样滴数的水。
实验现象:棉布衣被水滴湿透,橡胶雨衣没有湿透。
实验结果:棉布衣的渗水性强,橡胶雨衣的防水性强。
4,实验:棉布衫和羊毛衫的保温性实验材料:一件棉布衣,一件羊毛衫,温度计,水,相同的水杯两个实验过程:分别用羊毛衫和棉布衫包裹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水杯,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间杯中水的温度,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棉布衣包的水杯温度低,用羊毛衫包的水杯温度高。
实验结果:羊毛衫比棉布衫的保温性强。
第九课固体液体和气体1,水可以结为冰,冰可以化为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2,从(形状)(体积)(质量)(颜色)(软硬)等方面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第⼀单元《⽔》知识点⼀、⽔到哪⾥去了1.⽔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板过⼀会⼉⼲了、湿的⼿⼲了是由于⽔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洼⼲了、⾐服晾⼲了、煮⾷物时⽔烧⼲了等等。
4.杯⼦装⽔后,加上盖⼦和不加上盖⼦相⽐,加盖⼦的蒸发慢,不加盖⼦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蒸⽓是⽓体,它是⽔的⼀种形态,它也是⽔。
6.⽔蒸⽓是⽆⾊⽆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蒸⽓存在我们⾝边周围的空⽓中,不管温度⾼还是温度低,⽔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间玻璃上的⼩⽔珠不是⽔蒸⽓,⽔蒸⽓是看不见的。
9.⼀杯热开⽔放在桌上,看到上⾯冒着的“⽩烟”不是⽔蒸⽓,⽽是⽔蒸⽓遇冷凝结的⼩⽔滴。
10.我们可以⽤加热、加快空⽓流动的⽅法让⽔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晒盐⼀样增加⽔与空⽓接触⾯积的⽅法来加快⽔的蒸发。
12.空⽓中的⽔蒸⽓越多,湿度越⼤:⽔蒸⽓越少,湿度越⼩。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们⽤加湿器加快⽔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较⽔和⽔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没有⽓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蒸⽓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15.不同的天⽓状况,空⽓中的⽔蒸⽓含量不同。
⼆、⽔沸腾了1.不停地给⽔加热,⽔会沸腾。
2.⽔沸腾时,⽔中和⽔⾯上会冒出很多⽓泡。
3.⽔沸腾时,⽔⾯上会看到很多“⽩烟",这不是⽔蒸⽓。
4.⽔变成⽔蒸⽓后,体积会⼤⼤增加。
5.当⽔的温度升⾼到100摄⽒度时,⽔会沸腾。
6.⽔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样的:⽔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蒸发的时候不⼀定沸腾。
7.⽔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度,是⾜以烫伤我们的,⼀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度就是以⽔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一、常见材料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请你举出几种材料来吗?例如:()()()( ) ( ) ( ).它们大致分成五类:()()()()()。
这些材料又可分为()材料和()材料。
请你举出三种天然材料如()()()和三种人造材料如()()()。
2、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材料,塑料制品它有()()()()等特
性。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优点:
缺点:
4、什么叫合金?举出两种合金材料,如:()()。
5、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人们制造出()材料,包括一些新型材料(即新材料)你能举出几种新型材料来吗?如:()()()()。
二、声
1、声,就是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的共同现象。
这说明:
2、一名同学用手敲击桌子,在桌子另一头的同学就能听见声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我的解释是:
3、水能传声吗?为什么?
4、月球上宇航员听不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答案是,因此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声音。
5、你知道哪些乐器,例如:()()()()···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会发出()声音,因此()()()最适合做小鼓面,为什么?答案:
6、声音的大小与()有关;声音的高低与()有关。
7、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声音的用处概括为:(),()。
(即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8、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这种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做()。
9、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还可以(),因为浓密的树叶具有很强的()能力。
三、光
1、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光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发光的物体可分为()和()光源。
2、光是沿()传播的。
有的物体是()的,有的物体是()的,有的物体是()的,判断它们的依据是看光能不能透过光,和透光得程度。
3、镜子可以使光改变()。
4、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和()有关。
5、我们在()可以看到彩虹。
光照()镜可以认为的制造彩虹。
彩虹告诉我们阳光是由()种颜色组成的,因此阳光是()光。
6、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在一起会出现现象。
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在一起会出现现象。
7、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四、电
1、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2、简单电路包括哪些材料?注意连接材料使灯泡亮起来和把连接的电路画下来是不一样的。
3、根据物体的导电程度可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
4、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
五、磁
1、磁铁具有()力。
磁铁的()磁力最强,我们称为()。
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个磁极即N极和S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一根条形磁铁有两个极,将它一段两半会有()个极。
2、悬吊一条条形磁铁,当它终止不动时会出现()的现象。
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极,指向南的一端叫()极。
也就是说地球的北极是S 极,地球的南极是N极,这就是在地球上的磁铁能指()的原因。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大发明之一。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叫()。
4、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它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六、信息与通信
1、一段()、一封()、一张()、一个()、一个()、一页(),都是通信的形式。
()、()、()、()的广泛应用是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形式。
2、你希望电话有哪些特殊功能?请你说一说。
3未来通信将向那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