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或者化学反应的产物。
1. 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m/M其中,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当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m1,摩尔质量为M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为a1、a2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量n2: n2 = n1 * a2/a1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
以化学反应A + B → C + D为例,已知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计算生成物C和D的摩尔数量n3和n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关系:a1A + a2B → a3C + a4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 = n1 * a3/a1n4 = n2 * a4/a23. 反应物的过量与限量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存在过量或限量的情况。
过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多的物质,它的数量不会对反应的摩尔数量产生影响;限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少的物质,决定了反应的摩尔数量。
假设在化学反应A + B → C中,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反应物A与B的化学计量比为a1:a2,已知反应物B为限量反应物。
则反应完全进行时,根据摩尔计算可得: n3 = n1 * a3/a1n4 = n2 * a4/a2其中,a3和a4表示反应物A和B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n3和n4分别表示生成物C和D的理论摩尔数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的计算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不变的。
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写: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标在其化学式下面;②把题中已知量和待求未知量标在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的下面。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一】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 + 2H2O = 2Ca(OH)2 + O2↑请回答:2.88g过氧化钙放入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解析】设2.88gCaO2完全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x()++↑2CaO2H O =2Ca OH O2222144322.88g x144 2.88g=32xx=0.64g答:完全反应可生成0.64g氧气。
【例二】在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
现向碳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 g。
(1)把该50 g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75g。
(2)碳酸钾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多少?3.45g。
【解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1)设需加水的质量是x()⨯⨯50g10%=50g+x4%x=75g故把该50 g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75g。
(2)碳酸氢钾的质量为50 gx10%=5g设碳酸钾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xK CO+CO+H O=2KHCO23223138200x5g138200=x 5gx=3.45g故碳酸钾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3.45g 。
第十九讲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要点】一、理论依据及常见题型化学方程式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和什么是生成物,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进行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解题格式要规范,运算要准确(1)设未知量(如:设***的质量为x)(2)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3)求出相关的物质的质量比;将已知量、未知量对准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严格要求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目的是培养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
2.正确处理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比,所以一定要将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溶液,则应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 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
④列比例式, 求解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 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 对应关系要正确;
③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 如果是混合物, 应该将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④解题的过程要完整, 规范
⑤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 不要带单位.。
专题10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3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题型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3)2.基本依据(1)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注意: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的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始终是一个定值。
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实际上是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切勿漏乘化学计量数。
例:2H2 + O22H2O 中、H2 O2 H2O的质量比=(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典例1】★★☆☆☆在反应2Mg+O22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A.48:32:80B.24:32:40C.24:32:64D.24:32:80[答案]:A[解析]:2Mg + O22MgO48 32 80【典例2】★★★☆☆以铁燃烧为例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在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_________[答案]:21:8:29[解析]: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 Fe3O4168 64 232在此反应中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68:64:232=21:8:29。
2 已知化学反应2A=2B+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17gA完全反应时,生成B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答案]:9g[解析]:在化学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34-32)÷2=18,可以得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的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始终是一个定值推出每17份质量的A参与反应有9份质量的B生成。
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主要基于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
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它包
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的基本依据之一。
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即反应前
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摩尔
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2. 原子核反应,在核反应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要守恒。
因此,核反应的计算依据是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守恒。
3. 电荷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电荷守恒定律要求反应前后
离子的总电荷数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化学方程式中正负离子的数量
和电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平衡关系。
4. 反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还包括反
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化学计量比是指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它
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总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原子核反应和反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这些依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预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教学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馈练习】1.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已知反应:2A+B===C+D,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A与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1.2g。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精讲【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依据(1)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恒定的质量比是计算的依据。
【典型例题】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 )A.24:32:56 B.24:32:40 C.2:1:2 D.48:32:80【举一反三】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2.复印机市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目前最普遍使用共沉淀法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FeCl2+FeCl3+NaOH→Fe3O4+H2O+NaCl,已知此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又知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B.2:1C.3:4D.1:23.(2019•枣庄模拟)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的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
由此推知8 g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和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 )A.13.3 g B.12 g C.11.1 g D.无法确定【技巧方法】①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从量的角度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相关知识的延续。
其计算依据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②在物质化学反应体系中是按固定的质量比例关系进行反应的。
这个质量比例关系即是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物质间的质量比(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讲义【知识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两种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1、理论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一设二解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具体步骤如下:(以“4g氢气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多少克水”为例)(1)设出未知量:(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质量关系:(4)列出比例式:(5)计算未知量:(6)简要答题3、计算类型:(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例】在反应M+2N==R+2Q中,3.2gM与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R,且反应生成的R和Q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N和Q的质量比是()A. 16 : 11B. 16 : 9C. 9 : 16D. 4 : 91[练习] 已知化学反应A+B==C+D,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3:2,若反应后生成C与D共10g,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__________(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纯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例】实验室需要64g氧气做实验,问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才能满足要求?(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杂质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例】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64g氧气时,需要含量为60%的的过氧化氢多少克?【练习】1、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现有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200t,可制得生石灰多少吨?2、为了制取2.24LCO2(ρ=1.97g/L)需消耗含杂质2%的石灰石多少克?(杂质不与酸反应)(4)过量与恰好完全反应等问题:【例】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给定的O2质量6克8克13克生成的CO2质量8.25克11克11克回答:①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次恰好完全反应;②第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克;③第次实验中O2有剩余,剩余克。
1、 化 学 方 程 式 进 行 计 算 的 理 论 基 础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即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 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2、 化 学 方 程 式 计 算 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要涉及量的计算。
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生产多 少产品;生产一定量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
这些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 据进行的。
在化学方程式中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跟式量的乘积之间的关系与质量 相关,也即所得数值的比等于质量之比。
从这个基点出发,可以计算反应物、生 成物的质量。
3、 化 学 方 程 式 计 算 的 一 般 规 范 ( 1) 设 置 未 知 数 。
( 2) 写 出 有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 3)在 各 有 关 物 质 的 下 面 写 出 数 据 。
第 一 行 为 式 量 与 系 数 的 乘 积 ,第 二 行 为 题 设 数据或未知数。
在书写时一定要上下对齐。
( 4) 列 出 计 算 式 , 并 求 解 。
( 5) 写 出 “答 ”。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实例 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 例 题 1】 加 热 分 解 5.8g 氯 酸 钾 , 可 以 得 到 多 少 克 氧 气 ? [解 ]( 1) 设 未 知 量 设 : 加 热 分 解 5.8g 氯 酸 钾 可 得 到 氧 气 的 质 量 为 x。
( 2) 写 出 化 学 方 程 式( 3) 写 出 有 关 物 质 的 式 量 和 已 知 量 、 未 知 量( 4) 列 比 例 式 , 求 解 已 知 用 245份 质 量 的 KClO 3 可 以 制 得 96份 质 量 的 O2,已 设 用 5.8gKClO 3 可 制 得 氧 气 的 质 量 为 x, 因 此 , 可 以 列 出 下 式 求 解 :( 5) 简 明 地 写 出 答 案 答 : 加 热 分 解 5.8g 氯 酸 钾 , 可 得 到 2.3g 氧 气 。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具体步骤:1.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推导并求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
补充:观察法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比如:fe2o3+co——fe+co2观察:所以,1个fe2o3应当将3个“o”分别给3个co,并使其转型为3个co2。
即fe2o3+3co——fe+3co2再观测上式:左边存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属2。
即为fe2o3+3co高温2fe+3co2这样就获得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特别注意将“—”线变为“=”号。
即fe2o3+3co==2fe+3co21、h2o+fe→fe3o4+h22、c+fe2o3——fe+co23、co+fe3o4——fe+co24、c+fe3o4——fe+co2奇数变偶数法挑选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并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为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作奇数变小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第4章第3节2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01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各物质间有确定的质量比。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设、写、找、列、求、答。
例题步骤注意点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通电4Al+3O 2↑,电解10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解:设铝的质量为x设:设未知数(一定不要带单位)可同时设几个变量,但要指明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x 是有单位的物理量,后面无需带单位。
写:写化学方程式(一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与系定要配平、标气体沉淀符号)数有关的。
标:标出有关量,上标相对分子质量、下标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不带单位,质量带单位。
比:列比例式,求解答:电解10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5.3t 吨铝答:简明写出答案【即学即练1】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
现有100吨石灰石,煅烧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78吨。
则:(1)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吨?_________(2)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答案】(1)22吨 (2)50%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减少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100t -78t = 22t 。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32CaCO CaO+CO 10044x22t10044=x 22t↑高温x=50t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为:50t100%=50%100t ⨯。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知识点02 含杂质的反应物的计算(1)将含杂质的已知物质量换算为纯物质质量,其关系式为:=100%⨯纯物质的质量纯度含杂质的总质量,纯物质质量=含杂质物质质量×纯度。
(2)将纯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质量:=纯物质的质量含杂质的物质质量纯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是化学反应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目的是正确地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通过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为实验操作和理论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质量的有关计算和体积的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体积。
2.质量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体积的有关计算:(1)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2)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液体的体积;(3)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体积计算固体的体积。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1.观察法: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2.最小公倍数法: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需配平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调整系数使其相等。
3.定一法:将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系数设为1,然后调整其他物质的系数使其相等。
4.交换法:将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进行交换,使其相等。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统一。
2.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3.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和四舍五入。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配平方法,为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计算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系数为2,氧气的系数为1,水的系数为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1、涵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反应的条件。
(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之比(由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体现)。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各物质是按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质量之比进行反应的,并且这个比是定值,不随实际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而变化。
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
(3)微粒数方面:表示各物质间的微粒(分子或原子)数目之比(由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体现)。
2、计算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一定要注意:①化学方程式体现的是对应的各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所以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不纯净物质的质量要通过辅助运算先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根据方程式所求出的也是纯净物的质量。
有时涉及到物质体积,要利用密度换算成质量。
②要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反应物中未参加反应部分的质量要从该反应物的总质量中减去。
例题解析:[例1]在反应A+3B=2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已知2.8克A和一定质量B完全反应,生成8.8克C,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8∶3。
[例2]有反应方程式2AB+B2=2C,则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2[例3]把KClO3和MnO2的混合物31克装入试管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21.4克,求:制得氧气多少克?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答:制得氧气9.6克,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有KCl和MnO2,其中KCl为14.9克,MnO2为6.5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例题1、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解题方法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步骤第1页第2页(1)设: 设未知量 ;(未知量带单位吗? 不用 )(2)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什么? 配平 )(3)标: 标出已知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 化学式的正下方 已知量带单位吗? 带单位 )(4)列: 列出比例式 ;(怎么比呢? 两种比 )(5)答: 简明写出答案 。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④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题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2222H O2H +O 36418kg x ↑↑通电364=18kg x 或3618kg =4x第3页解得:x=2kg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kg 。
高温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要点: 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Fe 2O 3+C----Fe+CO 2 选择O 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 2O 2,而CO 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 与Fe 2O 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Fe 2O 3+3C 4Fe+3CO 2。
2、观察法要点: 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
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
Fe 2O 3+C----Fe+CO 2 反应中:C-----CO 2 ,C 夺取了Fe 2O 3 里两个O 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 2O 3 里的3个O 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 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Fe 2O 3+3C 4Fe+3CO 。
3、奇数配偶法要点: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
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Fe 2O 3+C----Fe+CO 2 选择O 原子,因O 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 Fe 2O 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 、Fe 2O 3 、CO 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 2O 3+3C 4Fe+3CO 2 。
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1.意义:⑴质的方面: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或原料)和生成物(或产品) ⑵量的方面: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基本书写依据和格式:a 计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b 计算步骤:① 解,设未知量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③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④ 列比例式,求解高温高温⑤简明作答3.常见题型⑴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0分)
1.现将2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反应,2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6gC和9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A.5:1
B.4:1
C.2:1
D.1:1
2.在反应2X=Y+3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7,Y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54
C.18
D.36
3.在4A+5B=4C+6D中,已知34gA与80g B完全反应生成60 gC,若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7
B.34
C.51
D.68
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5.将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量的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2B=C+2D
B.2A+B=C+2D
C.2A+B=2C+D
D.A+B=C+D
6.将50gA物质和10g B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
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20gA,含C、D的质量比为11:9。
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二、填空题(共2道,每道20分)
7.在点燃条件下,6 g C3H8O与12.8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O2、7.2 g H2O和
n g CO,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注: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写出来)
____C3H8O+____O2____CO2+____H2O+____CO
8.在点燃条件下,n g X与64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注: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写出来)
____X+____O2____CO2+____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