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化学物中毒死亡的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129.42 KB
- 文档页数:2
池塘鱼类突然大量死亡,如何迅速正确判断死鱼原因?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不分季节、天气、早晚,常常会遇到池鱼突然大量死亡的现象。
也许傍晚吃食还很正常,晚上或清晨却发生池鱼大量死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池鱼大量死亡呢?笔者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服务过程中常接到类似咨询电话,现将池鱼发生大量死亡的原因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如何正确判断池鱼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①池塘鱼类因受污染而导致中毒;②池塘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泛池;③池塘鱼类突然暴发疾病。
如何正确判断池鱼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从发生时间上判断1. 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能发生。
但鱼类的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
药害多与农田施肥、鱼池施药或工厂排污相关。
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2. 泛池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
高温季节,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和雷阵雨天气,并多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
水质越肥、放养密度越大,泛池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
3. 鱼病导致大量死亡多发生在苗种培育阶段和“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及夏季高温期间,死亡数量也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尤其是患气泡病、暴发性出血病、草鱼“三病”,短时间内可形成大量死亡。
二、从发病症状上判断1. 池鱼中毒一般没有浮头迹象,其症状因毒物的不同而异。
鱼类发生氨氮中毒,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的池中白鲢甚至跳到埂上,有时浮出水面,继而呼吸减缓,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药害中毒,鱼类浮头的现象不明显,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
有的表现为反应迟钝、麻痹、体色慢慢变黑、黏液增加、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有的表现为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
2. 泛池表现为鱼类分散于全池浮头,嘴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塘浅水处浮头的鳊、鲂鱼肚皮慢慢上翻,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向上死亡。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中的中毒是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鱼体内毒素积聚或外部污染物进入,导致鱼体发生症状和疾病的一种现象。
中毒症状通常包括食欲降低、呼吸急促、皮肤变色等。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1. 饮料水污染中毒饮料水污染主要是由水中有毒物质导致,并且水质明显变浊,pH值有所改变。
与此同时,鱼类会出现暴食、呼吸急促、鳃红、水质差、黑斑等症状。
防治方法是检查饮料水的质量,及时清洗水池和过滤器,并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2. 温度过高中毒当水温过高时,鱼体内的氧气含量获取减少,同时鱼体代谢过程加快,导致鱼类进入昏迷或呼吸急促的状态。
防治方法是加强通风,降低水温,及时加水换水,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鱼体内的酸碱度明显变化,会导致鱼类体内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呼吸急促、憋气、皮肤变色等症状。
防治方法是添加适当的药物或水质调节剂,进行酸碱度的调节和监测。
4.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是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如青鱼鱼塘中的氰化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的突然死亡。
防治方法是检查饮用水的质量,降低氰化物的浓度级及时清洗水池及过滤器。
5. 厌氧发酵中毒这种中毒症状通常是由于饲料残留物堵塞草鱼塘底部的缝隙,导致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导致鱼类死亡。
防治方法是加强塘底隙缝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中毒症状通常是由于水质污染、氧气含量不足、酸碱度异常等引起。
鱼类中毒的诊断通常通过症状来确定,如呼吸急促、食欲降低、皮肤变色等。
对于中毒的防治,要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及时清洗水池和过滤器,添加适当的水质调节剂,确保鱼类养殖环境的无污染和健康。
科普农药污染中毒死鱼或投毒死鱼的判定农药品种在千种以上,常用的也有300余种,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吨,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水体是农药的归宿。
水体中的农药除农药厂的废水排入之外,主要是用于农业的农药,通过大气、地下水及地表径流迁移造成的,其中以地表径流最严重,也有不良之人故意投毒的行为而不耻。
农药按其作用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选种剂等。
按化学成份分类,可分为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菊脂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随所用农药的种类和性质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五氯酚对于鱼的毒性特别大,有机磷农药如1605(对硫磷)对于鱼的毒性小于有机氯农药,但对于甲壳类的毒性却高于有机氯农药。
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与鱼的品种及环境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来讲,鲑科鱼类比鲤鱼敏感,对于农药的感受性,受精卵的抗性较强,孵化后的仔鱼、稚鱼抗性最差,个体大的鱼抗性又好一些。
此外,农药对于鱼的毒性随农药的剂型(乳剂、粉剂)、水温、水的盐度、硬度、pH、溶解氧等条件而改变。
展开剩余92%诊断特征:浮游动物(如枝角类等大型水蚤)品种和数量大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浮游植物品种数量基本正常,甚至可能有所增加(杀虫剂类农药)。
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品种和数量都会大量减少,特别是浮游植物甚至可能全部死亡(杀藻剂类农药)。
水体和鱼体(特别是鳃部)常会带有农药的气味。
1、有机氯农药污染中毒死鱼有机氯农药是一种剧毒农药,它们大多数用作杀虫刘,有机氯农药化学属性稳定,非常难以降解,它们和重金属一样,可以通过食物链在鱼体内富集,富集倍数可以达几万倍以上,它们是属于脂溶性化合物,微溶于水,而在脂肪中却大量溶解积蓄,在肝、肾、心脏也都可以蓄积并使其受到破坏,当鱼体营养不足时,蓄积在脂肪中的有机氯农药也会释放到血液中,使鱼中毒死亡。
有机氯农药主要有六六六、滴满涕、狄氏剂、毒杀芬等。
氨氮、药物中毒和泛池三类死鱼情况的判别氨氮中毒、药物中毒和泛池是养殖塘多发死鱼事件,往往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判别准情况才好防治。
一、判别方法1、从发生死鱼的时间上判别①氨氮中毒死鱼多发生在连续晴好天气的午后2:00-6:00。
②药物中毒多与农田施药、鱼池施药及工厂排污等有关,死鱼不分白天还是黑夜。
③泛池多发生在温差大、特别是连续低气压闷热天突降大雨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或连绵阴雨天,死鱼多从后半夜开始至翌晨日出后止,泛池与水质太肥、池鱼太多直接有关。
2、从鱼类的表观症状上判别①发生氨氮中毒的鱼塘,池鱼呼吸急促、乱窜乱游,继而仰浮水面,不久即死。
②发生药物中毒的鱼塘,鱼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显,症状的表现也与毒物种类有关,有的出现行动迟缓、麻木、体色变黑、下沉水底而死,有的则会窜游、颤抖、抽搐、挣扎、直至昏迷而亡。
③而泛池的表现是:池鱼分散在全塘水面张大嘴巴呼吸空气,惊动它们也不下沉逃跑,严重时小杂鱼已死、小虾跳上岸,池边的鲂、草鱼逐渐翻肚,挣扎几次便死,接着鲢鳙鱼开始死亡,鲤、鲫鱼一般是最后才死的。
3、从死鱼的种类上判别①氨氮中毒的鱼池,不分种类和个体大小,均部分死亡。
②药物中毒的鱼池,一般均全塘死光或基本死光。
③泛池死鱼以鲂、草鱼、鲢、鳙为常见,鲤鲫鱼很少死亡,泥鳅、黄鳝几乎不受影响。
二、防治方法高温季节控制施用氮肥,炎热天气要经常加注新水,并定期用铁链等搅动底泥,经常开动增氧机等改善水质,同时宜选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和追肥,这些措施能有效防治鱼池氨氮中毒症;药物中毒多是突发性出现的,很难预防。
一旦发生,只能采取彻底换水或大量加注新水以冲淡毒害物质的浓度,或立即采样化验找到毒物成分后对症施药使之发生化学反应来补救。
泛池的防治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是大量冲注新水和泼洒化学增氧剂等(如过氧化钙),其它方法不赘述。
如何鉴别病死鱼和中毒死鱼鱼的死亡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是鱼病和化学物中毒两种。
由于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使污染死鱼事故接连发生,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正确区分病死鱼与化学物中毒死鱼,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毒损失。
一、从死鱼季节和品种上区分鱼病的发生一般是由春天开始、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繁殖。
进入夏季,鱼发病最为严重,而且各种鱼病都有一定的品种选择性。
化学物急性中毒则不同,无季节性差异和明显的品种选择性,仅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养鱼水体的时间有关。
二、从死鱼的前兆区分鱼的发病和死亡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鱼病发病快,前兆不明显,在死亡之前行为与正常鱼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区别,看起来很正常,但会突然大量死亡,这与化学中毒鱼的冲撞、翻滚、跳跃表现是不同的。
慢性鱼病的死鱼前兆比较明显,病鱼一般空胃、活动迟缓、离群独游、喜在暗处活动。
虽然有些寄生虫病会使鱼跳跃、冲撞,但不会使鱼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这一点与化学性急性中毒突发性死鱼是完全不同的。
三、从死鱼的鱼体特征区分生病死亡的鱼,体表和鳃部一般不存在附着物,有些病会使鱼鳃部腐烂,且有一些腐臭味,同时由于细菌、病毒及病原体通过水体、饲料、种苗等环节的传染,使鱼病常有流行发生的趋势,即同一类型的鱼病可能在相当范围内发生。
这与化学物中毒死鱼也是不相同的,化学物中毒死鱼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孤立发生的,死鱼体表尤其是鳃部常附着一些污染物,并且带有那些物质特有的气味。
重金属中毒时,鱼的鳃部受损害明显,鳃叶部分脱落,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絮状堆积物;磷中毒则鱼的眼球突出,鳞片竖立;氰化物中毒则鳃盖鲜红;氯中毒则其体表、鳃丝发白;碱中毒则鱼的体表存有大量的黏液等。
四、从死鱼的水体环境区分因鱼病死鱼时,一般来讲水中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和龟、蛇、螺等水生动物不会受到明显损害,数量不会明显减少。
而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时,水中其他生物也会发生中毒死亡,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水中会有大量死亡藻细胞。
《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1第一节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的确定23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程序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根据化学物致鱼急4性死亡与其它原因致鱼死亡在十八项诊断指标上的56中排7除病害死鱼8毒十八项诊断指标调查分析缺氧死鱼9死10毒藻死鱼11亡排12除其它原因死鱼13确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14定1516不同毒物致鱼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分析17可18疑重金属农药无机物19和有机物混合废水20最毒中毒死鱼中毒死鱼中毒死21鱼中毒死鱼22终综合物23诊分析确汞有机氯农药黄24磷维尼涤工业废水25断定铬有机磷农药氨、酚炼焦、26煤气、冶金、27镉菊脂类农药余氯炼油厂废水28铅氨基甲酸脂类氰化物造纸废水29锌除草剂砷染料厂废水30镍石油类制糖厂废31水32铜硫化氢33氟化物34酸、碱3536毒物来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37源调查时间、原因及途径3839实验室水样、底质样、鱼样实验室分析及试验40分析4142差异分析,排除病害死鱼、缺氧死鱼、毒藻死鱼,同时也排除其它原因死鱼的可43能性,初步确定死鱼是由于化学物急性中毒所致。
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毒物造成44鱼类急性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认定致鱼死亡的一种或几种可疑毒物。
第三45部分是污染源调查,确定可疑毒物来源及进入渔业水域的时间、原因及途径。
第46四部分是对水样、底质样、鱼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和试验。
最后经综合分析对死鱼47原因作出最终诊断。
48一、诊断指标及指标特征49根据对各种死鱼原因造成的鱼的形态、行为反应和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50选择十八项指标作为区别不同原因死鱼的诊断指标。
诊断指标具有以下特点:51A 易观察测定。
即可通过肉眼观察和使用简单的仪器快速测定。
52B 代表性强。
指标可以反应各种原因死鱼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53C 可以比较。
不同原因造成的死鱼,其指标和特征有所差异,可以比54较。
55这些诊断指标是死亡速率、死鱼品种选择、死鱼发生的时间、死鱼季节、死鱼个56体大小选择、行为反应、形态特征、鱼体附着物、浮游动物状况、浮游植物状况、57其它水生生物状况、病原体、死鱼发生的形式、水体溶解氧、水体pH值、水体58气味、水色、急性致死试验共十八项。
【水产养殖】渔知识如何辨别缺氧死鱼与中毒死鱼渔民朋友在养鱼时,难免会遇到死鱼的情况。
如能及时、正确地区分是缺氧死鱼还是污染造成化学中毒死鱼,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减少损失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判断:1、死鱼品种由于不同品种的鱼耐低氧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水体不是极度缺氧时,有些品种的鱼可能死亡,有些品种的鱼可能存活,有些品种的鱼死亡比例比较高,有些品种则死亡的比例比较低。
这种品种的选择性与化学物中毒的品种选择不一定相同,在中毒时,所有的品种都会死亡,这种品种的选择不再存在。
2、死鱼季节、时间在养殖水体中由于投饵多,养殖密度较大等造成的缺氧死鱼一般发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天气炎热的季节和气压比较低的时侯,经常在零点过后至黎明前这段时间之内.其它时间死亡很少甚至根本不死鱼,这与化学物中毒死鱼发生时间和季节不确定是不同的。
3、个体大小选择缺氧死鱼时,个体大的鱼一般先死亡,而且死亡的比例比个体小的鱼高,这一点与化学物中毒时个体大小的选择性恰恰相反。
4、行为反应在水体缺氧时,鱼呈浮头状态.即鱼在水面吞咽空气,沿池塘壁游动,而一与化学物中毒时鱼呈冲撞、跳跃等行为完全不同。
5、形态特征缺氧死亡的鱼的胸鳍一般呈冲到最前位贸伸展,鳍条发白,与化学物中毒死亡时鱼的形态不同。
另外,缺氧死亡的鱼,一般在体表及鳃部也观察不到在化学物中毒时常有的污染附着物。
6、其他水生动物状况缺氧死鱼时,水草、龟、蛇、蚌、螺等其它水生物一般不会死亡。
这与化学物中毒时,水草可能变色,其它水生动物大批死亡有着显著的差异。
7、溶解氧缺氧死鱼最明显的水质指标是水中溶解氧十分低,一般都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这是缺氧死鱼与一般的化学物中毒死亡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8、水体气味、水色缺氧死鱼时,水体常散发有酸白菜味、发霉味和臭味,且水色常呈黑色、灰白色,与化学物中毒时水体气味及颜色不同。
能够辨别是缺氧死鱼还是污染造成化学中毒死鱼,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缺氧死鱼,则应及时开增氧机、加注新水;如果是污染造成化学中毒死鱼,则应加注新水,排出池中污水,并及时请渔业环境监测部门、渔政部门调查取证,为以后的查处、索赔提供证据、鉴定结果。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中的中毒问题经常出现。
中毒种类多样,其中包括水质污染、化学物质污染和食物中毒。
为了避免和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十分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鱼类养殖中毒的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方法。
1.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鱼类养殖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它的直接影响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疾病交叉、死亡率增加等情况。
水质污染主要分为有机质污染和无机质污染两种类型。
(1)有机质污染有机质污染主要是由于饲料残留物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有机物质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生长缓慢,并增加鱼类患病的风险。
诊断:水中氧气含量下降,鱼类游动缓慢,尾部呈现青黑色,并且鱼类表现出气短、跳跃等不正常表现,可以通过检测水质和使用检测工具来进行诊断。
防治:加强水域通风,利用曝气装置增加水面的气体交换,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及时更换水体。
无机质污染主要是由于在农药和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化学物质、污水和废弃物等的导致的水质污染。
这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并打乱鱼类的基本生理活动。
诊断:鱼类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例如摔跤、转圈、浮水不运动等不正常表现情况。
同时,水域的水质会发生重大变化。
防治:加强污染源的治理,避免产生废物和化学物质等造成的污染等问题。
同时,及时更换水体,并加强底泥处理。
2.化学物质的中毒(1)氨中毒氨中毒通常是因为利用过程中使用过多的饲料,导致水域中的氨含量过高,进而导致鱼类中毒甚至死亡。
诊断:鱼类进食减少,活动不正常,喘不过气,悬浮在水面上,或者特别活跃,尾部呈现红色。
防治:加强水域通风,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加强水质监测,防止氨的过度积累。
(2)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一般是由于水域中不稳定性氮的含量过高,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失控并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诊断:鱼类进食不良,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悬浮在水面上等不正常表现。
防治:定期监测亚硝酸盐的水平。
同时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的环境。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随着鱼类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体系及生产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鱼类出现一些疾病和毒害现象,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对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进行诊断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1. 缺氧中毒缺氧中毒是鱼类养殖中最常见的中毒病,由于水族箱或池塘中氧气含量不足或水流不畅等因素,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过低,鱼类体内无法正常呼吸,出现窒息和死亡;同时,氧气不足还会引起鱼类的生长缓慢、杂质排放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症状。
水体中的PH值失衡,如水质酸化或碱化等都会引起鱼类的酸中毒,如pH<5.5或>9.0,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呼吸、消化等功能,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饲料过度、水质污染等原因都会使水中的氨含量增高,鱼类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尿素和其他废物也会释放出来形成氨。
水中的氨含量超过2mg/L时就会引起氨中毒,表现为鱼类行动迟缓、鱼鳃出现红斑、鱼体表面出现黏液层、鱼类不断翻滚、呼吸困难等症状。
4. 亚硝酸盐中毒水中的亚硝酸盐是氨氧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如果鱼塘或水族箱中浓度过高,则会引起鱼类的亚硝酸盐中毒。
主要表现为水质发黑、鱼类缺乏活力、皮肤出现黏液层、鱼鳃出现棕色斑块等。
5.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由于水源的污染或水处理不当等原因,水中含有过量的氰化物,鱼类在进食过程中摄入过多氰化物,引起中毒症状或危及生命。
主要表现为鱼类行动迟缓、微弱的呼吸、浑浊的眼睛、皮肤出现黏液层等。
6. 其他中毒症状除了上述几种以外,鱼类养殖中还有其他中毒症状,如铜、锌等功效因素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
缺氧中毒通常是因为水源不足、水体流动不良、氧气输入不足等原因所引起,初期症状是鱼类对饵料的摄食量减少,行动缓慢,随后出现鱼类向水面跃起以吸取空气,皮肤和鳍的颜色变深等症状。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及时增加氧气的输入,清洗水体残留物等。
2. 酸中毒的诊断及防治在识别酸中毒症状时,需要检测水质的PH值,PH值过低或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添加石灰、醋酸等经济实用的调节措施,及时调整水质。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过程中,中毒是不可避免的。
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原因包括环境污染、饵料中添加过量的化学物质以及饮用池塘中含有有毒物质的水等。
中毒会导致鱼类生长受阻、体质过于脆弱、免疫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因此,对于鱼类养殖者而言,诊断中毒症状、及时处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笔者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一、中毒症状1.水泡病:病鱼体表出现大大小小的水泡,泡内充满淡黄色液体,泡壁透明。
2.一氧化碳中毒:病鱼张口上浮,口吐白沫,发生鱼群内突然死亡现象。
3.氟中毒:病鱼体表出现许多小白点,肝脏增大变色,鱼体肌肉松软。
4.硫化氢中毒:病鱼活动力下降,鱼嘴张大,鱼鳃出现灰色改变,鱼体瘫痪,鱼群可能完全死亡。
5.汞中毒:病鱼体表发现全身呈黑色,甚至黑色向内渗透,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骨骼畸形、器官坏死等症状。
二、防治措施1.加强鱼塘水质管理保持鱼塘水质清洁,加强水质监测,对于不合格的水质及时处理。
控制水温、pH值、氧气含量在适宜范围内。
2.使用无毒无害的饵料建议自己制作鱼类饵料,保证饵料无毒无害。
要坚决杜绝添加化学物质。
3.合理饮水鱼类饮用池塘中的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饮水品质的保证非常重要。
建议定期检测饮用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4.加强预防措施鱼塘入口、出口要设置过滤装置,可以在入口处设置筛网、滤网等,以捕捉到进入鱼塘的有害物质并过滤掉。
此外,可以建立防护设施,防止周边工厂、乡镇、城市等环境的污染的侵害。
总之,针对鱼类养殖中的中毒症状,笔者建议加强鱼塘环境的管理、防止有害物质的侵入、合理饮水等多重手段,以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
在发现鱼类中毒症状及时处理,以降低损失。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中毒症状,这些症状对养殖者来说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中毒可能导致养殖鱼类的死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及时诊断和治疗中毒症状非常重要。
需要了解常见的鱼类中毒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包括:1. 鱼类的食欲减退或完全停止进食;2. 呼吸困难,鱼儿呼吸急促,表面有白沫;3. 鱼体虚弱,游动迟缓;4. 鱼体表面出现红斑,溃疡和肿瘤等异常病变;5. 肛门脱出或肛门周围出现红肿;6. 鱼类出现不规则的抽搐或痉挛;7. 鱼类死亡率增加。
一旦发现鱼类出现以上症状,就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毒症状的诊断和防治方法:1. 氨中毒:氨中毒是鱼类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中毒问题之一。
氨中毒通常是由于养殖水体中存在过量的鱼类排泄物或过度喂食造成的。
诊断氨中毒的方法是通过检测水中氨的浓度来确认。
防治氨中毒的关键是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氨浓度,定期检测氨浓度,及时清理废物,确保水质清洁。
可以添加一些特定的饵料来帮助鱼类减少对氨的吸收和排泄。
2. 氧气不足:氧气不足是鱼类中毒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当养殖池塘或鱼缸中的氧气供应不足时,鱼类会呼吸困难,口鳃有白沫和浮起来。
可以通过观察鱼类的呼吸来诊断氧气不足的问题。
解决氧气不足问题的关键是保持养殖水体的通气性和水质清洁,定期检查氧气供应装置,确保鱼类的正常呼吸。
可以使用增氧机和水泵来提高养殖水体的氧气含量。
3. 水质中毒:水质中毒通常是由于过量的有害物质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如重金属、硫化物、氰化物等。
诊断水质中毒的方法是通过检测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来确认。
为了预防和治疗水质中毒,需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通气性,控制养殖池塘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可以使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4. 饵料中毒:饵料中毒通常是由于饵料中添加了过量的抗生素或添加剂造成的。
诊断饵料中毒的方法是观察鱼类是否出现食欲减退和其他异常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饵料中毒,需要使用高质量和安全的饵料,避免对饵料过度添加抗生素或添加剂。
鱼类养殖中常见中毒症状的诊断及防治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渔业产业,但在养殖过程中,鱼类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中毒症状,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了解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诊断及防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水质中毒水质中毒是指鱼类在养殖水域内,由于水体中溶解氧不足、pH值偏高或偏低、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的超标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中毒的鱼类会出现呼吸急促、体表发红、粘液分泌增加、食欲不振等症状。
2. 饲料中毒饲料中毒是指因饲料中添加的药物残留超标或者添加了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中毒的鱼类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症状。
3. 放养密度过大中毒放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水域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出现中毒症状。
中毒的鱼类会出现鳃呼吸急促、游动不灵活、食欲不振等症状。
1. 观察行为养殖者应经常观察鱼类的行为,如果发现鱼类出现异常的游动、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
2. 观察鱼类体表通过观察鱼类的体表是否有红斑、白点、病斑等异常症状,可以初步诊断出鱼类是否中毒。
3. 检测水质定期检测养殖水域的水质,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问题。
4. 饲料检测对所使用的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添加的药物残留超标。
1. 维护水质养殖者应定期清理养殖水域的杂物,保持水体清洁。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及时进行水体通风、增氧等措施,维持良好的水质。
2. 合理饲养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次数,避免过度投喂,减少饲料残留,避免因过多饲料残留导致饲料中毒。
3. 控制幼鱼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养殖水域的容量和养殖鱼类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因密度过大而引起缺氧和影响水质。
了解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中毒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是确保鱼类养殖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养殖者应加强对中毒症状的观察和诊断,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预防中毒的发生。
【经验】鱼儿缺氧、氨氮中毒、药物中毒如何区分氨氮中毒症状特征池鱼氨氮中毒是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重量耐受能力时,使鱼尖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
1、池塘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2、发生氨氮中毒的池塘,鱼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时浮出水面,继而呼吸减缓,鱼体仰游,不久即死亡;3、池鱼氨氮中毒时,不分鱼的大小和种类,都可引起部分死亡。
药害则不分鱼的大小和种类,全部死光。
防治方法易发生氨氮中毒的池塘,高温季节不可施用氮肥,炎热天气需要经常加注新水。
同时宜用有机肥做基肥和追肥。
药物中毒症壮特征药害是鱼儿误食有毒物质或有害污水进入鱼池,或治疗鱼病时用药超量使鱼类中毒死亡。
药害多与农田施肥、鱼池施药或工厂排污有关,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白天、夜晚都可能发生。
防治方法1、对发生药害的池塘,则采取过滤清除毒水,流进新水;2、测定毒水所含有毒物质,通过施用解毒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解除毒性。
缺氧泛池症壮特征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区别方法如下:1、泛池死鱼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最易发生,并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里2、泛池则表现为池鱼分散于全池浮头,嘴一张一合,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塘浅水处浮头的鳊、草鱼慢慢地肚皮往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就肚皮朝上死亡。
3、根据鱼类缺氧窒息的症状,泛池鱼类表现可分为三类:(1)突发性缺氧:水中溶氧极少,鱼类迅速大批死亡,这种现象生产上很少出现;(2)急性缺氧:这是一种生产上常见的浮头、泛塘现象。
池鱼先出现呼吸加快、游动活跃、上下跳跃等兴奋症状,接着出现痉挛、横卧不动等麻痹症状,最后死亡;(3)慢性缺氧:症状虽不如上述明显,但易使鱼疲劳,影响生长。
4、泛池与水质肥瘦、放养密度有关,水越肥鱼越密,则泛池程度也越重;5、而泛池引起的死亡则以鳊、草、鲢、鳙鱼较为常见,鲤、鲫、罗非鱼很少死亡,泥鳅、黄鳝很少死亡。
养殖鱼酸碱中毒辨别及防治绝大部分鱼类能够安全存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淡水鲤科鱼类在pH值为7~8.5的弱碱性水环境中生存最适宜。
当养殖水体pH值超出一定的高低限范围(一般认为:成鱼死亡pH值为低限4~5,高限9.5~10),轻者造成养殖鱼中毒,重者直接造成鱼死亡。
养殖鱼的酸或碱中毒往往意想不到,容易被忽视或以为污染中毒而给养殖者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
一、养殖鱼酸碱中毒辨别1、酸中毒的症状:鱼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呈酸性一般pH值小于4;水体有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中毒轻微时,即使水体不缺氧,也有呼吸困难,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等状态出现。
2、碱中毒的症状: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呈碱性,一般pH值大于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出现明显的碱中毒症状前,鱼无端出现摄食懒散,易浮头等现象。
二、防治措施养成定期检测水体pH值的工作习惯,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
(1)以鲫、鲤、草鱼、鲂鱼、罗非鱼等为主养鱼,不要将鲢鳙作为主养鱼。
(2)养殖塘放新水最好等水质稳定后再放鱼种,出现蓝绿藻要及时调控或换水,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清除眼子菜、聚草和轮藻等大型藻类、减少因光合作用引起的pH值大幅增高,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可用硫酸铜0.5~0.7ppm全塘泼洒。
(3)淤泥过厚、有机质太多时要适当增加换水量、必要时清底,酸度较高是可撒石灰提高pH值。
碱性底质的养殖塘,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出现碱中毒症侯,可用换水的办法防止水体pH值过高,实在没有其它办法时可考虑用醋酸等无毒弱酸降低pH值,紧急情况可适量泼洒醋酸或盐酸,快速中和pH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扩大化。
鱼类敌百虫污染中毒死亡的状况
是药三分毒,敌百虫虽然是常用的杀虫剂,对害虫主要是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可防治多种害虫。
其具有“低毒”,对人畜都比较安全,但是对鱼类的毒性较大一些,在使用敌百虫防治鱼病时须谨慎。
1、鱼类敌百虫中毒症状:
鱼种通常体色变黑,鱼苗游动缓滞,麻痹,鳃部充血,最后失去平衡静卧水底死亡。
鱼类开始极度不安,狂游、跳跃、鱼体发黑、游动缓慢、乏力,反应迟滞。
鱼不想摄食,饥饿而死,因而鱼明显挣扎不安,抽搐呈弯曲状,侧卧后可延续较长时间,主要消耗鱼体本身的机体。
所以鱼在死亡时,显得比较消瘦。
2、如何区分鱼是中毒还是生病:
敌百虫中毒开始都有一定的急性中毒反应,毒性反应也表现在不同种类的鱼类,而鱼病则数量少,反应单一,而且时间持续长。
敌百虫中毒表现在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鱼类,鱼病一般表现在一二种或一定规格的鱼类。
3、敌百虫的主要危害鱼类:
敌百虫对肉食性的无磷鱼、比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鲫鱼的毒性大,而且敌百虫有较强的胃毒作用,所以会出现肠粘膜受损,小肠表皮绒毛细胞被破坏,肛门严重淤充血,体表粘液凝结呈斑状。
血液呈深红棕红色。
综上所述,在养殖鱼时,对敌百虫的使用要适当,还要防止在易中毒的鱼类养殖中使用,切记!。
水产养殖污染事故的判断与处置养殖户可根据养殖经验,在初步排除是由于缺氧、毒藻、病害引起死鱼之后基本可确定是化学物急性中毒死鱼。
对于缺氧死鱼,往往发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天气炎热气压低季节,零点过后至黎明前这段时间,尤其在养殖密度大且投饵多的养殖池塘尤其要注意。
鱼类缺氧的首先表现为鱼呈浮头状态,鱼死后胸鳍前冲伸展、鳍条发白、死鱼出现品种选择性、个体大的先于个体小的死亡,个体大的死亡率高于个体小的死亡率,而其他水生动物如螺、蛙等一般不会死亡等特征判断养殖品种为缺氧死鱼。
毒藻死鱼一般发生在微囊藻(铜绿色)、甲藻、裸甲藻(红棕色)大规模爆发,及藻类大量死亡而产生毒素毒害养殖品种致死。
一般此时的水体检测中往往有明显的单一藻类优势种,而且水体pH值往往接近或大于9。
表层水体溶氧过饱和,而底层水体往往处于缺氧状态。
病害死亡具有品种选择性特征、如草鱼易发出血病,且细菌性、寄生虫病可通过目检或镜检检出病原体,且病害死亡可能在大范围内发生,与化学物死亡的孤立发生不同。
对于化学物急性中毒的主要判断特征为:突发性强、短期内大批死亡;品种选择性不明显,死亡的品种较多,小鱼比大鱼先死,小鱼死亡率比大鱼高;初期鱼类行为反应为冲撞、急速游动等,鱼死后眼球突出、鳃盖鲜红、脊柱弯曲、体表鳃部有附着物且通常有毒物特殊气味;同塘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生植物可能变色或死亡,其他水生动物也会死亡或濒死。
出现上述大部分特征则可判断为污染事故中的化学物急性中毒死亡。
如果没有快速水质检测装备,养殖户可配备基本的水质指标快速检测试剂盒、pH试纸,及洁净的水样瓶、封口袋等。
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养殖户应快速报告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尽快在有效证人证明下采集好事故发生地及对照区域的样本(包括水体、底泥及生物样本)封存,供后续相关部门进行污染事故调查处置。
本文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室曾艳艺、杨婉玲、赖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