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药洁净室(区)性能监测指导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目的:建立洁净区(室)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室)监测的内容与方法,保证洁净区(室)的环境达到生产的要求。
二、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室)各内室的监测。
三、职责:1、品质部:对洁净区(室)进行定期监测;2、生产部:配合品质部的定期监测工作,对不符合结果采取纠正预防整改措施,保证药品生产环境。
四、内容:1、温湿度测定:1.1 测定方法:1.1.1 测定仪器:温湿度表。
1.1.2 测定方法:将已校准的温湿度表悬挂在室内墙壁上或水平放置,根据显示进行读数。
1.2 标准规定:1.2.1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
1.3 测定频次:每班观察两次。
2、空气微压差检测:2.1检测方法:2.1.1 检测仪器:微压差计2.1.2 检测方法:根据悬挂在室内墙壁上已校准的微压差计指针进行读数。
2.2 标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Pa。
2.3 测定频次:每班观察一次。
3、悬浮粒子测定:3.1测试要求:3.1.1 温度和相对湿度:3.1.1.1 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3.1.2 压差:洁净度不同的相邻洁净室(区)之间压差应≥10Pa。
3.1.3 应在HVAC系统至少运行30min后进行。
3.2 采样点数目及布置:3.2.1采样点数目要求,见表3.1表3.1V:53.2.2 采样点位置:在离地面0.8~1.5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3.3 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3.4 测试方法:见(XYK/SOP-QC9002 洁净区(室)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3.5 测试状态: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在测定时注明状态。
标准:见表3.2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常规操作要求在“最差状况”下进行动态测试。
3.6 测定频次:3.6.1 C级、D级洁净区每季度测定一次。
3.6.2 B级洁净区每月测定一次。
3.6.3 A级洁净区每月测定一次。
洁净室(区)监测标准管理规程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目的:为保证洁净区(室)环境符合规定,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要求的生产或检验区域。
3、责任者:洁净室(区)的监测人员,生产部,工程部,质量部,各洁净室(区)的主管部门。
4、管理规程4.1 洁净室(区)定义:需要对环境中尘埃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4.2 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等级划分4.2.1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结合2010版GMP相关规定,将洁净区域划分四个级别:A、B、C和D级。
4.2.2 洁净度级别标准:(表二)洁净室(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备注:1. 静态定义:指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没有生产活动且无操作人员在场的状态。
2. 动态定义:指生产设备按预定的工艺模式运行并有规定数量的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的状态。
3.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4.3 洁净室(区)要求4.3.1 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施,人、物流向必须合理;4.3.2 温度和相对湿度:温度为18-26℃,不同的产品按工艺要求控制好相对湿度;4.3.3 洁净室 (区)内必须补偿和保持室内所需的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量值应取下列风量的最大值:非单向流室总风量的10﹪-30﹪,单向流室总风量的2﹪-4﹪;4.3.4 生洁净室(区)的静压差4.3.4.1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4.3.4.2 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必须大于等于10Pa;4.3.4.3 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4.3.4.4 产尘操作间(如粉料的取样、称量、混合、分装或包装等操作间)必须与其相邻的室(区)保持相对负压,配备捕尘装置。
4.3.5 洁净室(区)的噪声级,动态测试时不宜超过75db(A级),当超过时,应该采取隔声、消声、隔震等措施。
1、目的为加强对洁净区环境的监测与评价,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相关洁净级别的要求,满足生产工艺条件,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2、适应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检查的有洁净级别的区域的管理。
3、责任3.1 质量部:负责对洁净区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价.3.2 工程部:确保空调系统按程序使用、维护、保养,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用于监测的温度、湿度、压力等计量器具校准。
3.3生产车间:负责洁净区每日的温度、湿度、压力监测。
4、术语与定义4.1 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能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4.2洁净室(房间):一个通过设计、维护及控制手段达到防止发生药品微粒和微生物污染的房间。
这类房间应能稳定地保持适当的空气洁净级别4.3 空气悬浮粒子:进行空气洁净度划分时所用到的最低粒径范围在0.1μm到5μm之间连续分布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4.4 单向流:指空气朝着同一个方向,以稳定均匀的方式和足够的速率流动。
单向流能持续清除关键操作区域的颗粒。
文件类型:管理规程第1 页/共7 页文件状态:受控文件4.5 非单向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6 静态:指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没有生产活动且无操作人员在场的状态。
4.7 动态:指生产设备按预定的工艺模式运行并有规定数量的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的状态。
4.8 警戒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4.9 纠偏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5、相关文件5.1《洁净区洁净度控制标准》(STP-Q4-003)6、内容6.1洁净区(室)监控与评估原则1)定期进行再验证2)定期进行趋势分析3)及时处理异常或超标结果4)制定和实施系统的环境监测方案6.2洁净区(室)监控管理程序6.2.1 洁净区环境监控方案制订与审核6.2.1.1质量部会同生产、工程部相关部门根据风险评估及验证的结果,制订《洁净区洁净度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报质量经理审核,质量总监批准后执行。
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洁净区是医疗、制药、食品等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区域,对其洁净度的监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符合相关标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洁净区监测的要点和方法。
首先,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应包括洁净区的等级划分。
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洁净区通常分为不同等级,如医疗行业的手术室洁净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制药行业的洁净区也有不同的等级划分。
因此,监测标准应明确不同等级洁净区的要求,包括空气洁净度、微生物污染度、洁净区内物品摆放和人员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还应包括监测频率和方法。
监测频率应根据洁净区的等级和使用情况确定,一般来说,洁净区等级越高,监测频率越高。
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微生物采样、表面洁净度检测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另外,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还应包括监测记录和数据分析。
监测记录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信息,确保监测过程可以追溯和复现。
数据分析应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最后,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还应包括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包括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改进则是指不断优化监测标准和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始终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洁净区监测动态的标准应包括洁净区的等级划分、监测频率和方法、监测记录和数据分析、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只有建立科学的监测标准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证洁净区的洁净度符合要求,为相关行业的生产和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洁净室指导原则一、洁净室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洁净室,又称无尘室,是一种通过控制室内气流、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来降低微尘、微生物等因素对产品或实验的污染的封闭环境。
1.2 作用洁净室主要用于以下领域:1.电子制造行业:微电子、半导体等高精密电子产品的制造。
2.制药行业:药品生产、实验室等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3.生物医疗行业: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等对细菌和病毒的控制十分重要。
4.光学精密仪器制造:光学元件、激光器等高精度仪器的制造。
5.食品加工行业:保鲜、加工、包装等环节需要控制灰尘、细菌等因素。
二、洁净室建设的基本原则2.1 空气流动原则空气流动是洁净室控制污染因素的基础,常用的空气流动原则有:1.单向流动原则:从洁净度高的区域向洁净度低的区域流动,常用于无菌室等对洁净度要求极高的场所。
2.层流流动原则:空气以均匀的速度从天花板向地面流动,然后再经过过滤系统排出。
适用于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如电子制造行业。
3.混合流动原则:空气以多个方向混合流动,适用于大型设备操作区域。
2.2 温度和湿度控制原则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洁净室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一般的原则有:1.温度控制:根据洁净度要求和工艺需要,确定洁净室的温度范围。
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恒温恒湿系统来控制温湿度的稳定性。
2.湿度控制: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工艺要求,确定洁净室的湿度范围。
湿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加湿或除湿设备来实现。
2.3 洁净度控制原则洁净度是衡量洁净室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颗粒计数法来评估洁净度。
常见的洁净度要求有:1.对空气中可见的颗粒物的控制:根据产品特性确定颗粒物的限值,通常以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来衡量。
2.对微生物的控制:对一些对微生物敏感的场所,需要对空气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控制。
三、洁净室建设的步骤和要点3.1 洁净室设计洁净室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产品要求、空间布局、工艺流程等因素,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空间布局:根据洁净度要求和工艺流程,合理确定洁净室内的区域划分,如洁净区、缓冲区、换衣区等。
洁净室(区)环境测试管理规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司洁净室(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规定了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有关要求(包括其它地方使用的百级层流设施),规定了洁净室(区)中风速、照度的有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洁净室(区)洁净度的测试和管理(包括其它地方使用的百级层流设施)。
2 引用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02年6月《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2009年6月1日《欧盟GMP附录一》 2009年3月1日3 术语3.1 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3.2 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按气流形式分为垂直单向流工作台、水平单向流工作台等。
3.3 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方式。
3.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3.5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3.6 单向流: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断面上风速均匀的气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叫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叫平行单向流。
3.7 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3.8 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洁净区环境检测规程1目的规定洁净区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有效的控制洁净车间和实验室洁净区环境的洁净度,满足生产和检测环境的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本公司洁净区环境的洁净度检验。
3职责化验员负责洁净环境检测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
4.工作程序4.1检验项目温度、湿度、压差、风速(换气次数)、尘埃粒子数、菌落数。
4.2温度、湿度4.2.1要求洁净区温度(18-28)℃,相对湿度(45-65)%4.2.2仪器与设备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4.2.3操作方法目测温湿度计4.2.4测定频次1次/班4.3压差4.3.1要求洁净室与室外压差≥10Pa,洁净室与非洁净室≥5Pa,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5Pa。
4.3.2仪器与设备微压计微压差计或手持式数显压差计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3.3操作方法用微压计或数显压差计测试各室的静压力,由两室静压力之差,为静压差。
4.3.4测定频次 1次/月4.4换气次数/风速 4.4.1要求如表1所示:表1各级别洁净区风速的技术指标4.4.2仪器与设备 风速计风速计必须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4.4.3操作方法 4 4换气次数(高效送风口风速 高效送风口面积)被测房间体积4.4.4测定频次: 1次/月 4.5尘埃粒子数 4.5.1要求如表2所示:表2各级别洁净区尘埃粒子数的技术指标4.5.2仪器与设备 尘埃粒子计数器4.5.3内容(1)用尘埃粒子计数仪在高度0.8米水平面上的位置采样,总采样次数不少于5次。
(2)最少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如3表所示:表3:最少采样点数目(3)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采样点多余5点事,也可以在离地面0.8m至1.5m高度区域内分层分布,但每层不少于5点。
采样点分布见附录A(4)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小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余一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