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4 细胞呼吸
- 格式:ppt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6
第四节细胞呼吸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
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
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第四节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
2.说明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的主要过程。
3.描述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4.概述乳酸发酵与乙醇发酵。
5.解释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6.关注细胞呼吸的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蛋白质和脂肪进入柠檬酸循环的方式,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
3.通过分析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种生命现象,既要重视局部对于整体的作用,又要重视局部间的联系。
2.感受生命的奇妙,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享受愉快地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在分析了物质的交换方式、能量通货——ATP和生物催化剂——酶以后,安排了细胞呼吸这一节。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先简要表达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细胞呼吸的本质、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提出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是放能反应。
需氧呼吸需经历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NADH中的高能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
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如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最后概括性地指出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具体表现,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的过程;厌氧呼吸的类型及过程;细胞呼吸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教学难点: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插图,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掌握葡萄糖氧化分解的过程,关注每个阶段产生的ATP、NADH, FADH2的产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