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9
企业生产仿真实训报告1. 概述本报告为某企业生产仿真实训的总结报告,通过实训活动,以企业生产过程为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实训目标本次实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仿真模型,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找出瓶颈和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3. 实训过程3.1 数据收集在进行生产仿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生产线上的工序、工人数量、工作时间、机器设备使用情况等等。
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才能更准确地模拟整个过程。
3.2 建立仿真模型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企业的生产仿真模型。
模型包括了各个环节的工序、工人和设备的数量,以及工作时间和效率等参数。
3.3 仿真模拟通过对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我们可以模拟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及时获取各项数据指标。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的生产效率、产能和质量等情况。
3.4 问题分析根据仿真模拟的结果,我们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所在。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工序时间过长、工人负担过重、机器设备利用率低下等等。
通过针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定位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3.5 优化方案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
例如:调整工序的安排,减少非生产时间;增加工人数量,平衡工作负荷;优化机器设备的使用计划,提高利用率等等。
这些方案将会在模型中进行仿真验证。
3.6 优化结果通过对优化方案的仿真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优化后的生产效果。
数据指标的提升将会反映出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4.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企业生产仿真实训,我们获得了以下成果:4.1 问题解决通过对生产仿真模型的分析和优化,我们成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瓶颈。
优化后的生产流程更加合理高效,工人负担得到缓解,机器设备利用率得到提高。
一、实验名称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一)——排队系统二、实验目的1、认识熟悉软件;2、掌握排队系统仿真,了解排队系统的设计;3、熟悉系统元素Part、Machine、Buffer、Variable、Timeseries的用法;4、深入研究系统Part的用法;5、研究不同的顾客服务时间和顾客的到达特性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计算机、Witness仿真软件四、实验内容单服务台排队系统仿真(M/M/1)五、实验原理1、排队系统是离散事件系统中典型的问题。
排队系统的要素是顾客和服务台。
“顾客”一词可以是人、机器、飞机、零件和信息等任何一个到达系统并需要服务的实体。
“服务台”指售货员、出纳柜台、机器、生产线、防空系统和通讯设备等提供顾客所需服务的一切实体。
影响排队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到达模式、服务模式、服务台数、系统容量和排队规则。
2、排队系统指标:服务台利用率:ρ=λ/μ平均对长:L=ρ*ρ/(1-ρ)系统中平均顾客数:L=ρ/(1-ρ) 顾客停留时间:W=L/λ=1/(μ-λ) 平均等待时间:WQ=λ/[μ*(μ-λ)]六、实验过程及步骤1、元素定义(Define)本排队系统共有6个元素,具体定义如下表:仿真模型图2、元素可视化(Display)设置(1)、Part元素可视化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guke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跳出Display对话框,设置其Text为“顾客”,Icon选择图片。
(2)、Buffer元素可视化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paidui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跳出Display对话框,设置其Text为“排队队列”,Icon选择图片,Rectangle 和PartQueue。
(3)、Machine 元素可视化设置:在元素选择窗口fuwuyuan元素,鼠标右键点击Display,跳出Display对话框,设置其Text为“服务员”,Icon选择图片,PartQueue。
生产系统建模与及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2、学习生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三、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2、写出简要实验步骤;四、主要仪器、设备1、计算机(满足Witness仿真软件的配置要求)2、Witness工业物流仿真软件。
五、实验计划与安排计划学时4学时六、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目的:1、对Witness的简单操作进行了解、熟悉,能够做到基本的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基础建模。
2、进一步了解Witness的建模与仿真过程。
实验步骤:Witness仿真软件是由英国lanner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系统。
它可以用于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同时又可以用于连续流体(如液压、化工、水力)系统的仿真。
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国际数千家知名企业的解决方案项目,有机场设施布局优化、机场物流规划、电气公司的流程改善、化学公司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工厂布局优化和分销物流系统规划等。
◆Witness的安装与启动:➢安装环境:推荐P4 1.5G以上、内存512MB及以上、独立显卡64M以上显存,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NT以及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支持。
➢安装步骤:⑴将Witness2004系统光盘放入CD-ROM中,启动安装程序;⑵选择语言(English);⑶选择Manufacturing或Service;⑷选择授权方式(如加密狗方式)。
➢启动:按一般程序启动方式就可启动Witness2004,启动过程中需要输入许可证号。
◆Witness2004的用户界面:➢系统主界面:正常启动Witness系统后,进入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主界面中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的基本操作与一般可视化界面操作大体上一致。
这里重点提示元素选择窗口、用户元素窗口以及系统布局区。
实验四混流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掌握part route在混流生产系统建模中的应用二、实验内容有一个制造车间由5组机器组成,第1,2,3,4,5组机器分别有3,2,4,3,1台相同的机器,假定存在三种类型的作业1,2,3,其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50,30,75分钟的指数分布。
第1,2,3种类型的作业分别要求完成4,3和5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必须在指定的机器组上,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工艺顺序进行。
不同类型作业的工艺路线如表1所示。
于是,第1种作业首先在第3组机器上加工,然后在第1组、再后来在第2组机器上加工,最后在第5组机器上完成最后工序,表一工艺路线如果一项作业在特定时间到达车间,发现该组机器全都忙着,该作业就在该组机器处排入一个FIFO规则的队列。
在特定机器上完成一个工序的时间是一种按二阶爱尔朗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平均值取决于作业类别以及机器的组别。
每种作业的每道工序的平均服务时间如表2所示:表2 工序的平均服务时间于是,一个第2类作业在第4组机器上(第一道工序)的平均服务时间要66分钟。
三、实验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系统模型,截图如下:2、对part001进行设置,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服从均值为50分钟的指数分布,机器组别为3,1,2,5,其加工时间分别为30,36,51,30:3、对part002进行设置,其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服从均值为30分钟的指数分布,机器组别为4,1,3,加工时间分别为:66,48,45:4、对part003进行设置,其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服从均值为75分钟的指数分布,机器组别为2,5,1,4,3,在各机器上的加工时间分别为:72,15,42,54,60:5、对机器进行设置,第1,2,3,4,5组机器分别有3,2,4,3,1台相同的机器,其加工时间根据零件而定:6、运行系统:四、系统改善和优化1、假定在保持车间逐日连续工作的条件下,来仿真365个8小时工作日的工作,运行后统计如下:Machine001:Machine002:Machine003:Machine004:Machine005:2、在运行365天后,通过分析可知,machine001和machine002的队列分别为30和27,总体来说已是比较理想,但machine003的平均利用率只有71%,为了节约成本可考虑相应的减少一台machine003.3、经过减少一台machine003后,在运行365*8*60分钟后,经统计可以看到各设备的利用率都达到了98%以上,从整年来看,其队列堆积分别为49、41、23、0、0,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引言建模与仿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和分析复杂系统的行为。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所进行的建模与仿真实验,以及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
1.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研究一个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并通过建模与仿真来模拟和分析其充电时间和电池寿命。
2. 实验步骤2.1 建立数学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电动汽车充电过程。
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和电池的充电曲线,我们选择了一个二阶指数函数来表示充电速度和电池容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历史充电数据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验证。
2.2 仿真实验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我们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
通过输入不同的充电时间和初始电池容量,我们可以获得充电过程中电池容量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充电时间与电池寿命之间的关系。
3.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充电时间和电池寿命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充电时间与电池寿命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充电时间与电池寿命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即充电时间的增加并不总是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4.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 充电时间的增加并不总是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充电时间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但过长的充电时间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从而缩短电池的寿命。
4.2 充电速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较大。
较快的充电速度会增加电池的热量产生,从而缩短电池的寿命;而较慢的充电速度则可以减少电池的热量产生,延长电池的寿命。
4.3 充电时间和电池寿命之间的关系受到电池类型和充电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充电策略的选择。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某个实际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2. 实验背景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电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我们可以探索电梯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优化方案。
3. 系统建模为了对电梯系统进行建模,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电梯系统通常由电梯、楼层按钮、控制器等组成。
我们可以将电梯系统抽象为一个状态机模型,其中电梯的状态包括运行、停止、开门、关门等,楼层按钮的状态则表示是否有人按下。
4. 仿真实验在建立了电梯系统的模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
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初始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电梯在高峰期和低峰期的运行情况,并比较它们的效率差异。
5.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梯在高峰期的运行效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乘客同时使用电梯导致的。
为了提高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或者改变乘客的行为规则。
6. 优化方案基于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来改进电梯系统的性能。
例如,我们可以建议在高峰期增加电梯的数量,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议在电梯内设置更多的信息显示,以便乘客更好地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并应用于电梯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各种复杂系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电梯系统,并将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于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8.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受益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1.实验素材:某港口只有一个岸桥为到达的船舶提供卸货服务。
当船舶到达港口时,停入泊位等待服务。
如果岸桥空闲,则立即对其进行货物卸载作业;如果岸桥为其他船舶卸载,则船舶在泊位等待;岸桥为船舶提供服务的规则为FIFO。
假设船舶到达时间间隔服从均值为10小时的负指数分布,岸桥为每艘船的卸载时间服从[6,14]小时的均匀分布。
建立仿真模型,运行100天=2400小时,统计:1.岸桥的利用率;2.船舶的平均等待时间;港口船舶等待队列的最大长度;4.仿真结束时服务船舶的数量。
进一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船舶到达时发现港口中已经有4艘船舶在等待,则选择离开;统计系统100天流失的船舶数量;(通过控制Buffer元素的Capacity实现)2.船舶等待时间超出30小时,则选择进行服务投诉(;统计系统100天中接受到的投诉数量;(通过控制Buffer元素的Delay项实现)3.港口增加了一台岸桥对船舶进行服务;仿真比较此时系统与原系统(只有一个岸桥)在绩效指标上的变化(通过设置Machine元素的Quantity项目实现)统计1.岸桥的利用率;2.船舶的平均等待时间;3.港口船舶等待队列的最大长度;4.仿真结束时服务船舶的数量2.系统分析:把一个part设定成船,一个buffer设定成泊位,一个machine设定成岸桥;3.详细建模:设施布置图:输出报告:ELEMENT NAME: 岸桥Element Type: MachineQuantity: 1Priority: LowestType: SingleCycle Time: UNIFORM (4,16,1)Input / Output RulesInput: PULL from 泊位Output: PUSH to SHI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LEMENT NAME: 泊位Element Type: BufferQuantity: 1Capacity: 1000Input Option: RearOutput Option: FirstSearch From: Fr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LEMENT NAME: 船Element Type: PartType: Variable attributesGroup number: 1Inter Arrival Time: NEGEXP (10,1)First Arrival at: 0.0Maximum Arrivals: UnlimitedInput / Output RulesOutput: PUSH to 泊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行模型:5.结果分析:仿真次数 1 2 3 4 5 均值置信下限置信上限岸桥利用率96.71% 96.45% 100% 92.41% 99.95% 97.10% 0.9322 1.009 船舶的平均等待时间104.31 108.12 123.72 43.35 134.91 102.882 58.835 146.9 港口船舶等待队列的最大长度24 35 23 12 20 22.8 12.508 33.09 已服务船舶数234 222 233 212 235 227.2 214.80 239.51)设定buffer(泊位)的Capacity为4可以完成。
系统建模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2)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2)生产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研究: (2)建立实验模型: (2)系统建模及初步的仿真运行调试: (3)四、系统仿真与分析 (5)五、实验心得 (11)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围绕生产物流实验系统展开,进行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实践。
重点研究运用仿真软件Flexsim,对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并进行系统改造的方案论证。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对照实验系统,参考有关系统资料及参考案例,在对系统的基本布局、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及实验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lexsim工具进行建模,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分析了解有关生产实验系统方案是否满足预期运行目标的需要,并且针对仿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瓶颈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最终完成对于该生产系统的整体产能及物流运作分析,为系统改造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生产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研究:结合有关实验系统的生产运作原型,深入研究制造系统的运作控制,及其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知识;熟悉掌握Flexsim建模仿真工具及其安装运行环境,为具体的实验与分析应用做好前期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准备。
建立实验模型:本实验所涉及的是一个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线(如图1-1所示),它主要有四条流水线组成,同时加工两种不同原材料(以下称原材料a和原材料b),最后把加工后的两种半成品和另一种原材料(以下称原材料c)装配起来,成为成品d。
在模型中,设有存放原材料a、b和成品d的组合式货架,存放原材料c的货栈,它们分别通过堆垛机和AGV小车与生产线相联通,组成系统。
具体物流过程简述如下:(1) 组合式货架用来存放待加工的原材料和成品,货架配备堆垛机,用于从货架上取下原材料,并运到生产线上进行加工。
货架上混合存放a、b两种货物,堆垛机随机取出货物,放入出货台。
系统仿真: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运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旳系统进行实验,并借助于专家经验知识、记录数据和信息资料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决策旳一门综合性和实验性学科1.系统三要素:实体属性活动2.仿真三要素和三活动三要素:系统模型计算机三活动:系统建模仿真建模仿真实验仿真环节:系统建模仿真建模程序设计仿真输出分析3. 仿真分类(1)根据模型旳种类:物理仿真数学仿真/计算机仿真物理-数学仿真(半实物仿真) (2)仿真时钟和实际时钟旳比例: 实时仿真亚实时仿真超实时仿真(3)根据系统模型旳特性:持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4. 离散系统实体属性实体旳特性用特性参数或变量表达(实体旳分类实体行为旳描述排队规则)事件离散事件系统由事件来驱动旳(顾客达到顾客离开)活动实体在两个事件之间保持某一状态旳持续过程;用于表达两个可以辨别旳事件之间旳过程,它标志着系统状态旳转移。
(顾客达到。
排队。
服务开始事件。
服务。
离开)进程由若干个有序事件及若干有序活动构成,描述涉及事件及活动间旳互相逻辑关系及时序关系( 顾客达到。
排队。
服务开始事件。
服务。
离开)5仿真钟旳推动事件调度法:选择具有最早发生时刻旳事件按照事件发生旳先后顺序不断执行相应旳事件例程固定增量时间:选择合适旳时间单位T作为仿真钟推动时旳增量若该步内若无事件发生,则仿真钟再推动一种单位时间T。
该步内有若干个事件发生,则觉得这些事件均发生在该步旳结束时刻。
解决这些事件时顾客必须规定当浮现这种状况时各类事件解决旳优先顺序。
6库存订货量:Q重新订货点:RL订货提前期:LT订货准备时间、发出订单、供方接受订货、供方生产、产品发运、产品达到、提货、验收、入库等提前期为随机变量。
库存5大要素:(1)需求按需求旳时间特性:持续性需求、间断性需求按需求旳数量特性:拟定性需求、随机性需求(2)补充(订货)订货提前期(从订货到进货旳时间)订货周期订货量(3)库存最小库存量(安全库存) 最大库存量(4)费用订货费库存费缺货损失费生产费用(库存系统旳目旳:在满足需求旳前提下库存费用最低)(5)存储方略t0循环方略:每隔固定期间t0补充固定库存量Q0,适应于需求恒定状况(定期定量)(s,S)方略:设库存余额为I,s为安全库存量,S为最大库存量(库存容量),当存储量I>s时不补充;当存储量I≤s时,补充量Q=S-I。
(一)基于witness的单服务台排队系统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排队系统的设计。
2.熟悉系统元素Part、Machine、Buffer、Variable、Timeseries的用法。
3.深入研究系统元素Part的用法。
4.研究不同的顾客服务时间和顾客的到达特性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witness仿真软件三、实验过程:1、元素定义(Define)本排队系统共有6个元素,具体定义如下表:2、Part元素可视化设置;Buffer元素可视化设置;Machine元素可视化设置;Variable元素可视化设置;Timeseries元素可视化设置;3、根据实验要求,分别对Part、Buffer、Machine、Timeseries类型的元素进行细节设置四、实验结果:队列积分(jifen0):25388Guke:Fuwuyuan:Paidui: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总结:通过数据报告可以发现,不同顾客的服务时间和顾客的到达特性,对应的仿真结果有所不同。
顾客的到达特性以及顾客的服务时间都影响着排队系统的最大队长、最小队长和平均队长以及平均每位顾客的等待时间。
(二)基于witness的库存系统仿真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系统元素Track、Vehicle的用法。
2.深入研究系统元素Part的用法。
3.了解库存系统的设计。
4.寻找最佳库存策略。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witness仿真软件三、实验过程:1、对元素Part:p、kucun;Buffer:kucun1;Machine:xuqiu;Track:load1、unload1;Vechicle:car;Variable:c、c1、c2、c3;Distribution:ra和Timeseries:kucunliang进行定义和可视化设置;2、对各个元素进行细节设计:(1)对kucun细节设计,如type、interarrival、actions on create等;(2)对kucun1细节设计,capacity和input;(3)对xuqiu细节设计,如type、input、output等;(4)对load1、unload1细节设计(5)对car细节设计,如capacity、speed等;(6)对ra细节设计(7)对Timeseries元素kucunliang细节设计;设计结果如图所示:对仿真钟进行设置,运行100仿真时间单位,进行运行;四、实验结果: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总结: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方案(L=20,S=40)的总费用最少,所以该方案最优。
实验一、生产系统仿真基础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使用ProModel,掌握使用其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了解仿真软件基本功能,并练习使用ProModel进行仿真的方法。
三、ProModel简介:ProModel 是一套功能相当强且容易使用的数据及图型导向系统仿真软件,它提供模块(module)的观念及操作方式让使用者可弹性的设计多种生产系统并进行仿真及分析。
从小型化工厂(small job shops),大型工厂生产(large mass production)及先进的柔性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皆可容易的规划及模拟。
ProModel系统中提供使用者人性化的操作接口环境。
只要利用鼠标或键盘根据功能项目选择所需的构建工具(location & resource)、工作组件(part)及操作设定(operations),就可以不需撰写任何程序(这是相对于一些高阶仿真语言如SLAM等而言),而完成一系列仿真的环境。
另外软件更提供使用者可测试追踪(trace)系统内每个操作步骤、每个工作站、工作母机执行的情形。
因此使用者在开发中即可方便的进行测试与除错,并于完成是可动态的撷取其所需点的使用情形。
在定义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因子、组装、包装、加工等作业流程,甚至流程的逻辑及运作优先规则时,都能借着设定参数或利用条件变量而弹性调整,也可以利用外在的程序语言控制,来改变系统的状态。
例如:在仿真整个工厂的生产流程中:人员、机器、物料、无人搬运车(AGV)、夹具、机器手臂(robot)、输送带(conveyor),都能利用系统提供的传输模块以设定其速度、容量、加速度、运作顺序、方向等。
在规划设定好系统后,于仿真执行前,ProModel会先行测试系统,检查各相关工作站输入、输出是否平衡。
假如有忘记设定的容量、速度等,系统都能自动帮使用者假设并询问意见,如果不满意可以再修改。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及物流成本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实验描述及目的物流路径在实际生产中有着非常高的利用率。
物流路径的合理选择对物流成本以及生产线的运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路径是一个单元,部件和劳动力(或其他资源)能沿着它从一个单元但另一个单元。
在模型中它用来表示真实世界种路径的长度和物理性质。
当两个操作的时间间隔相当重要时,路径的增加模型的准确度上是十分有用的。
在这个模型中。
椅子由靠背back,坐垫seat,椅腿leg组装完成之后,沿着一个路径被送到喷漆部门,喷成红色,绿色或者黄色,然后送去检查,有部分由于喷漆不合格,被送回重新喷漆,其他的被送去包装,相同颜色的4把椅子打成一包,然后被运走。
仿真目的:1)了解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设计2)学会使用Match命令和Perent命令3)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其应影响因素二、实验步骤1.定义元素通过菜单项window/control...修改布局窗口的名称为paths。
通过在系统布局窗口单击鼠标右键,将弹出元素定义窗口,由此定义下列元素:●Part:back,seat,legs●Buffer:b1,b2,b3,paint_Q,inspection_Q,packing_Q●Path:path1,path2,path3,path4,path5●Machine:assembly,painting,inspection,packing●Labor:inspector●Variable:X (type:integer)●Attribute:C(type:string,group number:1)得到如下截图:定义效果截图2.元素可视化(display)的设置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如下图: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可视化效果①.绘制成品椅子图根据教材提示得到如下:图标编辑窗口②.part和buffter元素可视化的设置:Display对话框Display Part Queue 对话框③.machine元素可视化设置根据提示得到如下:可随状态改变颜色的Icon设置④.path元素可视化设置根据提示得到如下:Display Path 对话框3.各个元素细节(detail)设计①.对part元素细节设计属性定义:●Seat. Arrival Type=Active●......●...得到如下截图:Detail part对话框②.对machine元素assembly细节设计Detail Machine assembly 对话框Detail path对话框④.对machine元素painting细节设计⑤.对path元素path3细节设计⑥.对machine元素inspection细节设计⑦.对path元素path4细节设计⑨.对machine元素packing细节设计⑩.对path元素path5细节设计11.对buffer元素packing_Q细节定义三、数据运行、处理及分析仿真运行该模型机器工作状态统计表路径工作状态统计表劳动者工作状态统计表缓冲区工作状态统计表通过这些报表可以看出,流水线上的机器利用率越来越低,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比例比较高,从path1,path2,path3,path4次序看,路径上的零部件通过量也是逐步减少,这是因为零部件的加工时间和在路径上的行进时间较长造成的结果。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图文
新疆大学实验教学报告
题目:指导老师:业:级::
李明靳雷光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工业11-1
2022年1月15日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学生姓名:所属院系:专班完成日期
实验报告
实验一Fle某im软件的认识
内容一:1、建立带返工的产品制造模型(抓图)
2、观察队列平均队长、顾客到达率、队列中顾客平均等到时间。
答:系统的整体运行时间是:102.8。
发生器的运行数据是:output:192;blocked:0.0%
处理器1的数据是:output:206,%idle:7.7,%proceing:92.3。
由上述数据得队列平均队长=(17+22)/2=20;
顾客到达率也就是处理器1的处理到达的货品的处理率为:92.3%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暂存区的平均等待时间:4.1。
对于一台处理器的返工制造模型把处理器的工作时间参数和发生器工
作时间的参数设置为一致,暂存区也有货物并且平均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可以试着增加处理器,以减少单台处理器的任务。
内容二:建立物料搬运系统模型1(抓图)
内容三:建立物料搬运系统模型2抓图)
内容四:建立物料搬运系统模型3(抓图)
内容五:建立货物运输模型1(抓图)
内容六:建立货物运输模型2(抓图)
实验二用E某pertFit软件进行分布拟合
内容一:连续随机变量的理论分布拟合的直方图及拟合结果。
中北大学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与分析**:***学号:**********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工业工程所在系:工业工程系2014年 4 月实验1 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与分析一、实验内容本实验是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来建立一个多产品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来模拟实际生产的过程,以找出生产过程的瓶颈,并进行改善。
二、实验目的1、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2、熟悉各种生产模式;3、了解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三、主要仪器设备1、计算机2、flexsim仿真软件四、实验步骤1、打开计算机进入flexsim仿真系统;2、先建立模型;3、设置所建立模型的属性及相应的参数,并进行模拟运行;4、记录相应的运行参数;5、改变模型的参数(或增加模型的部件)再运行,并记录相应的参数。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总1.遇到的问题是Greenfire那里属性中临时实体流颜色忘记设置,结果全为红色,后经改正,输出正确。
2.通过本次试验,初步掌握了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熟悉了一些生产模式,了解了一些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实验2 生产计划制定实验一、实验内容熟悉速达ERP软件,建立新帐套、启用模块、熟悉企业应用平台的界面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1.熟悉ERP软件各功能模块及其之间的关系;2.学会使用ERP软件的基本操作;3.熟悉与MRP有关的基础设置,明确基础设置和基础数据之间的关系。
4.学会在ERP中建立BOM和工艺路线。
5.理解主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主生产计划时栅,时格的设置。
6.理解MRP的数据来源,物料需求计划与能力计划的关系,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订单的关系,生产订单与生产订单工序计划的关系。
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2.速达ERP软件四、实验过程1.熟悉速达ERP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建立新帐套、新用户等,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建立企业基础档案。
3.在ERP软件中建立产品的BOM.4.设置生产计划需求数据,执行生产计划。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产仿真的原理和应用,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仿真实习。
本文将对我这次实习的经历、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和阐述。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某知名制造企业进行的,该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企业生产线的设计、仿真和优化工作,深入了解了生产仿真的全过程。
三、实习内容1. 生产线设计在实习初期,我参与了生产线的设计工作。
首先,我对企业现有的生产线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生产线的基本情况。
然后,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生产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生产线设计方案。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我运用了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了模拟运行,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仿真软件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仿真软件是生产仿真的核心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模拟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在实习期间,我熟练掌握了仿真软件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生产线的仿真工作。
3. 生产线优化在生产线设计完成后,我对生产线进行了仿真模拟。
通过模拟,我发现生产线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节拍不稳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2)设备利用率不高,存在闲置资源;(3)生产线布局不合理,存在物流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1)调整生产线节拍,提高生产效率;(2)合理配置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3)优化生产线布局,消除物流瓶颈。
4. 优化方案实施在提出优化方案后,我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随后,我协助企业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改造。
在优化过程中,我负责对仿真软件进行修改,以确保优化方案的实施。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生产线的设计、仿真和优化工作。
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系统建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优化系统性能以及预测系统的行为。
仿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各种指标,从而评估系统的性能。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模型,模拟一个电梯系统的运行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该电梯系统的性能。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体验。
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实验,我们可以优化电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其性能。
二、建模过程1. 系统边界的确定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电梯系统的边界。
电梯系统通常包括电梯本身、楼层按钮、电梯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将关注电梯的运行过程和楼层按钮的使用情况。
2.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换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电梯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换。
电梯系统的状态可以包括电梯的位置、运行方向、开关门状态等。
状态转换可以根据电梯的运行规则和楼层按钮的使用情况确定。
3. 系统参数的确定在建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确定系统的参数。
电梯系统的参数可以包括电梯的运行速度、电梯的载重量、楼层按钮的响应时间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电梯系统的性能。
三、仿真实验设计基于建立的电梯系统模型,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以评估电梯系统的性能。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1. 不同高峰期的电梯系统性能比较我们选择了不同高峰期的时间段,并模拟了电梯系统在这些时间段内的运行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电梯的等待时间、运行效率等指标,我们可以评估电梯系统在不同高峰期的性能差异。
2. 不同楼层按钮响应时间的影响我们模拟了不同楼层按钮响应时间的情况,并评估了电梯系统的性能。
通过比较不同响应时间下电梯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效率,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楼层按钮响应时间。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实验实验项目名称:二、实验一、和生产管理相关的各部门业务处理实验二、生产管理流程模拟实验三、装配流水作业流水线仿真模拟实验三、实验目的和要求该综合实验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后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生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过程控制、MRP系统的原理和设计等)进行一次系统性较强的综合运用,以便更全面深入地领会与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一和生产管理相关的各部门业务处理利用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软件处理2002年12月,2003年8月1日-8月15日所发生的业务。
实验二生产管理流程模拟实验内容:2003年8月1日,营销部接到一个顾客订单(武汉金田摩托车有限公司要求购买WH125T的五羊脚踏板摩托车2200辆,要求2003年8月30日交货),请将该订单在企业完成,将产品在8月30日交付给客户,并且财务部收到货款为止。
实验三装配流水作业流水线仿真模拟实验有如下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该加工系统的流程与相关参数如下:L_a2L_a Q_m1Q_out1M1 Q_in L_b2L_b Massm Q_m2M2Q_out21.两种工件L_a、L_b,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2.两种工件均由同一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1.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3.L_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4.L_a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5.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上装配成L_product,需时为正态分布(5,1) min,然后离开系统。
中北大学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与分析**:***
学号:**********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所在系:工业工程系
2014年 4 月
实验1 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与分析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来建立一个多产品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来模拟实际生产的过程,以找出生产过程的瓶颈,并进行改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
2、熟悉各种生产模式;
3、了解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三、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
2、flexsim仿真软件
四、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进入flexsim仿真系统;
2、先建立模型;
3、设置所建立模型的属性及相应的参数,并进行模拟运行;
4、记录相应的运行参数;
5、改变模型的参数(或增加模型的部件)再运行,并记录相应的参数。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总
1.遇到的问题是Greenfire那里属性中临时实体流颜色忘记设置,结果全为红色,后经改正,输出正确。
2.通过本次试验,初步掌握了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熟悉了一些生产模式,了解了一些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实验2 生产计划制定实验
一、实验内容
熟悉速达ERP软件,建立新帐套、启用模块、熟悉企业应用平台的界面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
1.熟悉ERP软件各功能模块及其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ERP软件的基本操作;
3.熟悉与MRP有关的基础设置,明确基础设置和基础数据之间的关系。
4.学会在ERP中建立BOM和工艺路线。
5.理解主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主生产计划时栅,时格的设置。
6.理解MRP的数据来源,物料需求计划与能力计划的关系,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订
单的关系,生产订单与生产订单工序计划的关系。
三、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速达ERP软件
四、实验过程
1.熟悉速达ERP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建立新帐套、新用户等,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
方法。
2.建立企业基础档案。
3.在ERP软件中建立产品的BOM.
4.设置生产计划需求数据,执行生产计划。
5.设置MPR计划参数,执行物料需求计划。
四、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总结
1.在对货品资料进行统计的时候,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应区分开。
2.制作BOM表时,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