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ppt (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809.50 KB
- 文档页数:8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天上的街市》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新诗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诗海徜徉”。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编辑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反映了人们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本单元编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而这个联想的“中介”便是比喻。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两个比喻,两层联想,把我们引进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编入本单元的第一篇,因为它很好体现新诗的特点,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新诗的领域。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说教材《天上的街市》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现代诗,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导语第二段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联想巧妙,想象奇特,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
诗人借助街灯与明星之间的关联,从现实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想象出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在天街闲游的牛郎织女,描绘了美丽的天街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这首现代诗,要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并运用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思维能力,体会本诗的主题思想。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前面五个单元,已经学习了朗读时注意重音、停连,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变化的朗读方法,具备了朗读这首诗歌的能力,也学习了通过关注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等阅读技巧,能够通过品析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基本的内容。
学生有联想和想象能力,但缺乏创造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调动,学生还不能区分联想和想象,更不懂联想和想象对于把握本诗写作思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需要教师精讲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微型诗歌写作。
其中教学目标2、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学法:朗读法、批注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等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古到今,浩瀚无垠的星空总是能勾起人们无限遐思,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插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故事结局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地上的牛”“儿童”“古代男子”“飘飘而至的仙女”“云朵”“喜鹊”,让学生分享牛郎织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