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尔兹窑与西姆窑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36
目前可以生产活性石灰的几种典型窑型简单对比一、竖窑与回转窑的比较:目前,国、内外生产活性石灰的窑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回转窑,一类是竖窑。
回转窑与先进竖窑相比较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及优缺点:回转窑的主要优点:(1)通常状况下,回转窑适合煅烧小颗粒石灰石,有利于石灰石的充分利用。
对于粒度为10-50mm的原料来说,建设回转窑是比较适宜的。
目前,随着先进竖窑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竖窑也可煅烧粒度为20mm以上的小粒度原料。
(2)回转窑内石料来回翻滚,物料煅烧较为充分,煅烧的石灰质量较佳。
但是从各厂家的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回转窑的活性度这项重要技术指标并不比先进竖窑好。
例如太钢建设有3座1000吨燃煤粉回转窑以及1座500吨气烧双膛窑,在使用相同的原料情况下,500吨气烧双膛窑的质量甚至略好于1000吨的回转窑。
(3)回转窑设备更容易大型化。
目前,国内已投产的先进竖窑最大的单座石灰窑产量为600吨,国外也有800吨规格的竖窑。
回转窑国内最大为1000吨。
但回转窑影自身结构问题与先进竖窑相比又有一些不同。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点:(1)由于回转窑属于“卧式窑”,其窑体主要依靠占据平面空间,而竖窑主要占据立面空间,因此其占地面积较先进竖窑窑大许多。
这对于场地紧张的工厂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大型回转窑一般使用的煤气热值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在3500kcal/Nm3以上。
这对于只有有限优质煤气资源的工厂来说,是不利的。
不过,随着回转窑技术的进步,也有使用煤气热值为2000 kcal/Nm3的燃料的成功经验,但是其热耗明显增加。
先进竖窑目前已经可以使用从最高热值的纯天然气到最低热值的纯高炉煤气均可。
(3)由于回转窑的设备体积庞大,设备复杂,因此其投资通常要较先进竖窑高出约20%。
(4)回转窑的热耗较先进竖窑高出约40%,因此,其生产成本较活性竖窑约高20%以上(对于600吨/天的石灰窑,回转窑每年煤气多用1000万人民币)。
麦尔兹公司简介麦尔兹公司成立于1950年,位于瑞士美丽的城市苏黎士。
麦尔兹设计并建造并流蓄热式石灰竖窑是起始于1965年。
从第一座烧油的日产量为150吨的石灰竖窑,后来迅速成功开发了烧气的石灰窑,并同时发展了大产量的石灰窑。
七十年代末,麦尔兹专利技术燃烧固体粉状燃料的系统也成功地引入到世界市场。
到现在,麦尔兹可以提供日产量在100-800吨的并流蓄热式石灰窑,它们可以燃烧各种不同的液体、气体和固体燃料。
作为麦尔兹公司发展史的另一个里程碑,就是在80年代后期推出了麦尔兹细粒窑,允许燃烧小粒度的石灰石和白云石,而这种粒度过去只能在具有较差热效率的回转窑中锻烧。
在90年代,麦尔兹又发展开发了被称作“三明治进料系统”的石灰石进料系统,使得其上料的大小块度的比例达到5∶1,从而大大提高了石灰石原料场粒度的利用率。
麦尔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提供石灰窑技术生产高活性度石灰和白云石的工程公司,在全球超过50多个国家内设计和建造了450多座石灰窑。
麦尔兹公司除了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外,也提供包括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提供关键设备以及派遣人员开展安装调试指导等服务。
麦尔兹并流蓄热式石灰窑的50年在1958年世界上的第一座并流蓄热式石灰窑窑型是由一位名叫赫曼.霍夫的奥地利工程师发明,并在奥地利Wopfing的opfinger Stein和Kalkwerke石灰工厂点火运行,之后该窑型就以"施密德-霍夫石灰窑"的名字而闻名。
这座窑就是现代麦尔兹并流蓄热式窑的原型,麦尔兹并流蓄热式石灰窑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一种石灰竖窑窑型。
麦尔兹欧芬堡公司的命名来自于约翰尼斯.麦尔兹先生,一个来自于西里西亚的工程师。
在20世纪早期的数十年间,他通过在西门子-马丁炉上的先驱性的发展而树立起自己在钢铁工业的显赫声誉。
直到麦尔兹先生1941年逝世,麦尔兹公司一直在钢铁工业致力于工业窑炉的工程设计工作。
1950年麦尔兹欧芬堡公司在苏黎世开设了一个办公室,也就是今天的公司的总部和业务中心。
麦尔兹石灰窑介绍及市场前景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麦尔兹石灰窑介绍麦尔兹石灰窑又称并流蓄热式石灰窑,麦尔兹石灰窑是瑞士麦尔兹欧芬堡公司技术,麦尔兹欧芬堡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提供石灰窑专利技术生产高质量石灰和白云石的工程公司,其在全球超过50 多个国家内设计和建造了500 多座石灰窑。
以下是其拥有专利技术的并流蓄热式双膛石灰窑的简单介绍:1.并流蓄热式麦尔兹双膛石灰竖窑⑴麦尔兹窑基本情况并流蓄热式麦尔兹双膛石灰竖窑,是由通道相连的两个窑筒组成的竖窑,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麦尔兹并流蓄热式双膛石灰窑有两个窑膛,两个窑膛交替轮流煅烧和预热矿石,在两个窑膛的煅烧带底部之间设有连接通道彼此连通,约每隔15 分钟换向一次以变换窑膛的工作状态。
在操作时,两个窑膛交替装入矿石,燃料分别由两个窑膛的上部送入,通过设在预热带底部的多支喷枪使燃料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窑膛的断面上,使原料矿石得到均匀的煅烧。
麦尔兹窑使用的是流体燃料,如煤气、油、煤粉等均可。
助燃空气用罗茨风机从竖窑的上部送入,助燃空气在与燃料混合前在预热带先被预热,然后煅烧火焰气流通过煅烧带与矿石并流,使矿石得到煅烧。
煅烧后的废气通过连接两个窑膛的通道沿着另一窑膛的预热带向窑顶排出。
由于长过程的并流煅烧,石灰质量非常好,且由于两个窑膛交替操作,废气直接预热矿石,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单位热耗在各种窑型中最低。
为了适应并流蓄热式石灰窑对不同用户的要求,麦尔兹石灰窑所做的改进和技术发展包括:……麦尔兹并流蓄热式圆形窑的悬挂缸结构(尤其适用于产量在日产600 吨或以上的大型窑型);……用改进的专利上料技术来增加产量;……通过专门上料技术(三明治加料)获得更佳的石灰石利用率;……并流蓄热式石灰窑新获得专利的燃烧系统,可采用低热值的煤气或及固体和气体燃料(比如煤和热值约800-900 大卡的高炉煤气)的双燃料系统。
2 悬挂缸的结构特点麦尔兹石灰窑悬挂缸是由耐火浇注料和镁砖构成。
在制作石灰窑的进程中,悬挂缸部分经常受到石灰石的碰撞,很容易坏。
因此,在制作这一部分时,应该先对耐火浇注料加工,随后在制作好的浇注料表层上面铺上镁砖。
在制作浇注料时应先用水进行稀释,这当中存在许多游离水。
在之后烘炉时,游离水将和镁砖融合,发生反应,致使镁砖破裂、发挥不到作用。
这个部分成为石灰窑里面极为薄弱的地方,应该经常进行检查才可以保持石灰石生产不出现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状况产生,在砌镁砖之前,把浇注料里面的游离水稀释掉,才可以保障之后的烘炉期间减少水分对镁砖的侵害,最大限度地达到生产的需求。
3 存在的问题悬挂钢窑型的悬挂钢浇注料掉落。
我国的悬挂缸式麦尔兹窑普遍均存在浇注料掉落的状况,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发现关键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为策划或施工原因,就是浇筑方式、选取的材料形成的掉落;另一方面,相比牛腿式窑型,此类型的窑型需要的技术水准较高。
总体来说,悬挂缸式麦尔兹窑由于通风较好,和牛腿式窑型的相比更容易控制。
悬挂缸浇注料掉落的防治或处理方案有:增加浇注料的数量,使每块浇注料承受的作用力减少;将浇注料替换为更适合的材料;增加通风装置使通道及悬挂缸内气温降低。
麦尔兹窑原窑顶增添材料技术步骤为:窑顶使用工具称量,运用可逆皮带机,旋转式料斗,最后是蓄热膛。
在这个流程里面,因为可逆皮带的长度为5 mm,容易发生破损、偏移,致使经常性停窑,因0 引言麦尔兹窑是以天然气、煤气、燃油、煤粉为燃料,能够将石灰石、菱镁矿、白云石等矿物质进行煅烧的轻烧窑,其主要特点为节约能源和流体蓄热。
麦尔兹窑第一座窑建造于1957年。
目前我国已从麦尔兹欧芬堡公司引入数十座麦尔兹窑,均保持了良好的运营状况。
我公司于2005年引入第一座牛腿式麦尔兹窑,截至目前共引进两座牛腿式500 t/d及两座悬挂港式600 t/d麦尔兹窑,每天产量达到2 200 t。
在实际生产中,麦尔兹窑普遍存在制品未能达到烧结温度、过火、高炉结瘤、偏窑、煅烧带移动、喷枪出现故障、悬挂缸式窑型的缸发生掉落和相连部位漏气等问题,需要对麦尔兹窑关键设备不断改进,实现有效降低故障率,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1]。
麦尔兹双膛石灰窑供配电设计总结麦尔兹双膛石灰窑又称并流蓄热式双膛石灰窑,麦尔兹双膛石灰窑是瑞士麦尔兹欧芬堡公司技术。
随着专利技术的时限到期,国内麦尔兹双膛石灰窑大量建设及投产。
本文件简要介绍麦尔兹双膛石灰窑工作原理,详细介绍某麦尔兹石灰窑项目主体设备及高低压供配电系统,为麦尔兹双膛石灰窑的供配电设计提供坚实的参考。
麦尔兹双膛石灰窑工作原理。
麦尔兹双膛石灰窑又称麦尔兹双膛并流蓄热式石灰窑,是由通道连接的两个窑筒组成的竖窑。
麦尔兹并流蓄热式双膛石灰窑有两个窑膛,正常工作时,两个窑膛交替轮流作为燃烧膛和非燃烧膛,在两个窑膛煅烧带底部之间设有连接通道,约每隔14分钟换向一次以变换窑膛的工作状态,每个周期内在非燃烧膛加三车原料,每车的原料量是根据产量设定及原料损耗系数通过PLC 程序自动计算得出的。
正常工作时,助燃风经由助燃风机从燃烧膛顶部送入窑膛内,燃料通过动力设备(燃料为煤粉时,动力设备为煤粉输送风机;燃料为煤气时,动力设备为煤气压缩机)送入均匀分布在窑膛内的燃料喷枪内,燃料遇到窑膛内的高温和助燃空气便自动燃烧。
燃烧火焰流与矿石流在燃烧膛内并流而下,使矿石得到充分煅烧,非燃烧膛内通过两个窑膛间的底部连接通道蓄热,使热量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节约燃料。
冷却风经由窑底部由冷却风机送入窑膛内,从而达到成品冷却的目的。
某麦尔兹石灰窑项目(600t/d)主体设备详细介绍。
该项目主要车间包括窑前仓,窑本体,风机房,窑本体除尘,液压站,煤气加压机站及高低压配电室。
窑前仓的主要设备包括窑前仓给料机,称量斗,称量斗闸板和卷扬机。
窑前仓配雷达料位计,用于显示料位,数据以通讯方式送至中控室,以便及时补充原料;窑前仓给料机,电力驱动,功率较小。
称量斗所需原料重量由程序计算,每天100周期,每周期3车。
称量斗卸料闸板,液压驱动,通过控制电磁阀得电失电来控制液压管路的通断,从而控制矿石从称量斗进入卷扬小车。
卷扬机,变频控制,功率75kW,并设置6个位置开关和位置编码器来测量位置,控制设备正常运转。
欢迎共阅麦尔兹石灰窑介绍麦尔兹石灰窑又称并流蓄热式石灰窑,麦尔兹石灰窑是瑞士麦尔兹欧芬堡公司技术,麦尔兹欧芬堡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提供石灰窑专利技术生产高质量石灰和白云石的工程公司,其在全球超过50多个国家内设计和建造了500多座石1.麦尔兹并流蓄热式双膛石灰窑有两个窑膛,两个窑膛交替轮流煅烧和预热矿石,在两个窑膛的煅烧带底部之间设有连接通道彼此连通,约每隔向一次以变换窑膛的工作状态。
在操作时,两个窑膛交替装入矿石,燃料分别由两个窑膛的上部送入,通过设在预热带底部的多支喷枪使燃料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窑膛的断面上,使原料矿石得到均匀的煅烧。
麦尔兹窑使用的是流体燃料,如煤气、油、煤粉等均可。
助燃空气用罗茨风机从竖窑的上部送入,助燃空气在与燃料混合前在预热带先被预热,然后煅烧火焰气流通过煅烧带与矿石并流,使矿石得到煅烧。
煅烧后的废气通过连接两个窑膛的通道沿着另一窑膛的预热带向窑顶排出。
由于长过程的并流煅烧,石灰质量非常好,且由于两个窑膛交替操作,废气直接预热矿石,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单位热耗在各种窑型中最低。
为了适应并流蓄热式石灰窑对不同用户的要求,麦尔兹石灰窑所做的改进和技术发展包括:……麦尔兹并流蓄热式圆形窑的悬挂缸结构(尤其适用于产量在日产600吨或以上的大型窑型);……用改进的专利上料技术来增加产量;年建-……由于两个窑身交替换向操作,废气直接预热矿石,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单位产品热耗最低,热回收率超过83%;其热损耗可以到800-890Kcal/kg(3350-3720kJ/kg);最低的热耗意味着最低的运行成本,比如一座日产600吨以煤粉为燃料的石灰窑,标准煤煤耗为每吨石灰产品114kg-120kg的煤。
简单计算一下:保守假设生产每吨石灰节省20kg的煤,以日产600吨的石灰总量,即每天节省600X20kg =12,000.-公斤的煤;……使用各类燃料之最大灵活性。
麦尔兹石灰窑的设计能接受可使用各种的气体,液体及固体燃料,详列如下:气体(天然气;丙烷,丁烷及石油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电弧炉煤气,电石炉气)液体(轻,中及重燃6。
意大利西姆(Cimprogetti)公司双D石灰窑(双筒蓄能石灰窑)1、双D石灰窑简介双D石灰窑(西姆-TSR窑)是意大利西姆公司开发的一种最新的优秀窑型,它是一种可以交互煅烧、蓄热的双筒竖式石灰窑。
因其窑筒横截面为D形而命名为“双D窑”,这是西姆公司并流蓄热式石灰窑区别于其它石灰窑的典型标志,D形截面的窑筒设计使矩形截面的简洁性和圆形截面的良好性能得到完美结合。
双D窑主要由窑壳及耐火衬、上料系统、卸料系统、燃烧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双D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个窑筒的连接通道,实现煅烧窑筒内并流煅烧,非煅烧窑筒内充分吸收废气热量预热石灰。
燃烧的窑筒和非燃烧窑筒定期进行自动切换,以达到优化石灰质量、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目的。
双筒蓄能窑有两个显著的特征:1)热气和石灰石在燃烧区同向流动,对石灰石逐渐加热,不会产生过烧;2)石灰窑预热区(非燃烧筒内)的石灰石起到蓄能器的作用,对所有的燃烧空气进行蓄能加热。
2、双D石灰窑的发展历程最初的双筒蓄能石灰窑横截面为矩形,这是最简单的截面,便于设计和建造。
矩形截面石灰窑(西姆-RT窑)的产能通常是150-200吨/天(这个产能在30多年前还是足够的,但随着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石灰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超过这个产能后,由于其煅烧特点和窑体结构,在窑体外部的四个角落就容易出现生烧。
双D石灰窑(西姆-TD 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事实上它就是矩形截面窑的升级版,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矩形截面窑的缺陷。
双D窑面世后,其石灰产能达到了200-550吨/天。
西姆公司也因为双D窑的特殊性能,在全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随后,面对当今世界石灰窑大型化的趋势,西姆公司迅速做出反应,设计开发了环形截面通道的新型双D窑(西姆-RD窑)。
新型双D窑代表了该领域的尖端水平,同时保留了双筒蓄能石灰窑成熟的特性(燃烧和冷却风单元、液压动力装置、自动化和控制系统逻辑等)。
窑体由2个圆柱状部分组成,上部窑筒直径较小,用于石灰石装料和燃烧,下部窑筒直径较大,用于石灰冷却和石灰卸料。
石灰窑介绍—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套筒式竖窑、弗卡斯窑、回转窑生产冶金石灰的各种窑型,包括回转窑、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
回转窑,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生产的生石灰石灰的理化指标5分钟石灰活性度在340~370ml。
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及回转窑相比,回转窑占地面积大,热耗高(热耗在1000Kcal~1200Kcal/Kg灰,麦尔兹双膛竖窑热耗800Kcal/Kg),投资高(同等产量的回转窑比麦尔兹双膛竖窑高20%,如果采用国产回转窑其投资大约与麦尔兹双膛竖窑相同。
弗卡斯窑、套筒窑与麦尔兹双膛竖窑热耗、投资大体相同)。
窑的运行情况,在运行过程中回转窑与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都比较好,但回转窑每八个月要修一次窑衬,直接影响生产。
而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窑衬5~6年定修一次。
回转窑与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的运行费用,回转窑的热耗高,电耗高、维护费用高,回转窑的运行成本高于麦尔兹双膛竖窑、弗卡斯窑、套筒窑。
一、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1 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的主要特点(1)石灰煅烧均匀,活性度好。
在供给合格石灰石和燃料的前提下,活性石灰的活性度达到350ml,残余CO2 气体含量低,一般不超过2.5% ,且不产生过烧石灰。
(2)热效率高。
用于石灰石分解耗热量占总耗热量的百分比在各类窑形中为最高,一般可达83%以上,单位产品耗热量低,一般在3 555~3 764 kJ /kg之间波动。
(3)相比回转窑,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低。
(4)排出的烟气温度低,一般为70~130℃,易于净化除尘处理,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能够煅烧20~40 mm小粒度石灰石,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废弃的石灰石资源。
3 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的工艺过程并流蓄热式双膛竖窑有两个窑身,窑身的上部有换向系统,用于交替轮换使用两个窑身,在窑身煅烧带的下部设有彼此连通的通道。
煤粉喷枪安装在预热带,并埋设在石灰石中。
麦尔兹窑常见问题(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麦尔兹窑常见问题【摘要】麦尔兹窑一种节能的石灰窑型,在国内的使用越来越多。
本文从麦尔兹窑的常见问题出发,从质量方面的生、过烧到窑体结构方面的悬挂缸浇注料脱落等问题经行了细致的原因分析,介绍了处理麦尔兹窑常见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麦尔兹窑;活性石灰;生烧;过烧;煅烧带麦尔兹窑是可以煅烧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矿等矿石的轻烧窑,可采用煤气、煤粉、天然气、燃油作为燃料。
其特点并流蓄热和节能。
麦尔兹窑从1957年建设第一座窑到现在已有近70年历史,我国先后从瑞士麦尔兹公司引进麦尔兹窑几十座,运行情况良好。
我公司从2005年引进第一座牛腿式麦尔兹窑,到现在已经拥有2座牛腿式500T/D和两座悬挂港式600T/D窑型,日产量达2200T。
笔者从事麦尔兹窑近10年,下面就麦尔兹窑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大家做下探讨。
麦尔兹窑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生烧、过烧、结瘤、偏窑、煅烧带上移、下移、喷枪的堵塞以及烧损、悬挂缸式窑型的悬挂缸浇注料脱落、悬挂缸式窑型卸料台上部钢结构和土建部分连接处开焊漏气。
1 生烧和过烧生烧和过烧时石灰窑最常见的质量问题。
生烧是指部分石灰石没有完全分解,过烧是石灰石煅烧过度,使石灰石致密。
1.1 生烧的原因石灰石粒度过大,一般在同样温度压力下,石灰石完全分解的时间和其半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40mm和80mm大小的石灰石完全分解的时间比为1:4。
一般认为这个比例也是煅烧石灰石半径比的最大值,如果大于这个值,要么小块石灰石出现过烧,要么大块出现生烧;燃料配比不够,定量石灰石完全分解所需的热量是一定的,如果达不到这个值,就会出现生烧;燃料热值过低,造成单位石灰石吸收热量不够,从而造成生烧;供风不合理,造成的煅烧带变化形成的生烧;过烧形成结瘤或者通风不畅造成的局部生烧。
1.2 生烧的解决或者预防方法合理的助燃风和灰冷风;燃料热值要保持稳定,不能过低;燃料配比要计算好,控制适当;控制好石灰石粒度,一般要求在40mm-40mm;经常检查卸料台、布料器和喷枪堵塞情况;发现过烧甚至结瘤要及时的处理。
套筒竖窑(BASK)、双膛窑窑型(MAERZ)综合比较一、概述:麦尔兹和套筒窑都是世界箸名的石灰窑型,二者都能够稳定生产高活性的优质石灰,在我国也都有很好的业绩,各地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有的选择麦尔兹,有的选择套筒窑。
既使是同一种窑型也因原燃材料、工艺条件、操作技能、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麦尔兹窑的两大工艺特点是“并流”和“蓄热”,并流保证了供热与石灰石分解初期吸热大,后期吸热少相一致;“蓄热”原理则提高了窑炉热效率,降低烟气温度,使其具有最低的热能消耗。
炉衬结构简单,耐火材料消耗量少,材质要求较低,筑炉要求也低。
但于麦尔兹窑设备多,而使其维修量大,采用高压力操作对窑内密封要求高,使窑区环境不及套筒窑好,但好于气烧窑。
常规结构麦尔兹窑的环形通道和直连通道容易堵塞而需要定期清理,悬挂缸结构麦尔兹窑虽然通道堵塞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由于对悬挂缸进行强制冷却,需要三路电源作保障,冷却风中断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不仅使电能消耗增大,同时如果悬挂缸冷却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套筒窑石灰石原料在同一座窑内能实现逆流和并流煅烧,且并流带能起到延长煅烧时间的作用。
窑内气体分布合理,上燃烧室供给不足空气为不完全燃烧,下燃烧室供给足够的空气为完全燃烧,防止了过烧和生烧,保证了石灰的质量稳定。
套筒窑的优势在于煅烧工艺先进使得产品质量较高,负压操作使窑区环境优雅、设备少使维修工作量小。
但炉衬结构复杂。
2012年2月15日在我公司承建的一钢公司套筒石灰窑照迎来八周岁生日之时(2004年2月15日建成投产),该石灰窑被国内评为“套筒式竖窑寿命国内第一”。
二、两种窑的综合比较三、推荐窑型(1)综合能耗套筒窑略低麦尔兹(麦尔兹电耗高、热耗低,套筒窑则反之);(2)同等规模、自动化程度相同的麦尔兹一次性投资高于套筒窑;(3)窑炉运行的可靠性方面,套筒窑稳定性较好;麦尔兹窑因设备故障率高相对不稳定。
(4)麦尔兹对原料的要求较高,套筒窑要求相对较低。
600吨麦尔兹石灰窑工艺流程
麦尔兹石灰窑是一种常见的石灰生产设备,用于生产酸性石灰。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600吨麦尔兹石灰窑的工艺流程:
1. 石灰石破碎:将采矿场采集到的石灰石送入破碎机进行粗破碎,破碎后的石灰石颗粒尺寸一般小于100毫米。
2. 石灰石预煅烧:将破碎后的石灰石送入预煅烧炉中进行预煅烧。
预煅烧温度一般在800摄氏度左右,用于去除石灰石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3. 石灰石烧成:预煅烧后的石灰石进入石灰窑,在高温下继续烧成。
石灰窑的工作温度一般在1350摄氏度左右。
4. 石灰石冷却:石灰窑出口处的石灰石会通过风冷或水冷设备进行冷却,以降低其温度,并防止过度煅烧。
5. 石灰石破碎和磨细:冷却后的石灰石经过破碎和磨细处理,将其研磨成所需的细度。
6. 石灰灰悬浮液制备:将磨细的石灰石与水混合搅拌,形成石灰灰悬浮液。
悬浮液的浓度和比重要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控制。
7. 澄清和过滤:对石灰灰悬浮液进行澄清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8. 二次煅烧:将澄清过滤后的石灰灰悬浮液进行二次煅烧。
二次煅烧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600-800摄氏度之间。
9. 石灰浆制备:经过二次煅烧后的石灰灰悬浮液与水混合制备石灰浆。
10. 石灰浆质量调节:对石灰浆的pH值、浓度、颗粒大小等进行调节,以保证石灰浆的质量符合要求。
11. 石灰浆存储:将调节后的石灰浆存储在相应的储存罐或槽中,以备后续使用。
请注意,以上流程仅为一个典型麦尔兹石灰窑的工艺流程,实际的工艺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细节还需根据具体设备和生产要求进行调整。
麦森瓷器和中国瓷器在德国有三百年历史的麦森瓷器,以其奢侈、高雅、皇家品质而驰名德国和世界。
麦森瓷器也是欧洲最早生产出的硬质陶瓷即瓷器,是欧洲瓷器的摇篮。
曾以收藏中国、日本瓷器闻名的德国萨克森州选帝侯奥古斯都强力王,因对东方瓷器的狂热,促成了麦森瓷器的诞生。
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麦森瓷器和中国瓷器都有着不解之缘……名称和品牌紧邻德国萨克斯州(德文:Sachsen)首府德累斯顿(Dresden)的麦森(德文:Meiflen),是欧洲最早生产出硬质陶瓷的地方,其中文名称有三种,通常称作麦森或迈森,来自德语或英文发音,也有的译作梅森。
当提到麦森瓷器的时候,都写作Meissen瓷器。
麦森瓷器专指由地处麦森的麦森瓷厂生产的瓷器,从约1710年开始作为萨克森选帝侯的皇家创烧瓷器发展到今天,一直被皇室、贵族和豪富所追捧,三百年来价格极其昂贵,并成为德国的著名奢侈品牌之一,还担任一些国家订制的外交瓷器的角色。
奥古斯都强力王的中国瓷器热麦森瓷器的创烧,得益于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强力王(波兰文August II Fryderyk Moncny,德文FriedrichAugust II der Starke,1670~1733年)的支持。
这位选帝侯在位期间,国库丰厚,1697至1706年、1709至1733年两度加冕波兰国王,是德累斯顿历史上最著名的选帝侯。
在易北河边的广场上建有其镀金雕塑,和对岸的宫殿建筑群遥相呼应。
在宫殿附近,由麦森瓷厂烧制的瓷砖组成的长约百米的王侯队列图壁画中,奥古斯都强力王的形象突出地表现出来。
奥古斯都二世一生对中国乃至日本的瓷器有着狂热的追求,这和当时整个欧洲盛行的一种对神秘东方以及瓷器的热情是分不开地。
从17世纪开始大批量抵达欧洲的东方瓷器,在还未生产出瓷器的欧洲颇受欢迎,而高昂的价格又使其成为皇室、贵族用来炫耀的财富。
由于瓷器具有不腐蚀、无杂味、易清洗等优点,比早期的金属餐具有优势,即使和一些锡釉陶器来比较,瓷器白色的胎质和精密的胎体也令其相形见绌。
欧洲高岭土烧出的瓷器,万彩出窑瑰丽奇珍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
据记载,奥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48件中国瓷瓶。
瓷器在当时欧洲的风靡程度早已超过了金银器,成为皇室贵胄最珍贵的藏品。
而欧洲最负盛名的三大窑厂:德国梅森窑厂,KPM柏林皇家窑厂和法国塞弗勒窑厂的起源,更是与各国皇室密不可分。
瓷器洁白莹润的光泽使得整个欧洲都为之倾倒,而烧制硬质瓷的秘密却在几个世纪以来不为欧洲人所知。
直到18世纪初,人们终于在德累斯顿附近发现了烧制中国瓷器的原料——高岭土。
1710年“Meissen梅森”皇室瓷窑在德国德累斯顿地区成立,它也是欧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工厂,专为德国皇室制作顶级陶瓷艺术品。
德国约1870年梅森窑厂彩绘陶瓷花卉中央盛盘(底部梅森蓝色“双剑”标志)自18世纪成立至今,梅森窑厂一直引领了欧洲陶瓷的创作风格,受到欧洲各国皇室的追捧,被誉为“瓷中白金”。
多年来,梅森窑厂出产的陶瓷艺术品在拍卖会上一直占据高位,但仍然受到全球藏家的一致青睐。
2015年3月苏富比巴黎拍卖会铜鎏金梅森陶瓷彩绘花瓶一对成交价:291,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150,000)德国约1910年梅森窑厂彩绘陶瓷“黄色玫瑰”茶具21件套(底部梅森蓝色“双剑”标志)德国约1890年梅森风格猴子交响乐队陶瓷雕塑一组十一个猴子交响乐队陶瓷雕塑是梅森窑厂出产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由梅森窑厂传奇陶瓷艺术家J.J.Kaendler创作于1753年。
在此后的近三百年里,这套逼真生动的陶瓷雕塑被多次复刻制造,并成为欧洲其他窑厂模仿的对象,受到全球藏家的一致喜爱。
与梅森陶瓷不同,KPM德国柏林皇家窑厂和法国塞弗勒窑厂在创立之初便独树一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品味。
1761年,柏林皇家窑厂KPM在普鲁士国王的支持下一手打造,由于最初的作品是为国王制作的钴蓝权杖,便由此以蓝色权杖作为品牌标志。
在柏林皇家窑厂KPM众多品类的陶瓷艺术品中,描绘细腻的瓷板画一直都是窑厂引以为傲的标志,体现了欧洲陶瓷绘画的最高水平,更是欧洲上流社会财富与品位的象征。
明清瓷器的底足特征赏析明清瓷器的底足特征赏析浅谈天下事2016-08-09无论是什么窑口,其出品的瓷器底足部分都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如果能熟悉各类窑口出的瓷器底足的特征,对于掌握瓷器的断代、鉴赏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如宋代的哥窑、官窑的底足呈黑褐颜色,被人称之为铁足,这是那个时期官、哥窑瓷器的特点。
还有宋代汝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支钉,所以,瓷器烧造完成后,在汝瓷的底足处经常出现芝麻一般的痕迹,我们管这些痕迹叫做“芝钉”这是汝瓷的底足特征。
元代的瓷器底足经常有如**般的突起,人们管这种现象称为“乳突”元代的乳突比较明显,到了明代早期的时候,这种乳突还比较明显。
到了明代中期的时候,这种乳突逐渐变得小且不太明显了。
永乐和宣德时期,瓷器的底足偶尔也发现乳突,只不过变得非常的细小了。
通过对明代瓷器底足的考察,后来发现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瓷器的底足处又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乳突,发展到明末崇祯时期,这种乳突才逐渐消失。
只要掌握各个阶段的瓷器特征,再结合乳突的特征,对瓷器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在崇祯以后,就是明末清初的时期,瓷器的底足经常出现“旋痕”和“挑刀痕”,这种修足痕迹就是明代末期到清代初期的一种瓷器特征。
到了清代康熙的时候,发现瓷器的底足处,经常会有规律不一的“棕眼”出现。
康熙时期的瓷器底足出现棕眼,从棕眼处,可以观察到瓷器的胎体。
而到后来,一些仿制康熙的瓷器,为了仿制底足特征,也出现了“棕眼”,但是,仿制的棕眼在观察后发现,这种棕眼比较大、比较潜浮而且从棕眼处根本观察不到瓷器的胎体。
这类的仿制品在清末民国时期频繁的出现,只要掌握康熙瓷器底足的特征,就很容易识别新伪了。
在清代道光时期出品的一种比较有名气的瓷器,叫“钧红”也就是窑变一类的瓷器。
这种瓷器通过观察底足,发现有许多参差不齐的“狼牙”形状,是那种瓷器的特征。
由于那种瓷器的釉水非常的肥厚,所以瓷器烧好以后,瓷器的釉水流到垫烧物上,发生了连粘,这就需要人工的敲击使其分开,所以形成狼牙般的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