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88.01 KB
- 文档页数: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诊治进展潘秀丽发布时间:2023-07-11T02:07:15.708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7期作者:潘秀丽[导读] 产后出血是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广西玉林市兴业县人民医院 537800摘要:产后出血是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中国是导致分娩后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出现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因素就是宫缩乏力。
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使用促宫缩剂、按摩等方法都不奏效时,可以采取非常规的外科方法,并辅以适当的抗休克等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出血的数量,也可以保存病人的生殖功能。
在经保守治疗后,如果无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则必须立即进行子宫切除,以挽救病人的性命。
近几年来,对产后出血的药物和非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就相关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诊治进展产后出血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常见的产科严重并发症。
主要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1000ml,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
子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具有侵入性,且伴随着其它高风险因素,很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2]。
现就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作一概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我们对此作一报告。
1.产后出血的概述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1000ml;严重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1000ml,难治性产后出血指经过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最近有报道显示,产后红细胞压积降低10%为 PPH。
引起乏力性子宫收缩、胎盘的粘连和滞留、分娩时引起的宫颈和阴道裂伤、凝血障碍等都是引起这种疾病的重要原因[3]。
295第 30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3Jun. 2012摘 要:目的 观察子宫捆绑术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取子宫捆绑术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不同术式产妇在手术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的差异和子宫捆绑术组产妇在手术前后的单位时间出血量、生命征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虽然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其保宫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 <0.05)。
两组的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术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明显改善(P <0.01)且心率下降(P < 0.05),但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
结论 子宫捆绑术是处理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子宫捆绑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中图分类号:R 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295-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24子宫捆绑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柯 玲,吴玉华,谭 峰(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茂名 525000)基金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02046)收稿日期:2011-09-20;修订日期:2012-05-18作者简介:柯 玲(1977-),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为最常见,自子宫切口下沿2 cm 、距切口右侧顶端3 cm 处进针,跨过切如何迅速、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口上沿在此相对位置出针之后,缝针在子宫前壁左侧肌层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产后出血治疗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90-0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在美国是继产后栓塞所致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当前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就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多见,占70%-80%[3],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
可采用以下方法:1子宫按摩胎盘娩出后,术者一手的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在下腹部按摩并压迫宫底,挤出宫腔内积血,均匀而有节律地按摩子宫直至宫缩恢复正常为止;亦可一手戴无菌手套伸入阴道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使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并均匀有节律地按摩子宫,直至宫缩恢复正常为止。
2 应用宫缩剂2.1 缩宫素缩宫素直接兴奋子宫平滑机,加强其收缩作用,起效快(约3-5分钟),副作用少,且价廉,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
常用10u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必要时10u直接行宫体注射。
2.2 麦角新碱麦角新碱为麦角成分中作用最强、毒性反应最小的一种,能明显增加子宫活动。
小剂量使其收缩频率或强度增加,然后正常放松;剂量加大则宫缩加强并延长,静止张力提高,甚至形成持续性收缩[4]。
常用0.2-0.4mg肌注或静脉快速滴注,或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
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2.3 前列腺素类药物2.3.1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吸收快,30分钟达高峰,它不仅能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使子宫肌层缩宫素受体增加,具有安全、简便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缩宫素疗效不佳时,且与缩宫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可舌下含服或肛塞,每次200-400ug。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有重要影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产妇死亡[2]。
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止血。
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帮助收缩子宫,但是缩宫素的作用时间比较短,对子宫下段的作用小,止血效果不佳,使用剂量过大产妇又会出现胸闷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3]。
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时常通过加用麦角新碱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以止血,但二者各有利弊。
因此,本研究意在对比麦角新碱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两者的临床止血效果,意在寻找一种及时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最佳药物方案,为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
常规组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8.74±4.0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6±0.69)周;基础血红蛋白(121.09±6.75)g/L。
研究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8.42±4.1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8±0.65)周;基础血红蛋白(121.45±6.63)g/L。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具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②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B 超检查显示有胎盘粘连;②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③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方法:①常规组: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10U 并静脉滴注10U;观察10min 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多,宫体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0.2mg/次,术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必要时每隔2~4h 可以重复给药,要注意注射时间>1min。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作者:欧红新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3年第01期【摘要】为探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
检索相关国内外医学文献,分析综述近年来乏力宫缩性产后出血的治疗。
发现乏力性宫缩产后出血的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介入疗法和药物疗法为主,本为总结乏力性宫缩PHH的治疗方法及根据病情的变化发展情况、临床适应症来应用,以期为乏力性宫缩PHH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关键词】治疗进展;产后出血;综述;乏力性宫缩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孕妇分娩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较为常见[1]。
产后出血是促使孕妇死亡的四大因素之首,据统计,我国有4%~5%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绝大多数出现在产后两个小时内[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乏力性宫缩是产后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占产后出血病因的80%左右[3]。
临床上对乏力性宫缩产后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十分关注,笔者对近年来乏力性宫缩产后出血的治疗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产后出血的概述产后出血(PHH)是指分娩胎儿后24h以内子宫出血量≥500ml,近年来研究指出,产后RBC压积下降10%也被列入PHH范围内[4]。
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有乏力性子宫收缩、胎盘的粘连与滞留、分娩中造成宫颈及阴道裂伤、凝血障碍等。
而孕妇过度恐惧紧张情绪、体质弱,子宫病变、多胎、羊水过多、临产应用镇静药物等是乏力性宫缩型产后出血的直接致病因素[5]。
2 乏力性宫缩型产后出血的治疗2.1子宫按摩疗法助产者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其他四指位于宫厚壁,均匀的进行子宫底按摩,按摩要有节律性;或在阴道前穹窿处握拳,将宫前壁顶住,另外一手通过宫后壁按压诱导宫体前屈,按摩15min至使子宫收缩正常[6]。
子宫按摩疗法操作简便且有效,按摩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手法要轻柔,忌按摩力度过强。
2.2药物疗法乏力性宫缩PHH中药物疗法为首选治疗方式,因其具有非创性的特征,常用的PHH药物为前列腺素类、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和麦角新碱。
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的新进展作者:谭纯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
国内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2]。
国外定义为阴道分娩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出血量超过1000ml[3]。
而产后严重出血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有的学者将产后出血超过15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5%失血称为严重产后出血[4];产后出血的四大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上述任何一项存在都可发生产后出血,存在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的产妇更易发生,但是,所有产妇都可能发生产后出血。
而剖宫产术后出血占产后出血的70%~80%,尤其术中出血,处理不及时,救治不适当,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失血性休克,DIC甚至造成产妇死亡。
针对这些情况,如何预防剖宫产产后严重出血,是产科医生关注的课题,现将近年产后出血治疗的新进展概述如下:1 药物治疗的进展1.1 缩宫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为缩宫素10U~20U 宫体注射,以后10~20U加入500ml晶体液静脉点滴,给药速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常规速度为250ml/h,约80mu/min,静脉点滴能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1~6min),故需持续静脉点滴。
缩宫素应用相对安全,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高血压、水钠潴留和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增加剂量可增加副作用,故24h用量控制在60U。
1.2卡前列素胺丁三醇商品名为欣母沛,为天然前列腺素F2α-15甲基衍生物,其作为Ca2+的载体可提高肌细胞内Ca2+浓度,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阻断环磷酸腺苷的形成,增加胞浆Ca2+浓度,触发肌原纤维收缩。
其剂量为250μg(0.25mg),肌肉注射后,3min起作用,30min达高峰,且用药后2~3h其血浆浓度才降至注射前水平,必要时可间隔30分钟后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2000µg(8支),哮喘、心脏病和青光眼患者禁用,高血压患者慎用,副反应轻,偶尔有轻微恶心、呕吐等。
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现在引发孕妇死亡的首要因素为产后出血,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
子宫收缩乏力引发的出血在所有因素中占据70%到80%之间,临床中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比较多,其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止感染。
本文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产后出血;治疗措施;研究进展产后出血具体指的是从胎儿娩出后24小时之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大于等于500ml,剖宫产者大于等于1000ml。
是分娩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严重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高于1000ml;难治性产后出血指经过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国内外文献报道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5%-10%,但由于临床上估计的产后出血量往往比实际出血量低,因此产后出血的实际发病率更高[1] 在我们国家孕产妇死亡因素中排在首位,也是全世界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文献资料显示,产后出血出现几率在分娩产妇中占据3%。
和阴道分娩对比,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提高了大概250ml。
由于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剖宫产手术率升高,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出现几率也随之升高。
特别是近几年,因为多胎妊娠升高,胎儿电子监护措施应用较为广泛,欠缺良好的就医环境,医患关系十分紧张、产妇和家属对剖宫产的危害认识不够等,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现在一些医院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了普通常规手术措施,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步骤得到简化,手术期间的部分处理措施也产生了相应的简化,一些地区基层医院剖宫产几率已经高于70%,因此产后出血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1 产后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在对于产后出血原因的大量研究中显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软产道损伤等都是引发产后出血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最为多见,通常占据70%到80%之间,最重要的诱发原因为产妇在分娩之前精神过于紧张,产程时间比较长,难产等都会引发产妇疲劳、体力消耗过多;子宫过度膨胀(多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某些药物影响(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等),都会增加产妇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风险。
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08-03T15:16:09.5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作者:岳立稳[导读] 目前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
天津市宝坻区妇产医院产科 301800 摘要:随着二孩政策放开,高危产妇增多,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多于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危急重症。
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主要有四种,即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严重可危及产妇生命。
目前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
现将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
产后出血是不能避免的。
剖宫产术中要求产科大夫选择快速、有效、对产妇损伤小的方法减少出血,防止并发症发生。
以下对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综述如下: 1 物理治疗
1.1按摩子宫
是最简单、快速的止血方法,术中发现子宫收缩乏力,直接按摩子宫,同时及早应用宫缩剂,直至子宫收缩出现皱褶,出血减少,通过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使血窦关闭,减少出血。
要求按摩者保持按摩力度均匀,手法有节律、轻柔。
待产妇子宫收缩功能恢复并能够保持正常收缩状态时,便可停止按摩。
剖宫产术后可采取持续按压宫底,一般至术后2小时。
1.2宫腔置水囊
对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时,胎盘剥离面出血,压迫剥离面血窦,使子宫血管收缩闭合止血,术中从子宫切口处放置BakriI球囊,球囊顶部达宫底,另一端自宫颈送置阴道外,间断缝合子宫切口,缝线不结扎,注入生理盐水100ml,结扎子宫切口,视宫腔大小,注入生理盐水最大达500ml,球囊另一端接引流袋,观察宫腔出血量,定期行B超检测宫腔有无出血,观察宫底高度,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球囊24小时B超检测下取出。
取出前予以宫缩剂剂。
1.3宫腔纱条填塞
术中将无菌不脱脂棉纱布宽6-8m,长1.5-2m,4-6层自宫底由内向外有序填紧宫腔,不能留有空隙,24小时后取出,取出时静脉滴注缩宫素,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宫腔填纱有造成隐匿出血风险。
岑丹洁等[2]报道 l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经官腔纱布填塞术后8例成功,成功率达 80%。
官腔纱布填塞术止血机理:(1)宫腔的纱布可刺激子宫体压力感受器,通过大脑皮层激发子宫收缩;(2)纱布压迫胎盘剥离面的血窦止血;(3)纱布填满官腔,使交织于子宫肌壁间的血管受到牵拉和压迫而被动“结扎”。
三者共同作用,能有效控制严重的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
不易观察出血情况,临床使用时慎重。
2 药物治疗
临床上使用药物有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贝缩宫素、垂体后叶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为长效宫缩剂,可维持2小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强效宫缩剂,能使整个子宫强直收缩,费用高。
麦角新碱对子宫下段收缩效果好,可使血压升高,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
2.1 缩宫素
能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是临床用于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主要药物,选择性较高,能与兴奋子宫平滑肌上的宫缩素受体发生结合,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价廉等优点。
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肌内注射3-5分钟起效,静脉滴注立即起效,半衰期1-6分钟,具有受体饱和性,用药剂量不超过80U/24h。
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及水潴留。
2.2 前列腺素
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的20碳不饱和脂肪酸,PGE2α对妊娠期子宫有兴奋作用,增加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收缩,多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临床上常用米索前列醇,为合成前列腺素E1,可口服及直肠给药,剖宫产术后多直肠600ug,可预防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卡前列甲酯栓是合成的前列腺素F2ɑ(PGE2ɑ)衍生物,对子宫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作用。
近年来临床上经阴道或直肠给药用于预防产后出血,其效果肯定。
有文献报道:卡前列甲酯栓具有比催产素更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可减少产后出血率。
2.3垂体后叶素
垂体后叶素可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收缩,有兴奋平滑肌并使其收缩的作用。
垂体后叶素6-12u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缓慢滴注,不良反应头痛、出汗、心悸、胸闷、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慎用。
2.4 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
(欣母沛)其含天然的 PGF2D的一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为强效子宫收缩剂,使子宫体及子宫下段强直收缩。
当使用按摩子宫、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效果不好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子宫出血。
剖宫产术中可宫肌注射250ug,用药 3分钟起效,30分钟达高峰,作用维持 2小时。
如效果不满意15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最大剂量 2mg。
欣母沛对于宫缩乏力早用效果好,当出血大于1000ml时效果不好。
临床上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如巨大儿、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前置胎盘、羊水过多等可以预防用药,胎儿娩出后可立即宫及注射欣母沛。
使用欣母沛时勿直接入血。
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胸闷、憋气及血压升高。
为一过性。
对高血压、哮喘及心脏病患者禁用。
3手术治疗
3.1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剖宫产术中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经按摩子宫及药物治疗不能纠正时,考虑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简单、快速、有效。
将子宫取出腹腔,阔韧带下部近子宫内口水平无血管区进针,以I号可吸收线深扎子宫边缘肌层后缝扎,两侧均结扎,。
有文献报道[3]用此法治疗103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成功率为 83%。
3.2子宫捆绑术缝合术
使子宫纵向挤压,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血管有效被动挤压,血窦关闭,形成局部血栓,出血停止。
在剖宫产术中,常规止血治疗无效时,难治性产后出血为保留子宫,将子宫取出腹腔,行挤压实验,如出血明星减少,挤压实验有效。
可行子宫捆绑术缝合术。
目前已有较多报道[3],子宫捆绑术对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3.3 子宫切除术
对于难治性产后大出血,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保留子宫手术治疗均无效时,为保命需尽早行子宫切除术。
如出血部位局限于宫体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出血在宫体及宫颈需行全子宫切除术。
患者术后丧失生育功能。
4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 1979年 Brown 首次将介入治疗成功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动脉栓塞术成功率据报道为97%[5]。
明显高于盆腔动脉结扎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避免开腹切除子宫。
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栓塞剂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达到闭塞出血动脉目的。
子宫血供减少,子宫平滑肌缺血、缺氧而收缩,出血停止。
近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其设备、技术要求高,目前基层医院不能开展。
常见并发症:臀部疼痛、发热、下肢乏力、麻木、误栓、盆腔感染、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重在预防,胎儿娩出后予以20单位缩宫素静脉滴注,20单位缩宫素宫肌注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胎儿娩出后及时予米索前列醇 600ug置肛,宫肌注射欣母沛250u g预防产后出血。
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时,予以持续按摩子宫,并联合应用卡贝缩宫素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置肛、欣母沛子宫肌注射,可慎重选择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难治性产后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捆绑术或纱布填塞术、宫腔水囊压迫术,经上述治疗无效为保命,需行子宫切除术。
有条件医院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介人治疗。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2]岑丹洁,韦美秋.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17例疗效分析『J1.海南医学,2010,23(18):59—60.
[3]韦献琼.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1):1148—1150.
[4]况元元.药物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05(01):236-237.
[5]Dildy GA 3rd. Postpartum hemorrhage:new management options[J]. Clin Obstet Gynecol,2002,45(2):33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