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各论(四)_2011年版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下列液体药剂的叙述( )是错误的
A:溶液剂分散相粒径一般小于1nm
B:高分子溶液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0nm
C:混悬剂分散相微粒的粒径一般在500nm 以上
D:乳浊液药剂属均相分散体系
E:混悬型药剂属粗分散体系
答案:D
解析:乳浊液药剂属均相分散体系与混悬型药剂同属粗分散体系。
故答案选D
2、下列( )不属于表面活性剂
A:脱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类
B: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类
C: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
D: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E:聚氧乙烯脂肪酸类
答案:E
解析:聚氧乙烯脂肪酸类分子结构中仅具有亲水基团,因此不是。
3、表面活性剂不具备的性质是( )
A:显著降低界面张力
B:亲水亲油平衡值
C:临界胶团浓度
D:克氏点和昙点
E:适宜的粘稠度。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1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thread-716090-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2单元:中药的性能】/thread-716147-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3单元: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thread-716624-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4单元:中药的应用】/thread-716627-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5单元:解表药】/thread-717676-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6单元:清热药】/thread-718579-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7单元:泻下药】/thread-718801-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之《中药学》【第08单元:祛风湿药】/thread-719631-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09单元:芳香化湿药】/thread-719632-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0单元:利水渗湿药】/thread-719633-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1单元:温里药】/thread-719634-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2单元:理气药】/thread-719635-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3单元:消食药】/thread-719636-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4单元:驱虫药】/thread-719637-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5单元:止血药】/thread-719638-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6单元:活血祛瘀药】/thread-719640-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7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thread-719641-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8单元:安神药】/thread-719642-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19单元:平肝息风药】/thread-719643-1-1.html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讲义整理之《中药学》【第20单元:开窍药】/thread-719644-1-1.html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之《中药学》【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thread-719645-1-1.html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之《中药学》【第二十二单元:收涩药】/thread-719646-1-1.html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之《中药学》【第二十三单元:涌吐药】/thread-719647-1-1.html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之《中药学》【第二十四单元:杀虫燥湿止痒药】/thread-719648-1-1.html执业药师考试资料整理之《中药学》【第二十五单元:拔毒消肿敛疮药】/thread-719649-1-1.html。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题4二、配伍选择题1、A.五碳醛糖B.甲基五碳糖C.六碳醛糖D.六碳酮糖E.糖醛酸指出下列糖的类型<1> 、α-L-鼠李糖A B C D E【正确答案】 B<2> 、β-D-葡萄糖A B C D E【正确答案】 C<3> 、D-木糖A B C D E【正确答案】 A<4> 、D-葡萄糖醛酸A B C D E【正确答案】 E<5> 、D-果糖A B C D E【正确答案】 D2、A.獐牙菜苦苷B.苦杏仁苷C.芥子苷D.天麻苷E.牡荆素<1> 、属于醇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正确答案】 A<2> 、属于酚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正确答案】 D<3> 、属于碳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正确答案】 E<4> 、属于硫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正确答案】 C3、A.β-葡萄糖苷键B.α-去氧糖苷键C.β-果糖苷键D.S-苷键E.α-葡萄糖苷键<1> 、杏仁苷酶可水解A B C D E【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杏仁苷酶,可以水解一般β-葡萄糖苷和有关六碳醛糖苷,专属性较低。
<2> 、麦芽糖酶可水解A B C D E【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α-葡萄糖苷水解酶:如麦芽糖酶。
<3> 、转化糖酶可水解A B C D E【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β-果糖苷水解酶:如转化糖酶,可以水解β-果糖苷键而保存其他苷键结构。
4、A.伞形花内酯B.邪蒿内酯C.花椒内酯D.白芷内酯E.补骨脂内酯<1> 、线型呋喃香豆素类A B C D E【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总论历代本草代表一.《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著作,载药365味,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730味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
并以小字加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
三.《新修草本》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苏敬,载药800味以上,并以图文并貌的方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载药1746味,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详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方药。
五.《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味,六.《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清代代表作。
载药921味,新增716味。
中药的性能中药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
四气,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有寒热二性。
寒凉性药物,表示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性药物表示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五味,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
(一)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二)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三)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四)苦:能泄,能燥,能坚,。
能泄一指清泄火热;二指泄降气逆;三指通泻大便;能坚指虚火有阴。
(五)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六)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
(七)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中药的应用配伍相须:指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练习题3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练习题3 1、以下药物中具有酶的诱导作用的是〔〕。
【单项选择题】A.氯霉素B.西咪替丁C.苯巴比妥D.异烟肼E.胺碘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苯巴比妥是肝药酶的诱导剂,可以增加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加速另一种药的代谢而干扰该药的作用。
氯霉素、西咪替丁、异烟肼和胺碘酮是酶的抑制剂。
2、血容量扩张剂右旋糖酐的作用机制是〔〕。
【单项选择题】A.影响酶的活性B.影响核酸代谢C.补充体内物质D.影响机体免疫功能E.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容量扩张剂右旋糖酐作用机制是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通过部分形成高浸透压而产生相应效应。
3、参加乙醇能增加苯巴比妥在水中的溶解度,那么乙醇是〔〕。
【单项选择题】A.助溶剂B.增溶剂C.乳化剂D.极性溶剂E.潜溶剂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潜溶是指混合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出现极大值,乙醇的参加就利用了混合溶剂的原理。
4、乙酰胆碱为〔〕。
【单项选择题】A.第一信使B.第二信使C.第三信使D.受体E.离子通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乙酰胆碱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是指神经递质等细胞外信使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膜外表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5、属于气雾剂中的潜溶剂的是〔〕。
【单项选择题】A.硬脂酸镁B.丙二醇C.可可豆脂D.二氯二氟甲烷E.司盘8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丙二醇为气雾剂中的潜溶剂。
6、以下哪种剂塑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以产生持久药效?〔〕【单项选择题】A.口服制剂B.缓释剂C.靶向药物制剂D.控释剂E.注射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缓释剂是指药物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以到达较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产生持久药效。
7、肾小管中,弱碱在酸性尿液中是〔〕。
【单项选择题】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D.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弱碱____物在酸性尿液中,易解离,排泄快,重吸收减少。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考点精要第一部分总论考点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考点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2、常用道地药材产地: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川乌/附子)、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苍术)、广东(陈皮、砂仁)。
3、中药的采集(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地上部分】益母草、豨莶草、灯芯草、泽兰、荆芥、紫苏;【花粉】蒲黄;【果实】马兜铃、瓜蒌、槟榔;【种子】决明子、白果;【带花的果穗】夏枯草;【根】大黄、生地黄、黄芩、紫草、茜草、龙胆草、天花粉(瓜蒌根);【茎】天麻、薤白(2)采收季节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③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
④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二、八月)采收。
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
考点三:中药的炮制1、炮制目的(1)盐制: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的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的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2)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聚乙二醇在固体分散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塑剂
B:促进其溶化
C:载体
D:粘合剂
E:润滑剂
答案:C
解析: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应具有无刺激、无毒;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主药的疗效及稳定性:能达到最佳分散状态,价廉易得。
常用的载体材料有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材料三大类。
常用的水溶性载体材料由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类、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糖类(如山梨醇、蔗糖)等。
难溶性载体材料有纤维素(如乙基纤维素)、聚丙烯树脂类等。
肠溶性载体材料有纤维素类(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等)、聚丙烯树脂类。
2、采用单凝聚法,以明胶做囊材制备微囊时可采用作凝聚剂的是( )
A:石油醚
B:乙醚
C:甲醛
D:丙酮
E:甲酸
答案:D
3、X 型题 属于靶向给药的制剂有( )
A:脂质体。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答案(题库版)1、单选雄黄的条痕是()。
A.红色B.白色C.黑色D.褐色E.浅橘红色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常用矿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雄黄药材为块状或粒状(江南博哥)集合体。
呈不规则的块状。
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浅橘红色。
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
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
石膏药材为纤维状的集合体。
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
白色、灰白色或浅黄色,有的半透明,条痕白色。
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2、单选为侧柏叶的性状特征的是()。
A.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B.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性,长5~20cm,宽2~6cmC.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D.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E.多皱缩、破碎,有短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常用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①侧柏叶: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质脆,易折断。
气清香,为苦涩、微辛。
②大青叶:多缩皱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性,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柄长4~10cm,浅棕黄色。
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③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稍隆起。
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3、单选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是()。
A.糊精B.淀粉C.乳糖D.甘露醇E.磷酸氢钙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片剂的辅料"。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醋炙后可发挥引药入肝作用的是(分数:2.00)A.牡丹皮B.柴胡√C.黄柏D.苍术E.枳壳解析:[解析] 醋柴胡的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
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症。
2.姜炙法炮制药物时每100kg净药材用生姜(分数:2.00)A.1kgB.10kg √C.100kgD.50kgE.25kg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辅料姜的用量。
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
3.血虚便溏患者应用何种当归(分数:2.00)A.当归尾B.酒当归C.土炒当归√D.当归炭E.醋当归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当归的不同炮制品。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①生品质润,具有补血,调经,润肠通便的功能。
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当归生用还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肠燥便秘,痈疽疮疡。
②酒当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③土炒当归,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可用于治疗血虚便溏,腹中时痛。
④当归炭,具有止血和血作用。
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
4.盐炙黄柏的作用是(分数:2.00)A.清热泻火B.生津润燥C.滋阴降火√D.利尿、固精E.止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黄柏用盐炮制后的功效。
盐黄柏可引药入肾,缓和枯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
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足膝痿软,咳嗽咯血等。
5.在药理作用方面,蜜甘草显著强于生甘草的是(分数:2.00)A.抗心律失常作用√B.激素样作用C.分泌抑制作用E.解毒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蜜甘草的药理作用。
甘草蜜炙前后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炮制温度越高则甘草酸含量下降越多。
202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炮制后毒性降低,具有温肾暖脾作用,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的饮片是A.白附片B.炮附片C.制川乌D.淡附片E.黑顺片正确答案:B2.炮制可以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炮制后性味由辛温变为苦凉的饮片是A.炙甘草B.清半夏C.制何首乌D.胆南星E.熟地黄正确答案:D3.含强心苷类化学成分的药材是A.细辛B.牛黄C.合欢皮D.斑蝥E.香加皮正确答案:E4.结构类型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的化合物是A.小檗碱B.麻黄碱C.氧化苦参碱D.士的宁E.汉防己乙素正确答案:B5.能够增加难溶性药物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剂型是A.蜜丸B.浓缩丸C.水丸D.滴丸E.水蜜丸正确答案:D6.藿香正气水的剂型是A.口服液B.流浸膏剂C.糖浆剂D.酊剂E.合剂正确答案:D7.粉末显微鉴别可见纤维鲜黄色,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纺锤体或呈分枝状,壁厚,竖纹明显的药材是A.地黄B.肉桂C.黄柏D.黄连E.厚朴正确答案:C8.图示中药为半枝莲的是A.B.C.D.E.解析:A是半枝莲,B是麻黄,C是鱼腥草,D是广藿香,E是薄荷。
9.图示中药为自然铜的是A.B.C.D.E.解析:A是自然铜,B是赭石,C是滑石,D是石膏,E是硫黄。
10.图示中药为决明子的是A.B.C.D.E.解析:A是吴茱萸,B是决明子,C是小茴香,D是补骨脂,E是牛蒡子。
11.图示中药为知母的是A.B.C.D.E.正确答案:A解析:A是知母,B是白术,C是玉竹,D是狗脊,E是黄芪。
12.中国药典规定以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的药材是A.秦皮B.丹参C.何首乌D.虎杖E.苦杏仁正确答案:C13.花蕾期由绿色转为红色时采摘晒干的药材有是A.金银花B.红花C.辛夷D.西红花E.丁香正确答案:E14.中国药典规定以异嗪皮啶,迷迭香酸为指标成分的药材是B.补骨脂C.厚朴D.五味子E.肿节风正确答案:E15.中国药典规定二氧化硫残留不得过10mg/kg的药材是A.党参B.白术C.天冬D.山药片E.天麻正确答案:D16.产地加工时要置沸水中略烫的药材是A.红参B.黄芪C.太子参D.白芍正确答案:C17.药用部位为块根入药的是A.百部B.天南星C.虎杖D.狗脊E.商陆正确答案:A18.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是A.《本草纲目》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经集注》正确答案:C19.五味对人体有不同效用,效用为能泄,能坚,能燥的药味是B.苦C.甘D.辛E.咸正确答案:B20.关于煎膏剂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入炼蜜成炼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B.因制备不当,贮有时易出现“返砂”C.成品中需要添加防腐剂D.应密封,贮存于阴凉处E.不溶物检查,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正确答案:C21.中药在切制时通常需要进行水处理软化、适宜的软化方法有利于保证饮片质量。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第一章中药与方剂考点历代本草著作:《神农本草正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考点中药性能理论。
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叫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四气: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所示效用: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燥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考点五味(1)确定依据。
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①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药物有荆芥、薄荷和川芎。
气虚阴亏者慎用。
②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药物有黄芪、熟地、核桃仁、甘草等。
凡温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③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药物有木瓜、乌梅等。
凡邪未尽之证均慎用。
④苦:能泄、能燥、能坚。
药物有黄连、黄柏、知母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⑤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药物有昆布、海藻等。
脾虚便溏者慎用。
⑥涩: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药物有猪苓、茯苓等。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3)气味配合的原则: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有二;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