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种类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1
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大全一、边塞、军旅类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3.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4. 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汉周亚夫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细柳,号细柳营。
5.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6.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7.号角、画角、城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
诗歌常借此意象表达悲凉伤感之意。
二、送别类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 蟋蟀怀念征人。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种类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种类1、描叙性意象这种意象诉诸于诗作者的感官,它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实象,即“镜中形”(“镜”为感官,“形”为物之实象)。
它是感官“捕捉”后诗化的产物。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此诗中“青山”、“绿水”、“潮”、“两岸”、“帆”、“海日”、“归雁”为诗人所见之物,“风”为所感受之物,它们都是眼前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故为描叙性意象。
以心观物,缘心造物,便有了诗歌的描叙性意象。
2、虚拟性意象这种意象是昔日感官印象的积淀、复苏与组合,即“灯下影”,它是诗作者展开或浓缩记忆的结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羁旅行役,诗人顿感孤寂飘零,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尽管沙鸥是现实中事物,但不是眼前所见,而是联想的产物,因此,它也是虚拟性意象。
我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缺在天涯/圆在故乡/方从梦中走来/安抚我的创伤蓝海文《三个月亮》此诗中,眼前的缺月是描叙性意象,而联想和想象后的产物——圆月、方月则是虚拟性意象。
象这种虚实交错出现的意象在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蝉》里也有。
当然,有的意象介于写实与虚拟之间,舒婷《双桅船》中双桅船象征着友谊或爱情,也可以象征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借现实中的“双桅船”表达自己的现实价值追求和美学追求,也可以说为表达意旨而联想到“双桅船”。
因此,“双桅船”既是指描叙性意象,又是虚拟性意象。
诗歌,所贵之处并非情思的“露出”,而在情思的“暗含”。
“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的。
”高尔基这一宏论正好与中国的“意象”学说契合。
王维的《山居秋瞑》借“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四个“象”表现隐逸情怀这一“意”;即便是东坡颇有“理趣”的诗作《题西林壁》,也是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这一“象”承载当局者迷这一“意”的。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包括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包括:
1.明月:常常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表达深沉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2.长江:常常象征着时间流逝和历史的深远。
3.长亭: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之地,因为古代的驿道边常常建有亭子,供行人
休息或送别。
4.杜鹃:常常象征着悲苦、哀伤和思乡之情。
5.草木:常用来比喻人的命运和性格,如“红豆”代表爱情,“菊花”代表
隐逸和淡泊名利。
6.柳树: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留恋之情,因为“柳”与“留”谐音。
7.蝉:常常象征着高洁和清雅。
8.鸿雁:常常用来表达书信和思乡之情。
9.梅花: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也与傲骨和独立的人格相联系。
10.山水:常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情操,也可以表达壮志豪情。
这些意象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1. 植物意象!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枫叶,那可是秋天的代表呀。
植物可太常见啦,什么梅兰竹菊,各有各的美好寓意,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2. 动物意象也不少哇!“两个黄鹂鸣翠柳”里的黄鹂多可爱呀,能给诗增添很多活泼的感觉呢。
动物总能传达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哟!
3. 天文气象意象也很牛呢!“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在这里营造出一种静谧又有些忧伤的氛围呀。
这类意象能让诗的意境更独特嘞!
4. 器物意象也别小瞧呀!“醉里挑灯看剑”,这灯和剑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之气。
它们能让诗歌更有故事感诶!
5. 地理意象多有意思呀!“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那磅礴的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它们可是能给诗增添宏大的背景哦!
6. 人物意象可重要啦!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让我们对那种闲适的生活充满向往呢。
这些人物能赋予诗歌灵魂呀!
7. 颜色意象也很绝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鲜明的颜色让画面感超强的。
能让诗更加生动形象嘞!
8. 场景意象也不能忘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大漠的场景多壮观呀。
它们就是诗歌的大背景呀!
我觉得这些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真的是超级丰富又超级有趣,它们让诗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人沉醉其中呀!。
古诗文常见意象
1. 春天的意象:春风、花开、新绿、蝴蝶、鸟儿、蜜蜂等形象。
2. 秋天的意象:秋风、落叶、金黄、丰收、霜冻、菊花等形象。
3. 冬天的意象:寒冷、雪花、冰冻、白雪、寒梅、梅花等形象。
4. 夏天的意象:酷热、阳光、游泳、西瓜、荷花、蜻蜓等形象。
5. 月亮的意象:明亮、皎洁、溶溶、银色、圆月、弯月等形象。
6. 夜晚的意象:黑暗、星星、夜空、月光、蛙鸣、蟋蟀等形象。
7. 水的意象:清澈、流动、涓涓、波光、江河、湖泊等形象。
8. 山的意象:雄伟、峻峭、巍峨、青山、青翠等形象。
9. 花的意象:芬芳、娇艳、妖娆、花香、花语等形象。
10. 鸟的意象:自由、飞翔、高鸟、鸣鸟、飞鸟等形象。
诗歌意象分类归纳七大类
诗歌意象分类归纳七大类,具体如下:
1. 自然意象:以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花鸟、风雨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人文意象:以人类社会中的人物、事件、风俗、历史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 情感意象: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4. 哲理意象:以哲学观念、道理、寓意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艺术意象:以艺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6. 宗教意象: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道教、佛教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 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包括了大量的自然世界的象征、传承悠久的文学灵魂和历史文化影响等各种元素。
以下是对这些意象的简洁概述:1.山水意象山水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意象之一,代表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融和内心感受的反映。
山和水被用来描述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象征着人们的理想、希望和追求。
2.花鸟意象花鸟意象是指用花草树木、禽鸟等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文化思想的手段。
在诗词中,花鸟常常被用来表现美好的思想和情绪。
3.月亮意象月亮作为古人赞美恋人和经历生活的象征,被视为最具有浪漫性和诗意的意象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月色和月光经常被用来表达寂静、完美和神秘。
4.鸟意象鸟意象作为中国文学中最为典型的意象之一,被用来表达爱情和憧憬的情感。
在古代诗词中,鸟常常被描绘为美好、自由、灵巧的形象,被视为人类心灵的象征。
5.春天意象春天意象是指在春天出现的各种自然景象,如花燃、树芽、鸟鸣等来表达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在古代诗词中,春花、春雨、春光经常被用来表达生命的喜悦与无尽的希望。
6.池塘意象池塘作为一种诗意的意象,被用来表达人类内心的喜悦和纯爱。
在古代诗词中,池塘常常被描绘成和仙境、仙女有关的地方,象征着纯洁、安宁和静谧。
7.竹子意象竹子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元素,被用来表达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在古代诗词中,竹树常常被描绘成有节制、情深且具有伸张正义的形象,象征着清高、高洁、正直和自律。
8.日出意象日出作为古人赞美自然和生命的吉祥物,被广泛用于古代诗词中。
日出象征着开始、光明、新生和希望。
9.雪意象雪意象是指雪花的自然景色和代表一种内心感受的意象。
在古代诗词中,雪被用来表达自然变幻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充满了梦幻感和美感。
10.笛子意象笛子作为一种典型的古代乐器,被用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
在古代诗词中,笛子经常作为抒发思想和倾诉情感的象征。
11.龙意象龙作为一种古代的神话生物,常常被用来象征权利、荣耀和尊贵。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类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草木类:如柳(送别、留恋、伤感)、梅(坚强、傲骨、独立)、草(生命力、生生不息、希望)、松柏(孤直、顽强、高洁)、竹(气节、积极向上)等。
2. 花卉类:如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等。
3. 风霜雨雪水云类:如风(温柔、美好;冷酷、凛冽)、霜(秋色、冷酷、严厉)、雨(绵柔、愁绪;热烈、激昂)、雪(冰冷、冷酷;纯洁、美好)等。
4. 动物类:如蝉(清高、洁身自好)、鸿雁(思乡怀亲之情)、鸳鸯(恩爱夫妻)、猿啼(哀伤、凄厉)等。
5. 器物类:如琴瑟(离别之痛)、玉(高洁、美好)等。
6. 颜色类:如白(纯洁、无暇)、红(热情奔放、青春)、绿(希望、活力)、蓝(高雅、忧郁)等。
以上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了解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古代诗歌中意象主要种类:分类方式一:1、树木类2、花草类3、动物类4、风霜雨雪水云类5、器物类6、颜色类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8、地点9、其他类分类方式二: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分类方式三:1、自然意象(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2、人或事意象(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代表意象1、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标准一、自然意象。
1. 天文气象类。
- 月。
- 解析:月亮在古代诗歌里可是个超级明星意象。
它常常代表着思念。
为啥呢?你想啊,晚上大家都休息了,月亮高高挂在天上,不管你在天涯还是海角,只要抬头看月亮,都能看到同一个月亮。
所以那些离家的游子啊,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候,就会对着月亮抒情。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直白,看到月亮就想家了。
而且月亮还能暗示时间的推移呢,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亮出来的时候就是黄昏后的约会时间啦。
- 云。
- 解析:云这个意象很有趣。
有时候它代表着漂泊不定。
云朵在天空中随风飘荡,居无定所,就像那些在外漂泊的人一样。
比如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里的浮云就把游子那种漂泊、没有归属感的状态给表现出来了。
云还能表示一种高远的意境,像“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白云在天空中飘荡了千年,给人一种很空灵、悠远的感觉。
- 雨。
- 解析:雨的意象可丰富了。
春雨常常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因为春雨一下,万物复苏,就像杜甫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就像个懂事的小精灵,在春天的时候就来滋润大地,带来生机。
而秋雨呢,往往带有一种凄凉、忧伤的感觉。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一起,秋雨一下,那愁绪就像秋雨一样绵绵不绝。
2. 山水草木类。
- 山。
- 解析:山在诗里有时候代表着沉稳、庄重。
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一直屹立在那里。
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的山就衬托出诗人的雄心壮志,他站在山顶上,觉得众山都小了,自己是多么的伟大。
而且山还可以象征着阻隔,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重重的山就像困难一样挡住了诗人的路,不过后面又有转机。
- 水。
- 解析:水的意象也很有内涵。
江水常常和时光的流逝联系在一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不停地向东流去,就像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那些英雄人物也随着江水的流淌而成为历史。
而溪水呢,有时候会给人一种清新、灵动的感觉,“清泉石上流”,那清澈的溪水在石头上流淌,画面感十足,充满了生机。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象:
1.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感慨或思考。
2. 动物意象:如飞鸟、走兽、昆虫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生命、自由、爱情等的思考。
3. 人物意象:如古人、今人、友人、恋人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友情、爱情等的思考。
4. 器物意象:如琴、棋、书、画、酒杯、茶具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文化、艺术、生活等的思考。
5. 抽象意象:如忧愁、欢乐、孤独、寂寞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诗歌的常见意象
诗歌的常见意象包括以下几种:
1. 送别、留恋、伤感:例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
2. 离别:例如月亮、鸿雁、长亭、灞桥等。
3. 故乡:例如桑梓、杜鹃、鹧鸪等。
4. 飘忽不定、遣愁:例如浮云、孤灯、孤舟等。
5.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例如关山、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等。
6. 松: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7.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8.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9. 花卉类:美丽;高洁;忧郁;恋情;人生感慨。
例如梅花象征美人;莲花象征美和爱;桃花象征文人身世感慨,隐名与求仙理想寄托。
10. 草叶类: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禾黍常用来表达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11.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意象,诗歌意象还包括很多其他元素,意象的选择和使用也因时代和文化背景而异。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归类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归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下面稍加整理说明。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三)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彖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卞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彖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彖。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占便有"霜雪美人”的意彖,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古诗意象分类整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意象分类整理:
1.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阳关等。
2.思乡类:月亮、杜鹃、鸿雁、芳草、长江、黄河等。
3.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落花、杜鹃、猿猴、登高、迟暮等。
4.抒怀类:梅花、菊花、竹子、冰雪、浮云、月亮、孤舟、栏杆等。
5.爱情类:红豆、连理枝、比翼鸟、鸳鸯、蝴蝶等。
6.人生类:流水、浮云、尘埃、风雨、夕阳等。
7 战争类:烽火、长城、楼兰、关山、胡雁、边塞、半夜刁斗、连年征战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分类,实际上古诗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意象,也需要根据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种类古典诗文2011-11-06 06455d56b7b40102dsqf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种类1、描叙性意象这种意象诉诸于诗的感官,它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实象,即“镜中形”(“镜”为感官,“形”为物之实象)。
它是感官“捕捉”后诗化的产物。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此诗中“青山”、“绿水”、“潮”、“两岸”、“帆”、“海日”、“归雁”为诗人所见之物,“风”为所感受之物,它们都是眼前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故为描叙性意象。
以心观物,缘心造物,便有了诗歌的描叙性意象。
2、虚拟性意象这种意象是昔日感官印象的积淀、复苏与组合,即“灯下影”,它是诗展开或浓缩记忆的结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羁旅行役,诗人顿感孤寂飘零,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尽管沙鸥是现实中事物,但不是眼前所见,而是联想的产物,因此,它也是虚拟性意象。
我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缺在天涯/圆在故乡/方从梦中走来/安抚我的创伤蓝海文《三个月亮》此诗中,眼前的缺月是描叙性意象,而联想和想象后的产物——圆月、方月则是虚拟性意象。
象这种虚实交错出现的意象在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蝉》里也有。
当然,有的意象介于写实与虚拟之间,舒婷《双桅船》中双桅船象征着友谊或爱情,也可以象征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借现实中的“双桅船”表达自己的现实价值追求和美学追求,也可以说为表达意旨而联想到“双桅船”。
因此,“双桅船”既是指描叙性意象,又是虚拟性意象。
诗歌,所贵之处并非情思的“露出”,而在情思的“暗含”。
“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的。
”高尔基这一宏论正好与中国的“意象”学说契合。
王维的《山居秋瞑》借“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四个“象”表现隐逸情怀这一“意”;即便是东坡颇有“理趣”的诗作《题西林壁》,也是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这一“象”承载当局者迷这一“意”的。
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也注意到“意象”,他在评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指出“表情达意的唯一艺术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会是表达该特别情意的方式。
”由此可见,“意象”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下面试列举前贤良言,以为佐证1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2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
(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3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胡应麟《诗薮》)4诗是意象的表现,散文则是判断和概念的表现。
(克罗齐《美学》)5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即用纯意象或全意象。
(庞德)6意象是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既然意象如此重要,那么,在诗歌阅读中,我们如何把握“象”中之“意”呢?既然“象”是“意”的载体,那么,把握“象”便是解诗明“意”的前提。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分三类解说一、有诗眼的诗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斛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此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斛叶、枳花”八个“象”构成深秋凄凉清冷的早行图,它反映了诗人归乡之切;而“凫雁”这一颇有回归意蕴的“象”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情绪。
再看全诗,你会发现诗眼有悲、思。
前者奠定情感基调,后者反映情感指向。
综合把握,此诗的“意”为诗人思乡之切和故土难至的伤感情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诗中“象”为玉笛声,从“闻折柳”可知其声伤感(古有离别时折柳相送的习俗,此“玉笛”所奏一定是写离情别绪的古曲《折杨柳》)。
再联系诗眼“故园情”,可知洛城的夜晚,春风中传来的《折杨柳》激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由此,便把握了全诗之“意”。
有诗眼,便意味着诗歌有了明示信息。
揪出诗歌中的“意象”,借助诗眼,便能理解其“意”。
这也是解诗的一个“法门”。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均可这样解读。
二、有暗示信息的诗歌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上,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此词“象”为“雨、罗衾、流水、落花”,令人感受到春天的寒意和春去的伤感,但“客”(羁旅之人)、“别时容易见时难”暗示了这位亡国之君因囚困您现在阅读的文章出自语文轩,我们的域名是汴梁、故国难回而哀痛。
再结合“象”,不难把握此词的“意”亡国之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这首诗的“象”有“野草花”、“夕阳”、“燕”。
前两个意象构成荒凉的夕暮图。
那么“意”呢?是表现人生苦短的伤感,还是故园之思?不得而知。
但此诗未句却暗示了王朝更迭,世事沧桑。
曾几何时,朱雀桥、乌衣巷这些曾是象东晋王导、谢安这些达官贵宦居住的繁华之地,今日却有野花。
至此,此诗的“意”便明朗对王朝盛衰兴亡的感叹。
不少诗歌,虽无诗眼,但可借助其具有暗示功能的诗句、语词来理解“象”,从而把握“意”。
象韦庄的《台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可这样解读。
附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三、隐藏信息的诗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暮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此词的“象”有“落花(后以“胭脂泪”比喻)、暮雨、晚风、东去长流的水”,前三个构成暮春落红风雨图,令人联想到“怎敌他,晚来风急”“砌成此恨无重数”等词句;后一个象喻“恨”之绵绵无期。
此词的词眼为“恨”,但为了什么而遗憾?是恨时光匆匆,伤春日将去,还是别有兴寄?此时,仅凭四个“象”,一个“恨”,是万万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需联系词隐藏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际遇。
此词是李煜的后期之作,词人亡国被羁,身陷汴梁,面对令人伤感的物象,所“恨”应为故国不存之哀,命运陡转之痛。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其一)注1画角古代军乐器,其声凄厉哀怨。
2惊鸿原形容女子的姿态轻盈,“翩若惊鸿”是也,此指唐婉。
此诗“象”有“斜阳、画角、春波”,构成已非昨日的“沈园”的凄凉图景,但为何而伤心?如果不联系注释2,不联系陆母粗暴扼杀陆游与表妹唐婉的一段姻缘这一典故,我们是不能理解陆游心曲的对唐婉的深长思念和有情人不能终身厮守的刻骨伤痛。
对于隐藏信息的诗歌,我们一定要联系相关材料,或注释,或时代背景,或个人遭遇,或诗人思想倾向,或人文典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象”,把握“意”。
象秦观的《踏莎行·彬州旅馆》、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可这样读。
附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以上三类诗歌,无论是哪一种,其“象外之象”、“象外之旨”,都是我们读诗再创造的终点。
无论有无明示信息,都离不开对“象”的把握,我们一定要因象悟意,因为意在象中。
不过,不少诗歌的意象不只一个。
为了找准“象”解准“意”,有必要对意象组合的方式有所了解。
因为把握规律,方能以简驭繁,举重若轻。
诗歌意象组合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一、并列式所谓并列式,就是意象按照一定的构思意图并列组接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新的图画的意象组合方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两个对比关系的意象“酒肉臭”、“冻死骨”并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唐王朝潜伏的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意象既相对独立又构成整体。
彼此之间,是并列的,铺陈的,互补的,有情感上的“和声”之效。
不过,有的彼此间有语词相连,有的则无。
⑴意象间无语词“粘结”。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句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同属苏州横塘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凄迷的画面,从而借相思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此句连设比喻,生动表现了“愁”,别有创意,词人因此有“贺梅子”之称。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句将“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两组相隔甚远的四个的意象联系起来,反映了昔日火热、豪迈的战斗生活,从而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此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舒婷的《思念》(首节)也属此列。
在此,援引《思念》(首节)如下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只不过,此诗第二、三节起到了将“挂图、代数、独弦琴、念珠、桨橹”五个意象连缀起来的作用)没有语词“粘结”的意象彼此“脱节”(英美意象派诗人称之为“意象脱节”),但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审视,却有“语不接而意接”(方东树《昭昧詹言》)的特征。
它多以名词(名词性短语)组合形式出现(修辞学上名之为“列锦”),有情感线索贯穿,而且能强烈刺激读者想象,从而进行再创造。
(2)意象间有语词“粘结。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
杜甫《绝句》此诗末两句将“碧江、白鸟、青山、红花”四个意象连缀起来,流露出诗人思乡的感情。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此时以“春风不解”、“一场愁梦酒醒时”两句“粘结”“稀疏的红花、绿草、杨花、莺、燕、炉香游丝、斜阳”七个意象,流露出无尽的春愁。
她把带血的头颅 /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 让所有的苟活者 / 都失去了重量韩瀚《重量》此诗用“都失去了重量”来“粘结”“带血的头颅”、“苟活者”两个意象,从而突出了张志新烈士死得“比泰山还重”。
二、叠加式所谓叠加式,指将两个(或多个)、两组(或多组)不同时空的意象叠合的组合方式。
庞德所谓的“意象叠加”,旨在将丰富的含义包孕、诞生在彼此映照渗透的意象中,以及叠加后的艺术图景里,即“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赫尔姆)。
需指出的,意象彼此不能独立,只有叠加成为整体,意象才有存在的价值。
例如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将意象“面孔”、“花瓣”叠加,你会发现“花瓣”喻“面孔”,“黑色枝条”喻车厢,从而表现了诗人瞬间的感受。
孩子 / 在土里洗澡 / 爸爸 / 在土里流汗 / 爷爷 / 在土里葬埋臧克家《三代》将“孩子、爸爸、爷爷”三个意象叠加一起,才构成中国农民这一意象,全诗也才成为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