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叙文的语言“靓”起来(27张)
- 格式:ppt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10
作文中如何做到语言新颖作者:刘会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2年第02期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一篇有创意的文章,除了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新颖外,语言也要新颖。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做到语言新颖?我觉得不妨從以下四个方面勤加训练。
一、改变常规句式创建新的句式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官,行美以感目。
语言要做到三美,不光要表意准确,同时要注重音律上的美感和行文上的清丽雅致,新颖独特。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常规句式,创建新的句式来使语言变得灵动。
比如描写春草,可以写“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也可以像朱自清一样,写“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将定语“嫩嫩的”“绿绿的”后置,后置之后,改常规句式为长短句交错的句式,这样长短句交错,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语言节奏,同时强调、突出小草的质地和颜色。
鲁彦曾这样描写大海落潮时的画面“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这组句子,为了表现落潮时大海的特点,先用两个长句来比喻,引起读者联想,接着用两个短句“低低地”“轻轻地”形容,强调大海落潮时轻柔、静谧的特点,然后再用两个长句比喻,这样长短句交错的句式,不仅给人音律上的美感,而且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人如临其境。
二、巧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譬如,比喻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譬如,夸张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是语言有创意的直接体现。
让我们来重温经典“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六大步骤,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可见,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对表达思想、提升文章品位的重要性。
语言有文采,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博得阅卷者的青睐,从而获得比较可观的分数。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那么,怎样使语言有文采、靓丽起来呢?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在选用词语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能调动人感官体验的词语,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不疼不痒的词语。
句子有长短、整散之别;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异;结构有常式、变式之不同。
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不能呆板地运用一、二种句式。
二、选用句式,添亮增色选用句式,是说句式运用要灵活,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长句与短句结合,或整句与散句兼行等。
句式的灵活运用,常常能使文章摇曳生辉、添亮增色。
【例如】我们班会说话的有三种人: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声嘶力竭,据理力争,这是第一种;几人一窝,天南海北,谈古论今,随口神侃,这是第二种;故作愚笨,实则聪颖,妙语联珠,专门搞笑,这是第三种。
上段文字,单就词汇本身而言并不高深,但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句声调铿锵,陡增亮色,境界全出,彰显出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对称的美感。
三、巧用修辞,增添文采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
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
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
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就能“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例如】要表达“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爬满了青苔”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上到处布满青苔。
”语句显得平淡而乏味。
如果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这样表达:“他微笑着,看青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青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青苔浸上佛头。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范文一: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希望文章的语言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提高作文语言的方法。
第一,用词准确。
词汇可以说是作文语言的基石。
我们要确保所使用的词语能够严谨地表达我们的意思,不能为了华丽而使用高深的词汇,要避免使用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生僻词,以免语言表达不清晰。
第二,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我们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解释我们的观点,或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来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深受感染。
第三,注意句式的多样性。
作文中重复的句型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看起来枯燥无味。
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一些长短不一的句子,或者用问句、感叹句来吸引读者。
第四,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同样意思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洁而清晰的语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具有辨识度。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长句改成简单明了的短句,或者把一些冗长的袭略换成简洁有力的词语。
以上是我个人对如何提高作文语言的小建议,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要点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用词准确、采用比喻、注意句式的多样性和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重点在于提高作文语言,从词汇、修辞手法、句式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展开,总结出了提高作文语言的方法。
用词准确的重点在于不能为了华丽而使用生僻词汇,要保证语言表达清晰。
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重点在于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深受感染。
注意句式的多样性的重点在于保持文章的新颖感,吸引读者。
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的重点在于保证文章具有辨识度。
范文二: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作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人在写作文的时候,感觉语言乏味、表达力不强,为了使作文语言更加靓丽,我在此提供几条建议。
第一,用词考究。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载体,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就能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而一个不准确的词语就可能让人误会。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古语曰:“言之无味,行而不远。
”平淡枯燥,毫无色彩如同嚼腊的文章谁也不愿读。
要想使文章生动形象有文采,就要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充满诗情画意。
1、巧用修辞添魅力:比喻、拟人等诸多修辞方法,能化平淡无奇的语言为生动有趣,变抽象枯燥的道理为具体形象,还可以把你喜爱的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充满情趣,让人倍感亲切。
在写作文时,如能巧妙恰当地使用这些修辞,文章的语言就会熠熠生辉,平添诸多魅力。
我们欣赏的一些优秀作文大都如此,或妙喻添彩,或拟人增情,或排比造势┉┉例:早晨,不安分的阳光总是透过窗帘的细纱,均匀地铺在地上,像一滩柔软的细沙,我打开窗帘,让和煦的阳光在我脸上跳跃,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刺眼,望着它,昨日的疲劳一扫而空,心灵瞬间平静下来,如一潭清澈的湖水,阳光温和的问候,告诉我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新的挑战,新的事情又会到来,不要停留在昨日的辉煌,脚步不要停歇,新的高峰等待攀爬。
每当此时,心灵便会成为鲜艳的金黄,和着朝阳,不断向前。
(湖北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在窗前欣赏阳光》)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不安分”、铺”、“跳跃”、“问候”等词语,赋予阳光以人的动作,这样静态的阳光,在作者的笔下就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变得鲜活起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对阳光的喜爱之情。
2、妙借引用放异彩:引用是巧借他人衣,为己添亮色,即巧妙地使用别人的言语来包装自己。
引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名言警句、诗句歌词、广告谚语、影视经典台词┉┉它们语言精炼且富有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写文章时若能根据需要巧引妙用,不但能使文章文采飞扬,绚丽多姿,处处弥漫着“驿路梨花”的芳香,还能显示出丰厚的文学功底与文化底蕴。
例:(1)老同桌说:“前世五百次的回哞才可以成为同桌,我真的信!希望今生还有机会与你同桌。
如果没有,我会努力在这最后的几十天里,和攒够五百次回眸,来生与你相遇时再同桌下去!(选自《作文》中的《同桌》)(2)感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与岑参一起分担“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的怅惘,与陶渊明共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王勃共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2005年广西桂林中考作文《我越来越爱书》)(1)中巧妙地活用了佛家的一段经典语录,风趣活泼之中表达了对同桌的眷恋之情;(2)把一些诗文名句巧妙地串联起来,通过引用的诗文表达了自己对书的喜爱,使文章魅力无限,大放异彩。
作文教学教学设计妙笔生花——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文中生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探究作文中生动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2、能力目标:在明确生动语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生动语言的写作。
3、情感目标:欣赏经典语句,感悟生动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要点】:品味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探究如何能使语言生动,实践尝试写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把一篇优秀的作文比作是一棵苍翠挺拔、生机勃勃的大树,文章主旨就如同树根,文章构思就如同树干,文章素材就如同树枝,那新鲜活泼、鲜嫩碧绿的树叶呢,就是文章行文的语言。
一篇文章,如果有较高的立意、有精巧的构思、厚实的素材,是否就能成为一篇好的习作呢?当然不能,还需有精妙的语言为文章添枝加彩,还需有传神的语言为文章着墨增香。
语言,承载着主旨,体现着构思,诠释着素材,对文章至关重要。
好的语言,让人舌底生香,如沐春风;而乏味的语言呢,就如同残枝败叶,让人味同嚼蜡。
那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称得上“靓”呢?请看——〔出示课题〕首先我们要具体感受一下,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呢?品一品——什么是生动的语言?二、展示优美片段,体会靓丽语言的特征。
各种树开花了,万紫千红的。
地上还有些不知名的野花,引来了很多的蜜蜂,蝴蝶也飞来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你读了之后又什么感受对,读后我们好像感受到的是一个百花竞放,蜂围蝶闹的春天!那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能具体的说一说吗?小结:我们通过品味朱自清的《春》可以发现像这种运用具体可感的细致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从而达到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语言,就是生动的语言。
初中语文习作指导-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变得鲜活靓起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美”,从而得到好的分数。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叫“有文采”?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当然,词句漂亮,行文华丽,固然是有“文采”,但更多的情况下,“文采”指内含的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它以自然流露为上。
语言是文学的衣裳。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
满足于“语言通顺”,则毫无文采;词汇贫乏,则句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则毫无趣味。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就要想方设法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以鲜活靓丽的语言取胜。
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可不可以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可不可以考虑用一个有力的反问?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
怎样做到有“文采”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颜文静《寻人启事》)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
四种小方法,让普通的记叙文马上变得高大上!记叙类文章的结构首先要合理有序,在此基础上还要追求新巧别致,只有新巧,才能引人品读。
新巧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选用一种最恰当的形式表现文章的立意。
下面介绍四种方式,以期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横向剪辑式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刻板、平淡,他们似乎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从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剪辑,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比如,《凡人智慧》在构思上就显示了“横向剪辑”的魅力。
文章描写的是一个智慧老人,这位老人是个知识分子,“不教作文教诵诗”“打着雨伞读‘红楼’”“强迫子女闯世界”,他无拘无束,难登大雅之堂,却令人敬重,故而作者由衷地感叹:“凡人智慧,不可奢求,罢了,罢了……”整篇文章横向剪辑了三个生活片段,读来饶有意趣。
二、纵向连缀式“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缺少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
但是,如果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丰富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共描绘了三副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共游西湖,三是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
这些场景在时间上相距较远,跳跃性较强,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作者却以时间推移为序,通过自己的感情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天衣无缝地把它们连为一体。
由于这一情思的连缀,作品就疏中见密,纵深而又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三、对照式“对照”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现象等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这种方式安排结构,能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对照主要有两种形式:(1)纵比。
纵比就是把同一事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
记叙文语言优美的“四要”技巧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是写作者的追求,这需要在文章的语言上下功夫。
文章通过对斟酌词语巧排列,恰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选句式交错配合使用,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这四种技巧的分析和运用举例,总结出了可以使文章语言优美的“四要”技巧。
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更能使文章准确的表情达意且有文采。
标签:作文语言技巧富有文采的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语言。
优美的语言形象具体,生动灵活,新鲜深刻,能把动人的情景、事物的哲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
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是每个学生在写作时的共同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文章语言优美呢?做到“四要”能助其一臂之力。
一、要斟酌词语巧排列,以求贴切达意从小学到初中,每位学生的词语积累已有相当数量,这无疑为他自己写出语言优美的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大家都知道,词语往往是多义的,并且同一种事物又可以用多种词语加以表示,所以词语的精选是保证语言准确、顺畅的关键,必须严格挑选,反复斟酌,以求贴切、达意。
如:这个句子“无怪乎许多来到大理的游客都要设法去观看(观赏)一下这个人间奇景”。
这个句子是选用“观看”还是“观赏”?究竟选取哪个词语更适合呢?从通顺的角度来讲,这两个词语并不存在差异,但是因为是“奇景”,所以“观赏”更适合人们的心态。
另外,词语的组合也必须细心排列。
因为,词语的不同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出现截然相反的意思。
如:(1)屡战屡败,(2)屡败屡战。
在这两组例句中,只是“战”与“败”二字的先后顺序有别,但这两种不同的词语组合方式,表达的意思却有着极大的差别:(1)句表现了溃不成军,(2)句则表达了百折不挠的精神。
可见,词语的组合也必须精心推敲,巧妙编排,以求准确的表情达意。
二、要恰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形象性的语言就是逼真灵活的语言。
逼真的基础是准确,这除了精心选词外更要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
如下面这段描写雨后春景的文字:“每一棵树都仿佛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