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4
**医院
术前访视的麻醉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椎管内(外)麻醉的临床路径(患者版)
椎管内(外)麻醉的临床路径(病区医护版)
患者的医疗安全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椎管内(外)麻醉的围手术期相关问题阐述如下,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
全麻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全身麻醉的临床路径(患者版)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全身麻醉的临床路径(病区医护版)
患者的医疗安全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全身麻醉的围手术期相关问题阐述如下,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
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无痛人流麻醉临床路径流程(患者版)
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 kg
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临床路径流程(患者版)。
麻醉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麻醉是手术和疼痛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帮助患者达到舒适的状态,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感。
但是,麻醉的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实施麻醉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一、麻醉前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和采集麻醉相关的基础信息,包括病史、身体情况、药物过敏史等。
基于这些信息,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宜的麻醉方式,制定麻醉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做好预防措施。
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麻醉前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麻醉前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例如,医院可以建立麻醉前评估的流程,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并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和流程。
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医生在麻醉前评估中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麻醉中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麻醉中是患者最需要关注的环节,医生需要在这个环节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对麻醉的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方面,麻醉中包括了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的控制以及麻醉并发症的预防等多个方面。
医院可以建立麻醉中的质量管理流程,明确医生的职责和责任,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
三、术后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手术完成后,医生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麻醉管理和观察,以防止麻醉后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减轻术后的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医院可以建立术后的质量管理流程,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并建立有效的术后随访机制,及时检测患者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结:麻醉是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麻醉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过程,医院应该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流程和体系,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医生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活动,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一、引言二、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基本概念临床路径教学法是指通过制定一条完整的、系统的临床路径,让学生按照路径的顺序、步骤进行学习和培训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是以患者病情为中心,以医学临床实践的完整流程为主线,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整个临床诊疗过程。
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 特点(1)系统性强:临床路径教学法强调整个临床治疗过程的系统性,让学生从病情的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培训。
(2)实践性强:临床路径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临床操作和实际患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个性化强:临床路径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提高。
三、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1. 学习内容分散:麻醉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传统的培训模式下,住院医师的学习内容分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2. 实践操作不足:麻醉科工作需要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在传统培训中,住院医师的实践机会有限,导致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
3. 学习效率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快速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1. 制定完整的临床路径针对麻醉科的特点,可以制定一条完整的临床路径,将麻醉科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病情的临床流程进行系统整合,让学生按照路径的顺序、步骤进行学习和培训。
2.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3. 强化个性化学习4. 结合临床案例教学临床路径教学法可以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麻醉中的临床路径麻醉麻醉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用于让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不感知疼痛、实施无创伤操作。
临床路径麻醉是指根据具体的手术或治疗项目,为患者制定一条标准化的麻醉手术路径,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本文将针对麻醉中的临床路径麻醉进行探讨,介绍麻醉的基本知识和临床路径麻醉的应用。
一、麻醉的基本知识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麻药或者其他相应的物质,使其失去疼痛感觉和意识,从而达到手术或治疗的目的。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主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无痛手术,并确保手术安全。
二、临床路径麻醉的概念和应用临床路径是指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按照科学的证据和最佳实践规范,制定的一组全面规划的诊疗方案。
它主要包括医疗的目标、麻醉的安排、术后的恢复和护理等环节。
临床路径麻醉是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针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阶段进行制定。
临床路径麻醉的应用可以提供诸如减少手术期间肺部感染、降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好处。
通过合理的麻醉方式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减少麻醉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同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麻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个体化:临床路径麻醉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手术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定,确保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
2.信息化:临床路径麻醉需要收集患者相关的信息,包括麻醉史、过敏史、疾病史等,以便确定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3.标准化:临床路径麻醉需要遵循一定的麻醉操作规范,保持麻醉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医疗操作的差异性。
4.团队协作:临床路径麻醉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协作,麻醉师、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等需要密切配合,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临床路径麻醉的优势临床路径麻醉相对于传统的麻醉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麻醉质量:临床路径麻醉能够明确制定麻醉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减少麻醉师的主观因素,提高麻醉的质量和稳定性。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行情况及目前我院实际,现调整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2023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医院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见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文件。
2、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在指导评价小组指导下,开展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制定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方案,并督促落实;(3)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4)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的培训;(5)向指导评价小组提出本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调整及临床路径文本制修订的建议;(6)分析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的方法;(7)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8)其他需要实施小组承担的职责。
麻醉科临床路径麻醉科临床路径是指在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在患者麻醉的全过程中,制定一套科学、规范且可操作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拜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麻醉科临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从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定义、意义、原则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定义麻醉科临床路径是通过制定麻醉治疗方案,规范麻醉医生的操作流程,确保麻醉期间医疗质量的安全有效的控制措施。
麻醉科临床路径强调全程协作,全程记录,全程指导,并运用临床证据指导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决策。
二、麻醉科临床路径的意义1. 提高麻醉效果:麻醉科临床路径明确了麻醉操作的步骤和要求,规范了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了麻醉效果。
2. 减少患者拜控制:临床路径的应用使麻醉治疗变得更加可靠和精确,减少了患者对麻醉的恐惧感,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拜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3.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科学规范的麻醉操作,能够减少手术麻醉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风险。
4. 优化麻醉科临床服务质量:临床路径能够规范化麻醉操作的流程,使麻醉科临床服务更加可控,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严格遵守麻醉科临床路径,能够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三、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麻醉科临床路径需考虑到不同手术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以确保临床路径的适用性和实施性。
2. 综合医疗资源: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制定需综合考虑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医疗技术水平等因素,以保证麻醉过程中的医疗质量。
3. 临床证据为依据: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制定需严格依据临床证据,以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
四、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应用1. 制定麻醉操作方案:根据疾病类型和手术特点,制定麻醉操作方案,明确麻醉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以规范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
牙列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行牙列缺损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包括:1.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2.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牙列中1个或数个牙缺失,拔牙后愈合3个月以上。
2.年龄18岁以上,颌骨已发育成熟。
3.全身健康状况能满足常规牙槽突外科手术要求。
4.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剩余牙列情况、缺牙间隙大小、龈距离、咬合关系、颌骨形态、张口度等均满足种植修复要求。
5.X线片示拟种植区的牙槽骨量满足种植要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
2.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种植修复治疗。
3.种植修复以单冠修复方式。
4.无手术禁忌证。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
1.术前准备2次。
2.种植体植入手术1次,二期手术1次,术后复查2次。
3.种植修复治疗3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46.301或K08.102牙列缺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2.全口牙周健康状况检查及基础治疗;3.X线片(曲面断层片、牙片、CT);4.双侧颞下颌关节及咬合关系;5.取研究模型,行模型分析。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全麻临床路径项目路径麻醉费全麻700麻醉用药用药品种名称单价×数量前1.5h 1.5---3h 3.5h以上晶体液氯化钠(冲冼用) 1.9 ×2-3 3.8 林格液1瓶维库溴胺1支羟乙基淀粉1瓶七氟醚5ml每增加1.5h增加林格氏液(输注) 1.9 ×1-2 3.8胶体液(备选)羟已基淀粉(低血容量病人)95×1-2肌松药维库溴胺16.4 ×4 65.6阿曲库胺(高龄,代谢功能异常病人用)95.8×1-2镇痛药舒芬太尼60.1 ×1 60.1全麻药(备选)咪达唑仑依托咪脂(高龄心肺异常病人)25.1 ×145.3 ×125.145.3丙泊酚38×1-2吸入麻醉剂七氟醚8.83 ×10ml 88.3拮抗剂(备选)阿托品新斯的明多沙普仑0.07 ×11.4 ×125.2 ×10.071.425.2麻醉药费小计(异常病人除外)320.57 +157.15 +157.15n护理路径收费项目单价×数量护理费用留置针吸氧吸痰静脉穿刺置管动静脉置管护理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第一瓶)加一瓶一次性引流袋气道滤器(人工鼻)16.9 ×15元每小时3元每次10 ×13 ×13 ×104 ×12 ×31.19×190×116.9101510330461.1990护理费用小计186.09总计1206.66备注止痛泵:材料费144.67配药:1、盐水1瓶1.9元喷他佐辛2支69×2曲马多6支8.8×6合计188.7元术后止痛共328.7元2、喷他佐辛5支330元3、地佐辛3支;舒芬太尼3支元4缝合器(1803.9)组件(434.7),吻合器(2473),荷包线(105)5、红字标注部分为急危特殊病人才能使用,上述费用不含红字标注部分。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麻醉临床路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快速的急性主动脉疾病。
如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风险大,死亡率高[1-2]。
急性Stanford A型(以下简称A型)主动脉夹层是发病24 h内死亡率最高的单病种之一。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和年轻化倾向[3]。
由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故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正确精准的麻醉,不仅能够为外科手术挽救生命争取时间,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4-5]。
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会出现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甚至腹部撕裂样疼痛。
约60%的主动脉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若主动脉撕裂范围较大,还可出现相应脏器的缺血、甚至坏死。
撕裂口仅限于升主动脉时可出现前胸疼痛;撕裂至降主动脉可有后背疼痛;若撕裂至腹主动脉,甚至扩展至肠系膜动脉、肾动脉及股动脉时,可出现剧烈腹痛、少尿、血尿、一侧或双侧肢体缺血表现;若向上撕裂至头臂动脉或锁骨下动脉,会出现双上肢血压不对称,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缺血表现;严重者如逆行撕裂至主动脉根部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脏压塞、猝死[1,6]。
一经确诊即应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尽早手术。
随着对A型主动脉夹层疾病认知和诊疗技术的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量逐年增加,外科技术也在逐步改进。
但全国范围内,外科技术发展不平衡,而麻醉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为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管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对全国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医院进行了抽样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共计52家,年手术7300余例。
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疾病建⽴的⼀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为主要⽬的。
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段。
2.临床路径的准⼊和退出标准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患者准⼊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式⽽不得不中⽌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院第⼀诊断有误(第⼀诊断发⽣变化)⽽进⼊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临床路径的准⼊评估;⑵符合准⼊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案通知相关护理组;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的变异情况进⾏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完成后,执⾏⼈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保存。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那么你对临床路径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临床路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临床路径的介绍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准确性、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临床路径的管理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是由组织内有临床经验或者专业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
路径完成后,组织内成员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和评价每一例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例患者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维持或改进医疗质量。
执行流程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以及治疗目标和途径。
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执行内容临床路径的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患者病历及病程记录,以日为单位的各种医疗活动多学科记录,治疗护理及相关医疗执行成员执行相关医疗活动后签字栏,变异记录表,分开的特殊协议内容。
术前访视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一、适用对象:
所有需要麻醉的择期患者。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三、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
所有需要麻醉的择期患者。
四、标准路径的过程:访视前准备、访视、访视后医嘱
访视前准备:1、相关随身医疗设备如血压计、听诊器、便携光源等。
2、了解访视患者的诊断、一般状况等情况,并作相关知识的准备。
3、审视自己的仪表,做好心理准备。
访视: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评估、签署相关医疗文件等环节。
要求做的科学、规范、准确、礼貌。
访视后医嘱: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
五、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详见术前访视的麻醉临床路径表单。
术前访视的麻醉临床路径表单(麻醉医师版)
适用对象:所有需要麻醉的择期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