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河北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报告王文霞 吕志强 刘建兵 刘晓梅 谷 峰(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石家庄050031)摘要:对近年来河北省或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密度、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减幅度、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等主要性状的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按照高产、早熟、抗倒、耐密筛选顺序,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良好的玉米品种,作为河北省主要推介品种。
试验结果表明,裕丰310和金农738这2个春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春播区推广种植;禾硕107、兰德玉22、正弘66、正弘689、农大372和大地916共6个夏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夏播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河北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评价河北省是玉米种植大省,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hm2以上,约占全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2%。
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要求,筛选推介河北省春播区、夏播区主推品种,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岗位团队按照河北省玉米产业体系工作总体部署,征集近年来通过河北省或国家审定的31个新品种,围绕高产、早熟、抗倒、耐密的选择目标,开展2020年河北省玉米产业体系品种筛选与评价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向社会宣传推介,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持续向好发展[1-2]。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春播区参试品种7个:纪元108、农大372、蠡玉171、蠡玉103、裕丰310、裕丰623、金农738;夏播区参试品种24个:蠡单20、裕丰620、MC812、正弘66、大地916、德丰C919、禾硕107、正弘658、宏瑞2081、纪元156、正弘758、洰丰118、兰德玉22、沃玉21号、先达718、迪卡653、衡9、正弘689、冀农707、联美853、希普18、巡天969、农大372、巡天1102;对照品种(CK)均为郑单958。
1.2 试验方法 春、夏播玉米均采用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不少于300m2,种植行数不少于10行,试验地周围设置不少于4行的保护行,试验地一侧设置不少于120cm的观察道,全区收获,称鲜果穗重计产,每品种随机抽取鲜果穗20kg,测干籽率,折算每667m2产量(保留2位小数)[3]。
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需要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广泛试验,以确定适合各地生产的优良品种,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玉米种植指导。
二、试验内容1.试验区域选择:选择我国主要玉米生产区进行试验,包括北方、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
2.试验品种选择:根据各地玉米种植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农民的种植偏好等因素,选择各地适合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试验。
3.试验设计:采用多地多点试验设计,每个试点选择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试验的代表性。
4.试验指标:包括玉米的产量、营养价值、品质等指标。
通过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情况、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价,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
三、试验方法1.试验田选取:选择试验田地时,要考虑土壤肥沃程度、排水情况、日照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试验田地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种植管理:按照农民常规的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个试验田地的有关数据,包括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产量等指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每个品种的优势、劣势以及适应性等。
四、试验组织与实施1.组织机构:成立由相关专家、研究人员组成的玉米品种试验组织机构,负责试验的组织与管理。
2.试验实施:根据试验计划,将选择的玉米品种分发到各试验地点。
试验组织机构将指导各试验地点的种植管理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试验结果评估与推广: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筛选出优良的玉米品种,并制定推广方案,向农民推广适合各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五、试验周期与预期效果1.试验周期: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预计试验周期为2-3年。
2.预期效果:通过品种试验,确定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农业发展。
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与效果河北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玉米是该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并有效防控各类玉米病虫害,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了一次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
本文就该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设计本次试验从2019年春季开始,持续到2020年秋季。
试验面积为100亩,选取了玉米播种前的土壤改良、种子处理、种植密度、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控等环节进行综合调控。
1. 土壤改良在播种前,对试验地块进行了土壤全面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肥力。
采用了石膏、有机肥和复合肥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预防种子上的病菌和虫卵对幼苗的侵害。
种子消毒采用了50%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浸种处理。
3. 种植密度根据当地条件和玉米品种特点,确定了适宜的种植密度。
在试验地块上,分别设置了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三个处理,探讨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4. 施肥方案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设计了合理的施肥方案。
试验地块分为对照组和施肥组,对照组按照当地传统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施肥组采用了钾肥和磷肥等措施进行增施。
5. 病虫害防控根据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试验地块上设置了除草、病虫害防治、病尸清理等处理,试验过程中及时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试验实施过程试验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按时按步骤进行操作。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将种子放入杀菌剂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备用。
5. 病虫害防控根据设计方案,对试验地块进行病虫害防控。
对照组和施肥组均进行除草、定期观察病虫害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试验效果评估通过对试验地块的种植和管理,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评估综合防控试验的效果。
1. 产量和品质在玉米收获季节,对试验地块的产量和品质进行调查和分析。
玉米区域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我们决定开展玉米区域试验。
二、试验目的。
1. 通过试验,选育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
2. 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玉米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3. 为玉米种植区域提供科学种植指导,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试验范围。
本次试验将在我国不同玉米种植区域开展,包括北方黄淮海玉米区、华北玉米区、东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等。
四、试验内容。
1.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2.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不同的栽培技术试验,包括密植、间作、施肥、灌溉等。
3. 对不同试验区域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生长期、病虫害情况、产量等。
4.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
五、试验方案。
1. 选取试验地点,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的试验地点。
2. 选取试验品种,根据试验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3. 制定试验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试验方案。
4. 实施试验,按照制定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玉米品种的种植和栽培技术的实施。
5. 数据采集和监测,对试验区域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6.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
六、试验预期效果。
1. 通过试验,选育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2. 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玉米栽培技术,为玉米种植区域提供科学种植指导,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
玉米区域试验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实施,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玉米种植区域提供科学种植指导,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
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与效果河北省景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玉米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保障景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全程综合防控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以及其效果,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景县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发展。
一、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背景景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典型的黄淮海农业区。
景县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大,国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
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景县玉米产量稳定性并不高,对此,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了对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重视,以寻求更好的玉米生产模式。
二、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内容1. 种植选址:在景县范围内,筛选出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并针对不同的地块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址。
2. 种子选择:选用优良的种子进行种植,以确保玉米的生长质量。
3. 土壤改良: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使土壤质量得到提升,适应玉米生长需要。
4. 病虫害防控: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较少的病虫害侵害。
5. 种植管理:加强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包括适时的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
6. 生长监测: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对玉米生长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监测网持续跟踪和调整生长制度。
7. 采收后续处理:对采收的玉米种子进行精细化的处理,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
三、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试验和实践,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量提高:通过优化种植地点、改良土壤、精选种子、科学管理等措施的实施,景县玉米的产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比传统种植模式,产量有明显的提高。
2. 质量提升: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控和管理,景县玉米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仅产量增加,而且质量也更加优良。
3. 成本节约:全程综合防控试验采用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A.1物候期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小区有50%穴数的幼苗出土高度2-3cm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3吐丝期:小区50%以上的雌穗吐出花丝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4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5成熟期:小区90%以上果穗的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6生育期:从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总天数。
A.2农艺性状A.2.1株型:吐丝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三种,调查一次重复。
A.2.2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A.2.3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第一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A.2.4倒伏率: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A.2.5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A.2.6空秆率:收获时,调查不结果穗和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A.2.7双穗率:收获时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A.3果穗性状(1-6项一般以计产样本穗由大至小排列,从中取代表性的10穗测量)A.3.1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
A.3.6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一、物候期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发芽出土高约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3、抽雄期:全区50%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50%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5、成熟期:全区90%的植株果穗籽粒硬化、种胚出现黑层的日期。
6、生育期: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天数。
二、特征特性1、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地表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2、穗位: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从地表到最上部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3、倒伏率(根倒):倒伏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
以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作为倒伏指标,4、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蜡熟期调查。
5、空株率:收获时在两个重复内计算每区空株(包括有穗无粒及果穗有10个籽粒以下的植株)株数,以百分数表示,求其平均数。
6、穗长:小区内连续取10个正常穗,测定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7、穗粗:取样同上,以干果穗中部为准,量其直径,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8、秃尖:取样同上,测定干果穗秃尖的长度,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9、穗行数:取样同上,计算大部分果穗中部籽粒行数,行数特别多或特别少(不足30%)的果穗不计,求其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10、出籽率:以小区或取样的果穗风干至恒重时,称其籽粒干重,然后以(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1、千粒重:晒干脱粒后,籽粒混合均匀,数500个籽粒称重,重复两次,以克表示。
若两次重复相差4~5克以上时,需称第三次,取相邻近的两个数,求其平均值,不保留小数。
12、粒型:分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三类。
13、粒色:分黄、红、白、黄白。
2023年河北普通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引言为了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对2023年河北省普通玉米品种进行试验。
本方案旨在明确试验目的、方法、预期成果和风险管理,为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目的1.筛选适应河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
2.为河北省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玉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试验地点与时间1.试验地点: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种植区作为试验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2.试验时间: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
四、试验方法与技术路线1.品种筛选:收集国内外优质玉米品种资源,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品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等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测定指标:观测记录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抗病性、抗倒伏性等性状,测定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各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
五、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1.筛选出适应河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为河北省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3.推动河北省玉米产业升级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为相关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和参考信息。
六、风险管理与保障措施1.风险管理: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试验田块的正常生长;(2)定期观测和记录试验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3)与相关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玉米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000一、生育期与生育时期000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0002.出苗期:全区苗高2~3cm的幼苗达50%以上的日期。
0003.拔节期:全区50%以上植株基部茎节开始伸长,手摸茎秆基部能感到节的日期。
0004.大喇叭口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上部叶片(棒三叶)甩开呈现喇叭口形的日期。
0005.抽雄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的日期。
0006.吐丝期: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伸出苞叶2cm 左右日期。
0007.成熟期:全区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在籽粒基部出现糊粉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日期。
0008.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时所经历的天数,(或出苗至成熟所经历天数)。
000二、生长发育状况0001.植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抽雄前把叶拉直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或量自然高度;抽雄后测定从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
一般在乳熟期调查,以cm表示。
0002.茎粗: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测定近地面第三节间扁圆一面的直径,以cm表示。
0003.穗位高度:从地面至成熟果穗着生节位的距离,以cm 表示。
0004.展开叶数露出叶环的叶片数。
0005.可见叶数:拔节前心叶露出1~2cm,拔节后露出5cm 的叶片数。
0006.单株叶片数:一株玉米上叶片总数。
0007.单叶叶面积:A=LW×O.75式中:A为叶面积(cm 2);L为叶长(cm),即从叶环至叶尖的长度;W为叶宽(cm),即叶片最宽处;0.75为系数。
0008.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绿叶面积(cm2) ×单位土地面积内株数/单位土地面积(cm2)000三、测产及考种指标0001.空秆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空秆(果穗含子粒在30粒以下)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0002.双穗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结双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0003.籽粒产量:将小区内全部果穗风干到恒重,脱粒称重,折算成每公顷产量(kg/ hm2)。
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前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不同品种的试验,以找到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
因此,本文将就玉米品种试验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试验目的。
1. 确定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2. 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3. 为农民提供种植优质玉米品种的科学依据。
三、试验范围。
本次试验将选择当地常见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试验方案。
1. 选择试验地点,根据当地的玉米种植情况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地点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选择试验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3-5个适合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
3. 设计试验方案,按照随机化设计原则,将不同玉米品种进行随机组合,设置不同的试验组合。
4. 实施试验,在试验地点进行土壤准备和播种工作,确保每个试验组合的播种面积和条件相同。
5. 管理试验,在试验期间,对不同试验组合的玉米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6. 数据收集,在玉米成熟后,对不同试验组合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
7. 数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优劣势,为后续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五、试验注意事项。
1. 试验地点的选择应代表性和可比性;2. 试验品种的选择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3. 实施试验过程中,应科学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数据收集和分析应严谨科学,排除干扰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六、结论。
通过本次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相信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能够找到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摘要介绍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包括试验地选择、播种前准备、严把播种环节、试验田间管理及调查记载、玉米试验的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丰欠影响农民收入、社会商品的供给,关乎社会稳定。
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除社会及气候原因外,品种安全是主要因素。
而品种的安全取决于玉米的品种区域试验工作。
这是我国的生态多样性所决定的,也是国家及各省玉米品种审定存在的前提条件。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是玉米品种审定的基础,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实践的桥梁,是良种选育和繁育推广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确定适应栽培种植区域的最好办法[1-2]。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其他作物试验工作一样,较长时间以来为国家及各省市、区的品种审定、利用、推广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当接到各级试验方案后,应当详细地了解和掌握试验的目的要求,如播种期、参试品种数、试验设计方法、重复次数、小区排列顺序、田间管理、调查项目及室内考种项目要求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及时把试验方案中的要求贯彻到整个试验中,以保证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作为试验负责和执行人要密切协作,针对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现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把玉米品种区域做好的重要环节作一简单介绍,希望给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仁作参考。
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的选择首先考虑代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只有这样经试验选出的优良品种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发挥较大的增产作用。
试验地块要平坦,排灌水要方便。
土壤肥力中上等且均匀,前茬一致。
肥力中上等是保证试验有较好的产量,前茬一致和肥力均匀是选择试验地的首要条件,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确度的重要方面。
肥力是否一致可以在前茬作物中进行目测,比如前茬是小麦(同一品种)在田间管理措施相同条件下,苗期和抽穗开花期在田间观察小麦的生长整齐度,大体上可以判断出土壤肥力的均匀程度,如果要更精细地了解肥力是否均匀就要做空白试验。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玉米调查项目及标准1.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1.1.2出苗期:幼苗出土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到全区2/3的日期。
1.1.3幼苗长势:幼苗3—4叶时,目测幼苗长势的强弱,分强、中、弱三级记载。
1.1.4芽鞘颜色:展开2叶之前,第一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1.1.5散粉期:小区60%的植株雄穗主轴上部1/3处散粉的日期。
1.1.6抽丝期:小区60%的植株雌穗抽花丝露出雌穗苞叶5厘米的日期。
1.1.7花丝颜色: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的颜色,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1.1.8成熟期:全小区90%以上果穗中部的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颜色和色泽的日期。
1.1.9生育日数:统计从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总日数。
1.1. 10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到成熟期≥10℃的积温。
1.1. 11植株整齐度:开花后期目测全区植株生长的整齐程度,以整齐、中等、不整齐3级表示。
1.1. 12株高:乳熟末期,实测5株有代表性植株自地表至雄蓼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1.1. 13穗位高:测定株高的同时,实测上述五株自地表至上部穗位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1.1.14空秆率:收获时调查全区结实低于10粒的果穗的株数百分率。
1.1. 15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1.1. 15.1倒伏日期:记载倒伏当天的日期。
1.1. 15.2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到。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 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 50一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一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1.1. 15.3倒伏比例:目测,以百分率表示。
1.1. 16大斑病和灰斑病:在抽丝2 5天后目测整株的发病情况,分为五级。
1级:全株叶片无病斑或仅在穗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面积少于总叶面积5%。
2级:穗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穗下部叶片有少量病(占总叶面积6-10%)。
一、地块选择
选本生态区域典型地块,要求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地力均匀,四周无不良影响,交通便利。
二、试验要求
1、试验设计:
筛选试验
试验设3次重复,品种随机排列。
每小区种植4行,行长6-10米。
承试单位结合当地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种植密度,合理密植(建议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每隔10个小区设置对照品种,对照品种选当地国家区试对照2个(或采用当地区试对照品种2个),每穴播2-3粒种子,成熟后收获中间2行测产。
试验田中预留1.0米宽的观察走道,四周设3-4行保护行。
规划示样图(供参考)如下。
2
①同一重复内地力均匀一致、管理一致;②依当地习惯,播前适当增施复合肥和农家肥;
③保证全苗、苗齐苗壮。
④肥水管理略高于当地大田水平,保证不脱肥水、田间无杂草,防病虫害。
3、田间记载项目如下表(要求翔实准确)
三、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以收到实物为准。
《田间记载表》、《室内考种表》、《主要气象情况表》、《品种综合评述表》表6 全国玉米区划生态调查表(以县为基本单位)
省县调查人:
表7 年玉米筛选试验田间调查记载表地点:
44
表8 年玉米筛选试验室内考种记载表地点:
55
66
表9 年玉米试验期间主要气象情况气象台:
试验所在地地理及气候情况
无霜期__天,初霜期_月_日,终霜期_月_日。
特殊气象情况及对试验的影响:
77
表10 综合评述表。
对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实收测产工作的探讨刘林斌(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石家庄050031)摘要:针对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实收测产情况,对人员组成、前期准备、田间收获、晾晒管理、产量测定、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阐述,对实收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实收监测提出建议。
关键词: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实收测产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品种试验组织实施单位应当组织申请者代表参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收获测产,测产数据由试验技术人员、试验承担单位(以下简称试点)负责人和申请者代表签字确认。
近年来,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实收测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确保玉米品种试验产量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公开、公平、公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前期准备1.1 确定实收试点数 根据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组别,结合专业委员田间考察,选取试验质量比较好的试点作为实收监测点,为达到监控的实效,同一组别的试点数不能少于5个。
在田间考察结束后,通知拟实收测产的试点,在品种成熟前向省种子管理总站报告计划收获日期。
1.2 试点的工作准备 拟实收测产的试点提前清点、记录区域试验各小区的株数、穗数、空秆数和双穗数等。
根据品种试验方案要求,区域试验小区保留中间3行。
各试验承担单位在收获前将小区其余部分和邻近保护行先行采收,秸秆移出或就地踩倒。
1.3 实收测产的人员组成 实收测产工作由省种子管理站组织实施。
人员主要包括:省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玉米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委员、试验承担单位技术人员以及品种申请者代表等。
根据各试验承担单位收获的实际情况,把实收测产人员组成若干工作组,每组5~7人。
省种子管理站负责在试验品种收获前安排工作组成员,到指定试验承担单位进行田间收获。
2 田间收获2.1 工具配备 厢式货车1台;塑料标签和套环标签若干;根据品种数量,用于装样品的盛量为50kg 的白色网袋若干;文具及记录纸。
工作组准备数据记录表格、封样工具等。
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一、物候期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发芽出土高约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3、抽雄期:全区50%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50%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5、成熟期:全区90%的植株果穗籽粒硬化、种胚出现黑层的日期。
6、生育期: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天数。
二、特征特性
1、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地表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2、穗位: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从地表到最上部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3、倒伏率(根倒):倒伏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
以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作为倒伏指标,
4、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蜡熟期调查。
5、空株率:收获时在两个重复内计算每区空株(包括有穗无粒及果穗有10个籽粒以下的植株)株数,以百分数表示,求其平均数。
6、穗长:小区内连续取10个正常穗,测定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7、穗粗:取样同上,以干果穗中部为准,量其直径,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8、秃尖:取样同上,测定干果穗秃尖的长度,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9、穗行数:取样同上,计算大部分果穗中部籽粒行数,行数特别多或特别少(不足30%)的果穗不计,求其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10、出籽率:以小区或取样的果穗风干至恒重时,称其籽粒干重,然后以(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1、千粒重:晒干脱粒后,籽粒混合均匀,数500个籽粒称重,重复两次,
以克表示。
若两次重复相差4~5克以上时,需称第三次,取相邻近的两个数,求其平均值,不保留小数。
12、粒型:分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三类。
13、粒色:分黄、红、白、黄白。
14、轴色:分红、白。
15、籽粒产量:每小区内去边行收中间3行,去行头行尾各1株后,称鲜果穗重。
籽粒风干至恒重时称干重,求出干籽率折算小区产量,保留三位小数。
三、抗病性
1、叶斑类(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分级根据在玉米果穗上三叶和下三叶的病斑面积大小划分。
4、病毒病(矮花叶病、粗缩病)
玉米对矮花叶病抗性评价标准(田间自然发病)
玉米对粗缩病抗性评价标准(田间自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