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有13种情况可 以不经过著作权人授权、且无需支付 报酬。如:传播新闻、教学研究、执 行公务、盲文或义务教育普及、资料 保存等。
我国目前在法律适用上主要有我国《著 作法》,但受保护的作品必须符合两个 特性:1、独创性;2、可复制性。此外, 还有《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2、对域名的淡化行为(故意混淆);
3、对域名的恶意抢注。
我国目前在处理域名侵权纠纷案件时, 一般的处理原则是“注册在先”,及采 取“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和“恶意抢注 无效”两个例外原则。
我国目前在法律适用上,主要有我国《商 标法》以及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保护商 标持有人尤其驰名商标的合法利益,其次 是以《反不正当竞争》作为兜底保பைடு நூலகம்条款, 用于制裁域名侵权行为中的“恶意抢注”、 “盗用”和“淡化”等行为,以弥补《商 标法》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不足。
网络为知识产权大量而廉价的复制和传播提 供了技术可能。
网络著作权纠纷一般涉及的三方面: 1、网络文学有没有著作权; 案例1:陈卫华、戏说maya 、电脑商情报社 案例2:e龙网、搜狐
二、网络著作权
2、网页设计和网站内容有没有著作 权;
案例:搜狐、新浪、搜虎 3、上网后的文学作品有没有著作权。 案例:王蒙等、首都在线
由于每个域名都是全球唯一的,简短、容易 记忆的域名就具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案例:某大西洋岛国的域名价值
(-300万美元)(1200万美元)
由域名引发的法律问题:
1、对域名的盗用行为,俗称“搭便车”;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CNNIC商标被厦门 中企联网络服务公司冒用,以骗取企业 注册.COM域名 。
避风港原则:通知+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