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李道品-低渗透油藏分类和评价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30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给油气开采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传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连通性差,岩石孔隙度低且孔隙喉道狭窄,使得原油无法自然流出或采收率很低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开发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既能指导实际生产实践,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同时也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孔隙连接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自由流动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心分析: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定和孔隙结构分析,了解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孔喉半径等岩石物性参数,为油藏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2. 流体性质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分析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和水的物化性质,包括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以了解流体性质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3. 渗流实验:通过构建低渗透油藏模型,开展渗透率测定实验和渗流规律研究,分析渗流行为和剖面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渗流参数参考。
4. 数值模拟:基于渗流理论和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数值模拟,模拟低渗透油藏中的渗流过程,预测油藏动态和评估开发效果。
5. 改造技术:通过改变油藏的物性和渗透性,采用各种改造技术,如酸化、水力压裂、低渗透增产技术等,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岩心分析、流体性质测试、渗流实验、数值模拟和改造技术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油藏的物性、流体性质、渗流规律和开
发效果进行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论低渗透油藏测井定量评价方法摘要:低渗透油藏岩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定量解释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中高孔渗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可能会遗漏储层或高估储层。
本章在分析岩石物理响应机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测井成岩相分析、孔隙结构定量评价、储层参数建模和含油量定量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低渗透;测井识别;测井评价1低渗透有效储层测井评价方法1.1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低渗透储层往往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尤其是压实、胶结等不利于孔隙保存的成岩作用。
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较好的孔渗条件往往与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的成岩作用有关。
在烃源岩生烃过程中,如果酸性水介质进入储层,将溶解储层岩石固体颗粒中易溶解的组分,如长石、岩屑等。
如果溶解产生的新物质,水介质可将随后化学作用产生的各种离子和矿物带出溶解储层,溶解作用将对次生孔隙的形成起到建设性作用。
成岩相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对各种成岩作用后形成的岩石的客观区分和定义。
成岩相不同于其他成岩相的本质体现在其岩石学、矿物学特征、胶结物、胶结类型、颗粒接触关系、排列方式和孔隙微观几何特征上。
目前,油气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相划分主要基于钻井和取心剖面岩心样品的对比分析,特别是扫描电镜分析,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数据能够反映岩芯样品的微观特征。
然而,考虑到取样困难和成本节约,岩心薄片数据相对有限。
利用薄片分析资料只能确定某一深度点的成岩相,不能连续反映储层的成岩相。
测井技术获取的地层信息主要反映地层岩石的各种宏观物理性质,如密度、电阻率、氢指数、声波传播速度、元素或矿物组成、与粒度有关的页岩含量等。
,测井具有连续记录已钻地层各种岩石物理信息的技术特点。
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与测井仪器的研究对象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地层岩石对象的观测响应手段和观测方法不同。
因此,如果能够根据有限的岩心分析资料确定的成岩相划分和成岩作用研究成果,找出不同成岩相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成岩相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和技术,毫无疑问,它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识别和评价以及寻找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具有积极作用。
低渗油藏分层注水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低渗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采油难度较大。
针对低渗油藏的特点,常采用的一种增产技术是分层注水。
分层注水是指在井筒中的不同地层中注入不同性质的水,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增加产量。
本文将探讨低渗油藏分层注水的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对于低渗油藏的分层注水效果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采油效率的提高。
通过分层注水,可以改善油藏中的水驱效率,增加原油的开采率,提高采油效率。
其次是提高采油速度。
注入高压水可以增加驱替效果,加速原油的驱出速度,提高采油速度。
另外,还可以改善油藏的流体分布,减少含水油的产量,提高采油效益。
其次,低渗油藏分层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油藏地质条件、水质、注水参数等。
首先是油藏地质条件。
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岩石性质等将直接影响分层注水效果。
同时,油藏的流体特性、含水层分布等也会对注水效果产生影响。
其次是水质。
不同质量的注水会对油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当的水质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注水参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注水量、注水压力、注水时间等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分层注水的效果。
综上所述,低渗油藏分层注水是提高原油开采率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合理评价分层注水的效果,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更好地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油藏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科学制定分层注水方案,确保取得最佳的注水效果。
第16卷 第3期1997年9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 .G .O .D .D . Vol .16,No .3 SEPT .,1997 低渗透油田开发概论李道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 摘 要 本文对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高油井产量、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简要论述。
主题词 低渗透油田 开发效果 技术措施 作者简介 李道品,男,1933年生,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油藏工程研究和管理工作,地址:(100724)北京市766信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在全国陆上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50×10-3μm 2)储量占11%左右;在探明未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储量占50%以上;而在近几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储量占60%以上。
例如: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地质储量21214×104t ,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地质储量增加到30796×104t ,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比例高达72.7%。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对我国石油工业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客观地质特点(主要是生产能力低),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
在诸多矛盾中开发技术需要和经济效益要求这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即从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出发,需要较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如钻井和注水等,而投入较多,又会降低经济效益,甚至没有效益。
在这一对矛盾中,技术措施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技术措施的恰当、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高低与好坏。
我们认为,需要以辩证的思想方法和观点来分析、认识这种矛盾,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去处理、解决这个矛盾。
投入的技术、资金太少,不适应低渗透油田的基本需要,就不可能开发好低渗透油田,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可言,这将会使已花费的大量勘探资金长期积压起来,甚至沉没。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结构狭小、孔隙度较低的油藏。
由于这类油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开采难度大,通常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是评价和改进低渗透油藏开发工艺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该方法及应用进行综合讨论。
1. 产量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量。
产量评价主要通过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产出油气的速度和稳定性,判断开采效果的好坏。
通常可以通过建立产量曲线、产量预测模型等手段来对产量进行评价。
2. 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CSEM)技术评价CSEM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储层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岩石结构、孔隙分布、孔喉连接等微观特征,对渗透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CSEM技术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性进行评价。
3. 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对储层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和分布进行评价,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储量评估结果。
4. 水驱效果评价对于含水低渗透油藏,水驱效果是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水驱曲线、水驱效率等参数可以评价水驱效果的好坏,指导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5. 水驱加密评价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加密技术,可以通过观测水驱加密前后的产量变化、渗透率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估水驱加密的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了解油藏的储量、渗透性、产能等情况,为进一步的优化开发工艺提供指导。
1. 优化开发工艺通过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开发工艺提供依据。
通过产量评价发现产量下降速度过快,可以采取措施减缓产量下降;通过CSEM 技术评价发现孔隙连接性差,可以采取酸化处理等措施改善孔隙结构。
2. 指导井网布局低渗透油藏的井网布局对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藏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指导合理的井网布局,提高开采效率。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于15%、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特征不利于
油气开发,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技术难题。
本文将介绍低渗透油藏开
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1. 储量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
储量评价方法包括:采油实验
现场试开井法、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数值模拟法等。
采油实验是最直接的储量评价方法,它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准确的储量数据。
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和数值模拟法则更加科学、严格和灵活,能够在储量评价的各个方面提供更详细、更精确的数据。
2. 生产效率评价
评估生产效率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产能评价是评估生产效率
的主要手段。
产能评价方法包括:产能测试、侧孔试油、试井评价、模型模拟等。
产能评
价不仅能够评定油藏开发效果,更可以评价油藏物理特性和储量分布特性,为优化开发方
式提供指导。
3. 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油田前景分析和预测、经济参数评价、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现金流量分析等。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测油田未来开采产值和投资收益,并建议相应的资源调配和找寻更可行的技术
方案。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储量评价、生产效率评价和经
济效益评价。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最终制定出
更有效的油田开发方案。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条件是典型的岩石骨架致密、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因此传统的开发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先进技术,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开发中的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一、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地质评价:地质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期望值的基础,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层、地层属性、岩石物性等方面的评估。
2.油藏学评价:油藏学评价是指对藏内物质分布、储量、渗透性等相关参数进行评估,为后续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地面设施评价:地面设施包括采油井、注水井、储罐、管道等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地面设施评价对于提高采油效率至关重要。
4.生产技术评价:生产技术是指提高储层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包括增渗、改造、提高采集效率等方面的技术评价。
5.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储层物性、采油方式、油价等因素计算出油田的利润和回收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且评价结果需要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等特点。
二、应用低渗透油藏开发在大规模应用中仍存在困难和挑战,因此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1.地下导向技术:通过对油藏地质环境的评估和仿真分析,采用先进的地下导向技术进行注水和采油。
2.增加油水接触面积:通过注水技术、调节开发方式,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3.破坏性技术:采用破坏性技术,包括压裂、酸化等技术,破坏储层中的岩石骨架,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4.注水技术:增加水驱法的注水井数量,通过分布式注水技术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除此之外,综合评价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开发工程中的方案评估、生产工艺优化、地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开发低渗透油藏时对储层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开发方案。
同时,也能够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对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投资和运营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摘要】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开发难度较大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效果评价对于提高油藏开发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并着重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常用指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以全面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并促进油田开发效果的提升。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特点、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在0.1 mD以下。
这类油藏因为岩石孔隙结构狭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等特点,导致油藏开发困难,采收率较低。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直接影响着油田的产油量和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期提高对油藏开发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水平。
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且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以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需要对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行整合和完善,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从而更准确地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生产。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开发是目前石油工业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传统油田资源逐渐枯竭,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优化开发方案、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岩石孔隙结构狭小、地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等特点,常规开发技术的效果较差。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对于指导油田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气储层,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
这类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气困陷在储层中难以开采,因此开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工矿物产能大、天然产能小、体积总量大、成本单位量高等特点,使其开发和评价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地质储量评价地质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首要评价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储量评价和动态储量评价两个方面。
静态储量评价包括地质储量的勘探评价和具体储量的计算,主要考察地层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等因素。
动态储量评价则通过油藏的产量、生产曲线、生产动态等参数进行评价。
2. 采收率评价采收率是指油气储层中可采出的油气资源的比例,也是衡量油气资源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评价中,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措施、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生产效率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与油气的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生产效率评价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效率评价主要考察生产动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4. 经济效益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收益比、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等方面。
1. 评估开发潜力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储量情况,通过地质、地面、地下和采收率等多方面考察,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井网布置低渗透油藏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提高采收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井网优化提供指导。
3.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蓄积能力较弱的油藏,开发难度较大。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是油田开发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物质平衡法、生产数据法、数学模型法和综合指标法等。
物质平衡法是通过分析油藏物质平衡的状态,来评价开发效果。
这种方法将油藏当作一个封闭系统,通过对进出油、水和气的平衡进行分析,判断开发效果是否良好。
该方法适用于已有一定生产历史数据的油藏,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开发效果。
生产数据法是通过分析油田生产数据,来评价开发效果。
根据油田的生产曲线、产能曲线、水驱曲线等,来判断油藏的开发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该方法侧重于评估油井产能和产液能力,适用于评估单井或局部区域的开发效果。
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藏开发过程,来评价开发效果。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采油数据、地质数据和物性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从而判断开发效果。
该方法较为准确,但是对数据要求较高。
综合指标法是通过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来评价开发效果。
这种方法可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产量增长速度、采收率、油水比、综合经济效益等,来综合评价开发效果。
该方法比较简单实用,适用于评估整个油田的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油田管理者了解油藏的开发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开发策略。
通过评估开发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物质平衡法、生产数据法、数学模型法和综合指标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通过评估开发效果,来指导油田的开发管理。
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通常低于0.1mD。
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选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及技术手段。
为了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油藏性质、开采工艺、生产情况等。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为油藏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质条件评价需要进行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分析、地质构造模拟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
2. 油藏性质评价油藏性质是指油藏中的原油性质、成分、物理化学特性等。
通过对油藏性质的评价,可以为采油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油藏性质评价需要进行岩心分析、原油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性质的全面了解。
3. 开采工艺评价开采工艺是指采用的开采方法、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
不同的油藏开采工艺对开采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常用的开采工艺包括常规压裂、水平井、CO2驱油等。
开采工艺评价需要参考目前的开采工艺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及模拟试验等工作。
4. 生产情况评价生产情况是指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及产量表现。
通过对生产情况的评价,可以了解油田的生产能力及产量表现,为后续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生产情况评价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田生产情况的全面了解。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综合评价可为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0.1 mD的油藏。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流体性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工程技术措施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和处理、权重确定、模型建立和评价结果分析等。
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开发阶段和评价目标,可以包括储量增加、注采效果、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指标。
数据采集和处理环节主要包括收集井场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清洗。
权重确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等方法。
模型建立可以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
评价结果分析主要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决策、项目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开发决策中,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和技术方案。
在项目管理中,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项目进展和效果监测,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开发措施。
在效果评价中,可以通过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际应用中,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技术创新和效果提升。
在某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评估不同开发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并确定最优的开发方案。
通过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效果,可以发现注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注采井网和优化注采周期。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该油田的采收率和水平井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和处理、权重确定、模型建立和评价结果分析等步骤,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发布时间:2022-03-24T03:07:30.27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9月25期作者:张文瑞[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迅速。
对于低渗透油井来说,在我国油井工程较多。
张文瑞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 300280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迅速。
对于低渗透油井来说,在我国油井工程较多。
相关研究表明:在传统模式下,是将渗透率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主要对中、高渗透油藏开发储层进行评价;但是,此类评价方法和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量并无显著的联系性。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对其表征参数进行了解,从而为石油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课题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应用随着低渗透石油储量的逐渐增加,其占总资源的一半以上,该资源逐渐成为新区产能建设与油田生产的主体,通过对石油资源进行优质储量筛选,并制定出相关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引进科学技术,以便充分发挥出石油能源的作用。
1.低渗透油藏基本现状1.1低渗透原油储量分布广阔,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在我国石油工业中,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性地位,目前低渗透油藏已成为其储量接替和新建产能的重要来源。
低渗透原油储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辽松、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为主,低渗透砂岩油藏占主要部分,如大庆外围、长庆和吉林等,也还有一些砂砾岩油藏和火山岩油藏,如新疆的三塘湖、华北的乌里亚斯太油田。
通过近二十多年的矿场实践和科技攻关,在辽松、鄂尔多斯等盆地,低渗透砂岩油藏实现了大规模的有效经济开发,是目前上产和稳产的主战场。
1.2低渗透油藏开发依旧存在不足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在通过“十五”期间的攻关,取得长足进步,依然面临着储层物性越来越差、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储层评价标准不能满足现有储层渗流特征及科学分类要求、有效开发的井网适应性不足、多井低产、压后增产有效期短、有效能量补充难度大等难题,迫切需要以提高单井产量与稳产期、动用程度及采收率为核心,在有效储层分类评价、开发井网优化、有效能量补充、低伤害高效改造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