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燃烧及火焰的颜色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无机推断题复习无机推断题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
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
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
“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
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
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
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
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焰色反应颜色大全1. 钠盐类物质。
钠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这是因为钠在高温下激发产生黄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钠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钠、硝酸钠等。
2. 钾盐类物质。
钾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紫色火焰,这是因为钾在高温下激发产生紫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钾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钾、硝酸钾等。
3. 锂盐类物质。
锂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红色火焰,这是因为锂在高温下激发产生红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锂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锂、硝酸锂等。
4. 钙盐类物质。
钙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橙黄色火焰,这是因为钙在高温下激发产生橙黄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钙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钙、硝酸钙等。
5. 铜盐类物质。
铜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绿色火焰,这是因为铜在高温下激发产生绿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铜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铜、硝酸铜等。
6. 锰盐类物质。
锰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粉红色火焰,这是因为锰在高温下激发产生粉红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锰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锰、硝酸锰等。
7. 铁盐类物质。
铁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金黄色火焰,这是因为铁在高温下激发产生金黄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铁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铁、硝酸铁等。
8. 锌盐类物质。
锌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这是因为锌在高温下激发产生蓝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锌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锌、硝酸锌等。
9. 铝盐类物质。
铝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银白色火焰,这是因为铝在高温下激发产生银白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铝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铝、硝酸铝等。
10. 镁盐类物质。
镁盐类物质在燃烧时产生亮白色火焰,这是因为镁在高温下激发产生亮白色光线的缘故。
常见的镁盐类物质包括氯化镁、硝酸镁等。
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焰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成分,这对于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焰色反应也是一种直观、生动的实验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提供的焰色反应颜色大全,更好地了解这一实验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高考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方法总结关于高考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方法总结化学是很灵活的科目,学好化学不仅需要对概念的完全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所以多多联系、多多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物理方法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被鉴别物质的状态、颜色等进行,如鉴别相同浓度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液溶液;嗅试法主要通过判断有挥发性气体物质的不同气味来进行,如鉴别氨气和氢气;水溶法主要通过观察鉴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进行,如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钙;加热法主要适用于易升华的物质鉴别,如单质碘、萘的鉴别;(此方法在化学方法中也用到)热效应法常用于某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有明显变化的物质,如铵盐、浓硫酸、烧碱的鉴别;焰色法常用于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鉴别,如钾盐、钠盐的鉴别。
2.化学方法加热法如碳酸氢盐、硝酸盐、铵盐等盐类及难溶性碱等受热易分解、结晶水合物的受热失水等等;水溶性(或加水)法如无水硫酸铜遇水呈蓝色,或其水溶液呈蓝色,电石遇水有气体放出等等;指示剂测试法常用石蕊、酚酞及pH试纸等来检验待鉴别溶液或液体的酸、碱性,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铵、氯化铝、小苏打、苏打(用pH试纸);点燃法主要用于检验待鉴别气体物质的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有无,以及可燃物的燃烧现象、燃烧产物的特点等等,如乙炔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指示剂法主要是利用待鉴别物质性质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试剂进行,如鉴别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铵、氯化钠四种溶液,可选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甲酸、甲醛、葡萄糖、甘油四种溶液,可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然后分别与其共热;分组法当被鉴别的物质较多时,常选择适合的试剂将被鉴别物质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鉴别,如鉴别纯碱、烧碱、水、氯化钡、硫酸、盐酸六种无色溶液(液体)时,可选用石蕊试液将上述六种溶液分成三个组(酸性、碱性、中性),然后再对各组进行鉴别。
3.其他方法只用一种试剂法如只有蒸馏水和试管,鉴别以下几种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钡、无水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铝、氯化钠时,先检验出硫酸铜,然后再依次鉴别出氢氧化钡、硫酸钠、氯化铝、氯化钠;不同试剂两两混合法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四种无色溶液,纯碱、烧碱、硫酸铝、氯化钡,分别取少量,任取一种与其余三种溶液混合,记录实验现象;两种溶液自我鉴别法如两瓶失去标签,外观无任何区别的无色溶液,只知一瓶是盐酸,一瓶是碳酸盐,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高中化学之焰色反应知识点焰色反应是高考化学选择题中常考知识点,很重要。
而目前的高考方向是原理性考核较多,当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操作问题,以及结论性问题也是常考点,所以,焰色反应原理,操作规范,以及常考元素焰色反应现象是学习的重点。
一、焰色反应原理我们知道,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电子层排布,同种原子每一层的能量都不一样,由内向外,依次降低,不同原子同一电子层上即便有相同电子数,所在电子层的能量也不相同,它们对应的能层间的能量差也不一样。
处于基态的原子,若吸收足够的能量,最内层电子会从低能级跨越至高能级,但此时的原子是不稳定的,紧跟着,该电子会重新释放能量,发生从高能级向低能级的跃迁,释放出能量值等于发生跃迁的两能级能量差的光子,光子能量不同,形成的光线焰色就不一样,通过前面讲解可知,每种原子相同能层间的能量差值是不同的,比方说,氧原子中电子从M能层跃迁到K能层,和氮原子中电子从它的M能层跃迁到它的K能层,释放出的能量值是不同的,因为这两种原子,这两层间的能量差不一样,而跃迁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值和跃迁的两层间能量差相同,因此,就会释放不同能量的光线(常考的原子发出的光一般是可见光),光线能量不同,所呈现的颜色就不一样。
因此,当将某种物质在火焰上烧时,原子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电子跃迁,释放出不同能量光子,表现为不同颜色的光线。
二、操作规范1.材料准备样本(须为细粉末状)、铂丝2.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铂丝在稀盐酸中蘸洗,目的是除去表层氧化物,反应过程中,产生氯化铂,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容易清除,若选用稀硫酸,则会产生硫酸铂,该物质沸点高,不易挥发,若清除不净,会干扰实验。
2)将上述处理过的铂丝,迅速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烧,至火焰颜色与原来火焰颜色一致。
3)蘸取被检验溶液,放在火焰上烧,将呈现特征颜色。
若是含K物质,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看火焰颜色,原因是现实当中,大部分钾离子溶液中,常含钠离子,而钴玻璃可以过滤钠离子的焰色。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物质颜色的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知识点,也是复习的难点,以下是本人从事多年化学教学后对工艺流程题复习知识点的总结,对所有高中所学常见物质颜色进行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附上高考化学的复习方法,有志者事竟成!红色: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 红色(或血红色) ;Cu2O 红色(或砖红色) ;被氧化的苯酚(即苯醌) 粉红色;石蕊在pH<5的溶液中呈红色;酚酞在pH 8~10的溶液中呈浅红色;NO2 红棕色;红磷暗红色;Br2深棕红色;品红溶液红色;Bi微红色;充氦气、氖气的灯管红色;CoCl2·6H2O红色;Cu 紫红色;*甲基橙在pH<3.3的溶液中显红色。
紫色:MnO4—紫红色;I2紫黑色;I2蒸汽紫色;I2的CCl4溶液紫红色;碘溶于苯或汽油呈紫色或紫红色;石蕊在pH 5~8的溶液中呈紫色。
灰色:硒;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灰绿色。
棕色:CuCl2晶体棕黄色;FeCl3晶体棕红色黄色:S、AgI、Ag3PO4、Fe3+、不纯硝基苯黄色;Na2O2、三硝基甲苯、AgBr、F2、硝化甘油、NaNO2黄色;尿素白色或淡黄色;*甲基橙在pH>4.4的溶液中呈黄色。
蓝色:Cu2+、Cu(OH)2、CuSO4·5H2O、Co2O3蓝色;石蕊在pH>8的溶液中呈蓝色;I2遇淀粉变蓝色;液态、固态的氧气淡蓝色;CoCl2天蓝色。
黑色:木炭、焦炭、黑色火药、MnO2、CuO、CuS、Cu2S、PbS、Ag2S、FeS、Fe3O4黑色;Si 灰黑色;石油黑色或深棕色;煤焦油黑褐色。
绿色:Fe2+浅绿色;Cl2淡黄绿色;CuCl2浓溶液绿色(很浓黄绿色、稀则蓝色) ;碱式碳酸铜绿色。
褐色:Ag2O褐色;溶解了溴的溴苯褐色;碘酒褐色。
黄色:氯气,过氧化钠,单质硫蓝色:铜离子,淀粉遇碘黑色:四氧化三铁(磁性),氧化铜,碳血红色:硫氰化铁紫色:苯酚遇三氯化铁紫黑色:碘白色:硫酸钡,氯化银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值得强化记忆的34个实验现象1.钠和水反应——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并熔化成光亮的小球,最后小球完全消失,滴入酚酞溶液,立即变红。
2.钠和乙醇反应——钠块在液面下浮动,表面缓慢产生无色气泡,钠块逐渐消失。
3.钠和水、煤油混合物反应——钠在水和煤油的分界处上下跳动,并有少量气泡冒出,直至完全消失。
4.将一小块钠放入CuSO4溶液中的现象与放入水中现象的区别——反应比在水中更剧烈,并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5.少量Na2O2加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可能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6.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无色气泡。
7.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
8.将NaHCO3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有大量气泡冒出。
9.铁丝在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
10.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的现象为溶液立即变成血红色。
11.向FeCl2溶液中小心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为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2.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H2SO4的试管中,并加热,反应完毕后,冷却将其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整个过程中的现象为铜部分溶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倒入水中后溶液呈蓝色。
13.向Fe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紫红色褪去。
14.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现象为溶液变蓝。
15.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现象为有黑色沉淀生成。
16.铜片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现象为铜片表面有绿色铜锈生成。
17.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其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CO2时,白色沉淀溶解。
18.向Na2SiO3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其现象是:溶液变红;再逐渐滴入稀盐酸其现象是:溶液红色变浅,最后几乎消失,且有透明胶状物生成。
考点22 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聚焦与凝萃1.掌握碱金属元素在结构及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及特性;2.了解焰色反应的概念及操作。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1)相似性: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
(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活泼程度增强。
2、元素性质(1)相似性: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
(2)递变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1)相似性:均具强还原性,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
(2)递变性: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原因,可与卤素对比),硬度趋向减小。
4、化合物性质(1)相似性:氢氧化物均为强碱。
(2)递变性: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5、碱金属的性质规律与特例(1)通常合金多呈固态,而钠钾合金却是液态。
(2)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
(3)碱金属单质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递增,但K的密度比Na小。
(4)碱金属单质一般跟水剧烈反应,但Li跟水反应缓慢(LiOH溶解度小)。
(5)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6)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2CO3却微溶。
(7)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 3却比Na 2CO 3溶解度小。
(8)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 金属Na 、K 等除外。
(9)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对IA 非常活泼的金属Na 、K 等除外。
如:2Na+CuSO 4+2H 2O=Cu(OH)2↓+H 2↑+Na 2SO 4。
(10)Fr 是放射性元素,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二、焰色反应1.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种现象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2.操作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无色。
高考化学必记知识点:燃烧及火焰颜色1500字高考化学必记知识点:燃烧及火焰颜色一、燃烧的定义及特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氧化剂接触时发生的放热反应。
一般来说,燃烧具有以下特点:1. 放出热量。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2. 产生氧化物。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物。
3. 释放光能。
燃烧过程中,高温下的物质会发出明亮的火焰。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的物质状态和产物的性质,燃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燃烧分为纯净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纯净燃烧是指燃料与充足的氧气或氧化剂完全反应,产生的氧化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不完全,产生的氧化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等其他有害气体。
2. 燃烧分为明火燃烧和暗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在充足的氧气或氧化剂条件下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能够看到火焰的燃烧。
暗火燃烧是指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火焰不明亮,不能直接看到火焰的燃烧。
三、火焰的组成及特点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燃料蒸气与氧气或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后产生的可燃气体的火光。
根据火焰的颜色、形状和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内焰区、中心焰区和外焰区。
1. 内焰区:也称为燃烧区,是火焰的最内部部分,温度最高,颜色最亮,燃烧最激烈。
2. 中心焰区:是内焰区的外围部分,比内焰区的温度低,颜色逐渐变暗。
3. 外焰区:是火焰的最外部分,温度最低,颜色最暗。
火焰的特点:1. 火焰颜色:火焰的颜色与燃烧物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根据火焰的颜色,可以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温度。
2. 火焰温度:不同燃料的燃烧温度不同,一般来说,火焰的温度越高,燃烧越激烈。
3. 火焰形状:火焰的形状与燃烧物质和燃烧环境有关。
一般来说,火焰呈尖锥形或湍流状。
四、火焰颜色与燃料的关系1. 蓝色火焰:蓝色火焰是指火焰的颜色偏蓝色,说明燃料的燃烧非常完全,产生的烟雾较少。
常见的蓝色火焰燃料包括天然气、丙烷等。
2. 黄色火焰:黄色火焰是指火焰的颜色偏黄色,说明燃料的燃烧不够完全。
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当我们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焰色反应时,会观察到不同元素在燃烧时产生的特定颜色。
这些颜色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是化学元素特性的一种表现。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Na),当钠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呈现出明亮的黄色。
这种颜色在烟花中也经常出现,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钾(K),钾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紫色的颜色,这种颜色在夜空中闪烁时,常常给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感觉。
锶(Sr),锶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呈现出明亮的红色,这种颜色在烟花中也常常出现,给人一种热烈和激情的感觉。
铜(Cu),铜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绿色的颜色,这种颜色给人一种清新和自然的感觉,常常被用于烟花和灯光表演中。
这些不同元素在焰色反应中产生的颜色,展现了化学元素的独特特性,也让我们在化学实验中领略到了美丽的色彩。
通过观察这
些焰色反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也可以感受到化学世
界的美妙之处。
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珍惜化学元素的美丽和神奇。
高考化学焰色反应知识点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考化学焰色反应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化学焰色反应知识点:钠离子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
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
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
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
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高考化学焰色反应知识点:钾离子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溶解性规律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只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 2S(1:2.6)、SO2(1:40)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 Cl2(黄绿色)、 O3(淡蓝色)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稀有气体单质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红棕色)5、黄色固体:S、、Na2O2、Ag3PO4、AgBr、AgI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7、红色固体:Fe(OH)3、 Fe2O3、 Cu2O、 Cu8、蓝色固体:(胆矾或蓝矾)CuSO4·5H2O9、绿色固体:(绿矾)FeSO4·7H2O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2024年1月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A. 甲烷B. 乙炔C. 硫磺D. 铜丝2. 下列哪种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 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C. 碳酸钙分解D. 氨水吸收二氧化硫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不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2. 酸性溶液的pH值一定小于7。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______。
2. 氢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 描述如何用实验室的方法区分NaCl和Na2SO4。
2. 解释为什么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会过氧化钠。
3. 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c:2NO(g) + O2(g) ↔ 2NO2(g)已知反应物和物的初始浓度分别为[NO] = 0.1 M, [O2] = 0.2 M, [NO2] = 0 M。
4. 针对下列反应,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N2(g) + 3H2(g) ↔ 2NH3(g)五、综合题(续)5. 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室方法区分弱酸和强酸。
6. 解释为什么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7. 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c:2HI(g) ↔ H2(g) + I2(g)已知反应物和物的初始浓度分别为[HI] = 0.5 M, [H2] = 0 M, [I2] = 0 M。
六、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1. 描述如何用实验室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七、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1. 计算下列反应的焓变ΔH:C(graphite) + 2S(l) → CS2(l)已知反应物和物的标准焓分别为ΔHf°(C(graphite)) = 0kJ/mol, ΔHf°(S(l)) = 0 kJ/mol, ΔHf°(CS2(l)) = 891.2kJ/mol。
高考化学之焰色反应要紧考点焰色反应是高考化学选择题中常考要点,非常重要。
而现在的高考方向是原理性考核较多,当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操作问题,以及结论性问题也是常考点,所以,我们就将焰色反应原理,操作规范,以及常考元素焰色反应现象做个容易讲解,期望能帮到大伙。
一、焰色反应原理大家知晓,每一种原子都有我们的电子层排布,同种原子每一层的能量都不同,由内向外,依次减少,不一样原子同一电子层上即便有相同电子数,所在电子层的能量也不相同,它们对应的能层间的能量差也不同。
处于基态的原子,若吸收足够的能量,最内层电子会从低能级跨越至高能级,但此时的原子是不稳定的,紧跟着,该电子会重新释放能量,发生从高能级向低能级的跃迁,释放出能量值等于发生跃迁的两能级能量差的光子,光子能量不一样,形成的光线焰色就不同,通过前面讲解可知,每种原子相同能层间的能量差值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氧原子中电子从M能层跃迁到K能层,和氮原子中电子从它的M 能层跃迁到它的K能层,释放出的能量值是不一样的,由于这两种原子,这两层间的能量差不同,而跃迁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值和跃迁的两层间能量差相同,因此,就会释放不一样能量的光线(常考的原子发出的光一般是可见光),光线能量不一样,所呈现的颜色就不同。
因此,当将某种物质在火焰上烧时,原子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电子跃迁,释放出不一样能量光子,表现为不一样颜色的光线。
二、操作规范1.材料筹备样本(须为细粉末状)、铂丝2.操作步骤及需要注意的地方1)铂丝在稀盐酸中蘸洗,目的是除去表层氧化物,反应过程中,产生氯化铂,是一种易挥发物质,简单清除,若选用稀硫酸,则会产生硫酸铂,该物质沸点高,不容易挥发,若清除不净,会影响实验。
2)将上述处置过的铂丝,飞速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烧,至火焰颜色与原来火焰颜色一致。
3)蘸取被检验溶液,放在火焰上烧,将呈现特点颜色。
若是含K物质,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看火焰颜色,起因是现实当中,大多数钾离子溶液中,常含钠离子,而钴玻璃可以过滤钠离子的焰色。
2023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2023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其实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全面掌握的化学实验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化学反应的变化,现在,实验的顺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高中阶段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2Na +O2Na2O2钠块在空气中变暗4Na+O2=2Na2O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2Na2O+O2=2Na2O2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2Na +2H2O =2H2O +H2↑2Na +2H2O =2Na++2OH -+H2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2Na2O2+2H2O =4NaOH +O2↑2Na2O2+2H2O =4Na++4OH -+O2↑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Na2O+H2O=2NaOH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2Na2O2+2CO2=2Na2CO3+O2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Na2CO3+2HCl =2NaCl +H2O+CO2↑CO32-+2H+=H2O +CO2↑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Na2CO3+HCl =NaHCO3+NaClCO32-+H+=HCO3-NaHCO3+HCl=NaCl+H2O+CO2↑6、小苏打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 +CO2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NaHCO3+NaOH △Na2CO3+H2OHCO3-+OH -=H2O +CO32-(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4Li +O2△2Li2O9、氯气的性质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Cu +Cl2点燃CuCl2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Cl2+2FeCl2=2FeCl32Cl2+2NaBr=2NaCl+Br2Cl2+2NaI =2NaCl+I2Cl2+SO2+2H2O=H2SO4+2HCl2Na +Cl2点燃2NaCl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2Fe +3Cl2点燃3FeCl3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H2+Cl2点燃2HCl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H2+F2=2HF12、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Cl -、ClO -、OH-、Cl2、HClO、H2O)Cl2+H2O =HCl +HClOCl2+H2O =H++Cl -+HClO13、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光照2HClO 2HCl +O2↑14、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及漂白粉的失效2Ca(OH)2 +2Cl2=Ca(ClO)2+CaCl2+2H2O2Ca(OH)2 +2Cl2=2Ca2++2ClO-+2Cl -+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 +O2↑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1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MnO2+4H++2Cl -Mn2++Cl2↑+2H2O 16、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Cl2+2NaBr =Br2+2NaClCl2+2Br-=Br2+2Cl-17、铁与硫加热反应Fe +S FeS铁与氧气加热反应3Fe+2O2Fe3O4铁在氯气中加热反应2Fe+3Cl22FeCl318、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S +2HCl =FeCl2+H2S↑FeS +2H+=Fe2++H2S↑19、硫酸工业制法黄铁矿(FeS2):4FeS2+11O28SO2+2Fe2O3二氧化硫制三氧化硫(无色固体,熔点16.8℃)2SO2+O2光照催化剂2SO3加热吸收塔中(98%的浓硫酸):SO3+H2O=H2SO420、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 (浓)CuSO4 +2H2O+SO2 ↑21、碳与浓硫酸反应:C +2H2SO4(浓)2H2O+CO2↑+2SO2↑22、工业制单质硅(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SiO2+2C 高温Si +2CO↑2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 =Na2SiO3+H2OSiO2+2OH -=SiO32-+H2O24、氮气和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2NH3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5、氮气和氧气放电下反应(雷雨发庄稼)放电N2+O2 2NO2NO +O22NO2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H2O 2HNO3+NO3NO2+H2O 2H++2NO3-+NO26、HNO3与Fe的反应Al、Fe遇浓HNO3、浓硫酸钝化(常温)Fe与浓HNO3加热Fe+6HNO3△Fe(NO3)3+3NO2↑+3H2OFe与稀HNO3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3Fe+8HNO3=3Fe(NO3)2+2NO↑+4H2O27、NO2、O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2+O2+2H2O =4 HNO328、NO 、O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3O2+2H2O =4 HNO329、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P 2O5+3H2O(热)=2H3PO430. 磷在氯气中燃烧2P +3Cl2点燃2PCl3(白色烟雾)2P +5Cl2点燃2PCl5 31.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 +6H2O32.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 +CO2↑33. 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HCl +NH3=NH4Cl34.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NH4)2SO4+2NaOH△3↑+Na2SO4+2H2ONH4++OH -△NH3↑+H2O35. 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加热)NH4NO3+NaOH =NH3·H2O +NaNO3NH4++OH-=NH3·H2O36. 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Al +3O2点燃2Al2O337.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2Al +6HCl =2AlCl3+3H2↑2Al +6H+=2Al3++3H2↑38.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 +2H2O =2NaAlO2+3H2↑2Al +2OH -+2H2O =2AlO2-+3H2↑39. 铝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铝热反应)2Al +Fe2O3高温2Fe +Al2O340.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 +CO2点燃2MgO +C41. 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NaOH 2NaAlO2+H2OAl2O3+2OH -=2AlO2-+H2O42. 硫酸铝溶液中滴过量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Al3++3 NH3·H2O =Al(OH)3↓+3NH4+43. ①氢氧化铝溶液中加盐酸Al(OH)3+3HCl =AlCl3+3H2OAl(OH)3+3H+=Al3++3H2O②Al(OH)3与NaOH溶液反应:Al(OH)3+NaOH NaAlO2+2 H2OAl(OH)3+OH-=AlO2-+2 H2O44. 高温下铁与水反应3Fe +4H2O(g) 高温Fe3O4+4H245. 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FeCl2+H2↑Fe +2H+=Fe2++H2↑46.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Fe2O3+6HCl =2FeCl3+3H2OFe 2O3+6H+=2Fe3++3H2O47.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 =Fe(OH)3↓+3NaClFe3++3OH -=Fe(OH)3↓48.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4Fe (OH)2+O2+2H2O =4Fe (OH)349.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2 Fe2++Cl2=2 Fe3++2Cl-50.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 =3FeCl22Fe3++Fe =3Fe2+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燃烧及火焰的颜色
高考化学复习:燃烧及火焰的颜色
(一)燃烧的一般条件
1.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2.有强氧化剂如氧气、氯气、高锰酸钾等存在
3.(爆炸物一般自身具备氧化性条件,如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火药等,只要达到温度条件,可以在封闭状态下急速燃烧而爆炸)
(二)、镁在哪些气体中可以燃烧?
1、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镁在氯气中燃烧
3、镁在氮气中燃烧
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三)、火焰的颜色及生成物表现的现象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5、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6、硫在纯氧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7、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9、磷在空气中燃烧,白色火焰,有浓厚的白烟
10、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11、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很亮,有浓厚黑烟
12、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3、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黄色
14、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融而滴下。
(三)、焰色反应(实验操作?)
1.钠或钠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黄色
2.钾或钾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紫色(要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