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河北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报告王文霞 吕志强 刘建兵 刘晓梅 谷 峰(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石家庄050031)摘要:对近年来河北省或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密度、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减幅度、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等主要性状的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按照高产、早熟、抗倒、耐密筛选顺序,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良好的玉米品种,作为河北省主要推介品种。
试验结果表明,裕丰310和金农738这2个春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春播区推广种植;禾硕107、兰德玉22、正弘66、正弘689、农大372和大地916共6个夏播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玉米夏播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河北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评价河北省是玉米种植大省,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hm2以上,约占全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2%。
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要求,筛选推介河北省春播区、夏播区主推品种,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岗位团队按照河北省玉米产业体系工作总体部署,征集近年来通过河北省或国家审定的31个新品种,围绕高产、早熟、抗倒、耐密的选择目标,开展2020年河北省玉米产业体系品种筛选与评价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向社会宣传推介,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持续向好发展[1-2]。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春播区参试品种7个:纪元108、农大372、蠡玉171、蠡玉103、裕丰310、裕丰623、金农738;夏播区参试品种24个:蠡单20、裕丰620、MC812、正弘66、大地916、德丰C919、禾硕107、正弘658、宏瑞2081、纪元156、正弘758、洰丰118、兰德玉22、沃玉21号、先达718、迪卡653、衡9、正弘689、冀农707、联美853、希普18、巡天969、农大372、巡天1102;对照品种(CK)均为郑单958。
1.2 试验方法 春、夏播玉米均采用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不少于300m2,种植行数不少于10行,试验地周围设置不少于4行的保护行,试验地一侧设置不少于120cm的观察道,全区收获,称鲜果穗重计产,每品种随机抽取鲜果穗20kg,测干籽率,折算每667m2产量(保留2位小数)[3]。
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需要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广泛试验,以确定适合各地生产的优良品种,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玉米种植指导。
二、试验内容1.试验区域选择:选择我国主要玉米生产区进行试验,包括北方、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
2.试验品种选择:根据各地玉米种植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农民的种植偏好等因素,选择各地适合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试验。
3.试验设计:采用多地多点试验设计,每个试点选择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试验的代表性。
4.试验指标:包括玉米的产量、营养价值、品质等指标。
通过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情况、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价,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
三、试验方法1.试验田选取:选择试验田地时,要考虑土壤肥沃程度、排水情况、日照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试验田地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种植管理:按照农民常规的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每个试验田地的有关数据,包括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产量等指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每个品种的优势、劣势以及适应性等。
四、试验组织与实施1.组织机构:成立由相关专家、研究人员组成的玉米品种试验组织机构,负责试验的组织与管理。
2.试验实施:根据试验计划,将选择的玉米品种分发到各试验地点。
试验组织机构将指导各试验地点的种植管理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试验结果评估与推广: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筛选出优良的玉米品种,并制定推广方案,向农民推广适合各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五、试验周期与预期效果1.试验周期: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预计试验周期为2-3年。
2.预期效果:通过品种试验,确定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农业发展。
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与效果河北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玉米是该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并有效防控各类玉米病虫害,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了一次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
本文就该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设计本次试验从2019年春季开始,持续到2020年秋季。
试验面积为100亩,选取了玉米播种前的土壤改良、种子处理、种植密度、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控等环节进行综合调控。
1. 土壤改良在播种前,对试验地块进行了土壤全面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肥力。
采用了石膏、有机肥和复合肥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度。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预防种子上的病菌和虫卵对幼苗的侵害。
种子消毒采用了50%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浸种处理。
3. 种植密度根据当地条件和玉米品种特点,确定了适宜的种植密度。
在试验地块上,分别设置了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三个处理,探讨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4. 施肥方案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设计了合理的施肥方案。
试验地块分为对照组和施肥组,对照组按照当地传统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施肥组采用了钾肥和磷肥等措施进行增施。
5. 病虫害防控根据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试验地块上设置了除草、病虫害防治、病尸清理等处理,试验过程中及时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试验实施过程试验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按时按步骤进行操作。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将种子放入杀菌剂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备用。
5. 病虫害防控根据设计方案,对试验地块进行病虫害防控。
对照组和施肥组均进行除草、定期观察病虫害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试验效果评估通过对试验地块的种植和管理,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评估综合防控试验的效果。
1. 产量和品质在玉米收获季节,对试验地块的产量和品质进行调查和分析。
玉米区域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我们决定开展玉米区域试验。
二、试验目的。
1. 通过试验,选育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
2. 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玉米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3. 为玉米种植区域提供科学种植指导,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试验范围。
本次试验将在我国不同玉米种植区域开展,包括北方黄淮海玉米区、华北玉米区、东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等。
四、试验内容。
1.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2.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不同的栽培技术试验,包括密植、间作、施肥、灌溉等。
3. 对不同试验区域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生长期、病虫害情况、产量等。
4.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
五、试验方案。
1. 选取试验地点,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的试验地点。
2. 选取试验品种,根据试验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3. 制定试验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试验方案。
4. 实施试验,按照制定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玉米品种的种植和栽培技术的实施。
5. 数据采集和监测,对试验区域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6.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
六、试验预期效果。
1. 通过试验,选育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2. 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玉米栽培技术,为玉米种植区域提供科学种植指导,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
玉米区域试验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实施,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玉米种植区域提供科学种植指导,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
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与效果河北省景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玉米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保障景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全程综合防控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以及其效果,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景县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发展。
一、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背景景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典型的黄淮海农业区。
景县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大,国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
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景县玉米产量稳定性并不高,对此,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了对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重视,以寻求更好的玉米生产模式。
二、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内容1. 种植选址:在景县范围内,筛选出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并针对不同的地块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址。
2. 种子选择:选用优良的种子进行种植,以确保玉米的生长质量。
3. 土壤改良: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使土壤质量得到提升,适应玉米生长需要。
4. 病虫害防控: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较少的病虫害侵害。
5. 种植管理:加强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包括适时的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
6. 生长监测: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对玉米生长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监测网持续跟踪和调整生长制度。
7. 采收后续处理:对采收的玉米种子进行精细化的处理,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
三、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试验和实践,河北景县玉米全程综合防控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量提高:通过优化种植地点、改良土壤、精选种子、科学管理等措施的实施,景县玉米的产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比传统种植模式,产量有明显的提高。
2. 质量提升: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控和管理,景县玉米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仅产量增加,而且质量也更加优良。
3. 成本节约:全程综合防控试验采用了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A.1物候期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小区有50%穴数的幼苗出土高度2-3cm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3吐丝期:小区50%以上的雌穗吐出花丝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4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5成熟期:小区90%以上果穗的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6生育期:从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总天数。
A.2农艺性状A.2.1株型:吐丝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三种,调查一次重复。
A.2.2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A.2.3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第一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A.2.4倒伏率: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A.2.5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A.2.6空秆率:收获时,调查不结果穗和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A.2.7双穗率:收获时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A.3果穗性状(1-6项一般以计产样本穗由大至小排列,从中取代表性的10穗测量)A.3.1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
A.3.6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一、物候期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发芽出土高约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3、抽雄期:全区50%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50%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5、成熟期:全区90%的植株果穗籽粒硬化、种胚出现黑层的日期。
6、生育期: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天数。
二、特征特性1、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地表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2、穗位: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从地表到最上部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3、倒伏率(根倒):倒伏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
以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作为倒伏指标,4、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蜡熟期调查。
5、空株率:收获时在两个重复内计算每区空株(包括有穗无粒及果穗有10个籽粒以下的植株)株数,以百分数表示,求其平均数。
6、穗长:小区内连续取10个正常穗,测定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7、穗粗:取样同上,以干果穗中部为准,量其直径,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8、秃尖:取样同上,测定干果穗秃尖的长度,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9、穗行数:取样同上,计算大部分果穗中部籽粒行数,行数特别多或特别少(不足30%)的果穗不计,求其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10、出籽率:以小区或取样的果穗风干至恒重时,称其籽粒干重,然后以(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1、千粒重:晒干脱粒后,籽粒混合均匀,数500个籽粒称重,重复两次,以克表示。
若两次重复相差4~5克以上时,需称第三次,取相邻近的两个数,求其平均值,不保留小数。
12、粒型:分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三类。
13、粒色:分黄、红、白、黄白。
2023年河北普通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引言为了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对2023年河北省普通玉米品种进行试验。
本方案旨在明确试验目的、方法、预期成果和风险管理,为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目的1.筛选适应河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
2.为河北省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玉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试验地点与时间1.试验地点: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种植区作为试验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2.试验时间: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
四、试验方法与技术路线1.品种筛选:收集国内外优质玉米品种资源,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品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等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测定指标:观测记录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抗病性、抗倒伏性等性状,测定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各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
五、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1.筛选出适应河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玉米新品种,为河北省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3.推动河北省玉米产业升级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为相关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和参考信息。
六、风险管理与保障措施1.风险管理: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试验田块的正常生长;(2)定期观测和记录试验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3)与相关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河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一、物候期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发芽出土高约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3、抽雄期:全区50%的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50%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5、成熟期:全区90%的植株果穗籽粒硬化、种胚出现黑层的日期。
6、生育期: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天数。
二、特征特性
1、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地表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2、穗位: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从地表到最上部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不留小数。
3、倒伏率(根倒):倒伏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
以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作为倒伏指标,
4、倒折率(茎倒):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数,蜡熟期调查。
5、空株率:收获时在两个重复内计算每区空株(包括有穗无粒及果穗有10个籽粒以下的植株)株数,以百分数表示,求其平均数。
6、穗长:小区内连续取10个正常穗,测定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7、穗粗:取样同上,以干果穗中部为准,量其直径,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8、秃尖:取样同上,测定干果穗秃尖的长度,求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9、穗行数:取样同上,计算大部分果穗中部籽粒行数,行数特别多或特别少(不足30%)的果穗不计,求其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10、出籽率:以小区或取样的果穗风干至恒重时,称其籽粒干重,然后以(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1、千粒重:晒干脱粒后,籽粒混合均匀,数500个籽粒称重,重复两次,
以克表示。
若两次重复相差4~5克以上时,需称第三次,取相邻近的两个数,求其平均值,不保留小数。
12、粒型:分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三类。
13、粒色:分黄、红、白、黄白。
14、轴色:分红、白。
15、籽粒产量:每小区内去边行收中间3行,去行头行尾各1株后,称鲜果穗重。
籽粒风干至恒重时称干重,求出干籽率折算小区产量,保留三位小数。
三、抗病性
1、叶斑类(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分级根据在玉米果穗上三叶和下三叶的病斑面积大小划分。
4、病毒病(矮花叶病、粗缩病)
玉米对矮花叶病抗性评价标准(田间自然发病)
玉米对粗缩病抗性评价标准(田间自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