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 世界的物质性
- 格式:ppt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
2.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角度,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一、哲学上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__________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
(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引入新课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的物质性。
(二)讲授新课世界的物质性(板书)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阅读与思考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阅读与思考《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2、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性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1)反对否认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形而上学;(2)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既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与运动【原理内容】(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史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史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错误倾向】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5、运动和静止【原理内容】区别: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无疑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绝对运动是包含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支撑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