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讲课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87.15 KB
- 文档页数:27
脑出血ppt课件•脑出血概述•脑出血影像学检查•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脑出血康复期管理目•脑出血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总结与展望录01脑出血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当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脑出血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0%-30%。
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等是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
季节与地域分布脑出血的发病与季节和地域有一定关系,冬季和北方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脑出血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
分型根据出血部位和临床表现,脑出血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等类型。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脑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其中,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鉴别诊断脑出血需要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2脑出血影像学检查检查方法CT是脑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快速、无创的扫描方式获取脑部横断面图像。
表现急性期脑出血在CT上呈现为高密度影,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
此外,CT还可显示脑水肿、脑疝等继发改变。
检查方法MRI通过强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脑部多序列、多方向的图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表现MRI对急性期脑出血的显示不如CT敏感,但随着时间推移,MRI在显示亚急性、慢性期脑出血及周围水肿方面更具优势。
此外,MRI还可用于寻找脑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