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区构造解析》3-油区构造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721.50 KB
- 文档页数:84
【研究生入学专业介绍】地质工程专业(领域类别工程硕士,学科代码:085217)一、学科概况1.学科内涵表征地质工程领域是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工程评价和工程设计的学科领域。
为了体现培养特色,我校地质工程领域主要侧重油气田地质勘探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中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及工程规划与管理。
本领域与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地球化学等学科相关。
2.学科发展历程我校相关学科的工学硕士培养可以追索到1953年建立的石油地质与勘探学科,当年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就开始招收研究生。
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后,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和应用地球物理硕士学科点,同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98年开始招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针对企业在职人员招生。
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培养条件及其它我校地质工程领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
建有“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以及计算机软件,为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培养条件。
二、培养目标1.素质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和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
有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敬业精神,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要建设服务。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2.知识与能力要求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具有本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8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团队意识,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本学科领域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入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绩;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油气地质与勘探
2.油气藏开发地质
3.油气田地质工程
4.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
5.测井理论、方法与技术
6.工程地球物理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年考博初试参考书目院系代码考试科目及参考书0012101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①《沉积学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赵澄林;②《层序地层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朱筱敏著0012102油区构造解析及构造物理学:①《油区构造解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漆家福等②《构造物理学概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87,马瑾0012103有机地球化学:①《生物标志物应用指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姜乃煌等译;②《石油形成与分布》(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徐永元等译;③《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钟宁宁等0013101油气地质学进展①《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柳广弟等;②《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赵文智;③反映石油地质学及油气资源评价进展的有关专著和文献001310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①《储层表征与建模》,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吴胜和;②《现代油藏地质学》,科学出版社,2010,熊琦华等(理论篇第1~6章)0013103含油气盆地分析:《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陆克政等0013104环境化学:《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戴树桂001加试4101地质学综合:①《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②《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③《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001加试4102油区岩相古地理:任何版本的岩相古地理教材001加试4103地球化学:①Tissot B.,Welte D.H.,《石油形成与分布》.(胡伯良、郝石生译),石油工业出版社②卢双舫等,《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001加试410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001加试4105天然气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001加试4106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①《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PS:The way to contact yumingkaobo TEL:si ling ling-liu liu ba-liu jiu qi ba QQ:77267853 7)②《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第3版)》,李明诚,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③《油气地球化学》,卢双舫,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0022201力学综合(I)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第二卷)(第6版),俄罗斯)谢多夫著,李植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0022202现代油气井工程综合:①《油气井工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胡湘炯,高德利;②《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高德利;③《油气钻探新技术》(第九分册),石油工业出版社,高德利0022203油气田开发综合:高等油藏工程:①现代油藏工程,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陈元千;②油藏工程实践(修订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P.达克;提高采收率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岳湘安;气液两相流理论:气液两相流理论:《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鲁钟琪0023201力学综合(II)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张鸣远,景思睿,李国君0023202高等工程力学综合:高等流体力学(适用钻井、开发、储运):《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汪志明连续介质力学:①《连续介质力学引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戴天民刘风丽陈勉编著;②《连续介质力学讲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阳光书店有售,2001.9,陈勉0023203高等渗流力学:《高等渗流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程林松0023204人工举升理论:①《石油开采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M.J.埃克诺米德斯;②《有杆抽油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③《人工升举法采油工艺》(第一卷),石油工业出版社,K.E.布朗等002加试:4201断裂力学:《断裂力学与断裂物理》,赵建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002加试:4202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引论》,王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02加试:4303现代完井工程:《现代完井工程》,万仁溥,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002加试:4204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基础》,石油工业版社,1995,韩大匡等002加试:4205现代钻井液技术:《钻井液工艺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年0032301催化原理:《①催化作用基础》(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5,甄开吉等;②《应用催化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吴越;③《催化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韩维屏等;④《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1998,吴越;0032302化学反应工程:①《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李术元等;②《Reaction kinetics and reactor design》Prentice-Hall,1980,John B.Butt③《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ering”Prentice Hall PTR,H.Scott Fogler0032303高等有机化学:①《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王积涛等;②《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邢其毅等0033300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033301石油化学:①《石油化学》(第二版),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梁文杰;②《重质油化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梁文杰0033302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谭天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石油化学工程原理》(上、下册),李阳初,石化出版社,20080042401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0042402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苏长荪0042403机械参数测试技术:《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贾民平0042404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与系统》(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吴湘淇0043401机械振动:①《机械振动》,张义民,清华大学出版社;②《振动理论及应用》方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0043402高等流体力学(适用钻井、开发、储运):《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汪志明0043403机械综合:①《机械原理》(第7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②《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③《系统分析与控制》,孙增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0043404安全综合:①《安全工程概论》,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②《油田生产安全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王登文等0043405多相流动:《石油气液两相管流》,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陈家琅004加试4402安全检测与监测:①《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海洋出版社,董文庚等;②《过程设备安全管理与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戴光等004加试4403事故调查与失效分析:《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蒋军成0052501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陆基孟0052502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楚泽涵、高杰、黄隆基、肖立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0052503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052504最优控制:《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张洪钺,王青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05350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分析》(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美]伊尔马滋著,刘怀山等译0053502测井资料解释:《测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雍世和等005350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马少平,朱小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053504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郑大钟0053505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胡广书005加试450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徐恪005加试4502面向对象方法:①《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与C++语言》(第二版),西北大学出版社,王斌君等;②《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网络版),科学出版社,白中英主编005加试4503系统辨识:方崇智等《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005加试4504图像处理与识别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
《油区构造解析》考试卷(B)(必须在答卷纸上答题,姓名、学号写在答卷纸上)一、区分和解释下列相近的名词概念(每题8分,共40分,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1、纯剪切变形与简单剪切变形2、逆冲断层的断坡、断坪、斜断坡与侧断坡3、转换断层和变换断层4、盐底辟构造中的悬挂体与泪滴体5、走滑断层中的海豚效应与丝带效应二.论述题(共60分,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1、简述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和形成机制。
(15分)2、下图为一地形地质简图,简要描述图中所示的构造样式,分析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18分)0500m3、用图示表示一个右旋走滑构造带的应变椭圆,并简要说明该构造带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构造要素。
(15分)4、图2中F 1断层面附近下盘各地层的厚度分别为:1=100m ;2=110m ;3=140m ;4=200m ;F 1断层面附近上盘各地层的厚度分别为:1=700m ;2=300m ;3=40m ;4=100m 。
按其形态称为鱼叉构造,简述其形成过程,并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断层F 1的反转率。
(12分)1234512345F1《油区构造解析》考试卷(B)参考答案一、区分和解释下列相近的名词概念(每题8分,共40分,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1、纯剪切变形与简单剪切变形:所谓纯剪切变形是指岩石在差应力作用下沿σ1方向缩短而沿σ3方向伸长,总体变形中的最大主收缩应变轴e1始终与最大压应力轴σ1一致、最大主伸展应变轴e3始终与最大张应力轴σ3一致。
所谓简单剪切变形是指岩石沿着单个剪切应力方向发生剪切变形,总体变形中的最大主收缩应变轴e1与最大压应力轴σ1、最大主伸展应变轴e3与最大张应力轴σ3不一致,在变形过程中向同一方向偏转。
2、逆冲断层的断坡、断坪、斜断坡与侧断坡:逆冲断层切割强硬的能干性(competent)岩层时断层面与岩层面的切割角度较大,逆冲断层切割软弱的非能干(incompetent)岩层时断层面与岩层面的切割角度较小,甚至与岩层面平行,断层面倾角甚至可以呈近水平状态。
《油区构造解析》考试卷(A )(必须在答卷纸上答题,姓名、学号写在答卷纸上)一、区分和解释下列相近的名词概念(每题8分,共40分,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1、构造样式与构造族系2、铲式扇正断层组与多米诺式正断层组3、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4、基底卷入构造与盖层滑脱构造(薄皮构造)5、正花状构造与正反转构造二.论述题(共60分,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1、影响构造变形样式的主要因素。
(12分)2、简要描述下图中所示的各种构造样式特点(各断层的组合),分析剖面所示构造的演化过程。
(18分)深度∕k m2.3.4.5.1.0.3、用图示表示一个左旋走滑构造带的应变椭圆,并简要说明该构造带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构造要素。
(15分)4、简述与盐底辟有关的龟背式构造的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
(15分)《油区构造解析》考试卷(A)参考答案(必须在答卷纸上答题,姓名、学号写在答卷纸上)一、区分和解释下列相近的名词概念(每题8分,共40分,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1、构造样式与构造族系:Groshong(1985)将构造族系定义为具有共同力学成因的一组构造集合体,指在基本不变的边界条件下变形产生的各种有成因联系的构造型式的集合体。
构造样式是指一组相关构造的总体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其它地区或不同时代的另一组相关构造进行区别和比较。
2、铲式扇正断层组与多米诺式正断层组:主干正断层为铲式正断层,上盘发育一系列与主干铲式正断层同向和反向的铲式正断层和旋转平面式正断层,与主干铲式正断层连锁在一起形成的断层组合称为“铲式扇”(listric fan)。
一系列旋转平面式正断层同向倾斜构成的正断层组称为“多米诺构造”或多米诺式正断层组。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平面式正断层的旋转受阻会产生新的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或旋转平面式正断层向铲式正断层转化。
多米诺构造中正断层的间隔与滑脱面或滑脱层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滑脱层深度较浅、正断层间隔较小。
3、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坡坪式逆冲断层的位移会使上盘的断坡部分逆冲到下盘的断坪之上,上盘岩层受断层面形态制约而发生褶皱变形,这种褶皱称为“断弯褶皱(fault-bend fold)”。
油区构造解析这是油区构造解析的考试要点,也是这本书的重点。
仅供参考1.构造族系类型:水平收缩;差异垂直位移;水平伸展;差异水平位移;区域垂直位移。
2.构造样式:不同特点的褶皱和断层等岩层变形实体。
3.正断层类型:非旋转平面正断层;旋转平面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坡坪式正断层。
4.断陷盆地基本构造样式类型:地堑与地垒;多米诺式半地堑;半地堑或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
5.拆离断层:是地壳中的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或近水平产状的正断层。
6.滑脱断层:沿着某一地层接触界面,不整合面或软弱岩层底面发育的断层。
7.调节带:主干断层位移引起泡面上上盘变形或发育次级断层。
8.变换断层:主干断层位移沿走向变形引起的两盘断块的变形或发育横向斜向断层等。
9.撕裂断层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何种位移性质等?答:撕裂断层是逆冲断层系统中还会有一些横向或斜向的断层,这些断层的形成是与逆冲断层的位移过程有关的,因而通常具有走滑位移性质。
逆冲断层中的撕裂断层,由于逆冲断层的前缘断坡位置的变化,导致产生撕裂断层;坡坪式逆冲断层的侧断坡和斜坡也是起逆冲调节带的作用。
侧断坡与撕裂断层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逆冲断层的组成部分,后者向下延伸也可以是主干逆冲断层的侧断坡部分。
斜断坡上盘岩层的逆冲位移也会形成断弯褶皱,沿斜断坡斜向向上逆冲时形成断弯背斜,沿斜断坡斜向向下逆冲时形成断弯向斜,并在刨面上表现出“视正断层10.走滑断层:研究区的边界位移是沿着主要构造线方向的走滑位移,或者说主要位移分量为差异水平方向的位移,由此形成的构造变形。
11.走滑构造的标志:花状构造;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走花带内部构造和夹块;刨面上的地层不连续现象;线性延伸或带状展布;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开;斜列的盖层褶皱。
12.花状构造:横切走滑构造带的刨面上,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成上宽下窄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
13.海豚效应:是指在走滑断层面倾斜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有一个横切剖面上显示正断层,而在另一剖面上显示为逆断层,即相邻剖面的相对升降盘,滑距类型和方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