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布局分析与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19
工厂现场布局规划与流程改善工厂布局的内容包括工厂总体平面布置(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设施的相互关系,解决物料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连接)和车间布置(解决工作地、设备、通道、管设施布置设计的总原则:整体综合原则(设计时应将设施布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优化的方案)移动距离最小原则:流动性原则(设施布置应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连续化)空间利用原则(生产区域或储存区域的空间安排,都应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柔性原则(应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布置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生产设施布局形式可按设施类别分为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大类,再来细分布置形式。
(1)固定式布置原则(项目布置):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生产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
它的加工对象位置,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
如工程建设、飞机厂、造船厂、重型机器厂等。
(2)产品原则布置(流水线布置):当产品品种少批量大时,应当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生产线或装配线。
产品原则布置设计原则:有利于工人操作方便;在制品运动路线最短;有利于流水线之间的自然衔接;有利于生产面积的充分利用。
(3)工艺布置原则(机群式):把同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
(4)成组布置原则(混合布置)成组技术就是识别和利用产品零部件的相似性,将零件分类。
一系列相似工艺要求的零件组成零件族。
针对一个零件族的设备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机器,称作机器组。
成组原则布置可以认为是产品原则布置的缩影,是将工艺原则布置系统转化为接近产品原则布置系统。
(5)不同布置类型的特征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保证物料顺畅流动,减少无价值的搬运动作,提高现场的管理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1)有弹性的生产线布置(2)流线生产的布置要点(3)一笔画的工厂布置:从提高整体效率的目的出发,将前工艺流程查一查即向工艺流程要效益。
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工厂布局是指将工厂内各种设备、设施和生产线合理布置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在工厂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工厂布局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的一些关键点。
一、布局类型工厂布局可以分为线性布局、功能布局和过程布局三种类型。
线性布局是将生产设备按照生产过程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形成一个直线或者曲线。
这种布局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工艺简单的场景,例如组装线、包装线等。
线性布局可以减少工人和设备之间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功能布局是将相似的设备和功能分类放置在一起,例如将所有的车间、仓库和办公室分开布置。
这种布局适用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频繁调整和改变的场景。
过程布局是将生产过程按照空间相对位置进行布置,例如将冶炼、熔炼、压制等相邻的工序放在一起。
这种布局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生产过程流程和自动化程度的场景。
二、布局原则在进行工厂布局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流程合理性原则:将生产过程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布置,减少物料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2.作业流畅性原则:确保生产过程没有瓶颈,物料的流动畅通无阻,避免产生等待和积压。
3.工作区域安全性原则:合理划分工作区域和非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与清洁,防止事故发生。
4.工作场地舒适性原则: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温度和照明条件等。
5.设备间距合理性原则:根据不同设备的工作方式和安全要求,设置合理的设备间距,便于设备安装和维修。
6.资源利用率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三、布局设计方法在进行工厂布局设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流程图分析方法:通过绘制生产过程的流程图,分析各个工序的先后关系和物料流动情况,确定工序之间的空间布局。
2.优化算法方法:利用优化算法来求解最优布局方案,例如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
生产空间布置一、生产空间布置设计工厂进行生产加工活动的空间统称为生产空间。
工厂进行生产空间布局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与布置工厂的生产资源、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便于工厂管理活动的进行。
生产空间布置的设计根据工厂实际产品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设计类型。
具体来说,工厂生产空间布置的设计类型如下表5-1所示。
生产空间布置设计类型表二、工厂空间布置方案以下是工厂在对其生产现场进行布置时拟定的空间布置方案,供读者参考。
工厂的车间及各种设施的相对位置,其步骤如下所述。
(1)根据原材料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向,初步布置各个生产车间和生产服务单位的相对位置,绘出初步物料图。
(2)统计车间之间的物料流量,制定物料运量表,如下表所示。
车间之间物料运量表单位:吨至 从0102030405总计01 6 5 2 3 16 02 6 1 7 03 4 5 2 11 04 7 1 8 05 3 3 合计1018116(3)按运量大小进行初始布置,将生产车间之间运输量大的安排在相邻位置,并考虑其他因素进行改进和调整。
最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因为部门01和02、部门02和03、部门03和04之间的运量较大,所以应该相邻布置。
运量图2.活动关系图法是通过图解,判明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从而得出较优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其绘制步骤如下。
01020304051吨运量2吨运量(1)绘制生产活动相关图。
下图是某工厂八个部门之间的生产活动关系图,表示各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程度。
生产活动相关图(2)从生产活动相关图可以方便地找到每一部门与其他七个部门单位的关系,图中每个菱形处于从两个部门发出的平行线的交汇区,在菱形对角线的上方填写两个部门的相关程度代号,对角线下方填写的数字表示两部门之间的相关的原因。
(3)图中最右边的菱形表示了材料库和办公室之间的相关关系,代号“I ”表示两者之间关系重要,数字“4”表示两部门间的人员联系密切,数字“5”表示两者之间的文件联系密切。
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生产能力。
而工厂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工业建筑设计来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厂房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全面探究厂房规划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整个厂房规划的整体影响效果,以期能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厂房规划;合理性;布局;策略前言:现阶段,各行各业对于生产环境和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工业建筑中,为满足工艺流程、物流运输等需求,需要建设大量不同类型的车间或仓库,这些场所的设计与布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环保水平。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厂房规划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更多利润,就需要拥有一个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工厂。
厂房建筑布局规范要从建筑结构、空间布局、环境保护、设备选型以及消防安全入手,其中厂房的建筑结构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厂房的设备选型应该符合生产需要和安全要求。
同时,应该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基于此,通过对现有工厂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提出一些可行的优化方案,从而达到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同时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二、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分析(一)厂房规划的作用在进行工厂建设时,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来说,厂房规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降低成本。
通过对厂房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例如,将不同类型、大小、形状的设备分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可以使得整个厂房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设备过多而出现拥挤现象,进而增加运输难度与时间成本等。
工厂布局设计ppt课件目录•工厂布局设计概述•工厂现状分析•工厂布局类型及选择•工厂布局设计方法与技术•工厂布局优化与实施•工厂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总结与展望01工厂布局设计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工厂布局设计是对工厂内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目的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使工厂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系统化原则灵活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将工厂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各生产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生产系统。
确保工厂布局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布局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更新。
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布局设计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明确工厂的生产需求、产品特点、工艺流程等基本信息。
需求分析将评估通过的布局方案付诸实施,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实施与调整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初步的布局设计方案,包括生产区域的划分、设备的配置等。
初步规划在初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布局设计,包括设备的具体摆放位置、物流路线的规划等。
详细设计对设计好的布局方案进行评估,检查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等。
方案评估020103040502工厂现状分析现有设施与设备设施包括厂房、仓库、办公楼、员工宿舍等设备生产线设备、检测设备、运输设备等生产流程与工艺生产流程从原材料入库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生产工艺包括加工、装配、检测等环节空间利用率与运输效率空间利用率厂房、仓库等空间的利用情况运输效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品的运输效率03工厂布局类型及选择优点物料流动顺畅,运输距离短。
设备排列紧凑,占地面积小。
•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设备故障易导致全线停产。
柔性差,难以适应产品变化。
对工人技能要求高。
01优点02设备按功能分组,布局灵活。
论述现代化工业厂区总图规划与设计摘要:当前,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极快,这就使得人们所提出的现代化工业区设计规划要求越来越严格。
特别是在空间顺序以及功能布局等多方面,优质的厂区规划设计指导效应会越来越强,其会影响现代化工业程序的后续发展情况,用其来指导厂区发展,能够赋予其更强的现代化特征,坚持并践行时代性的发展原则,使得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对此,本文主要就现代化工业厂区总图规划与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工厂总图规划设计的含义,合理的选择现代化工业厂址,规划厂区的道路,布置厂区平面。
关键词:现代化工业厂区;总图规划;设计1工厂总图规划设计概述工厂总图规划设计主要是针对工厂的功能进行划分,科学定位不同设施的平面布局。
分析现代工厂设计的理念,并把绿色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其中,这样其生产及运维管理才会变得更加的顺畅,同时其还可以适应我国未来的发展,节约工程建设的投资金额。
2选择厂址总图设计的首要标准就是选择厂址,厂址的选择是一类技术性以及科学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
其确定的选择标准需要达到拟建工厂的生产要求,响应项目所在地节能环保要求,同时还应当满足项目构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标准等。
想要保障其选址的效果,通常会采取结合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可行性研究、编制选址建议书等多个方式研究选址的内容,初步可行性研究也被称之为规划选厂,在一个或者多个的范围调查研究现场的外部条件,针对其多个备选的厂址,要论证其技术以及经济条件,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排序的处理。
可行性研究也被称之为工厂选址,以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开展后续选择厂址工作的基石,落实后续的现场外部条件,之后要针对多方案的技术以及经济进行比较和论证,让其能够给选址的决策提供帮助和依据。
在选址决策的阶段,需要保护耕地并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谨记我国土地资源使用的相关国策,尽可能的应用荒地,不要随意的去侵占耕地或者林地等。
3现代化工业厂区总图规划与设计要点3.1布置厂区平面在布置工业厂区平面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厂区的具体状况,以其状况为基准,结合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及生产工艺等特点,合理规划物流及人流线路,保障其布局的合理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