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11.01 KB
- 文档页数:1
附件3: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整体目标是初期发觉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与,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一、大体要求(一)机构设置一、筛查机构(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2)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3)职责: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出具报告,资料记录归档并上报,对家庭进行告知并转诊,对通过筛查的高危儿要建议其按期至儿童保健网络随访。
二、检测机构(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
(2)取得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开展新生儿听力检测的医疗保健机构。
(3)职责:负责听力障碍确诊,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出具报告,资料记录归档并上报,对家庭进行告知,建议确诊患儿进入干与程序。
(二)人员要求从事听力筛查和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批准,经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一、筛查人员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由通过听力学专门培训的技(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二、检测人员(1)业务负责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负责听力诊断的业务工作。
(2)听力测试人员由从事听力学或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3、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运算机操作(文字处置及统计)技术且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衡宇要求一、筛查机构设置1间相对比较安静的专用房间,配备诊察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方米以上。
二、检测机构(1)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的测听室2间。
(2)诊室1间,并配诊察床,面积至少在10平方米。
(3)综合用房1间。
(四)设备要求一、筛查二、检测二、筛查(一)对象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普遍性筛查,不具有条件的地方应按照本地情形,至少进行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筛查。
听力高危因素包括: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二、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发的宫内感染;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五、诞生体重低于1500克;六、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7、母亲孕期曾利用过耳毒性药物;八、细菌性脑膜炎;九、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10、机械通气时刻5天以上;1一、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婴幼儿听力筛查流程
1. 问卷调查,家长或监护人会被要求填写有关婴幼儿听力和语
言发育的问卷,以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听力和语言表现。
2. 早产儿和高危儿童评估,对于早产儿或有听力问题家族史的
婴幼儿,医生可能会进行额外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更详细
的听力测试。
3. 临床观察,医生会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反应,包括对声音的反应、语言发育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4. 听力测试,通常使用自动听力筛查设备进行客观听力筛查,
这些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婴幼儿的听力水平。
5. 完整的听力评估,如果初步筛查结果异常或存在疑虑,医生
可能会安排婴幼儿进行更详细的听力评估,包括听觉诱发电位(ABR)测试、耳蜗电图(OAE)测试等。
6. 结果解释和干预建议,医生会解释测试结果,并根据需要提
供听力干预建议,包括康复治疗、辅助听力设备等。
总的来说,婴幼儿听力筛查流程包括问卷调查、早产儿和高危儿童评估、临床观察、听力测试、完整的听力评估和结果解释与干预建议。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婴幼儿的听力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育。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如下:
1.筛查时间。
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要进行听力初筛,如
果听力初筛不通过,则需要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听力复筛。
若听力复筛仍没有通过,则需要在3个月内转诊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相应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估。
2.筛查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包括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
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 0-4分/1min或0-6分/5min;机械通气5天以上等。
3.筛查技术。
目前我国使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主要有耳声发射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
4.评分标准。
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表示。
一般而言,
OAE和AABR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可以达到95%以上,而OAE 略低于AABR。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操作和护理【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依法开展的全国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障碍,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减少听力损害对婴幼儿各方面的影响。
我院自2008年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操作和护理上不断地得以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对象对2008年1月~2009年4月以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均进行了听力筛查。
筛查模式的具体标准按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实行两阶段筛查模式。
新生儿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再复查,仍未通过者转听力检测中心进行诊断,确定有无听力损失,以及损失程度和干预方案。
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筛查仍应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
具体方法设备采用德国产手持式规格MAICO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
检测仪器的准备主要包括:①检测仪器要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每次测试前检查仪器是否正常、电量是否充足、探针孔的通畅性。
②备好耳科专用棉签,用以清除外耳道阻塞物。
③备好探头专用细针及消毒液,以便探针孔被堵塞时能及时清理。
具体的时间和次数按卫生部“规范”实行两阶段筛查模式:新生儿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复筛。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选择为出生后48~72小时进行[1],因出生随着时间的延长,耳道内的羊水与积液等逐渐被吸收,从而提高通过率。
测试环境的准备测试房间保持相对安静、噪音不超过40分贝为好[2]。
操作时关闭周围的声源,以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
家长的准备:充分尊重家长的的知情同意权,测试前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很多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认知较少,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对外界声音刺激有反应,听力不会有问题,不愿意做这项检查。
这时应向家长耐心讲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已作为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让其明白筛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听力障碍的的后果,使其了解,多数听力受损的新生儿能听到一些声音,但并不足以促进说话能力的良好发育,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