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生命时钟》课外拓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有趣的生命时钟(节选)
黎明时分,鸟儿在枝头用歌声迎来初升的太阳;夜幕降临,睡了一天的懒猫突然精神焕发,伸出利爪扑向在黑暗处盗窃的老鼠;午夜,蜘蛛在墙角、树杈忙碌地编织着它的罗网。
牵牛花在早晨开花,紫茉莉在下午怒放,夜来香晚间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走进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我们会发现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许多生物的活动是按着昼夜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在海边滩涂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每当潮水退落的时候,招潮蟹便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
直到潮水涌来之前的10分钟,它才赶忙爬回洞穴,并在洞口高举着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欢迎潮水的到来,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招潮蟹。
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夜间是黄白色的,日出时慢慢变深,到低潮时最深。
更有趣的是,每天出现最深颜色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推50分钟,正好与潮汐低潮推迟50分钟完全一致。
17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和运用“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1段。
3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举例说明方法的好处。
以朗读为主线,勾画圈点,在合作探究中理解重点语句含义,体会文章中心。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从中体会到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举例的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件展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多彩的生物世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还记得《花钟》吗?(出示课件)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动物也是如此。
走进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让我们一同领略《有趣的生命时钟》。
2、板书课题。
3、自主质疑:什么是生命时钟?生命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4、释疑:生物节律又叫生命时钟,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自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时期开始、进行、结束。
过渡:生命时钟又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一睹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读书要求:一读,读准字音,遇到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读,读通顺,想一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三读,读流利,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反馈(1)轮读课文,正音。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
规律: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3)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螯”。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汇报:生物节律有昼夜周期节律和年周期节律,是相当稳定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三读课文,质疑问难,勾画批注四、课堂小结:生命时钟确实充满奥秘!课下搜集资料,并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看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认真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生命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二、精读课文,感受“有趣” 课件展示。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设疑。
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2.揭示课题。
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
(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
指名读、齐读。
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时钟的概念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生命时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生命时钟的定义和作用。
2. 展示一些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生命时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时钟的了解。
2. 讲解生命时钟的概念:解释生命时钟是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节律机制,控制着生物的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
3. 展示生物钟现象: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趣的生物钟现象,如鸟类的迁徙、花卉的开花时间等。
4.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时钟的作用和意义,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生命时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二章:生物钟的机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钟的内部机制。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生物钟的内部机制。
2. 介绍生物钟基因和分子机制。
教学活动:1. 讲解生物钟的机制:解释生物钟是通过基因和分子水平的调控来控制生物节律的。
2. 介绍生物钟基因:介绍一些与生物钟调控相关的基因,如CLOCK、CRY等。
3. 分子机制模型: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模型,如转录翻译反馈环。
4. 学生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观察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和分子机制的作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生物钟机制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第三章:生物钟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钟与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生物钟与健康的关系。
2. 介绍生物钟紊乱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生物钟与健康的关系:解释生物钟对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的调控作用。
2. 生物钟紊乱的影响:介绍生物钟紊乱对健康的影响,如睡眠障碍、肥胖、糖尿病等。
3.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钟对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保持生物钟健康的建议。
有趣的生命时钟的读后感四年级下册
《有趣的生命时钟》是一本趣味性极高的儿童科普读物。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小雨的男孩,他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一枚能够看到自己寿命的时钟。
通过这个生命时钟,小雨能够看到自己的寿命时间以及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
这个神奇的时钟让小雨明白了人生的宝贵和珍惜。
它还教会了小雨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帮助他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
书中的小雨通过生命时钟的帮助,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时浪费时间玩游戏的事情。
我意识到,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此外,故事中强调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小雨利用生命时钟的能力,努力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懂得与他人分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人感到幸福,还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本书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寓意了时间的宝贵以及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在,并且激励我要珍惜时间,追求梦想,并且关爱他人。
我会向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到启发,成为更好的人。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时钟的概念,认识到生命时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命时钟的概念及其作用2. 生物体内生命时钟的运行机制3. 生命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命时钟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时钟在生物体内的运行。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生命时钟的图片和动画。
2. 准备案例素材,用于分析生命时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准备计时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时钟的运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生命时钟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生命时钟的概念及其作用:讲解生命时钟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生命时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生命时钟的运行机制:分析生物体内生命时钟的运行机制,让学生明白生命时钟是如何调控生物体的生理活动的。
4. 生命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命时钟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保持生物钟的平衡。
6. 实验体验:让学生使用计时器等实验器材,亲身体验生命时钟的运行,加深对生命时钟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生命时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9.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进一步了解生命时钟的奥秘。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3. 实验报告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分析。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七课《有趣的生命时钟》课文黎明时分,鸟儿在枝头用歌声迎来初升的太阳;夜幕降临,睡了一天的懒猫突然精神焕发,伸出利爪扑向在黑暗处盗窃的老鼠;午夜,蜘蛛在墙角、树杈忙碌地编织着它的罗网。
牵牛花在早晨开花,紫茉莉在下午怒放,夜来香晚间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走进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我们会发现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许多生物的活动是按着昼夜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在海边滩涂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每当潮水退落的时候,招潮蟹便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
直到潮水涌来之前的10分钟,它才赶忙爬回洞穴,并在洞口高举着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欢迎潮水的到来,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招潮蟹。
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夜间是黄白色的,日出时慢慢变深,到低潮时最深。
更有趣的是,每天出现最深颜色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推迟50分钟,正好与潮汐低潮推迟50分钟完全一致。
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
即使环境突然改变,仍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有人把招潮蟹放在完全黑暗、没有潮汐、没有温度变化的水族箱里长达35天之久,它仍能按照被捕地点的潮汐节律来改变身体的颜色,而且每天的变化都推迟50分钟。
有一位科学家曾一个人在离地面40米的地洞里生活了205天。
虽然洞内没有自然的昼夜之分,没有任何计时器,但是他的活动仍能保持昼夜节律。
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小燕子总是每年冬天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天又飞回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
不同的花卉总是在不同的季节盛开,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是人们所熟知的。
小燕子和这些花卉的活动规律就属于年周期节律。
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三班倒的工作人员,由于睡眠节律和体温节律不同步,常常不容易适应。
如果人长期定时从事某项工作,如按时起居、按时上班、定时进餐、定时排泄等,就能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律。
15.有趣的生命时钟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设疑。
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2.揭示课题。
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
(板书课题: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
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
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
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和运用“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1段。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举例说明方法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线,勾画圈点,在合作探究中理解重点语句含义,体会文章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情感。
重、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从中体会到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举例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多彩的生物世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还记得《花钟》吗?(出示图片)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动物也是如此。
走进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让我们一同领略《有趣的生命时钟》。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减缓理解坡度,消除畏难心理,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2、板书课题。
3、自主质疑:什么是生命时钟?生命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设计意图:抓题眼自主质疑,顺利打开心智的大门,进入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4、释疑:生物节律又叫生命时钟,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自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时期开始、进行、结束。
出示资料【设计意图:根据学情,有针对性补充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内容做铺垫。
】过渡:生命时钟又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一睹为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读书要求:一读,读准字音,遇到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读,读通顺,想一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三读,读流利,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反馈(1)轮读课文,正音。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
人体生物节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
我们这里所谈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节律”,其实只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他如人在一天24小时内感官敏锐程度、温度、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也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
在测算自己的生物节律时,首先计算从出生那天到现在想测算这天的总天数(须使用公历)。
然后以体力周期23天,情绪周期28天,智力周期33天,分别计算出三者的正弦曲线,这样就组成了一首协调、优美而又神秘的三重奏。
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中线(=0),先进入高潮期(>0),再经历临界期(=0),而后转入低潮期(<0),如此周而复始。
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日子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中线相交的那天(严格讲包括其前后1天)则是临界期。
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而在低潮期,则疲劳乏力、
无精打采;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而在低潮期,则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
在生物节律的临界期,身体处在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此时人的有关能力和机体协调性较差,做事易出错,身体易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