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99.12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突出表现在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棘手,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
如:20世纪80年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时,临床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十分敏感、耐药菌株几乎为零、但经过20多年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
如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高达70%,幽门杆菌的耐药率则升至82%。
而美国FDA在2000年4月刚批准问市的“超级抗菌药”利奈唑胺(Linezolid) , 即在同年的5月~12月巳有5例耐药报告,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呀。
抗菌类药物和抗寄生虫类药物不仅在医药界被广泛滥用,在农业和畜牧业中,这类药物的使用亦十分广泛。
现代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已经离不开兽药的使用。
即使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大国家,养殖业的生产同样离不开兽药。
以美国为例,1997年全年的销售额为36亿美元,其动物产品的产量为656.92亿磅,每生产一磅肉,需投入动物保健品(药物和疫苗)5.5美分(约合人民币0.45元)。
兽药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的物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要保障动物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又要保障对动物和人的安全。
现代兽药安全的概念,已扩展到包括兽药对使用的靶动物的安全;对生产、使用兽药的人的安全;对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者的安全;以及对环境的安全。
从食品生产链来讲,兽药行业与养殖业产品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兽药用于动物一般都是群体用药,一旦使用不当,即造成动物源食品的兽药残留,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相当于无论健康人还是病人都在摄入药物。
从生态环境来讲,大量的使用兽药,兽药从动物排泄物排出动物体外进入到环境,给局部(动物养殖场周围)甚至大面积(通过施肥、特别是水产用药)环境带来污染问题。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项目建设是“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需要重庆三峡库区作为全国柑橘优势产区,冬季气温较高,且无霜冻,适宜发展晚熟柑橘。
重庆市将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柑橘产业。
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中明确:做强柑橘产业。
按照市场引导、农民主体、适地适种、连片展原则,坚持鲜食与加工相结合、新建与改建相结合,重点发晚熟品种。
以三峡库区为重点,新建标准化柑橘果园84万亩,造老果园20万亩。
将江津区、垫江县、云阳县、巫山县建成面积20亩、产量20万吨、行业产值2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地,扶持壮国家级柑橘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到2015 年,全市柑橘基地面达到30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15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00吨,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把重庆柑橘打造成中国柑橘第一品牌和全市第一优势特色产业,形“五个最大、一个第一”格局。
江津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建设长江柑橘生态屏障带1.5万亩;改造老果园5万亩;到2020年江津全区的柑橘总面积将达到23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功能都较为齐全的优质晚熟柑橘生产基地。
“森林重庆”催生苗木产业化发展,统筹城乡建设为苗卉苗木带来了发展空间。
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中明确:做大林业产业。
加快森林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林业“五大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十二五”期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6500万亩。
加快发展林禽(畜)养殖、林下特色种植等,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
大力培育苗木和花卉市场,做大做强苗木和花卉产业。
到2015,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江津林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抓住森林重庆建设的机遇,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启动绿化长江活动、长防林三期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