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级重要湿地认定 编制说明-湖南

省级重要湿地认定 编制说明-湖南

省级重要湿地认定 编制说明-湖南
省级重要湿地认定 编制说明-湖南

湖南省地方标准《省级重要湿地认定》

2019年12月22日

一、工作简况

(一)标准项目的来源、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人员分工

1.标准项目的来源(年限,项目编号)

标准项目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

2.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湿地,是指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存、具有较强生态调控功能的潮湿地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三角洲、滩涂、沼泽、湿草甸等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域。”湿地是一个特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管理涉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单项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又与农地、林地交错,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管理,就需要依据湿地的自然属性科学确定其范围。我省湿地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和湖泊两种类型。我省在制定《条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湿地具有适宜喜湿生物生长、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具有生态调控功能三大基本特征。同时,为妥善处理好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相统一、协调,明确了湿地必须经行政认定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规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根据《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和《湖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方案》,需要对全省湿地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及国家有关规定,将全省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省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并及时更新全省湿地名录。开展省级湿地认定是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是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环节,是依法保护湿地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对本省湿地资源进行普查,制定省级重要湿地标准。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可以规定省级重要湿地的范围、认定原则,并从湿地面积、类型、物种、功能等方面提出认定指标。认定标准是《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实施的重要

技术支撑,为科学确定湿地范围和管理区域,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开

展湿地执法奠定基础,并有助于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湿地范围内资源权属复杂、管理职责不统一的情况。

表1 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专业职称分工

1 曾掌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生态学副研究员项目主持人

2 薛萍湖南省湿地保护中

湿地保护

研究员高级

工程师

可行性验证

3 田育新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员可行性验证

4 李婷婷湖南省湿地保护中

湿地保护高级工程师可行性验证

5 牛艳东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动物学副研究员标准编制

6 许鑫湖南省湿地保护中

湿地保护工程师可行性验证

7 张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园艺学助研标准编制

8 郑猛湖南省湿地保护中

湿地保护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

9 杨蕊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学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

10 罗佳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植物学高级工程师标准编制

11 吴小丽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学助理研究员标准的数据采集

12 徐佳娈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生态经济助理研究员标准编制

13 袁穗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学高级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

14 邓楠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生态学助理研究员标准的数据采集

15 马丰丰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学高级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

16 宋庆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学研究员级高

标准的数据采集

17 姚敏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学高级工程师标准的数据采集

3.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和人员分工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主持起草,湖南省湿地保护中心参与起草和标准验证。项目组成员具有多年从事湿地科研的工作经验,熟悉重要湿地认定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环节。主要成员见表1

(二)主要工作过程

1.已有工作基础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开展湿地方面研究近40年,包括湿地特性、动植物生态和资源利用等研究。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9月成立了“湖南省湿地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3人,外聘客座研究员9人,是湖南省林业局湿地研究的科技支撑单位。近五年来,承担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林业行业专项等项目10多项,已建立了国家林业局洞庭湖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科技部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项目的实施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2.完成工作步骤和方法

项目批准立项后,我们依据项目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编写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明确分工。

完成的步骤:标准查新→项目申报→补充试验→ 标准草案的写作→向省内外相关专家征求意见→ 回收专家意见→ 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标准的修改→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湖南省林业局组织,召开会议对标准进行审查,形成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颁布实施。

2018年底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编写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组人员的分工。2019年1月文献查询、资料收集,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2019年2月参照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指标,结合我省湿地保护条例和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全省调查,选取各类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湿地进行调查,从湿地的典型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方面确定认定指标,获取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湿地名录及湿地规划,确定认定原则,构建省级重点湿地的认定标准,提出湖南省湿地资源保护建议及对策探讨,完成标准文本初稿。2019年6月-8月在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标准文本修改。2019年9月项目组成员进行了专题讨论,再次对标准文本内

容进行定稿,2020年3月-4月征求省林业局相关处室和各地市州林业局,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制的原则

对省级重要湿地进行认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对湖南省重要湿地认定的准确程度。《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地方标准立足于湖南省湿地保护实际情况,同时参照《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国际重要湿地确定标准》(GB/T26535-2011),江西省、云南省重要湿地地方标准,遵循导向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为基础构建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指标体系。

1.导向性:以湿地保护为导向,在标准编制中立足于湖南省湿地保护管理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与技术规程。

2.完整性:从湿地的典型代表性、特有物种及其数量,湿地面积和区位优势,重要规划区湿地保护、湿地文化等方面来确定省级重要湿地的认定。

3.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的条款表达明确无歧义,实践性强,简单明了易理解和操作。

4.规范性: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及GB/T1.3-1996《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制订,在标准编写模板中编写。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及依据

本标准是根据湖南省重要湿地认定的基本方法程序编制,是湖南省重要湿地认定方法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主要技术内容共包括5章:

第1章范围:规定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了本标准引用文件的版本及规范性。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引用GB/T 26535-2011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