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 格式:pptx
- 大小:14.57 MB
- 文档页数:33
教师活动教师: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
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
〔展示图片〕教师: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教师:丹霞地貌的岩层因Fe 2O3而呈红色。
〔展示图片〕教师: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短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复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中提炼出来。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认真倾听,配合书本记忆。
拓展知识面,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单质教师:①有延展性和导热性。
②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
③能被磁铁吸引。
④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思考讨论】观察以下反响式,查看铁的化合价变化有何异同。
做好笔记,和老师一起学习概念。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通过列点,帮助学生归纳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答案:第一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3;第二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第三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反响式中铁的化合价变成+2,有的变成+3?教师:在一定条件下,铁作为复原剂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响。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响,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
Fe–2e-→Fe2+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响,铁原子那么失去3个电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Fe–3e-→Fe3+【思考讨论】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枯燥处理。
这是为什么呢?〔提示:铁与水会反响吗?〕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铁及其化合物》既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能让学生体验如何系统化、网络化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铁及其化合物》内容上按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分类编排,横向分块,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中实验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图片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
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多媒体模拟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铁的性质,掌握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的产物的判断。
2.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质,熟悉反应现象,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3.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4.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2.通过科学探究,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铁的发现及生活中铁的应用,培养学生树立化学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预测物质的性质,并能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教师: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
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
(展示图片)教师: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教师:丹霞地貌的岩层因Fe 2O3而呈红色。
(展示图片)教师: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短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中提炼出来。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认真倾听,配合书本记忆。
拓展知识面,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单质教师:①有延展性和导热性。
②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
③能被磁铁吸引。
④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讨论】观察下列反应式,查看铁的化合价变化有何异同。
做好笔记,和老师一起学习概念。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通过列点,帮助学生归纳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答案:第一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3;第二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第三个方程式: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0→+2.【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反应式中铁的化合价变成+2,有的变成+3?教师:在一定条件下,铁作为还原剂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
Fe–2e-→Fe2+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应,铁原子则失去3个电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Fe–3e-→Fe3+【思考讨论】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
这是为什么呢?(提示:铁与水会反应吗?)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课时1)本课时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教材第二部分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了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典型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简单学习了单质铁的化学性质,知道铁是一种典型的金属,了解铁与氧气、酸以及硫酸铜的反应,已经建立了简单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
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也知道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作为对比,教材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单质铁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学习,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铁的化学性质、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学生复习初中铁的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用品。
【引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血液检验的报告单,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报告单中,检验了血液中的铜、锌、钙、镁、铁等元素的含量。
【投影】展示医院中血液中所含元素的检验报告单。
【讲解】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4~5克),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仅次于结核病的全球患病率最高、耗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这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铁。
【板书】铁及其化合物【投影】铁及其化合物【讲解】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主要还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化学必修1《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 理解铁的基本性质和重要作用;
- 掌握铁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 了解铁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铁的基本性质
-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铁的存在形态和分布情况
2. 铁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 铁的矿石和熔炼
- 铁的氧化还原反应
3. 铁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 氧化铁的种类和用途
- 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的制备与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铁的提取和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 铁的化合物的种类、制备和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 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铁的基本性质和提取制备方法;- 结合实验教学,进行铁的化合物合成实验。
五、教学评估
-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 完成相关练和实验报告。
六、教学资源
- 教材:化学必修1
-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仪器、试剂等
七、教学安排
1. 第一课时:铁的基本性质
2. 第二课时:铁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3. 第三课时:铁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4. 第四课时:实验教学和练
注: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铁的单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①铁单质;②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
教材按照“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的顺序编排。
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铁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
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
在介绍铁的单质时,教材在“思考与讨论”里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已学习过的铁单质的性质,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反应的特点,提升学生对铁单质性质的认识。
介绍铁与水蒸气反应时,教材联系生产创设真实情境,呈现了钢铁生产中钢水注人模具的真实图片,以此情境为素材,提出问题“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人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
这是为什么呢?”,教材再呈现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照片,引导学生深人思考与讨论,明确反应原理,从而回答了问题。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
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多媒体模拟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3章第4节。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本节课“铁离子的检验”是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中的一部分。
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铁离子的检验是学习铁的化学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加深对三价铁的认识,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有力的支持;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离子的检验试剂和方法;(2)具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2)通过铁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体会探究的实验方法;(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能够体会到自己发现和解决实验中问题的成就感,不断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3)学习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Fe3﹢的检验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五.教学准备实验药品:模拟河水、 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实验仪器:试管、试剂瓶、胶头滴管、烧杯六.教学方法设问法、实验验证法、小组讨论法等七.教学过程新课讲解铁离子的检验【问题】:怎样验证黄色物质的Fe3+呢【引导】: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河水中黄色物质是Fe3+我们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Fe3+,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成红色【拓展】生成的红色物质极似血液,可以用于电影特效和魔术表演【放电影视频】学以致用:化装效果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期方案:配制三种溶液,FeCl2溶液、模拟河水和FeCl3溶液。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辨别铁盐和亚铁盐溶液的颜色,学会Fe3+、Fe2+的检验方法,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设计并完成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体会理论知识在探究物质性质上的具体作用。
(3)应用Fe2+、Fe3+相互转化的条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化学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
(4)通过学习铁及其化合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5)结合应用实例,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Fe3+的检验方法;Fe2+与Fe3+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2+与Fe3+相互转化的条件;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法学法】问题驱动、方法引导、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魔术导入】上课很辛苦,老师为大家泡了一壶茶,哪位同学想来品尝一下味道怎么样?咦,怎么变黑了。
没关系,老师再把它变回来,又变回了原来的绿色。
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本节课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导学案观察,思考颜色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复习回顾】构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首先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给含铁元素的物质进行分类,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学生分别从物质的类别、化合价角度角度进分析不同价态,推测物质的性质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铁盐和亚铁盐,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内容行分类,并归纳【问题探究一】问题一:化学来源生活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认真观察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生活中含铁元素的物质很多,分别介绍这些物质在对人们的影响,然后提出问题1.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2.探究补铁剂是否变质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分小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使用、药品的选择和实验安全。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标题: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正文:铁及其化合物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主题。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铁的基本信息、铁的化合物以及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 引入:以简单的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何处可见铁及其化合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知识讲解:介绍铁的基本信息,包括铁的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原子大小等。
然后,讲解铁的化合物,重点强调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氯化物等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和性质。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了解铁的化合物的颜色、气味和稳定性等特征。
4.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检测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写出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判断铁的氢氧化物的稳定性等。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铁对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等。
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铁的历史人物和科学研究进展,如铁的吸收和运输、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等。
6. 总结:总结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强调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
拓展:1. 铁的概述: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其在地球上的丰度占比超过 50%。
铁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食品等领域。
2. 铁的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包括 Fe2O3、Fe3O4 和 FeO 等,其氢氧化物包括 Fe(OH)3 和 Fe(OH)2 等,铁的氯化物包括 FeCl3 和FeCl2 等。
这些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钢铁生产、金属加工、建筑材料和化学合成等领域。
3. 铁在人体中的作用:铁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 0.01%。
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对于儿童的生长和成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基于“价—类”观的教学设计以《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教材中继铁单质后对于铁的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本课主要介绍了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重点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难点是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铁的化合物的理解,本节课选择从生活中常见的铁锈入手,由铁的单质过渡到铁的氧化物,再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铁的氢氧化物,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化合价、物质类别、物质性质之间的联系,为下节课学习铁盐、亚铁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简单的了解过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对铁锈的成分、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在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上,进一步学习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具有的性质以及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主要性质,了解铁的氧化物的用途。
2、会设计简单实验制备氢氧化亚铁,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1、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五、教学过程【引入】学习了铁单质的性质,你知道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自然界中铁器上的铁锈是怎么形成的?【教师】铁的化合物中,铁的主要化合价有?【学生回答】+2、+3价(板书)【教师】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铁元素的氧化物有哪些?【学生回答】FeO、Fe2O3、Fe3O4(板书)【设问】氧化亚铁中铁是+2价,氧化铁中铁是+3价,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学生回答】既有+2价也有+3价。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实验。
2. 教学难点: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实验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烧杯、磁铁、砂纸、滤纸等。
2. 实验试剂:铁粉、硫酸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酚酞、淀粉等。
3. 多媒体课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图片、视频等。
4.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规范,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入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例如铁锈、菠菜炒鸡蛋的颜色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教学1. 铁的性质和存在通过实验展示铁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接着介绍铁的化学性质,如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铁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铜等,通过实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铁的化学性质。
同时介绍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铁离子的颜色和检验通过实验展示铁离子(Fe(Ⅲ))的颜色,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检验方法,如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等。
同时介绍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
3. 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例如铁单质→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氢氧化铁(Fe(OH)3)→铁离子(Fe(Ⅲ))→亚铁离子(Fe(Ⅱ))等。
4.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介绍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常见应用,如硫酸亚铁、铁粉等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铁及其化合物”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本章内容从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价态两个重要视角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并且构建学生的“元素观”、“价态观”、“转化观”。
本节课的知识是延续第二章钠元素以及氯元素的主族元素性质探究,展开过渡金属铁元素性质的学习,更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理论的进-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经历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了部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在学第三章内容前,已经具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核心知识,在实验探究能力上,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学习目标:1.了解铁在自然界的分布、存在形态、物理性质,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古代应用铁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2.能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一步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通过类比单质钠与水的反应预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可能性及产物,推断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现象、原理。
四、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的探究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比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铁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过渡】请大家阅读课本P64第一段环节一:铁元素的存在和冶炼1.铁元素的存在【课件展示】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图片以及地壳中的圆盘表。
【拓展】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陨石开始的,陨石中铁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有资料鉴定商代的铁刃铜钺就是由陨铁锻制而成。
陨石的来源及其稀少,满足不了农业的发展,于是铁的冶炼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相应的铁制品也陆续出现,如打铁炉和战国时期最大的铁器─长方形铁炉。
同时我国的炼钢技术也逐步发展。
2.铁的冶炼【思考】怎样从铁矿中获得铁单质?环节二:铁单质1.物理性质观看图片阅读课本感受我国铁文化发展史的伟大让学生感受到铁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3.1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和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掌握Fe(OH)2氧化成Fe(OH)3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从分类的角度学习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2.教学难点
Fe(OH)2的实验室制取。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Fe O
Fe2O3 (铁红)
Fe3O4 (磁性氧化铁)
铁的氢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