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事故中乘客安全逃生设计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13.07 KB
- 文档页数:4
地铁火灾事故中人员安全疏散研究摘要:地铁以其特有的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好等优点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大都市的主动脉。
随着世界范围内地铁运行里程和运行时间的增加,发生了多次大量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
同时,在以往地铁火灾事故中暴露出客流量大、逃生途径少、逃生距离长、障碍物多等诸多影响人员在火灾情况下逃生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地铁案例剖析、成因分析,从管理、疏散等几个角度出发提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地铁;火灾;疏散;逃生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日渐增多,都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出行便利性的要求提高,且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地铁以其特有的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好等优点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大都市的主动脉。
根据各城市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我国共有70个城市规划了超过70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超过2.8万公里;根据交通需求法理论预计我国远期城市轨交需求约为2.3万公里。
在地铁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地铁内火灾发生的次数逐渐增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2006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96人死亡、147人受伤的惨剧;1995年10月28日,一场火灾的悲剧发生在阿塞拜疆巴库地铁,这场火灾导致了289名乘客丧生,265人严重受伤。
因此,加强地铁火灾防治、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地铁火灾特性和产生的原因1.1地铁火灾的特点地铁主要由地下铁路线路、车站、运行列车以及为其运行服务配套的控制中心、主变电站、车辆段等组成。
地铁建筑多深埋于地下,少则几米,多则十几米,几乎是封闭的空间,地铁车站建筑的特殊性决定了地铁火灾的特殊性。
1.1.1烟气危害性大火灾产生的烟气是导致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之所以造成19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吸入大量有毒气体窒息而亡。
地铁火灾事故疏散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某市某地铁线路在一天晚高峰时段,因地铁列车内部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事故,火势蔓延迅速,导致车厢内乘客陷入极度恐慌和混乱。
地铁列车在事发时正驶入地下隧道,火势迅速向车厢蔓延,烟雾弥漫,乘客们纷纷惊慌失措,有人尖叫呼救,有人被烟雾呛得直咳,情况紧急。
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并请求支援。
同时,接到报警的消防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处置。
与此同时,地铁站内的消防设施被启动,喷水灭火,抢救人员和车辆。
但由于地铁站的狭窄出口和车站内部拥挤的乘客,事故导致了疏散困难,部分乘客受伤,甚至出现了踩踏事故。
在消防和救援队伍的不懈努力下,事故终于得到控制,火势被扑灭,事故乘客得到妥善处理,没有出现重大人员伤亡。
但事故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地铁安全状况的担忧,相关部门也被迫对地铁安全系统和疏散预案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整。
二、分析1.事故原因地铁火灾事故的原因往往多种多样,有可能是列车设备故障导致的电气火灾,也有可能是乘客在列车上的不正当行为引发的火灾,亦或是地铁站内部的设施故障,甚至是外部恶劣条件引发的火灾。
在这一起事故中,初步调查显示是列车内部设备故障引发了火灾,但具体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鉴定。
2.应急预案对于地铁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起事故中,由于地铁站内部设施狭小拥挤,导致了乘客疏散时困难重重,甚至出现了踩踏事故。
此时应急预案的完善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地铁站的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应急情况,包括火灾、恐怖袭击、列车故障等等,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任务分工、疏散路径、紧急求救电话、设施设备的应急操作等,以保障地铁站内的乘客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3.消防设施地铁站内部的消防设施和设备也是保障地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消防栓、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在这起事故中,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为扑灭火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消防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人员是否熟悉操作等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整。
地铁火灾自救逃生方法1. 逃生前的准备首先,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应该做好事故发生的心理准备,时刻保持警惕。
同时,进站前应熟悉车厢内紧急疏散通道的位置,并尽量选择离紧急通道较近的位置,以便在危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另外,乘客在车厢内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恐慌、乱跑,以免被踩伤或者阻碍其他乘客逃生。
可以准备一些应急工具,比如口罩、手电筒、打火机等,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帮助。
2. 对于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一旦地铁车厢内发生火灾,乘客首先要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自己。
如果火势较小,可以使用车厢内的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尽量控制火势蔓延。
同时,可以利用座椅上的毛衣、外套等物品湿润后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毒气体。
如果火势较大,车厢内烟雾过大,应迅速将衣物湿润后捂住口鼻,躲到离火源较远的地方。
此时不要打开车厢门,一旦车厢门打开,大量新鲜空气会迅速流入,火势可能会瞬间蔓延,加重事故的严重程度。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向列车乘务员或车站工作人员求助,同时用手机等工具呼救,并清晰向外界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
同时,在用手臂或衣物等遮挡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车厢内的应急通道,等待救援。
3. 紧急疏散逃生当乘客所在的车厢无法自救时,应迅速撤离至邻近车厢。
在火灾发生时,地铁列车通常会自动停车,并开启紧急疏散通道。
乘客可以顺着通道撤离,向安全的车厢内转移。
在此过程中,要保持队形,避免出现推挤踩踏的情况,同时要注意避让救援人员、消防队员等工作人员。
如果通道被堵住无法通过,可以通过窗户或车厢顶部的应急逃生口撤离。
在疏散逃生过程中,一定要听从列车乘务员或车站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随意行动,以免加重事故。
同时,也要留意周围乘客,帮助老人、儿童或者身体不便的人员,共同完成逃生任务。
4. 逃生后的自我保护当乘客成功逃离火灾现场后,要保持警惕,随时留意火势的发展和救援人员的行动。
避免在车站附近逗留,以免受到风险的侵害。
同时,要及时与家人或朋友取得联系,告知自己的安全状况。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探讨【摘要】地铁是一个城市的交通动脉,地铁的开通,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交通、面貌,包括物业的升值都有深刻的影响。
根据成都市地铁规划,将用35年的时间建设总长度274.15公里的7条地铁线路,成都将迎来自己的“地铁时代”。
然而,地铁毕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潜伏着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本文将通过地铁火灾特征研究以及对于地铁火灾下安全疏散的分析,在战术和装备上研究地铁火灾下的安全疏散方式,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对进一步提高地铁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铁火灾安全疏散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公共交通设施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担负着大客流运输任务,具有准时,不受天气和其他交通工具影响和快速的显著优点。
但同时,对于我们消防人员来说,地铁车站内部建筑结构复杂,机电设备种类多,地铁站内有大量的电器设备、空调机组、电线电缆以及办公生活设施,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火灾的潜在因素,并且运行中的电动客车上很多部件可能因为过载过热、绝缘损坏引发火灾,并且在火灾中,高温会致使车站装修和电动客车车体的一些材料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加大地铁火灾的危险度。
面临如此多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地铁的安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旦其内反正爆炸、毒气、火灾等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
因此,地铁消防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至关重要。
2005年12月28日,经过13年的筹备,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5.8公里,设地下车站15座。
自2006年6月起,先后又会有人民路,火车北站、人北站等10个地铁站开工建设。
预计到今年将完成地铁的设备安装,2010年10月前后投入试运营。
成都地铁线路的开工建设也给四川消防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全新课题,如何在地铁火灾中有效进行安全疏散也成为了新的需要去研讨的问题。
在此,作为四川消防一名普通消防警官,通过自身消防工程专业的学习和对地铁火灾一些学术刊物的学习和调查研究,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纂写本文,对地铁火灾的特点和安全疏散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 ,并对地铁火灾中安全疏散的条件和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地下地铁站台火灾安全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首先,地下地铁站台火灾的危害性较大,火灾发生时需要迅速疏散乘客。
因此,在设计地下地铁站台时,应将疏散通道考虑在内。
疏散通道应
保持畅通,避免狭窄、拥挤的情况出现。
此外,应将疏散通道设置在地铁
站台两端、出口和车站上方等多个位置,以便乘客快速疏散。
其次,地下地铁站台火灾时,烟雾是导致伤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烟雾控制措施。
一方面,可以设置防烟门将火灾限制在一
定区域,延缓火势蔓延,提供乘客疏散的时间窗口。
另一方面,也应考虑
烟雾排除的方式,如设置通风系统将烟雾排出地下空间,保持通风畅通。
此外,地下地铁站台火灾时,人员疏散的速度也是决定生死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提高人员疏散效率的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
增加出口的数量和宽度,减少人员的堆积。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紧急疏散
标识和导引设施,帮助乘客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最后,地下地铁站台火灾安全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还应考虑应急照明
和疏散指示。
在火灾发生时,电力可能会中断或照明设施受到损坏,因此
应确保应急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足够的光亮条件。
同时,在地下地
铁站台的各个位置设置疏散指示牌,指示乘客疏散的方向和距离。
总结起来,地下地铁站台火灾安全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应注重疏散通
道的畅通、烟雾控制、人员疏散效率和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并最大限度地保
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50在城市交通运输工具中,不断发展的地铁车辆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只要交通工具。
但由于地铁车辆运行在地下空间,任何安全隐患不及时处理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其中,火灾隐患是地铁车辆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地铁车辆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多变,人员疏散问题也是灾害发生后能否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讨论的地铁车辆火灾乘客逃生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铁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1.1 地铁车辆火灾成因分析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气电缆设备支持,尤其是列车内部的照明、空调和线路等都是火灾安全事故的隐患所在。
地铁车辆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很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再加上工作人员生产维修过程中用电不慎都将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另外,由于地铁车辆运载大量乘客,这也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一旦有人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就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这其中也包含人为纵火等恐怖活动。
1.2 地铁车辆火灾事故的特点地铁车辆火灾事故有着较大的特殊性。
地铁车辆是在地下封闭空间内运行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火灾事故发生后乘客不仅要及时、迅速的从列车内疏散,还要安全逃离地铁隧道和地面联系的出入口才可摆脱危险。
另外,在地铁火灾事故发生后,若地铁通风口设置合理性较差,极易在隧道内部造成烟雾蔓延,加大乘客逃离现场的困难指数。
地铁车辆火灾事故发生后产生的烟尘和热量也不易排出,容易产生特殊的高温浓烟。
1.3 地铁车辆火灾事故的危害地铁车辆火灾事故发生后极易造成交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铁车辆客流量较大,尤其是在客运高峰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人员逃离相对困难。
另外,地铁运行的特殊环境也使得允许人员逃生的时间较短,加上人们的隧道逃生意识淡薄或在隧道内较易迷失方向灯都会使事故的危害性加大。
最后,地铁车辆火灾事故的救援难度也相对较大,还容易产生隧道结构损害等二次危害。
地铁消防安全疏散探讨地铁消防安全疏散是地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它影响着乘客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下面将从消防安全疏散的意义、原则、措施等方面探讨地铁消防安全疏散。
一、消防安全疏散的意义地铁火灾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
尽管地铁系统内的设备设计与施工已经考虑了各种情况,但为了减少可能的灾害损失,确保地铁乘客的安全,消防安全疏散成为不可缺少的安全措施之一。
消防疏散意味着避免一种极端情况的发生,即站台上的火灾。
如果一列地铁列车停在火车站站台上,那么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将非常高。
这时,对于地铁乘客来说,及时疏散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地铁系统中,消防安全疏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二、消防安全疏散的原则1. 时间原则疏散时间是地铁消防安全疏散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根据法律法规,地铁疏散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因此,在进行消防安全疏散时,必须严格把握时间,尽快地疏散出站台。
2. 安全原则在地铁系统中,消防安全疏散必须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
所以,在疏散过程中,不得出现混乱,不得推搡、挤压等行为,要保证疏散过程中的“良序”和“安全”。
3. 效率原则消防安全疏散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
因为地铁乘客众多,站台狭窄,且需要从车厢内到达站台。
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必须采取高效的措施,使疏散过程更加迅速。
三、消防安全疏散的措施1. 停靠车辆迅速疏散在地铁火灾中,车站的消防疏散工作是关键。
首先,在车站的所有出口都要标明明显的消防标志;其次,在疏散过程中,车站的所有出口和通道都必须保畅通。
2. 迅速关闭火灾燃料当地铁车厢内出现火灾时,最关键的是迅速关闭火灾燃料。
因此,地铁系统应该配备燃料关闭控制系统。
3. 制订严密的应急预案地铁消防安全疏散必须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该为员工提供应对火灾的详细步骤,并针对不同的火灾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同时,员工还应该接受充足的培训和演练。
4. 疏散路线优化在各个车站和车厢内,公布疏散路线图,以便乘客了解迅速疏散路线,并通过优化疏散路线,提升疏散速度。
地铁车站火灾疏散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地铁。
地铁由于其建筑环境特点,人流密度大、排烟排热能力差、火灾扑救难度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针对地铁车站人群疏散的安全研究十分必要。
文章正是基于这个角度,重点就地铁车站火灾疏散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地铁车站;火火灾;疏散研究近些年,城市地铁发展迅速,大力发展地铁不仅可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节省空间,并且具有快捷、准时、舒适、大运量、低污染等优点,因此地铁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伴随着地下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火灾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发生的地铁火灾事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若地铁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无论火灾发生区域是在站内还是在隧道,一般都是利用车站进行乘客的疏散。
因此探讨车站内的车厢及站台疏散情形,成为地铁火灾疏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地铁站台火灾危害分析地铁站台是乘客大量聚集候车、到达离开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将直接威胁大量乘客的安全.根据统计,火灾中 80%以上遇难者是因高温烟气以及有毒气体致死的,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高温危害、烟气毒性、缺氧,以及可见度降低等方面。
火灾烟气层高度低于人眼特征高度时,温度超过100℃,高温烟气将直接灼烧人体呼吸道和表皮;随着地铁系统建设对阻燃材料和环保材料的要求,火灾发生后主要的有毒气体为缺氧状态下产生的CO,当其浓度超过0.2%时将对人员构成伤害;站台空间封闭狭小,发生火灾将消耗大量氧气,当氧气浓度低于10%时,人的运动能力基本丧失;火灾烟气中存在大量悬浮固体和液体颗粒,造成附近空间的可见度下降,对建筑物不熟悉时需保证至少13米的可见度。
二、地铁火灾疏散时间分析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的设计要求,地铁车站公共区的疏散能力应满足,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时,能够将一列地铁拉载的乘客及站台乘客和工作人员在 6 min 内撤离站台,到达安全区域。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地铁火灾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地铁火灾的疏散要求高效、快速和有力,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就地铁火灾的安全疏散进行探讨和研究。
地铁火灾的特点地铁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灾害,通常发生在地下车站或隧道中。
相比于其他居民建筑,地铁拥有约定俗成的运营系统和特殊的设计。
这些设计的特点使得地铁火灾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1. 空间狭窄地铁站和隧道设计时使用的空间通常非常有限。
如果发生火灾,人们在狭小的空间中容易感到疏离和恐惧,从而容易造成踩踏和冲击。
2. 运营系统复杂地铁的运营系统通常非常复杂,包括供电、信号、救援等多个环节。
运营的复杂性增加了火灾处理的难度,需要充分考虑每个环节的影响。
3. 被动疏散地铁的疏散通常是被动的,因为人员无法通过地下的紧急出口逃生。
他们被困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需要寻找其他出路。
综上所述,地铁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火灾类型,需要特别的应对措施。
提高早期警报系统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化车站及时化解拥堵情况,准确抽调并培训专业救援队伍也是必要的。
疏散策略对于地铁火灾事件,正确的疏散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安全、快速地疏散。
常见的疏散策略有以下两种:1. 快速疏散快速疏散是通过大范围的人员移动迅速撤离现场。
这种疏散策略适用于火灾场所的安全出口充足、疏散通道宽敞、人员密度少的情况下。
在地铁火灾中,有异常情况发生人员高密度,疏散通道狭窄,将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
如果人员流动被限制,则会扰乱疏散流程,增加人员伤亡风险。
因此,在地铁火灾情况下,快速疏散策略不是最优解。
2. 分层疏散分层疏散是指分层次、分区域、分时阶段进行疏散。
该策略减少了人员密度,同时也减轻了疏散通道的压力。
这种疏散策略适用于火灾场所安全出口不足的情况下。
在地铁火灾中,由于火灾爆发时有毒气体产生,使疏散通路堵塞,火场周边区域内人员无法疏散,这时候分层疏散就是相对合理的疏散策略。
首先通过疏散通道将被困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然后在安全区域的人员也需要分层次、分区域疏散。
关于列车在隧道发生火灾时乘客疏散的探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关于列车在隧道发生火灾时乘客疏散的探讨摘要:消防知识天天讲,消防活动经常做,但火灾事故的发生还是不可避免。
火灾发生后,疏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员的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的严重性。
特别是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乘客的疏散更是永恒的主题。
本文主要根据列车火灾特点,根据地下空间的密封性,研究列车在站台或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乘客的疏散组织方法。
关键词:列车、火灾、站台、隧道、疏散0引言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灾害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据统计,在所调查的地铁灾害事故中,火灾次数最多,约占30%,说明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986年11月19日英国伦敦地铁君王十字车站由于木质自动扶梯轰燃导致3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1903年巴黎地铁火灾导致84人死亡;1995年10月28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地铁发生火灾,最终造成558人死亡,269人受伤;1999年10月,韩国汉城郊外的地铁发生火灾事故,造成55人死亡;2003年2月18日韩国东部城市大邱市地铁发生人为纵火案,人员伤亡巨大至少造成138人死亡,99人失踪;2004年莫斯科地铁发生严重的地铁列车爆炸案造成近5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列车火灾容易形成浓烟和热气浪,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由于地铁处在地面以下,火灾时烟气扩散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对火灾场景人员逃生都十分不利。
再加上地铁具有密闭性、火灾荷载大、人员密度高等特点,人员安全疏散难度很大,所以地铁火灾人员疏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主要讨论地铁列车在地下轨道运行发生火灾时乘客的疏散问题。
1列车火灾特点本文讨论的是地铁运营中列车火灾,列车运营中火灾不管发生在车站还是隧道内,都有共同的特点。
1.1氧含量急剧下降列车发生火灾时,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地铁火灾事故乘客逃生方法首先,当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乘客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在发现火灾的情况下,应立即按下列车上的紧急按钮或拉动紧急逃生手柄,以便及时报警并通知地铁工作人员。
同时,利用车厢内的装置或喊话系统向其他乘客宣传火灾情况,以便大家能够做好自救准备。
其次,乘客应佩戴口罩以防止烟雾吸入,同时尽量保持呼吸平稳,不要慌乱。
如果火势不大,乘客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或者其他灭火设备对火灾进行灭火。
但是,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放弃灭火并迅速撤离现场。
同时,乘客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发生踩踏事件,以免加重踩踏事故的发生。
在撤离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电梯,应选择楼梯进行下楼,因为电梯在火灾时可能会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而楼梯则是乘客的主要逃生通道。
此外,乘客在撤离时应遵循逆行原则,即向着人少的地方撤离,避免挤在人流中。
同时,要避免拥挤的地方,避免和其他乘客发生冲突。
在队伍中,可以从侧面或者旁边逃生,避免被挤压住。
另外,为了便于救援人员的找寻和施救,乘客在逃生的过程中应保持联系和协作。
对于有伤者或者特殊需要帮助的乘客,其他乘客应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一同逃生。
而对于自身不便和特殊情况的乘客,在逃生前可以主动向周围的人员传递自己的状况,寻求帮助和关注。
最后,当乘客成功逃离地铁火灾现场后,应尽快向地铁工作人员或者救援人员报告自己的安全情况,并提供与火灾相关的信息。
同时,要及时向亲友、家人和朋友通报自己的安全状况,以免他们为自己的安全而焦虑。
同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对于因火灾造成的轻微伤害应及时处理。
总的来说,地铁火灾事故发生时,乘客应保持冷静,切勿慌乱。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乘客,协力逃生。
同时,务必遵从救援人员的指挥和安排,不得妄自行动或者随意冒险,以免加重事故的后果。
希望乘客能够牢记这些逃生原则,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能力,以便在地铁火灾事故中能够及时逃生,并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第一篇: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分析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民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和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地铁深埋地下,建筑结构复杂、出入口少、疏散路线长、通风照明条件差、电气设备种类多、人员高度集中,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任务将非常艰巨,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地铁火灾的特点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 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 没有外部空间, 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与大气连通, 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人口。
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性, 与地面建筑相比, 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氧含量下降快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有研究表明, 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14%时,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二)发烟量大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
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住,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等有毒有烟气体的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 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
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 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点是, 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
经过专家分析,原来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
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至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
地铁火灾事故人员应急救援安全疏散研究一、综述地铁作为现代都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承载着大量的人流,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地铁系统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对地铁火灾事故人员应急救援安全疏散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国内外学者针对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火灾事故的成因分析、火灾蔓延规律的研究、人员疏散行为的模拟与仿真、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优化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地铁火灾事故的理论体系,也为实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地铁火灾事故人员应急救援安全疏散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火灾事故的预测和防范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完善人员疏散模型和仿真技术,提高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地铁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铁火灾事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未来的研究还应关注新技术在地铁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地铁火灾事故人员应急救援安全疏散研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我们有望为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地铁火灾事故的背景与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铁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效、便捷、环保的特点,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地铁火灾事故却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地铁火灾事故人员应急救援安全疏散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列车在隧道发生火灾时乘客疏散的探讨摘要:消防知识天天讲,消防活动经常做,但火灾事故的发生还是不可避免。
火灾发生后,疏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员的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的严重性。
特别是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乘客的疏散更是永恒的主题。
本文主要根据列车火灾特点,根据地下空间的密封性,研究列车在站台或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乘客的疏散组织方法。
关键词:列车、火灾、站台、隧道、疏散Abstract: the fire control knowledg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every day, fire control activities often do, but fire accident or inevitable. After the fire, the evacu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asualty of the personnel degree and the seriousness of the economic loss. Especially the subway train when there is a fire, the passenger evacuation is eternal them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rain fi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space sealing, train tunnel in platform or inside when there is a fire, the evacuation passengers organization method.Keywords: train, fire, platform, tunnel, and evacuation0 引言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灾害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地铁火灾应急预案迅速疏散乘客和控制火势的紧急措施地铁火灾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疏散乘客和控制火势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地铁管理部门必须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快速采取措施,保障乘客的安全。
本文将从应急疏散和火势控制两个方面,介绍地铁火灾应急预案的紧急措施。
一、应急疏散措施1. 增设疏散通道:地铁车厢内部应设置明显的疏散通道,方便乘客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撤离。
通道宽度应符合安全标准,并配备紧急照明设备,确保在黑暗环境中疏散的安全。
2. 提供应急疏散指示:地铁车厢内墙壁和车厢门处应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牌,明确指示乘客向哪个方向疏散。
指示牌应有明显的标识和明亮的颜色,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便于乘客辨认和遵循。
3. 设立应急出口:地铁站台和车厢应设立足够数量和容量的应急出口,以便乘客在火灾发生时快速离开。
出口处应配备应急门和紧急停车按钮,确保乘客可以及时开启门离开危险现场。
4. 培训乘务人员:地铁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乘务人员进行应急疏散培训,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乘务人员要了解疏散通道、应急出口和灭火设备的位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指导乘客疏散。
二、火势控制措施1. 配备灭火器材:地铁车厢和站台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类型的灭火器材,以便在火灾初期控制火势。
灭火器材的位置应明显标识,方便乘客和工作人员使用。
2. 定期巡检系统:地铁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地铁车厢和站台的消防设施进行巡检,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例如,消防水管、喷淋系统和烟雾探测器等,都需要经常检查和测试,以应对潜在的火灾风险。
3. 实施自动报警系统:地铁车厢和站台应安装自动报警系统,一旦火灾发生,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地铁管理部门。
这样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火灾损失。
4. 合理安排疏散路线:地铁管理部门应根据车站结构和乘客流量,合理规划疏散路线,以确保乘客能够迅速疏散。
此外,应避免过度拥挤和堵塞的情况,流量监控系统可以预测和调度,保证疏散的顺利进行。
地铁火灾事故中乘客安全逃生设计探讨
0 前言
地铁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历史告诫我们,近 20 年来 ,国内外发生的地铁火灾事故,都以其惨痛的教训给我们以深刻警示。
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已全面展开,从地铁一号线到三号线 ,不到 8年的时间内 ,3 条线路先后投入使用
其投资规模、速度可谓国内空前。
未来10 年,广州地铁将形成以地铁一、二、三号线为基本骨架,北连广州新
国际机场 ,南抵南沙港 ,加上科学城到大学城之间的四号线,约 170km 左右的轨道交通网。
作为广州最早投入使用的地铁一、二号线,从消防安全设计及施工方案而言,两条线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此 ,通过分析影响乘客安全逃生的客观因素和现行地铁设计中存在的缺陷,进而对消防部队在处置地铁火灾事
故时如何有效实施救助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影响乘客安全逃生的客观因素分析
地铁是构筑于地下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等因素,地铁突发火灾事故 ,乘客紧
急逃生极其困难 ,群死群伤的可能性极大。
1.1 客流量大
广州地铁一、二号线目前建成的总长已超过41km,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十一”黄金周,一、二号线总客
流达 68.8 万人次 ,其中一号线 41.2 万人次 ,二号线 27.6万人次。
在地铁突发火灾事故情况下,这么大的客流量
组织有序疏散很难 ,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
按《地铁设计规范》第条规定: “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
下,6min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现以二号线某站为例 ,该站站台至站厅提升高度3层,根据客流情况 ,列车远期采取 6列编组,通过计算 ,该站
一列满载乘客列车总人数I860人,高峰期列车发车时间间隔2min,候车乘客395人,工作人员按10人计算,须疏
散人数为 2264人,设计 6min 内疏散能力为 4470人,疏散设计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但如上所述 ,据统计 ,该站 2005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瞬间客流达到 8300 人,大大超出了该站的疏散能力。
1.2 逃生条件差
(1)垂直高度深。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商业营业厅设置在地下层时,不应超过地下 3 层,按常规最深只设置在地下 12m 左右。
而地铁站台站厅一般埋深都在 15m 以下 ,如二号线某换乘站 ,深入地下达28.3m,光台阶就有100多级。
现正施工的某号线因地质原因,埋深已达30多m。
火灾发生后,乘客从站
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可知因素 ,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 ,对老弱病残的乘客
而言 ,更是凶多吉少。
(2)逃生途径少。
地下民用建筑的人员密集场所 ,每个分区面积都控制在 2000m2 以内 ,且每个分区安全出口
不少于两个 ,当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 时,每100人疏散宽度指标约达 1 m ,且均为安全系数较大的封
闭楼梯间。
而按地铁疏散计算方式,以某广场站为例:站台至站厅设扶梯 5台(第如宽600mm),设开敞式步行楼梯
一座,宽2m,总宽为5m,需疏散人数为2338人,如不考虑扶梯继续运行,每100人疏散宽度指标仅为0.21m,且人员均暴露在火场烟气中。
另外 ,向上的疏散方式、检票闸机等障碍物挡道 ,也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
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 80cm 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或宽 60cm 侧平台 ,其后果更为严重。
1995年阿塞拜疆巴库发生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起火事故 ,造成多人死亡、 269人受伤。
(3)逃生口不清晰、距离长。
城市建成区地铁站大部分均设有通道连通地下商场(通道中间设有防火卷帘与
地铁分隔 )。
每个站均设有不少于 2个直通地面出口 ,疏散距离普遍较长。
如某中心站,设有 3条通道和地下商业
场所相连通 ,另设两个直通地面出口 ,疏散距离均在 80m 以上。
一旦突发火灾事故,乘客往往习惯性从平常行走
相对熟悉的路线或盲目跟随他们逃生 ,这对选择较长路线逃生的乘客来说 ,被困受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1.3允许逃生时间短
针对地铁火灾事故 ,现使用的车厢虽然都是由非燃或难燃材料制造,但车厢内有大量电器产品、有机材料使用的广告牌 ,特别是站厅层普遍设置有商铺,起火后 ,快则 1.5min, 慢则 8min 之后就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2〜5min 内,车厢内烟雾弥漫就无法看清楚逃生岀口 ,相邻的车厢在 5〜10min 内也会岀现相同情形。
试验证明
允许乘客逃生只有 5min 左右的时间。
另外 ,如果乘客的衣物一旦引燃 ,火势能在短时间内扩大 ,允许逃生的时间 则更短。
如韩国大邱庄地铁火灾
,大批乘客因吸入有害气体葬身车厢。
1.4 乘客逃生意识差异大
地铁站台 (厅)或列车内突发火灾事故后 ,险恶的灾害环境 ,使乘客容易产生恐慌及焦虑心理 ,这对逃生意识较 强、通道较熟悉的乘客来说 ,还能冷静判断险情 ,相对准确地采取自救措施 ,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也就较大。
,从众是多数人的选择 ,争先恐后拥向岀口处时 ,被踩、挤、压倒地后 ,易导致
综上所述 ,在地铁消防安全设计、使用过程消防监督中 ,虽然有许多无法避免的困难 ,如埋深、人员密集等 等,但如果能较好地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 ,保证消防设施完整好用 ,提高地铁员工的管理水平 ,加大安全宣传培训 力度 ,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地铁还是快捷、舒适、安全的最佳城市交通选择。
事实证明 ,地铁在广州市运行将
近 10 年来 ,仅发生过几起火警事故。
未造成人员伤亡 ,损失较小。
但就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而言
群死群伤。
另外 ,因恐惧迷失方向后 , 易导致被困直接致伤或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