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访视常规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22
新生儿访视内容有哪些新生儿是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
很多新生儿的家长其实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护理好新生儿,所以医生及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就产生了新生儿访视。
那么新生儿访视内容有哪些?新生儿访视的重要性是怎样的呢?新生儿访视内容有哪些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
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
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新生儿访视的重要性新生儿访视是儿童保健工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儿保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增进健康,另一方面是减少死亡。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访视是儿童保健工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儿保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增进健康,另一方面是减少死亡.据国内外文献报道,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常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期;婴儿死亡的60%~70%发生在28天内的新生儿期;而新生儿死亡70%发生在出生7天内的早期新生儿身上。
为防止新生儿死亡,在新生儿出院3~7天内,医生及时上门访视十分重要.第一次和母子接触,称为“初访”。
初访要了解母子健康状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母亲哺乳,护理,防病和如何发现异常。
近些年又增加了对婴儿智力,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查和对早期教育的指导等内容。
本文介绍了新生儿访视的内容,也介绍了新生儿访视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生儿的家长,你最好是积极欢迎新生儿访视,接受医生以及护士们的指导,这样对新生儿的护理很有好处,可以让你的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附件1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简述新生儿访视内容新生儿访视是指医务人员对新生儿进行的一系列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
这一过程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进行,旨在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婴儿的生理指标检查:医务人员会测量婴儿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并记录在婴儿的健康档案中。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评估婴儿的健康状况。
2. 头部和颈部检查:医务人员会仔细检查婴儿的头部和颈部,观察是否有任何异常。
例如,他们会检查婴儿的头部是否对称,有无颅骨畸形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会检查婴儿的颈部活动度,以排除任何颈椎问题。
3. 身体各部位的检查:医务人员会逐一检查婴儿的眼睛、耳朵、鼻子、口腔、心脏、肺部、腹部、生殖器官和四肢等部位,以确保婴儿的各个器官功能正常。
他们会观察婴儿的反应和行为,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4. 发育评估:医务人员会对婴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
他们会观察婴儿的姿势和动作,检查婴儿的运动发育是否正常。
例如,他们会观察婴儿是否能够抬头、翻身、伸手等。
5. 婴儿喂养情况询问:医务人员会询问婴儿的喂养情况,包括喂养方式、喂养频率和喂养量等。
他们会根据婴儿的喂养情况评估婴儿是否获得足够的营养。
6. 疫苗接种建议:医务人员会向父母提供有关疫苗接种的建议。
他们会告诉父母哪些疫苗是必须接种的,以及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等。
7. 家庭环境评估:医务人员会询问婴儿的家庭环境,了解婴儿的成长环境是否安全和卫生。
他们会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帮助父母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8. 父母教育:医务人员会向父母提供有关婴儿护理和健康管理的教育。
他们会告诉父母如何正确喂养婴儿、如何给婴儿洗澡、如何预防感染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会回答父母的疑问,解答他们关于婴儿护理的问题。
新生儿访视是保障婴儿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帮助婴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家庭访视及健康管理一、新生儿家庭访视(一)新生儿家庭访视的概念:产科、儿科医生或保健人员去产妇家中随访新生儿;医务人员要了解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预防接种等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筛查情况;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以减少新生儿的发病和死亡;促进其健康成长。
同时,医务人员要为新生儿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并开始记录。
【我的笔记】(二)新生儿家庭访视的目的:协助家长做好新生儿护理保健工作,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早期发现并指导家长处理存在的问题,以降低和减轻新生儿发病,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并为下一步婴儿期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比如新生儿的黄疸、硬肿、体重增长不佳等很容易存在、家长不容易发现,但发展下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医务人员在访视时要帮助家长早期发现并指导处理。
【我的笔记】(三)新生儿家庭访视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明确新生儿的出生情况,新生儿生后生活状态及家居环境的了解和指导,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对新生儿喂养与护理的指导,新生儿的体重监测,新生儿体格检查。
【我的笔记】(1)明确新生儿出生情况。
1.首先明确母亲孕期及分娩情况:主要包括产妇是否按规则做过产前检查;本次妊娠的胎次产次,孕期是否有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等等),脐带及胎盘情况等。
另外需问清母亲的血型(ABO,Rh血型),这与判断新生儿黄疸原因有很大关系。
要了解母亲分娩的场所,是在医院还是在家中分娩?分娩方式是自然分娩、产钳助产,还是剖宫产?是否有难产及抢救措施:新生儿出生1分钟、5分钟的Apgar 评分是多少?如有抢救措施,附属情况如何?这些都需要问清楚。
2.对新生儿进行分析,以便于掌握其身体状况。
①首先分析被访视新生儿的胎龄,凡胎龄259~293天,即妊娠满37足周而不足42周的小儿属于足月新生儿;胎龄不足259天小于37周属于早产儿;胎龄≥294天≥42周属于过期产儿。
新生儿访视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2.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2)体温3.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精神状态,面色,吸吮,哭声。
(2)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紫绀或苍白(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糜烂、脓疱、硬肿、水肿。
(3)头颈部: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血肿,头颈部有无包块。
(4)眼:外观有无异常,结膜有无充血和分泌物,巩膜有无黄染,检查光刺激反应。
(5)耳:外观有无畸形,外耳道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外耳廓是否有湿疹。
(6)鼻:外观有无畸形,呼吸是否通畅,有无鼻翼扇动。
(7)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8)胸部:外观有无畸形,有无呼吸困难和胸凹陷,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和心率;心脏听诊有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9)腹部:腹部有无膨隆、包块,肝脾有无肿大。
重点观察脐带是否脱落、脐部有无红肿、渗出。
新生儿访视的工作要点(一)新生儿的访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密切仔细的访视工作,对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疾病,指导新生儿护理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新生儿健康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何为访视?内容包括哪些?访视是指医师们对新生儿的访问,随访和探视及视察而言,其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既询问,检查和指导.做好访视工作是每个妇产科医师不可推迟的责任,如何去做,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1询问了解新生儿生产史,是否足月,是否顺产,娩出后是否会哭,有无窒息等.难产的婴儿往往有产伤,如头皮血肿,头皮挫伤.面瘫,有窒息的新生儿易并发吸入性肺炎,颅内内出血等。
且易继发感染。
同时适应了解婴儿吸吮力,母乳是否充足,如奶足是有1-2个奶阵,喂奶后新生儿能安静熟睡,一般新生儿每天应睡20个小时左右,生后24小时应有胎便排出,应询问大便的性质,生后是否接种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等等。
2检查在给新生儿检查时,应做全身检查,主要看发育生长是否正常。
新生儿尤其在生后7天变化较大,检查有无畸形,具体检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2.1哭声及反应新生儿哭声应响亮,如出现哭声小,哭不出声为不正常,哭声单调呈尖叫,方颅内压增高。
正常新生儿反应,在受惊时应出现拥抱反射,切勿误诊为抽搐。
不要捆绑婴儿,否则影响发育生长。
2.2体温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育不成熟,在寒冷的季节出现体温不升,体温不升易出现硬皮病,必须检查四肢,腹部及面颊的皮下脂肪有无硬肿几浮肿。
在炎热的环境下,新生儿可出现体温升高。
易出现脱水热,特别在生后3-4天时更引起注意,这主要是体温高,水的摄入量不足的因素,在判断清楚后,给5%葡萄糖水,体温可降至正常。
2.3皮肤新生儿的皮肤生理特点上是非常娇嫩的,无防御能力,易擦伤,特别皮肤皱褶部位易出现糜烂,应该注意保护。
另外,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后2天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在7天内开始消退,10天内退净,早产儿可延期至三周,黄疸过早出现及过晚消退,均示有病变可能。
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家庭访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够及时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还可以为家庭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护理建议。
在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生体重、身长、头围,以及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和母婴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至关重要。
二、喂养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包括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式、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以及新生儿的吃奶情况和消化情况。
针对母乳喂养的家庭,我们需要提供相关的哺乳指导和支持。
三、睡眠情况。
新生儿的睡眠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的睡眠情况,包括白天和夜间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以及睡眠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针对睡眠问题,我们需要向家庭提供相关的护理建议和指导。
四、生长发育情况。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定期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情况,以及运动发育和语言发育等方面的情况。
对于发现异常情况的新生儿,我们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五、护理和健康指导。
在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时,我们需要向家庭提供相关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包括新生儿的洗护、穿着、保暖、日常护理以及疾病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指导,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照顾新生儿,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六、家庭环境和支持。
除了关注新生儿本身的情况,我们还需要了解家庭的环境和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家庭的整体情况,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在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时,我们需要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重家庭的意见和选择,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生儿护理和健康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家庭的护理能力,为新生儿和家庭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新生儿初次家庭访视新生儿初次家庭访视是医疗机构为了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提供相关建议和支持,以确保孩子获得适当的护理和关怀的服务。
这种访视可以帮助家庭充分了解如何正确照顾婴儿,并指导他们提供适当的营养、保健、安全和早期发展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初次家庭访视的重要性、常见的访视内容以及访视后的一些建议。
重要性新生儿初次家庭访视对宝宝和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它为医生了解婴儿健康状况提供了机会。
医生可以检查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体重、身长、头围等方面是否正常,以确保婴儿在这个关键发育阶段是健康的。
其次,访视提供了家庭与专业医疗人员交流的机会。
父母可以向医生咨询关于护理、喂养、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并获得相关建议和支持。
最后,这样的家庭访视还有助于建立父母与婴儿之间的情感纽带,增进家庭和谐。
访视内容在新生儿初次家庭访视中,医生通常会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指导。
1. 生长发育评估:医生会测量婴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与同龄婴儿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医生将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处理方案。
2. 喂养指导:医生会询问婴儿的饮食情况,包括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建议,如如何正确喂养、母乳喂养技巧和婴儿辅食引入的时间。
3. 预防措施:医生将讨论婴儿的疫苗接种计划,并提供相关的预防措施建议,如婴儿洗澡步骤、预防猝死综合征等。
此外,医生也会关注家庭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关安全措施的建议。
4. 总览早期发展:医生可能会对婴儿的视觉、听力、运动发育等进行初步评估,并提醒家长关注婴儿的发展里程碑。
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早期刺激婴儿发展的活动建议。
访视后的建议新生儿初次家庭访视后,医生可能会给出以下一些建议:1. 继续定期随访:医生会建议家长继续带婴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适当的预防接种。
2. 创造安全的环境:医生会提醒家长注意婴儿周围的安全情况,如睡眠环境、使用婴儿安全座椅等。
3. 婴儿护理技巧:医生可能会分享一些关于婴儿护理的技巧,如如何正确擦洗婴儿、更换尿布等。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1. 引言新生儿访视是医疗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及时的访视,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新生儿的健康问题。
本文档旨在规范新生儿访视的技术要求,确保访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访视的目的新生儿访视的目的是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以下是访视的主要目标:•监测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指标的测量;•检查新生儿的身体器官,包括皮肤、耳朵、眼睛、口腔和生殖器官等;•评估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包括对姿势、肌张力和反射的观察;•检测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心率和体温的测量;•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和排便、排尿情况;•提供给父母关于新生儿护理、喂养和应对常见问题的指导。
3. 访视的时间和频率3.1 首次访视新生儿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访视,以确保新生儿的基本生命体征正常。
首次访视的内容应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皮肤、眼睛、耳朵和口腔等器官的检查;•对姿势、肌张力和反射的观察;•呼吸、心率和体温的测量;•新生儿的喂养和排便情况的记录;•给予父母关于新生儿护理和危险信号的指导。
3.2 随访访视随访访视是在首次访视后进行的,通过随访访视,可以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健康状态和发育情况。
随访访视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评估生长发育情况;•检查皮肤、眼睛、耳朵、口腔和生殖器官等器官的健康状况;•观察姿势、肌张力和反射的发育情况;•测量呼吸、心率和体温,评估生理功能;•询问新生儿的喂养和排便、排尿情况;•向父母提供有关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指导。
4. 访视的具体步骤4.1 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在每次访视中,应测量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
测量时应注意以下要点:•体重测量应在同一称重仪器下进行,避免不同仪器造成误差;•身长测量应使用专用的身长尺进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头围测量应使用软尺,在新生儿头部最大周径处进行测量。
新生儿家庭访视对生后1月内的新生儿家庭访视共三次,分别在出生后的3天内、14~16天、26~28天进行。
由于产后3天内大多数产妇尚在住院期间,因此,第一次访视一般由接生单位完成;第二次、第三次的访视分别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入户进行。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出生窒息等高危新生儿应增加访视次数。
一、访视包装备必备物品:听诊器、体温计、75%乙醇、消毒棉签、婴儿秤、手电筒等。
其他育儿宣传资料、一次性鞋套。
二、访视流程(一)社区访视人员应统一着装,佩带上岗证。
(二)按门铃或敲门、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信任。
(三)进入产妇家,在接触母婴之前先清洁双手。
三、访视内容(一)询问:1、围生期情况:孕期健康状况、孕周、分娩方式、孩子出生体重、有无窒息或产伤等。
2、新生儿的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3、有无呕吐。
若生后2~3周或更早出现呕吐,持续性加重、呈喷射状、吐出物为奶及奶凝块、不含胆汁,则怀疑幽门狭窄,应转诊。
4、预防接种情况:询问是否接种了卡介苗和第一剂乙肝疫苗。
5、新生儿筛查:询问在出生时是否进行了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若没有,督促家长尽快带孩子到出生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接受筛查。
(二)观察:家居环境、卫生;新生儿的面色、精神、活动等一般状况。
(三)体格检查及处理1.观察新生儿整体情况,有必要时测量体温。
若体温超过38.5℃或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低于35℃或不吃奶,建议转诊;呼吸频率过快,超过60次/分或出现呼吸暂停者,立即转诊。
2.皮肤:(1)观察有无胎记和色素异常;(2)有无黄疸、发绀、苍白、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若有异常或突然迅速生长的血管瘤,建议转诊;(3)若咖啡牛奶斑数量超过6个,大小超过0.5cm,建议转诊;若有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给予针对性指导;(4)若黄疸过早出现(生后1~2天),或短时间内加重;持续时间过长(≥14天);退而复现;建议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