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讲义与利用第三章1111
- 格式:ppt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4
《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义惊人的速度消失。
如何在这种状态下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和最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和实施保护行动是《生物多样性》这门课程最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突出基础性、科学性、创新性能高、适用性等特点,包括五大部分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概论:种群、物种、基因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水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范畴和基本原理,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懂得如何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保护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保护生物学的范畴和基本原理,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难点:掌握五大部分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概论:种群、物种、基因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水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捕捉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讲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适当插播实验教学录像片,开展电子教案、CAI 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2课时)1.教学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2)保护生物学的概念(3)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4)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5)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研究方向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2.重、难点提示(1)重点: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含义,及其学不科特点。
1.何为生物多样性?它包含哪几个层次?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
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直接实物价值和非实物价值。
前者可以在生物物种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时体现出来,即它的产品或简单加工品所获得的市场价值;后者是指生物多样性在旅游观赏、科学文化和畜力使役等方面的服务价值,这类价值往往缺乏直接的市场定价,而常以替代花费的大小来衡量。
(1)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资源。
(2)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医疗保健息息相关。
(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植物提供了木材、纤维、造纸原料、香料、橡胶、松脂、天然淀粉等。
(4)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5)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贡献。
3■牛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通过其生态功能来体现,一是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演替与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二是生物多样性在形成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三是表现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能量固定。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
(2)调节气候。
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3)稳定水文。
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
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渗透性。
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
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旱季可减缓旱情。
(4)保护土壤。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聚焦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生本课堂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2、被称为动物中的“活化石”有大熊猫、中华鲟,植物中的“活化石”有水杉、珙桐。
知识点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3、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斑头雁和棕头鸦,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温带森林系统。
4、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5、颁布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12页资料,探讨下列问题:1、森林大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动物也失去了栖息环境,数量减少甚至是灭绝。
2、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为什么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促进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减少。
名师点拨位于我国大别山区的某森林生态系统,曾经林木茂密、鸟兽繁多。
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破坏了动物的生活环境,使林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
(1)在上述列举的生态系统中,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牧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并释放出氧气。
(3)生态系统中,鸟类和哺乳动物死亡以后, 和能将它们的遗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重新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复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复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
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
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6、植物的分类: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1)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2)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学习目标] 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阐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3.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生物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①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a.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b.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包括实用意义的价值和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实用意义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
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
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判断正误(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5)农业害虫没有任何价值()答案(1)√(2)√(3)√(4)×(5)×任务一: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请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红树林的消失对沿海陆地有哪些影响?又将影响哪些生物的生存?提示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
生物技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为了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生物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基因保护与修复基因保护与修复是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遗传学方法,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和保存濒临灭绝的物种的基因信息,以便将来进行基因修复和保护。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修复受损基因,提高物种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从而增加其存活的机会。
人工繁育与种群恢复生物技术还可以帮助恢复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
通过人工繁育和种群管理,科学家们可以增加物种的繁殖率,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例如,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濒危动物的繁殖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增加其种群数量。
此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科学家们还可以从濒危物种的少量组织中培养出大量幼苗,进一步加快种群恢复的速度。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物技术还可以帮助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此外,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时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三、生物技术在生物入侵防控中的应用生物监测与预警生物监测与预警是生物技术在生物入侵防控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生物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卫星图像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扩散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