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拔尖班一年级17级2017-2018学年
- 格式:pdf
- 大小:594.30 KB
- 文档页数:8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注:本学期上课起迄日期:自2月22日至6月19日(共17周)
本学期考试起迄日期: 自6月20日至7月3日(共2周)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注:本学期上课起迄日期:自2月13日至6月17日(共18周)本学期考试起迄日期: 自6月18日至7月1日(共2周)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注:本学期上课起迄日期:自2月22日至6月19日(共17周)本学期考试起迄日期: 自6月20日至7月3日(共2周)
南京大学能源系二年级(14级)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注:本学期上课起迄日期:自2月22日至6月19日(共17周)本学期考试起迄日期: 自6月20日至7月3日(共2周)
南京大学生医系二年级(14级)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注:本学期上课起迄日期:自2月22日至6月19日(共17周)本学期考试起迄日期: 自6月20日至7月3日(共2周)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仙林)。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类二年级(17)级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仙林)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 17周) 12- 1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元月13日(共2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三年级(16)级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鼓楼)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 17周) 12-2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元月13日(共2周)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 17周) 12- 3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元月13日(共2周)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 17周) 12-4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元月13日(共2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专业四年级(15)级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鼓楼)
授课计划及课表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 17周) 12- 5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元月13日(共2周)。
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1级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以下简称“拔尖计划”)的相关文件要求,南京大学继续在2011级本科生中招收“拔尖计划”学生,有关招生办法公布如下:一、项目背景: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自2009年起联合在国内部分高水平大学中启动“拔尖计划”,南京大学是首批列入该计划的高校之一。
二、项目目标:在基础学科领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动态选拔优秀本科生,为其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构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致力于培养基础学科相关领域未来的国际一流科学家。
三、培养方式:1.班级设置设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大理科7个拔尖计划班级,分别由数学系、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天文学系、匡亚明学院管理。
2.教学安排拔尖计划一、二年级实施“大理科培养模式”,其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由匡亚明学院与各相关院系共同制定。
匡亚明学院负责实施拔尖计划一、二年级教学,三、四年级教学由各相关院系负责实施。
3.导师配备拔尖计划在本科四年内实行“双导师制”,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5的比例配备学术导师,师生比不低于1:30的比例配备生涯导师,确保拔尖计划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4. 特色培养强调“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入选“拔尖计划”的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跨学科、跨年级选修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训练;在高年级阶段可自主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入选学生将成为我校“拔尖计划本科生学术共同体”成员,还可优先享受海外学习、境外实践、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机会。
5. 学生考核学校对计划内学生实施“柔性评估”与“动态进出机制”。
南京大学拔尖计划大理科学内容南京大学拔尖计划是什么?拔尖计划是教育部出台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希望率先在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基础学科领域配备一流的师资,创造一流的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
该计划首先在全国十余所高校推行。
南京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主要是在基础学科领域开展的,而南京大学最大的特点即在于基础学科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悠久历史。
目前,南京大学在理工科基础学科领域有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9个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实力超群,成绩斐然。
尤其是匡亚明学院强化部(大理科班),它作为国家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两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它所创造和推行的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被北大、复旦等其他高校效仿,成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可以说,南京大学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所累积的丰富经验和底子,为这个计划的推行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简而言之,南京大学将以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在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六个学科开展“拔尖计划”。
学校将对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前两年实施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后两年进行“精而深”的专业培养。
南京大学拔尖计划学习方面:首先,你将享有专门的导师指导。
学校会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5的比例为每位学生配备品德兼优的学术导师,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很可能成为你今后的导师,他们将不再是你原先觉得遥不可及的或者“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将成为你学术上的引领者,带你走进科研的殿堂,你在学术上遇到什么困惑也可以随时向他们去请教。
其次,你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决定上哪些课。
你可以进行跨年级、跨学科选课,部分课程可以免修,高年级阶段还能选修研究生课程。
而在考核方面,你也不用对经历了十几年的考试心存阴影。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英才计划)一年级(19)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仙林)授课计划及课表12-1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英才计划)二年级(18)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仙林)授课计划及课表12-212-3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12-4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英才计划)三年级(17)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鼓楼)授课计划及课表12-5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15日至6月28日(共2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三年级(17)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鼓楼)授课计划及课表12-6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15日至6月28日(共2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三年级(17)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鼓楼)授课计划及课表12-7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15日至6月28日(共2周)12-8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15日至6月28日(共2周)12-9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15日至6月28日(共2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专业四年级(16)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鼓楼)授课计划及课表12-10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2月17日至6月14日(共17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15日至6月28日(共2周)。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文学授课计划及课程表(三年级)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授课计划及课程表(三年级)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文学授课计划及课程表(四年级)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同正奖教金”评审细则为提升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激励教职工投身教学相关活动,在南京同正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资助下,学院特设立“同正奖教金”,奖励在教学相关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
现将奖教金执行办法公布如下:一、奖励对象“同正奖教金”奖励对象为物理学院在职教职员工。
二、奖励标准“同正奖教金”每年奖励总额为10万元。
分别奖励在教学及相关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每年的奖励资助名额不超过10人。
奖教金的标准为:教师类一等奖2万元/年,名额为2-3人/年;教师类二等奖1万元/年,名额为4-5人/年(含思政教师1名),行政类奖0.5万元/年,名额为2人/年。
为保证奖励质量,各类奖教金名额可空缺。
三、获得奖励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类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申报教师奖教金要求:1)热爱教学,积极投身教学工作,身体力行,关爱学生,积极践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好评。
2)在人才培养或教学支撑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在上述两项工作之一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含思政教师和实验技术系列)均可申请教师奖教金。
“同正奖教金”评定委员会将根据候选人的具体情况,评定教师奖教金一等奖,二等奖候选人。
3、行政系列奖教金要求:在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得到师生普遍好评。
4、学院领导层不在奖励范围。
四、评审程序1、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学院网站发布同正奖教金的申报通知;2、由教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或由物理学院院务会提名,由“同正奖教金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审;3、评审结果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发布获奖结果,并报南京同正制冷工程有限公司备案。
五、其他1、获奖教师在下一个学年度,有承担物理学院本科生班导师的义务。
2、本办法由物理学院院务会负责解释。
中科大少年班17级毕业生名单1陈楚淮男湛江市第一中学
2陈瑾女盐城中学
3陈启宣男宣城中学
4陈心安男宣城市第二中学
5丁培员男太和县第一中学
6丁雨辰女南昌市第二中学
7董汶蒙男烟台第二中学
8伏瑾雯女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9葛婧怡女通州高级中学
10古宜民男东北育才学校
11郝中楷男荆州中学
12胡晟男天一中学
13胡哲源男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
14黄茜女新干中学
15黄子庆男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16简子哲男上海市实验学校
17刘畅男亳州市第一中学
18刘静远男山东省实验中学
19卢润月男安徽省萧县实验高级中学
20欧晓薇女南宁市第二中学
21秦朗女中学
22邵禹乔男天一中学
23史志鹏男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24王博渊男定州中学
25王家伟男合肥市第一中学
26王雨晴女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27王哲男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8吴鸿宇男临清市第一中学
29肖瑾成男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30徐蕴琦女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31杨光灿烂男上海市实验学校
32杨凌紫女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33杨哲男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34杨镇源男南阳市一中
35张浩然男兰溪市第一中学
36张力梵男山东省潍坊中学
37张鑾翔男东北育才学校
38张子桓男肇源县第一中学
39赵耀男驻马店高级中学
40赵作竑男大连市第八中学
41周舒航男滁州中学
42朱心远男市第一中学
43朱子昂男庐江中学。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
以下两门课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我国建设需要,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情操高尚,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凝聚态物理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凝聚态物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或应用背景.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各自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各自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课题及基础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并具有-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二、研究方向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一)的研究方向:(1)晶体生长、缺陷、物性(2)固体相变、光散射、内耗与超声衰减(3)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应用(4)铁电、介电薄膜物理学与集成铁电学(5)衍射物理、同步辐射及应用(6)介电超晶格、金属超晶格及应用(7)磁学、磁性材料物理(8)自旋电子学(9)纳米材料科学与物理(10)超导电子学与物理(11)生物凝聚态物理(1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13)软凝聚态物理(14)表面、界面及相关物理(15)光电转换材料物理(16)强关联电子物理学(17)团簇结构与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二)的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2)薄膜设计、生长、表征与器件(3)微波、光波吸收材料(4)稀土-过渡簇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及应用(5)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工艺(6)超导器件与新材料(7)清洁能源材料及器件(8)功能材料的设计与计算机模拟三、招生对象l.硕士研究生: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南京大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南京大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09 级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从2009级本科生开始实施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现就相关招生办法通知如下:一、项目背景: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同时为了大力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方位创新,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在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实施“拔尖计划”,我校是首批11所高校之一。
二、项目目标:在基础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努力使受“拔尖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三、培养方式:1.班级形式不单独开班,学生插班进入各学科方向09基地班学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首届“计算机科学基地班”。
详细情况见附件六。
2.课程体系依托基地班培养方案。
(非基地班学生进入该“拔尖计划”,需补修基地班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
)3.特色培养入选“拔尖计划”的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跨学科、跨年级选修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训练;在高年级阶段可自主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还可优先享受海外学习、境外实践、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机会。
4. 导师配备“拔尖计划”班在本科四年内实行“双导师制”,按照5:1的生师比配备学术导师,30:1的生师比配备生涯导师,确保“拔尖计划”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5. 学生考核学校对“拔尖计划”班学生实施“柔性评估”与“奖励优秀”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考核侧重过程性、个性化,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发展潜力,高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快乐学习,灵活考核。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拔尖班一年级(17)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1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2.0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二年级(16)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2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 2.0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专业二年级(16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仙林)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3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2.0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专业三年级(15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鼓楼)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1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2.0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三年级(15)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鼓楼)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2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2.0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四年级(14)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鼓楼)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3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 2.0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专业四年级(14)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鼓楼)
授课计划及课表
12-4 注:本学期上课起讫时间:自3月5日至6月24日(共16.0周)
复习及考试起讫时间:自6月25日至7 月8日(共2.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