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45
初中生物学节肢动物知识点汇总
1.节肢动物的概述
(1)种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分为昆虫纲(蜜蜂、蚂蚁、苍蝇等);甲壳纲(虾、蟹等);蛛形纲(蜘蛛、蝎等);多足纲(蜈蚣、蚰蜒等)。
(2)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食用: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②传粉: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③药用: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
④科研: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
2。
代表动物——蝗虫
(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有一个口器、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复眼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单眼只能辨别明暗。
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2)胸部: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前、中足适于爬行。
前翅革质,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后翅膜质,有飞行能力。
胸部肌肉发达,牵引足和翅进行运动。
(3)腹部:有听觉、呼吸、生殖的一些器官。
①第一腹节的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的薄膜状结构,能感觉声波的振动,产生听觉。
②从中胸到腹部第八节,每一个体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与气管相通,
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4)外骨骼
①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蜕皮: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一生共蜕五次皮。
经五次蜕皮后的蝗虫,进人成虫阶段。
3.昆虫: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其主要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蚊、蝇、蝴蝶、蜘蛛、蜈蚣以及已灭绝的三叶虫等。
全世界约有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有动物种数的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节肢动物两侧对称,异律分节,身体以及足分节,可分为头、胸、腹3部,或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附肢。
体外覆盖几丁质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
附肢的关节可活动。
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
循环系统为开管式。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或书肺或兼有。
神经系统为链状神经系统,有各种感觉器官。
多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多样,一般卵生。
生活环境极广泛。
全世界约有120万余种,可分5亚门:三叶虫亚门Trilobitomorpha、螯肢亚门Chelicerata、甲壳亚门Crustacea、六足亚门Hexapoda、多足亚门Myriapoda,其中昆虫纲Insecta就有100万种,约占动物界总种数80%。
什么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Arthrop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包括了昆虫、螃蟹、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等。
它们得名于身体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相似的节段组成,每个节段都有一对附肢。
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
下面将对节肢动物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1. 身体结构:节肢动物的身体由一系列相似的节段组成,每个节段都有一对附肢。
这些附肢可以是触角、口器、步足、螯肢等,用于感知环境、取食、运动和交流等。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有时胸部和腹部会合并成一个体节。
2. 外骨骼: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被一层坚硬的外骨骼所覆盖,称为壳。
这层外骨骼由蛋白质和硬化物质组成,具有保护身体、提供支撑和提供附肢肌肉的附着点等功能。
外骨骼的坚硬性使得节肢动物能够在陆地上行走和在水中游泳。
3. 蜕皮:由于外骨骼的坚硬和不可伸缩性,节肢动物的身体无法随着生长而扩大。
为了适应生长,它们会周期性地蜕皮,即脱掉旧的外骨骼并生成一个新的外骨骼。
在新的外骨骼形成之前,节肢动物的身体会变得柔软和易受伤。
4. 多样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非常丰富多样,不同的附肢适应了不同的功能。
比如,昆虫的触角用于感知环境,口器用于取食,步足用于行走,翅膀用于飞行。
螃蟹和甲壳类动物的螯肢用于捕捉猎物和进行防御。
这种多样的附肢结构使得节肢动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5. 高度适应性:节肢动物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生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捕食、寄生、食腐、共生等。
节肢动物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上。
6. 多样的繁殖方式: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非常多样。
一些节肢动物通过性繁殖产生受精卵或胚胎,而另一些则通过无性繁殖,如分裂、出芽和孢子等。
一些昆虫还具有社会性,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蜜蜂和蚂蚁等。
总的来说,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包括了昆虫、螃蟹、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等。
100种节肢动物名称节肢动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动物门类群,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类群,如昆虫、蜘蛛类、甲壳类等。
以下是100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名称:昆虫:蝴蝶、蚂蚁、蜜蜂、蝗虫、蚊子、苍蝇、蟑螂、蟋蟀、蝼蛄、金龟子等。
蜘蛛类:蜘蛛、蝎子、蟹蛛等。
甲壳类:虾、蟹、龙虾、海星等。
多足类:蜈蚣、马陆等。
蔓足类:藤壶等。
腕足类:海百合等。
贝类:牡蛎等。
颚头类:颚头虫等。
棘皮类:海星、海胆等。
伪蝎类:伪蝎等。
缓步类:水熊虫等。
唇足类:蜈蚣等。
剑尾类:鲎等。
切尾类:蜥蜴断尾等。
虫囊类:鞭节虫等。
原尾类:草履虫等。
无定形动物:变形虫、旋轮虫等。
外肛动物门:喇叭虫等。
毛颚动物门:箭猪鱼等。
棘皮动物门:海星、海胆等。
异涡动物门:放线菌等。
节肢动物门:水蛛、尺蠖等。
倍足动物门:马陆、蜈蚣等。
唇足动物门:蜈蚣等。
腕足动物门:海豆芽等。
缓步动物门:水熊虫等。
有爪动物门:海星虾等。
无爪动物门:蛞蝓蜗牛等。
甲壳动物门:虾、蟹、龙虾等。
昆虫纲:蝗虫、蝴蝶、蜜蜂、蚂蚁、蚊子、苍蝇等。
蛛形纲:蜘蛛、蝎子、千足虫等。
倍足纲:蜈蚣、马陆等。
唇足纲:蜈蚣等。
弹尾纲:跳虫等。
双尾纲:双尾虫等。
无尾目:虾鳌蟹.头虾纲:剑水蚤;秀丽隐杆线虫;七鳃鳗;板足鲎;猛蚁;猎蝽;竹节虫;直翅目昆虫;巨蜻蜓;原尾虫;鼹鼠;象鼻虫;盲蛇蛉;鼓虾;沼虾;等等.蔓足纲:藤壶等。
颚足纲:三叶虫等。
介形纲:海萤等。
帚虫动物门:帚虫等。
鳃曳动物门:蛇尾海星等。
棘刺动物门:刺胞动物等。
异轮动物门:前轮动物等。
肠鳃动物门:樱虾等。
环口动物门:鼠妇等。
软体动物门:蜗牛、章鱼等。
节肢动物门:鲎虫、水蛛等。
帚形动物门:马陆等。
外肛动物门:寄生虫等。
腕足动物门:蛇形贝等。
有棘动物门:海参等。
半索动物门:柱头虫等。
刺胞动物门:珊瑚、水母等。
须腕动物门:大旋鳃虫等。
动吻动物门:陷器虫等。
缓步动物门:水熊虫等。
裂膜动物门:直泳虫等。
内肛动物门:钩虾等。
触手动物门:帚形虫等。
棘皮动物门:海星、海胆等。
节肢动物门一、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例如: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2.附肢分节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疣足与节肢的比较疣足:按节分布,数量多;形态划一;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无肌肉附着节肢:体部分布数量少;形态多样;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有大量肌肉附着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4.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具有蜕皮现象。
5.呼吸系统多样性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
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呼吸系统虽然形式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
呼吸机制有两类:a.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b.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节肢动物的定义节肢动物是指一类具有外骨骼和关节肢的动物,包括蜘蛛、螃蟹、甲虫等。
它们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之一,数量超过一百万种。
节肢动物的特征在于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若干节,这些节之间通过关节相连。
它们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可以用来感知周围环境,寻找食物和伴侣。
身体表面由硬壳覆盖,这个外骨骼可以保护身体,同时也提供了肌肉附着点,使得节肢动物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
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节肢动物是肉食性,如蜘蛛和蝎子,它们以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为食;有的节肢动物是植食性,如蚂蚁和蚕,它们以植物为食;还有一些节肢动物是杂食性,如甲虫和蜥蜴,它们既吃肉又吃植物。
此外,一些节肢动物也会以腐肉为食,如腐肉甲虫。
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节肢动物是卵生,如蚂蚁和蜘蛛,它们将卵产在巢穴或网中,然后等待孵化;有的节肢动物是胎生,如蝎子和蜥蜴,它们会将胚胎保留在体内,直到孵化成幼体;还有一些节肢动物是卵胎生,如蛇和蛤蟆,它们将卵孵化在体内,然后产下幼体。
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界的清道夫,能够将死亡或腐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一些节肢动物还具有医疗和工业上的用途,如蜜蜂的蜜和蝎子的毒液。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节肢动物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威胁。
环境污染、森林砍伐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都对节肢动物的种群造成了影响。
因此,保护节肢动物生态系统,减少对它们的破坏,已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节肢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独特特征和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保护。
---------------------------------------------------------------最新资料推荐------------------------------------------------------动物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也叫节足动物,是一类身体由很多结构各不相同、机能也不一样的环节组成的动物。
通常可分为头、胸、腹等 3 部分,但有些种类胸部和头部合在一起,也有些种类胸部和腹部没有分化,还有些种类全身愈合,不分头、胸、腹。
节肢动物身体表面有由几丁质生成的坚厚的外骨骼。
一般每个体节上都有着一对分节肢动物节的附肢,又叫节肢。
节肢的运动极其灵活,主要用于爬行和游泳。
节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种类最多,占已知动物的 85%,达 100 多万种,而且每种的数目多得惊人。
在节肢动物里,昆虫占其总数的 80%。
甲虫又占昆虫的 87%例如一个蜂群,总数可达 5 万多个。
节肢动物身体的分化,以及身体变化的多样性,使它获得了高度的适应性,几乎在地球上任何空间都可以找到节肢动物。
常见的有蜈蚣、虾、蟹、蜘蛛以及各类昆虫等。
节肢动物大多雌雄异体,异形,卵生或卵胎生,还有幼体生殖、孤雌生殖等生殖方式,大多间接发育。
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为个体。
1/ 12蜜蜂、蚂蚁等社会性的昆虫,孤雌生殖产生雄性,而受精卵则发育成雌性,由于幼年期营养的不同,雌性又分别发育为蜂后和工蜂,分工不同。
节肢动物具有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
它有保护身体,抵抗化学的或机械的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并能与附着的肌肉一起产生强有力的活动,因此称坚硬的体壁为外骨骼。
外骨骼的最外一层是很薄的蜡质,水不能渗透,可防止外界水分的渗入或内部水分的蒸发;其下是较厚的几丁质层。
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其分子式为(C32H54N4021 ) N,是外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已定名的有110万种,至少占动物总数目的75% 。
节肢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很广,海洋、湖泊、土壤、地面、空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和气候。
节肢动物的大小差异也很悬殊,小到几微米,大到几米,大多数节肢动物是营自由生活的,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节肢动物之所以种类多、数量大,这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一、身体异律分节,附肢也分节。
节肢动物身体异律分节现象高度发展,体节愈合,有些外表的分节现象消失。
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动物分头胸部和腹部,有的则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异律分节的结果,使身体明显地分为各个部分,器官系统趋于集中,机能亦相应地分化,身体各部分有了进一步的分工。
头部主要是感觉和摄食的中心,胸部主要是运动,腹部则与生殖关系密切。
身体分工,使器官系统的构造更为复杂化,使节肢动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是在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进步性特征。
节肢动物的附肢不同于环节动物的疣足,它是分节的。
不仅各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而且附肢与体壁之间亦有关节,这大大增强了附肢的灵活性,使节肢动物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增强。
附肢的原始类型为双肢型,进化过程中又发展出单肢型附肢。
双肢型附肢的基本模式单肢型附肢双肢型附肢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附肢又有许多的特化。
二、具外骨骼环节动物具有角质膜,很薄很软;软体动物的贝壳为钙质,仅起保护作用而与运动关系不大。
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与它们不同,从结构上看,它可以分为几层:昆虫甲壳动物上表皮层为致密的蜡层,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外表皮层因钙质沉积而形成坚硬的骨片,因而坚硬,内表皮主要含有几丁质,富有弹性。
因此表皮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身体的体形,保护虫体免受化学或机械损伤。
上皮为活细胞层,向外分泌外骨骼,向内分泌基膜。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3、掌握昆虫纲分类的鉴别特征及常见目的特点。
重点:节肢动物对陆生的高度适应性。
难点:昆虫的口器类型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异律分节、身体分部异律分节:组成躯体的体节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节肢动物的身体出现分部,附肢也出现分节。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中枢)胸部:着生有运动的器官,成为运动和支持的中心(中枢)腹部:集中许多重要的内部器官,营养与生殖中心(代谢中枢)二、附肢分节(节肢动物)附肢具有运动、捕食、呼吸、交尾、感觉、咀嚼和生殖等功能。
甲壳纲除第一对触角为单肢型外,其余都为双肢型或由双肢型的附肢演化而来的。
双肢型包括原肢节及内、外肢节。
内肢分为基节、底节、坐、长、胫、跗、趾节。
三.具有横纹肌:每个体节都有躯干肌和附肢肌(不同的节肢动物肌肉分布不同)四.外骨骼1、表皮层(角质膜、外骨骼)(1)上表皮:薄,蜡质,又称蜡质层(防止水分蒸发)。
(2)外表皮:厚,也称色素层。
(3)内表皮:最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保护)。
2、上皮细胞层:活细胞层,向内分泌基膜,向外分泌表皮。
3、基膜:无定形的颗粒层,很薄。
蜕皮(外骨骼):节肢动物身体长到一定限度后,便蜕去旧皮,重新形成新皮,这种蜕去旧皮的现象,称为蜕皮。
蜕皮时上表皮与外表皮脱去。
龄期:两次蜕皮之间的生长期。
五.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真体腔包括生殖腔、排泄系统的体腔管、心脏及围心腔。
围心腔壁消失与初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血腔)。
其循环系统成为开管式,血液→ 心脏→ 背血管→ 头部→血腔→ 心孔→ 心脏。
六、呼吸和排泄系统1、呼吸系统①水生种类:鳃,是由体表向外面突出而成。
②陆生种类:气管系统,由外骨骼内陷而成的。
③水生向陆生过渡:具有书肺及书鳃。
2、排泄系统①体制简单种类无排泄器,由体表排出。
②甲壳纲种类为绿腺(触角腺)或颚腺。
医学节肢动物学一、概论医学节肢动物: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节肢动物的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既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1.体表骨骼化;2.具有开放性的循环系统;3.生活史中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如蚊、蝇、蚤、虱等。
蛛形纲:如蜱、螨、蜘蛛、蝎等。
甲壳纲:多作为一些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如蟹、蝲蛄、剑水蚤等。
唇足纲:如蜈蚣。
强足纲:如马陆。
节肢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1)骚扰和吸血:蚊、蚤等吸血。
(2)螫刺和毒害:蜈蚣、螫刺的人。
(3)过敏反应:尘螨、粉螨等引起的过敏。
(4)寄生:蝇幼虫、疥螨的寄生2.间接危害:指节肢动物传播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方式:(1)机械性传病:病原体在形态数量上均未发生变化,如蝇传播痢疾杆菌。
(2)生物性传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发育增殖等阶段。
①发育式:病原体只有发育,无繁殖;②增殖式:病原体只有数量的增加,但无形态变化,如蚤传鼠疫杆菌;③发育增殖式:上二者兼有之,如疟原虫蚊体期④经卵传递式:病原体经卵传给下一代如蚊传乙型脑炎等。
节肢动物的防制:1.环境防制:通过改造节肢动物孳生栖息的环境。
2.化学防制:杀虫剂、驱避剂、引诱剂等。
3.生物防制:利用灭敌或其它代谢物防制害虫。
4.物理防制:利用声、光、电、热等捕杀或驱赶害虫。
5.遗传防制:改变害虫的遗传物质。
6.法规防制:通过国家制定或公布条例,以防止害虫入境。
二、昆虫纲概论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
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有的昆虫可有单眼。
口器有三类:刺吸式、咀嚼式、舐吸式胸部:分前、中、后胸。
三对足,每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跗节又分为1~5节,翅一对或两对或无。
腹部:由11节组成,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