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
- 格式:pdf
- 大小:235.36 KB
- 文档页数:10
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食品营养学是一门涉及人体营养需求与食品成分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营养素与能量代谢、营养素的需要量与摄入、营养与慢性病、食品的营养价值、营养与免疫、营养与基因表达以及营养与衰老等。
本文将对这些领域进行简要介绍。
1.营养素与能量代谢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素通过代谢产生能量,维持身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2.营养素的需要量与摄入每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长期摄入热量不足会导致体重下降,而热量摄入过多则会引起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每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营养与慢性病许多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而高盐、高胆固醇和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则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慢性病至关重要。
4.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贡献。
不同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这主要取决于食品的成分、加工过程和贮藏时间等因素。
例如,肉类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胆固醇;蔬菜和水果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通常含有较少的热量。
合理的膳食搭配能够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发挥最大效益。
5.营养与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机制,而营养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研究发现,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锌等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例如,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从而容易受到感染。
名词解析2、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3、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应使人们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获得最合理的营养。
5、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7、食品卫生: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情况。
8、无公害食品: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食品。
9、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和生产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14、RDA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指在满足机体正常需要的基础上,参照饮食习惯和食品生产供应情况而确定的,稍高于一般需要量的热能及营养素摄入量,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食,使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不致因营养素缺乏而产生营养缺乏病,即预防营养缺乏病。
16、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
通常是指一种由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生产的,或由该物质本身构成的食品。
17、食品加工:为了适应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嗜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将不同的食品原料经过多种不同的加工处理和调配,制成形态、色泽、风味、质地以及营养价值等各不相同的加工食品的过程。
可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亦可造成食品营养素的损失。
19、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的食品。
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生理能值:即机体可利用的能值。
3、能量系数/食物的热价: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4、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需的能量需要,指在机体处于空腹12-14h,睡醒静卧下,室温保持在26-30℃,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安静状态下测定的能量消耗。
7、能量密度:指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营养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正确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食品营养学绪论的课件,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营养成分等。
2. 案例材料:收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食品营养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演示法:展示食品加工、烹饪的过程,分析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和烹饪方法,以保持营养成分。
九、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各类食物营养成分及作用的课件。
2. 演示材料:准备食品加工、烹饪的实物或视频材料。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第三版(原创版)目录1.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食品中的营养成分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食品营养学的实际应用正文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以达到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维持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学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食品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膳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营养学不仅关注个体营养素的摄入,还关注整体膳食的平衡。
通过研究食品营养学,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食品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这些营养物质各具特点,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则起到调节生理功能、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水则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然后,我们来探讨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人体获取能量的唯一途径。
合理的膳食结构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有利于维持人体健康。
相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保持膳食平衡,确保摄入适量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来谈谈食品营养学的实际应用。
食品营养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食品营养学可以为人们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次,食品营养学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研发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
此外,食品营养学还为医院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营养治疗方案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是一个研究食物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学科。
它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选择健康的食品,以确保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能源来源,其分为简单糖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简单糖是一些单糖或双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它们能够快速被身体吸收,提供能量。
复杂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纤维素,由多个糖分子组成,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
建议人们多食用复杂碳水化合物,以保持身体的能量供应及健康水平。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身体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许多重要功能,例如增强免疫系统和维护肌肉组织。
蛋白质建议来源于多种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肉类、鱼类和豆类。
三、脂肪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维持正常身体功能所必需的,但过多的摄入会增加危险性。
建议人们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取而代之的是食用更健康的不饱和脂肪,如鱼油和橄榄油,以减少患疾病的风险。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它们可以归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类型。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在体内脂肪组织中储存,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C,则更容易从身体中排出。
建议人们食用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获得适当的维生素供应。
五、矿物质矿物质包括钙、铁、镁等,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成分。
这些矿物质不仅维持着正常的身体功能,而且还参与了骨骼和牙齿的形成。
建议人们食用富含矿物质的食品,如奶制品和坚果,以保持机体的健康。
总结来说,食品营养学是人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利用所需营养素以保持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建议人们食用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并拥有均衡饮食习惯,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供应。
六、纤维素纤维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它越来越被人们所提倡,因为它对身体很好。
纤维素是由植物所提供的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它不能被人体消化,但是通过帮助肠道产生正常的细菌来帮助身体消化食物。
纤维素也能够保持肠道的健康,减少肠癌的发生率。
第一章食品营养学绪论1、营养学定义: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2.食品的作用: (1)为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人体营养需要。
(2) 满足人们感官要求,即满足不同嗜好和要求,如对食品色、香味等的需要。
3.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4.营养素定义: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水、矿物质、维生素。
营养密度: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5,健康定义:是指不仅不生病,而且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保持相对平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6,食品卫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情况。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1,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
,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VB12 结合并促进其吸收。
2,收作用定义吸: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将大分子物质变成低分子物质,其中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酯等,维生素与矿物质则在消化过程中从食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小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在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为主动转运过程,并且需要Na+ 存在天然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 l/3为氨基酸, 2/3 为寡肽,这些产物在肠壁的吸收远比单纯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后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进入门静脉。
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帮助人们选择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包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参与身体细胞的合成和修复。
优质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和乳制品。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复杂碳水化合物则更容易稳定血糖水平。
•脂肪:脂肪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维持细胞结构和保护器官的必需物质。
摄入过量不健康脂肪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运转的必需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D、铁、钙等。
营养需求与健康不同人群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各有差异。
合理搭配食物,满足各种营养需求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能量需求:人体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支持日常活动和新陈代谢。
过量或不足的热量摄入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避免便秘等问题。
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
•水的重要性:水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人体需要充足的水来维持体温、运输营养物质等功能。
饮食习惯与健康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基础。
•多样化饮食:多样化饮食可以帮助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物质,降低单一食物导致的缺乏问题。
•适量饮食:适量饮食是保持营养平衡的关键,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定时进餐:定时进餐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物钟,避免因饥饿或过饱导致的不适。
结语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04041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完成如下要求:1.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2.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3.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4.了解不同生理状况的营养。
5.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6.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式:多表现应用方面的内容,形式上运用多种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给学员留下深刻的记忆并激起强烈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 学时)1.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加工)2.食品营养学简介(包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4.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建议本章教学要求:教本章重点食品、营养素及人体健康的关系;本章难点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一章蛋白质(4 学时)1.蛋白质的组成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4.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5.蛋白质的需要量及供给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本章难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各类蛋白质的主要限制氨基酸,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二章脂类(3 学时)1.脂类的一般组成2.脂类的生理功能3.脂类的消化吸收4.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掌握脂类的分类;本章难点掌握必需脂肪酸及营养特性,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 学时)1.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膳食纤维的作用4.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本章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掌握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本章难点掌握膳食纤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食品营养学知识点一、重要概念1.消化与吸收2.内因子3.营养4.营养素5.空卡6.营养价值7.基础代谢8.基础代谢率9.适应性生热作用10.呼吸商11.氧热价12.氮平衡13.低聚糖14.血糖指数15.脚气病16.糙皮病17.坏血病18.克山病19.夜盲症20.表观消化率21.完全蛋白22.半完全蛋白23.不完全蛋白24.蛋白质互补25.氨基酸分26.功效比27.限制性氨基酸28.条件必需氨基酸29.必需脂肪酸30.欧米伽3脂肪酸31.生物价32.蛋白质功效比33.食物的热效应34.膳食纤维35.膳食指南36.DRI37.UL38.体质指数(BMI)39.自由基40.营养强化41. 营养素标准二、重要问题:1.维生素的种类主要功能及缺乏症2.人体必需矿物质的种类主要功能及缺乏症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作用4.低聚糖的保健作用5.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6.学龄儿童的特点和营养问题7.老年人的营养特点和食品要求8.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9.蛋白质营养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各自的优缺点10.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及功能11.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及其预防对策12.蛋白质互补的原则及其原理分析13.DRI体系的内容及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14.食品中的主要致癌成分的来源成因与及对策15.影响食物钙吸收的主要因素16.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17.孕妇的营养生理特点18.孕妇膳食及食品的营养要求19.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20.地中海饮食的特点及其优点分析21.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及改进措施22.2016版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详细内容23.基础代谢率的影响因素24.膳食纤维的保健功能及作用原理25.试述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特性和异同点26.谷物和豆类的营养特点及其互补原理27.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
食品营养学的发展与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营养。
食品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食品与健康的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食品营养学的发展、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阐述。
一、食品营养学的发展食品营养学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食品科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相关。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食品营养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以及如何避免食品中潜在的生物毒素对人体的损伤。
二、研究方法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证性的学科,主要依靠实验、观察和临床试验研究来探究食物和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食品营养学研究的重心已经从研究单一营养素的作用转向了利用组合食品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合成或嵌套对身体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食品营养学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流行病学研究法: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调查、观察和分析,探究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动物试验方法: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评估食物和营养物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法:通过对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的研究,探究营养物质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4.人体临床试验方法:将营养物质应用于人体试验中,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方法逐渐趋向于多学科融合,同时使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以期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研究结果。
三、应用领域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饮食行业、医疗卫生、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领域:1. 饮食行业: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可以指导人们制定更加健康的饮食计划和选择更健康的食品。
同时,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食品工业生产出更加健康的食品。
2. 医疗卫生: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医生和营养师为病患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以此防治各种营养相关的疾病。
3. 工业生产: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食品加工、保质保量、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什么是营养?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什么是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第二章食物的体内过程消化(digestion):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系统口腔咽与食道胃小肠大肠二、消化液(一)唾液成分:水、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无机物作用:湿润口腔和食物;消化淀粉;清洁保护口腔(二)胃液性质: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作用:1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蛋白质变性;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等。
2 胃蛋白酶原——作用于含Phe Tyr 的肽键3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4粘液——润滑;减少胃黏膜的机械、酸损伤(三)胰液成分:大量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无机物——碳酸氢盐有机物——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RNAase 、DNAase 等。
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作用: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节pH 值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四)胆汁成分: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组成复杂;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汁的作用:乳化脂肪;帮助脂肪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内容1. 简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学科,主要涉及食品卫生、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和技能,以提供健康的食品和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公众健康。
2. 课程内容2.1 食品卫生•食品微生物学:学习食物中常见的微生物,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食物处理和储存的卫生原则。
•食品毒理学:研究各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检验与检测技术:学习各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
•食品安全管理: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食品与环境的关系,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2.2 食品营养•基础营养学:学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利用机制,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食品营养学:研究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掌握合理膳食搭配原则。
•营养评价与咨询:学习常用的营养评价方法,了解如何进行个体化膳食咨询。
•社会营养学:研究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人们饮食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3. 就业方向3.1 食品行业毕业生可以在食品加工企业从事质量检验、产品开发、新产品研发等工作。
也可以从事食品企业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
3.2 餐饮行业毕业生可在餐饮企业担任食品安全管理、营养咨询等职位,帮助企业提高食品卫生水平和营养价值。
3.3 医疗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医院、保健品公司等单位从事营养咨询、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为患者和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饮食建议。
3.4 研究机构毕业生可进入科研院所、大学等单位从事食品卫生与营养研究工作,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4. 就业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毕业生可以在食品行业、餐饮行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等多个领域找到工作。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相关职位的就业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1、营养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3、amino acid score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5、膳食指南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C)BA、DRIsB、RDAsC、RNID、EAR2、胃酸由(B)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B、盐酸C、醋酸D、鞣质酸3、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B)。
DA、胃蛋白酶原B、胃蛋白酶C、胃酸D、糖蛋白4、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C)性液体。
DA、酸性B、弱酸性C、碱性D、弱碱性5、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C)。
A、消化食物B、吸收营养素C、吸收水分D、消化食物残渣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B)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B、50%C、60%D、70%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D)。
CA、17.15kJB、39.54kJC、23.64kJD、18.61kJ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B)。
A、96%,92%,98%B、98%,95%,92%C、98%,92%,95%D、95%,98%,92%9、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A)。
A、4~5gB、8~15gC、14~15gD、114~115μg10、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B)。
A、10%B、16%C、26%D、6.25%1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C)。
A、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锌的生理功能一般分为催化、结构、调节功能;C、硒遍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以肝脏中浓度最高;D、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12、维生素B2的化学名称为(B)。
CA、生育酚B、硫胺素C、核黄素D、视黄醇13、(C)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AA、DHAB、AAC、VA D、VD14、(D)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A、低聚糖醇B、山梨醇C、甘露醇D、木糖醇E、麦芽糖醇15、钙的重要来源是(B)。
A、蔬菜B、奶与奶制品C、水果D、粮食16、儿童佝偻病是由于缺乏(D)造成的。
A、铁B、锌C、镁D、钙E、铜17、(E)严重缺乏会引起伴有体力虚弱的脚气病。
BA、视黄醇B、钙化醇C、硫胺素D、核黄素E、烟酸18、“三D”症状主要是缺乏(D)造成的。
EA、视黄醇B、钙化醇C、硫胺素D、核黄素E、烟酸19、碘强化剂的品种主要用人工化学合成的(B)和碘酸钾。
A海藻碘B、碘化钾C、碘化钠D、碘酸镁E、碘酸钠20、属于芳香族的氨基酸有(C)。
A、色氨酸B、蛋氨酸C、酪氨酸D、赖氨酸E、精氨酸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均不给分分,多选少选均不给分))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CD)被称为“微量营养素”。
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维生素D、矿物质E、脂类2、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部分分泌的,含有(ABC)三种主要的酶类。
A、胰淀粉酶类B、胰脂肪酶类C、胰蛋白酶类D、核糖核酸酶类E、脱氧核糖核酸酶类3、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体表面积B、年龄C、性别D、激素E、季节与劳动强度4、下列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CD )。
A、丝氨酸B、组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E、胱氨酸5、食品中强化脂肪酸主要有(CDE ).A、亚油酸B、油酸C、γ-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E、DHA 6、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主要有(ABCD )A、甘油三酯B、脂肪C、磷脂D、固醇类物质E、麦角固醇7、常见的糖醇有(ABCDE )。
A、山梨醇B、甘露醇C、木糖醇D、麦芽糖醇E、低聚糖醇8、下列有关铁的吸收与代谢,阐述错误的有(BDE )。
A、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且吸收效率最佳;B、一般来说,在植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为高;C、成年男性体内贮存的铁约为1g;D、肝脏是铁贮存的主要部位;E、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二价铁形式存在。
9、()是应用最多的氨基酸类强化剂。
A、色氨酸B、蛋氨酸C、苏氨酸D、牛黄酸E、赖氨酸10、常选用(AC )作为钙强化剂。
A、葡萄糖酸钙B、碳酸钙C、乳酸钙D、磷酸钙E、磷酸氢钙四、简答题(四、简答题(1-61-6题每题7分,分,77题8分,共计50分)1、什么是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2、维生素的概念和特点?3、蛋白质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4、铁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5、影响钙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6、维生素C 的生理功能?7、脂肪酸的命名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简述膳食指南的内容及营养学意义?2、简述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3、简述选择营养强化剂的基本要求和强化方法?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答案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1、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
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增加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3、amino acid score :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氨基酸分=[1g 受试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100%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5、膳食指南: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居民或特殊人群的总指导原则。
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取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B)2、(B)3、(D)4、(D)5、(C)6、(B)7、(C)8、(B)9、(A)10、(B)11、(C)12、(C)13、(A)14、(A)15、(B)16、(D )17、(B)18、(E )19、(B)20、(C)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CD)2、(ABC)3、(ABCDE)4、(BCD)5、(ACDE )6、(ABD)7、(ABCD)8、(BE)9、(ABCE )10、(ABCE)四、简答题(四、简答题(1-61-6题每题7分,分,77题8分,共计50分)1、什么是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答: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也称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是指食品中矿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的比例。
2分影响因素:化学形式、颗粒大小、食品组成、食品加工、生理因素5分2、维生素的概念和特点?答: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分特点:5分①维生素以本体或前体化合物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②它们在体内不提供热能,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
③它们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通常以mg、ug计,但是必不可少。
④它们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不断供给。
⑤食物中某些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谢紊乱和出现病理状态,形成维生素缺乏症。
3、蛋白质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答:消化:4分吸收: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在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为主动转运过程,并且需要Na+存在。
3分4、铁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答:铁的功能:①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2分②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1分食物来源: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性食品,(1分)如肝脏、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1分)植物性食物中海带、芝麻的铁含量较高,各种豆类含铁量也较丰富,一些蔬菜里(如油菜、芹菜等)也含有丰富的铁。
(1分)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是铁的一个很好来源。
(1分)5、影响钙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答:1)抑制因素:4分①植酸和草酸抑制钙的吸收②膳食纤维影响钙的吸收③体内维生素D不足④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平衡⑤脂肪消化不良时也会降低钙的吸收⑥其它饮酒过量、活动很少或长期卧床的老人、病人以及一些碱性药物(如黄连素、四环素等)都会使钙的吸收率下降。
2)促进因素:3分①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②乳糖、蛋白质促进钙的吸收③乳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6、脂肪酸的命名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答:1.命名:4分△编号系统:从羧基端碳原子(-COOH)算起,用阿拉伯数字对脂肪酸分子上的碳原子定位。
n或Ψ系统:从离羧基端最远的碳原子起定位。
功能:3分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前列腺素的前体促进生长,保护皮肤增强视力,维护视觉功能7、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答:生理功能:①促进胶原生物合成1分②促进生物氧化还原过程1分③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1分④预防心血管疾病1分⑤阻断亚硝胺形成1分⑥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1分⑦解毒作用1分食物来源:食物中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
水果中新枣、酸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沙棘和刺梨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蔬菜中以绿叶蔬莱、青椒、番茄、大白菜等含量较高。
1分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简述膳食指南的内容及营养学意义?答: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素。
以谷类为主是为了避免发达国家膳食弊端。
另外,还要注意粗细搭配,吃一些粗粮杂粮等。
2分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
特别是有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果蔬,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酸、果胶等;薯类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分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还有丰富的蛋白质;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VB族等,且价廉物美。
2分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V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动物性食物的量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而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高脂肪食品,摄入过多往往引起肥胖。
2分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和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体重过高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
还要注意三餐合理,早、中、晚以3:4:3为宜。
2分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我国人均15-16gd,应<10g/人。
不要太油腻,少吃油炸、烟熏食物。
2分7)饮酒应限量: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