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运动规律分解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22
自然地理运动规律之——地球的运动规律一、规律总结:1.晨昏线:①晨昏圈是大圆(大圆的劣弧最短)(如8题);②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18:00。
凡是昼夜平分,日出都是6:00,日落都是18:00(4题)③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α=太阳直射点纬度,α取值范围:[0,23°26ˊ] 。
当α=0°(二线重合)是二分,全球-------昼夜平分,日出6:00,日落18:00;当α为最大值时是二至。
(41、综8题)④晨昏圈与纬线圈相切(α>0°),切点纬度≥66°34′,切点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圈内有极昼,则此时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25题);⑤切点地方时为0:00或12:00 ,其中切点经线在中低纬度是昼则为12:00。
[综11(2)] 2.地方时与区时:(综3、综4题)①某时区的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0E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伦敦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另熟记:美国东部时间——西5区,西部时间——西8区;朝、日为东9区;澳东部——东10区,西部——东8区;印度——东5.5区即82.5°E 地方时)②东早西晚(时间上东大西小),东加西减③已知经线求时区:经线度数÷15°=商(小数四舍五入)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时区数⨯15°④时间计算方法两种:A.过0°经线——东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晚B.过日界线——按实际方向(东)加(西)减时差并变更时期⑤已知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求途经时间:时间标准一致,终点时间减起点时间⑥大小月、闰年:⑦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为北京当地日出时间(北京地方时即116°E的地方时)⑧日出日落时刻的早晚受经度、昼长二因素影响:东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晚;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课本第44页)龙潭中学 九( )班 姓名 2011-10-02【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重点);(2)探究摩擦阻力对运动的影响(重点)(3)掌握推理法研究物理现象(4)知道什么叫惯性,(重点)(5)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重点)一、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问题1:用手推车,车前进,停止用力,车停止。
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吗?有类似例子吗?请举例。
历史回顾:早在2355年前,古希腊有一个名字叫做亚里士多德的著名科学家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亚里士多德的指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这个实验太简单明显了,就像警察叔叔凭借明显线索引出错案一样,明显的实验现象有时候会把人们引向错误的判断。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一直控制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伟大的现代科学之父伽俐略才指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伽利略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设问:现在假设你是伽俐略,你会寻找怎样的“侦察”方法去推翻这维持两千年的“错案”。
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探究摩擦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观察下列实验现象回答(1)─(7)题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速度 ,它将 。
(1)实验中的小车要保持 ; (2)木板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要保持 ; (3)每次要控制小车从 下滑; (4)小车要保持同一高度是为了让小车滑到底部的 相同; (5)伽利略用这个实验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 ”的观点; (6)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7)比较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 , 小车速度减小得 ,小车运动的距离 ; hh h {h二、什么叫惯性?问题2:牛顿第一定律说:“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物体上面演示1(1 (2演示2(1(2 对惯性的理解应该要把握: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存在性);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的度量,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没有关系(决定性);3、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易改变(状态改变的难易性);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属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