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误用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502.00 KB
- 文档页数:13
本文0(总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考点中关于语法方面最容易犯的8个错误,并举例说明。
一、词性误用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二、代词使用不当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三、介词使用不当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四、连词使用不当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五、成分欠缺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解析】“使”作谓语动词,缺少主语,可删“经过”,也可删“使”。
六、搭配不当最容易出现的是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
【例题】在夜里昏暗的条件下,猫的瞳孔可以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解析】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词语的正误使用与纠错技巧词语的使用是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使用词语可以使语句通顺、表达准确,而错误使用词语则可能导致语义混淆、表达不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语误用情况,并提供纠错技巧,帮助读者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一、误用词语的情况1. 同音异义词的误用同音异义词是指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例如,“红”和“洪”、“薄”和“剥”等。
在写作中,如果将同音异义词混淆使用,就会造成语义的错误。
2. 近义词的误用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又有细微差别的词语。
例如,“美丽”和“漂亮”、“高兴”和“快乐”等。
误用近义词可能导致表达不准确,甚至改变原本的意思。
3. 词性的误用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词性下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快乐”可以作为形容词和名词使用,“快乐地”可以作为副词使用。
误用词性可能导致句子结构错误,表达不准确。
4. 习惯用语的误用习惯用语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搭配词语。
例如,“一丝不苟”、“大庭广众”等。
误用习惯用语可能导致表达不准确,甚至产生歧义。
二、纠错技巧1. 通过词典查找遇到词语使用不确定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确认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在线词典可以使用,也可以使用纸质词典进行查询。
2. 学习语境词语的使用往往和语境有关,学习和积累各种语境中的词语用法是提高词语准确性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多种文本,了解词语的常见搭配和用法。
3. 多思考、多练习在写作中,要多思考词语的用法是否正确,多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修改他人的文章等方式,提高对词语使用的敏感度。
4. 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在使用词语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
词语的使用应该符合文章的整体逻辑,避免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相同的词语,造成歧义或重复。
5. 寻求他人的帮助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请教他人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
可以找语文老师、编辑、母语人士等专业人士,获得更准确的词语使用建议。
结语:词语的正确使用是写作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关键。
语法错误常见类型知识点总结在我们日常的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中,语法错误时有发生。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语法错误类型,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语法错误的常见类型。
一、词性误用词性误用是指在句子中错用了词语的词性。
比如,“他很兴趣这个话题”,这里“兴趣”是名词,不能用“很”来修饰,应该改为“他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感兴趣”是动词短语。
再比如,“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著名的作者”,这里“作者”是名词,应该改为“作家”,“作家”更强调创作的行为和身份。
二、搭配不当词语之间的搭配要符合语言习惯和逻辑,如果搭配不当,就会产生语法错误。
例如,“他的学习态度明确了很多”,“态度”不能用“明确”来搭配,应改为“端正”。
又如,“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和“继承”的顺序不当,应该先“继承”,再“发扬”,改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残缺会导致意思表达不完整。
常见的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
比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进了友谊”,这个句子因为“通过”和“使”并用,导致主语残缺,应该删去“通过”或“使”。
再比如,“他正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呼吁书”,“呼吁书”缺少动词,应在“关于”前加上“呼吁”。
四、成分赘余与成分残缺相反,成分赘余是指句子中出现了多余的成分,影响了表达的简洁性。
例如,“他大约有 50 岁左右”,“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一。
又如,“这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和“当务之急”中的“当务”重复,可删去“当前”。
五、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指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
比如,“我们要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应该先“发现”不足,再“改正”缺点,改为“我们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
再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好”,这里“不仅”应放在“他”后面。
六、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结构混杂在一个句子中,造成结构混乱。
病句是常考的一个题型,我们只有对不同的错误有认识,做起题来才能胸有成竹。
下面是一些病句题目中常见的错误。
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词语误用的八种例析词语误用的八种例析1.名词误用(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条理”本是名词,此处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条理”)(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
(“中国”是名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2.动词误用(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处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动人”或“让人感动”)(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冗繁,可去掉)3.形容词误用(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沉重”是形容词,此处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悬殊”本是形容词,此处误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4.代词指代不明(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呢?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或“我们”)(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我吗?”(“他”究竟指张青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或“王捷”)5.副词误用(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
(“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6.介词不当(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应去掉)(2)我关于美学很有兴趣。
(“关于”应改为“对于”)7.助词误用(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8.连词误用(1)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并列关系,应改为“等”)(2)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
初三语文词语运用典型错误分析与实例解析在初三语文学习中,正确运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语言环境的不断变迁和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词语使用上难免会出现错误。
本文将分析一些典型的错误,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词语运用的理解。
一、词义混淆错误1. 示例:这件事让我觉得“好笑”。
错误分析:在这个句子中,“好笑”表示有趣、可笑的意思。
然而,事实上,这个句子表达的应该是让人感到尴尬、难堪的意思。
所以,正确的词语应该是“尴尬”的。
示例解析:这件事让我觉得“尴尬”。
二、词语搭配错误1. 示例:他喜欢“上路”去旅游。
错误分析:在这个句子中,“上路”表示开始出发的意思。
然而,事实上,这个词语与“旅游”不搭配。
正确的词语应该是“出发”或“启程”。
示例解析:他喜欢“出发”去旅游。
三、词性误用错误1. 示例:这个故事“颇有意义”。
错误分析:在这个句子中,“颇有意义”中的“有”是动词,而应该使用形容词“有意义”。
所以,正确的词语应该是“颇有意义的”。
示例解析:这个故事“颇有意义的”。
四、词语错字错误1. 示例:她为了考试“努力锻炼”了一个月。
错误分析:在这个句子中,”锻炼“的字写错了。
“锻炼”应该为“复习”的意思。
所以,正确的词语应该是“努力复习”。
示例解析:她为了考试“努力复习”了一个月。
五、词语搭配错误1. 示例:他对观众们“道了声谢”。
错误分析:在这个句子中,“道了声谢”中的“声”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道谢”表示对他人的感谢。
所以,正确的词语应该是“他对观众们道谢”。
示例解析:他对观众们“道谢”。
六、词语用词不当错误1. 示例:她一见到老师就愉快地“连声问好”。
错误分析:在这个句子中,“连声问好”这个词语用词不当。
因为“问好”是向他人表示问候,应该使用“连声招呼”表示频繁地招呼。
所以,正确的词语应该是“她一见到老师就愉快地连声招呼”。
示例解析:她一见到老师就愉快地“连声招呼”。
通过以上的实例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词语使用错误,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与正确词语的替换。
词类误用成因及避免策略
在现代汉语中,词类的误用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
词类误用指的是在句子中,某个词被错误地用作了不属于它自身类别的功能,如名词被用作动词,形容词被用作副词等。
这种误用可能会导致句子的意义变得模糊或产生歧义,影响读者的理解和交流的效果。
词类误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1.对词类的理解不准确:有些词在形态上相似,但所属的词类不同,如“态
度”和“态势”,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形容词。
如果对这些词的理解不准确,就可能导致误用。
2.习惯用法的影响:一些词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用法,如“努
力学习”中的“努力”是副词,不能用作形容词。
但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习惯而误用。
3.语境的干扰: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词类用法。
如果没
有仔细分析语境,就可能导致词类误用。
为了减少词类误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词类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掌握常见的词类误用现
象,提高词类使用的准确性。
2.注重语境分析:在理解句子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功能和作
用,避免因为语境的干扰而导致词类误用。
3.多读多写多练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加深对词类用法的理解和
记忆,提高词类使用的熟练度。
总之,词类误用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这种误用,我们需要加强对词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注重语境分析,并通过多读多写多练习来提高词类使用的准确性。
高中英语英语书面表达中常见的九种句法错误一、词性误用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错用为动词,形容词错用为副词,名词错用为动词等。
例:They earn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independence.他们挣钱是为了自立。
解析:independence是名词,句中误用为动词。
改为:They earn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be independent.二、修饰语错位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放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可能会引起句子含义的变化。
这一点常被同学们所忽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例: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outside the campus.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而且我将对校园外的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解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改为: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campus better.三、句子不完整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等来理解对方的意思,不完整的句子也完全可以被理解。
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学生又想加些补充说明的情况下。
例: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了解社会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等。
解析:本段后半部分“For example,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on.”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forexample,by TV,radio,andnewspaper.四、主谓不一致英语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必须与主语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