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26.50 KB
- 文档页数:16
2024年马铃薯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马铃薯(Potato)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马铃薯的广泛种植和消费对许多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马铃薯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全球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是世界上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全球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
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家。
3. 马铃薯消费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马铃薯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钾等营养物质,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此外,马铃薯的多种加工方法和用途,使其在各种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马铃薯市场的发展。
4. 马铃薯进出口情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依赖进口满足其马铃薯需求。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之一,但其生产能力有限,需要大量进口。
此外,一些马铃薯生产国也通过出口来获取经济收益。
5. 马铃薯价格波动马铃薯市场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气候因素、政策调整等。
由于马铃薯是一种易腐食品,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
价格波动对于种植者和消费者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6. 马铃薯市场竞争态势全球马铃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
竞争优势包括价格竞争力、产品质量、供应能力等。
在一些国家,马铃薯种植者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量和质量,获得竞争优势。
7. 马铃薯市场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马铃薯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
此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8. 结论综上所述,马铃薯市场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全球马铃薯生产和消费都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供应链短板、农民收入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受限,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科技支持与培训、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提升产品加工技术等。
这些建议旨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建议,相信马铃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将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为农民和经济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贡献。
2. 正文2.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马铃薯产业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技术水平相对不高。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产量、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马铃薯产品在市场供应链上存在短板,导致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生产积极性不高。
马铃薯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市场价值。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2 问题一: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种植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种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了产量不稳定,甚至出现了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情况。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因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等特点,受到了全球各地农民和消费者的重视。
本文将从马铃薯的品种特点、种植面积、产量等方面分析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展望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马铃薯的品种特点马铃薯作为一种主食作物,其品种特点对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马铃薯品种不断推出,品种品质稳定,选择面广。
主要品种包括早熟型、中早熟型、中晚熟型以及晚熟型等。
不同品种在生长周期、抗病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差异,农民可根据自身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作为主食作物的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约1840万公顷增长到2019年的约2040万公顷,增幅约11%。
同时,全球马铃薯总产量也随之增加,从2000年的约3.75亿吨增长到2019年的约4.70亿吨,增幅约25%。
在国内,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约120万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约340万公顷,增幅约183%。
与此同时,马铃薯产量也从2000年的约400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约1000万吨,增幅约150%。
三、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1. 马铃薯产地环境逐步优化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种植技术的提高,马铃薯的种植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通过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引进,包括新品种的选育、高效耐病的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有效地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马铃薯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粮食、饲料等多用途作物,我国各省都有种植,其产量比例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常年保持在3%左右,占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也是维持在4% ~5% [1]。
目前,中国发展马铃薯的生产潜力极大。
二零一五年,国家举办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会议确定了将积极推进优质马铃薯的主粮化的重要策略,将马铃薯与小麦、水稻、玉米并称为全国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的主粮化是国家在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常态背景下积极推进平衡粮食战略的重大选择,对全国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马铃薯种植,粮食安全马铃薯是茄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中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所含的矿物元素也较别的作物更加丰富,氨基酸组成齐全,含多种维生素。
在食品工业历史上马铃薯可用于生产如酒精、淀粉、面粉等产品,因此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的研究发展对于中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的中长期粮食有效供应和保障国家和地方粮食供给安全有极重要意义。
据《中国农业年鉴》数据,2014年,我国的马铃薯生产种植规模为约556万hm2,鲜薯产量达到9551.5万吨,面积比例和马铃薯产量比重均约占全世界产量的1/4[2]。
1我国马铃薯种植现状1.1种植区域划分马铃薯种植的产区已经遍及全国,并针对不同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发展出了各自适应的种植模式。
李志勤等以栽培类型为基础,结合生物学特性以及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把中国的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区划分为了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个特色优势区域。
北方一作区包括北方7省及河北省、辽宁省、陕西省、山西省的北部,该马铃薯种植区的栽培面积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0%左右,是中国马铃薯的一个主要产区。
该种植区域的日照十分充足,昼夜垂直温差相当大,适于马铃薯早熟生育。
本区马铃薯几乎一年有一熟,品种类型以中熟种为主。
西南混作区是中国的第二大马铃薯生产区,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北方一作区,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9%。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近年来全球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19年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万公顷,总产量达到亿吨。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
此外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是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生产国。
我国马铃薯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万公顷,总产量达到亿吨。
同时我国马铃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农民收入得到有效提高。
传统的马铃薯贮藏方法主要包括堆放法、窖藏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易发霉变质等。
为解决传统贮藏技术的不足,国内外学者积极开展马铃薯贮藏技术研究。
目前主要的现代贮藏技术包括气调贮藏、真空包装贮藏、低温贮藏等。
这些技术在保持马铃薯营养成分、延长保鲜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未来马铃薯产业将朝着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马铃薯产量;推广先进的贮藏技术,降低损耗;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创新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和地位马铃薯又称土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全球第四大经济作物。
在世界范围内,马铃薯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面积广,产量巨大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马铃薯约有亿吨,其中近一半用于食品加工,如薯片、炸薯条等。
一、我国马铃薯出口概述马铃薯作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根据国际联农组织数据库,目前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二千万万公顷(约三亿亩),总产量达到三点五亿吨;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达8421万亩,总产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达8892万吨。
我国马铃薯产品在国际贸易上的市场份额一直相对较小,但发展速度较快:从2000年起,我国马铃薯进出口贸易开始以年均18.33%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马铃薯5.76%的增速,并在2006年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
总体而言,我国马铃薯出口具有以下特点:1.马铃薯出口呈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马铃薯产品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8.35%,其中2013年的出口贸易额就达到了3.45亿美元,是2000年的20倍。
但总体出口量和出口额占世界份额的比重都很小:2000年—2013年出口量从52100吨增加到413700吨,所占全球比重从0.4%上升到4.69%;出口额从0.13亿美元增加到3.54亿美元,所占世界比例从0.24%上升到3.98%。
2.马铃薯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我国马铃薯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四类:(1)鲜、冷非种用马铃薯;(2)冷冻马铃薯制品;(3)马铃薯淀粉;(4)未冷冻的马铃薯制品。
其中又以(1)(2)类未经深加工的初级产品为主,而(3)(4)类经深加工的产品出口量却很少。
如我国在2013年出口薯条11500吨,进口却达145000吨。
3.马铃薯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主要出口去向地集中于东南亚及与我国邻近的国家,如我国冷冻马铃薯制品的出口几乎全部依赖日本,2013年中国向日本出口冷冻马铃薯产品达1.1万吨,占据该类马铃薯制品出口的96%。
又如我国马铃薯淀粉的出口地集中于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另外,南非和越南是中国种用马铃薯的主要出口地,以2013年为例,出口上述两国的种用马铃薯占当年出口量的75%。
4.马铃薯出口前景较好国内较为充足的马铃薯供给、马铃薯产业的集聚化趋势、加工能力的增强和价格上的相对优势等因素,是推动我国马铃薯出口的主要力量。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 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薯。
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 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
其中,荷兰是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
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
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2023年马铃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品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主要食品用途是直接食用和加工,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加工成为薯片、薯条、薯泥、薯饼等食品。
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大,其市场环境十分广泛。
以下将对马铃薯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国内市场环境1.1 需求量大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马铃薯作为一种健康、营养且方便加工的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除了普通人家庭的直接消费以外,马铃薯还是餐饮行业的重要配料之一,大量供给餐饮行业对需求量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1.2 市场价格较为稳定马铃薯虽然有一定季节性,但由于其供应量大,市场价格在整个年份内相对较为稳定。
对于种植者来说,这种稳定的市场价格可以提供稳定的收益。
1.3 竞争激烈由于马铃薯是一种传统农作物,种植者数量众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加之马铃薯的全生长周期长,占地面积大,春季田间备耕、夏季的生长护理和秋季的收获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植者面对的压力十分巨大。
二、国际市场环境2.1 供求关系差异明显全球马铃薯的供求关系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等,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小,相对于马铃薯需求量较少,因此价格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等,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相对供给过剩,价格较低。
2.2 马铃薯加工业需求量持续增加除直接消费以外,国际上马铃薯加工行业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的要求提高,薯片、薯条等加工食品成为流行零食且有比较好的利润,对市场需求影响较大。
2.3 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马铃薯的种植极为依赖气候条件。
德国、法国等国家原产地气候相对稳定,马铃薯的品种选择也较为丰富。
相应地,种植者要获得优质马铃薯也面临着更大的环境不确定性。
以上是对马铃薯行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马铃薯是一个重要的农作物和食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很大。
中国薯类生产、消费和贸易研究报告一、中国薯类生产情况(一)中国薯类品种结构2003年,中国薯类的播种面积为970.2万hm2,总产3513.3万t。
其中,马铃薯的播种面积452.23万hm2,占薯类的46.6%,总产量1361.9万t,占薯类的38.8%;甘薯播种面积517.97万hm2,占薯类的53.4%,总产量2151.4万t,占薯类的61.2%。
从历史变化趋势看,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占薯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比重都不断增加,而甘薯产量及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二)中国薯类生产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
2003年世界马铃薯的收获面积为1889.7万hm2,中国收获面积为450.2万hm2,占世界比重为23.8%;马铃薯世界产量为31081.0万t,中国为6681.3万t,占世界的21.5%;世界马铃薯单产16447.7kz/hm2,单产最高的美国41151.7kg/hmt,中国单产14841.9kg/hm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9.8%,比美国低63.9%。
1961年到2003年,中国马铃薯收获面积及其占世界比重都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从1996年开始所占比重都在20%以上,所占比重最小的1961年为5.9%,最大的2002年为24.6%。
马铃薯产量及其占世界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从2000年开始,占世界比重都在20%以上,所占比重最小的1963年为4.4%,所占比重最大的2002年为23.5%。
世界和中国的马铃薯单产在波动中不断上升,世界单产的平均水平一直高于中国,但差距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差距最小的1998年,只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5%。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
2003年世界甘薯收获面积为903.1万hm2,收获面积为530.9万hm2,占世界比重为58.8%,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世界甘薯产量为12185.3万t,中国产量为10019.2万t,占世界的82.2%;世界甘薯单产水平为13492.7kg/bm2,最高的是日本23705.3kg/hm2,中国18872.7kR/hm2,比世界高40%,比日本低20%。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现状概述马铃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加剧,我国马铃薯产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马铃薯产量逐渐下滑,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和种植技术不断落后导致产量无法提升。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消费者口味变化和其他作物的替代,马铃薯市场需求呈现下降态势。
种植技术落后,农民在种植、施肥、防病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种植管理标准,导致管理混乱。
营销渠道狭窄,农民在销售马铃薯时遇到困难,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加剧了生产者的负担。
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种植技术,完善管理制度,拓宽营销渠道,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马铃薯产量下滑马铃薯产量下滑是当前马铃薯产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的影响以及种植面积的减少,马铃薯的产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气候变化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极端天气条件如干旱、水涝、冻害等都会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除了气候因素外,病虫害的侵害也是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马铃薯生长周期长、生理特性复杂,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会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种植面积的减少也是导致产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很多农户放弃了马铃薯种植,导致种植面积减少,进而影响了整体产量水平。
要解决马铃薯产量下滑的问题,需要加强气候监测、科学合理种植管理,推广抗病虫害品种,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中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消费者对马铃薯产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2024年土豆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土豆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本文旨在对土豆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土豆的产量、出口和进口情况以及消费趋势,来揭示土豆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土豆产量分析土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作为主食供人们食用。
根据国际农业发展研究所的数据分析,全球土豆产量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稳步增长,到目前为止仍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各国土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目前,世界主要土豆生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和美国等。
土豆出口和进口情况分析土豆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土豆出口量稳步增长。
一些土豆生产能力较强的国家,如荷兰、法国和德国等,是土豆的主要出口国。
而主要的土豆进口国包括英国、西班牙和日本等。
土豆贸易的增加主要受益于全球市场的开放以及运输和储存技术的改进。
土豆消费趋势分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豆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土豆作为主食,在许多国家的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土豆的加工和制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例如,土豆片、土豆泥和土豆糕等加工产品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特色小吃。
因此,土豆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的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土豆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土豆市场在未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土豆作为主食的地位不可替代,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其次,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土豆的需求增加。
此外,土豆加工产品的创新和增加也将提高土豆市场的潜力。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对土豆的种植产量和品质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研究和农业管理。
结论土豆市场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土豆产量、出口和进口情况以及消费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土豆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土豆种植和市场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
国内外马铃薯深加工现状及我国深加工问题分析中国食品产业网:马铃薯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淀粉工业、饲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等。
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升世界首位,消费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虽然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 中国马铃薯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总产量的21%。
但在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中仅有14%用于粗淀粉和粉条加工,其余都只作为鲜食和饲用,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少数小型食品加工厂生产马铃薯炸片。
而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的马铃薯约有80%用于加工。
一、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总栽培面积2000多万公顷。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并颇得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美国马铃薯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在超级市场,马铃薯食品随处可见。
全国约有300多个企业生产油炸马铃薯片,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30 千克。
再加上用来加工成淀粉、饲料和酒精等的加工量已占到马铃薯产量的85%左右。
目前,美国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品种已超过100种。
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约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全价饲料等。
欧盟国家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其中瑞典的阿尔法。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马铃薯适应性很强,而且产量高、热量低、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甚至被当作主粮食用。
但是在我国,直到去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才被提出。
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
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且环境承载力越绷越紧,急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
而马铃薯作为继小麦、玉米、水稻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马铃薯产业现状1、种植面积和单产连年增加,但单产仍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非常广,但产量比较集中。
内蒙古、湖北、云南、陕西、山西、福建6省就占了总产量的60%200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72.5万hm2,到2013年增加到561.7万hm2,年均增速为1.43%,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马铃薯单产以1.5%的年均增长幅度提高到了17t/hm2,但是,与19t/hm2的世界平均单产相比,仍有一段差距。
而且我国不同省份的马铃薯单产差异较大。
2013年,广东、黑龙江、江西的平均单产在25t / hm2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内蒙古、宁夏、山西、贵州4省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马铃薯农业开发的意见来看,到2020年,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单产分别还有18% 15%勺发展空间,而且马铃薯增加的种植面积主要是利用冬闲田,因此不会对其他三大主粮有影响。
2、消费结构极不均衡,加工业水平落后我国对马铃薯的利用主要包括鲜食、饲用、留种和加工。
但是各用途分布极不均衡,仅鲜食就占到总量的60-70%饲用占13流右,而最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加工仅占10%以2013年为例,有超过5500万吨马铃薯用作鲜食,而用作加工的低于1000万吨。
90年代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才开始发展,21世纪以来初具模型,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学院:园艺学院班级:园艺092姓名:马克学号:2009010507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近期马铃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
其发展都朝着有利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销售情况生产与销售特点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
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
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1.面积规模和产量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使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
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
2008年播种面积为466.34 hm2 ,折粮(马铃薯产量按5kg折1kg粮食计算)总产量为1415.60万吨。
2009年播种面积达到508.8万hm2,折粮总产量有1464.6万吨。
而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2.主要产地及其所占比例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可分为4个具有特点的类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
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其中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1/3。
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而近年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心总体呈现西移南移趋势,区域比较优势呈现东部下降西部增强的趋势。
目前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
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高居三甲。
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3.主要品种(1)北方一作区:该区适应品种较广,早、中、晚熟品种均可种植。
主要栽培品种有东农303、克新四号、超白、乌盟601、黄麻子、陇薯四号、安农5号、五里白、系薯1号、安薯56、克新一号、克新2号、克新3号、克新13号、高原3号、高原4号、高原7号、高原8号、同薯8号、同薯9号、坝薯10号、晋薯2号、晋薯5号、宁薯1号、宁薯3号、宁薯5号、内薯7号等。
(2)中原二作区:主要种植品种有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鲁马铃薯1-3号、东农303、克新1-4号、中薯3-5号、早大白等。
(3)南方二作区:该区目前栽培主要品种除一些农家品种外,还有金冠、台湾红皮、集农958、克新3号、坝薯3号、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
(4)西南单双季混作区:该区主要栽培品种有新芋4号、川学56、鄂783-1、鄂马铃薯1号、南中552、鄂马铃薯3号、安薯56等。
二、我国马铃薯的销售情况1.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相对于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的趋势、相对平稳的波幅.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1990年以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年际间的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5%.但其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经常超过30%.如1994年马铃薯价格高达0.125~0.15元/kg.而1996年降到0.025~0.05元/kg 111。
2006~2008年间。
在国内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
马铃薯价格相应上涨.从2006年11月的1.1元/kg 增长到2007年11月的1.3元/kg(图1),2008年5月部分市场甚至上涨到2.3元/kg。
2008年下半年随着我国物价整体增速的回落.马铃薯价格也逐渐回落.到2008年10月,马铃薯批发价格回落到1.1元/kg(图2)。
马铃薯市场价格较大幅度波动。
除了季节性因素之外。
还说明了我国马铃薯市场体系仍不成熟.产业组织体系不够健全。
2.消费与加工发展势头迅猛首先.我国马铃薯消费目前正处于需求增长的加速通道。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制品尤其是快餐食品在我国的普及.我国马铃薯人均消费量迅速增长。
根据FAO数据。
2003年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包括加工品折合为原薯)已经达到51kg,为美国的56%,高出32kg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2~2007年,我国马铃薯消费以鲜食、饲料为主,马铃薯加工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快餐业相对发达的城市。
马铃薯薯条需求存在旺盛前景.据估计。
在未来5年内随着快餐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薯条消费量将增长20%。
由于产量提高、加工技术可行、加工成本优化。
马铃薯将取代红薯成为粉丝、粉条加工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餐饮业和普通百姓对粉丝、粉条的需求日益扩大.也直接刺激了对马铃薯的旺盛需求。
其次.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发展和提升时期。
一方面,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铃薯加工增值链条在我国得到了延伸。
马铃薯加工业从原先仅限于加工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条等中低端产品。
已经扩展到加工薯片、薯条、全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增值空间日益扩大。
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比如。
马铃薯从初级产品加工成淀粉,增值600%;加工成全粉,增值12倍以上;加工成膨化食品增值30倍:加工成薯条增值40~50倍121。
而随着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国产比率将日益提高.未来5年内马铃薯加工产品需求的50%以上将由国产产品满足.对马铃薯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3.出口以鲜、冷马铃薯为主,产品较为集中中国出口的马铃薯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鲜、冷费种用马铃薯是中国出口额最大的马铃薯产品,尽管受2008年金融危机负面影响,鲜、冷费种马铃薯仍然保持上涨,出口呈逐年增长势头,出口额从2001年的961万美元增长的2009年得11185万美元,年均增长35.91%。
出口第二大产品室冷冻马铃薯制品,出口额从364万美元增长到2017万美元,年均增长23.87%。
马铃薯淀粉出口额居第三位,为冷冻马铃薯制品出口上升较快,出口额逼近马铃薯淀粉,有望成为第三道马铃薯出口产品。
下表1数据表明,中国各类马铃薯产品的出口额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初级产品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加工品;初级产品出口额从1055万美元增长到11582万美元,年均增长34.92%;加工品从724万美元增长到7303万美元,年均增长33.5%;初级产品和加工品的出口比例有2001年得1.5:1扩大到2006年3:1,之后又恢复至1.5:1的水平。
高附加值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对出口企业来说利润空间更大,发展清洁大于初级产品,随着中国企业加工技术和能力的提高,马铃薯加工品的出口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
4.国外出口产品流向集中主要出口至东亚、东南亚国家。
市场集中度较高表2数据表明。
2001-2009年主要出口马来西亚、日本、俄罗斯、越南和韩国,对五大市场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8%。
其中马来西亚是中国鲜、冷非种用马铃薯的第一大出口国,占该品种马铃薯出口的45%;韩国是马铃薯淀粉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出口额占42%:日本是冷冻马铃薯制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90%以上的冷冻马铃薯制品出口到日本。
5. 出口总额增速较快,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中国马铃薯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增长尤为明显,出口额从2001年得1778万美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得15348万美元,增长了7倍多,年均增长30.92%。
从2006年开始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中国成为马铃薯贸易净出口国,2009年贸易顺差已扩大到9010万美元。
图3 中国马铃薯进出口贸易三、我国马铃薯生产与销售特点分析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
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
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
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
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
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
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
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
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第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通过大量引进技术装备,并积极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带动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如部分淀粉企业采用了刨丝机和全旋流分离装置,使淀粉游离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淀粉提取率由原来的不足80%提高到84%一86%,个别企业达到87%一88%。
蒸汽去皮、水力切条和低剪切制薯泥等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薯条、薯片和全粉的加工质量。
第五,马铃薯加工增值链条得到延伸。
马铃薯从初级产品加工成淀粉、精粉、全粉、膨化食品、薯条、薯片和薯泥,增值空间巨大,吸引了许多社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