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哪四次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7-197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探究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 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 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 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 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 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 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 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 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探究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 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 循。——华国锋(1977年2月)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 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 么影响?
实质: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影响:国民经济徘徊不前 背景(1):“文革”结束后两年, 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材料2:
背景(2):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 大解放。
材料3: 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 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 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背景(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