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
- 格式:pptx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55
ICS 13.100C 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973—201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Implementary provis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and its managementand control on employer2017-06-23发布2017-07-23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6 文件管理 67 建设成果和效果 68 持续改进 7附录A(规范性附录) 正确使用说明 8附录B(资料性附录) 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内容 1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THI) 14附录D(资料性附录)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举例 25附录E(资料性附录) 风险告知卡示例 2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张海东、张士怀、邵华、王红国、陈明、赵俊峰。
引 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精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管理理念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编制本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是应用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其过程是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以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本细则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接触水平、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措施、健康效应、管理水平等,通过经验公式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2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用人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为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类分级综合风险评估暨分类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6.15•【字号】•【施行日期】2023.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类分级综合风险评估暨分类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市疾控中心、市化工职防院,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疾控综监督二函〔2022〕50号)要求,切实提高监管效能,保护劳动者健康,市卫生健康委决定在全市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类分级综合风险评估工作(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工作)暨分类监督执法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用人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引导用人单位自觉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能力;各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对用人单位实施分类监督执法,提高监督执法效能,促进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二、工作目的一是通过风险评估工作,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二是实施分类监督执法,更好服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高监督执法效能。
三、工作任务(一)开展风险评估工作1.用人单位自行或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成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2023年市卫生健康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判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具体方法见附件1。
二是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分为A级(90-100分)、B级(70-89分)、C级(70分以下)。
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各级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监管机制,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的要求,提高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效率,重点控制严重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3年)》(国办发[2016)100号)等要求,结合我国职业病发生规律,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职业卫生分类分级职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风险,将纳入监督的用人单位分为甲类(高危单位)、乙类(中危单位)、丙类(低危单位)。
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重新调整分类。
一、职业卫生分类(一)甲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甲类用人单位:1.属于表1中列出行业的用人单位;2.存在表2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达到或超过行动水平(≥50%0E1)的;3.存在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浓度达到或超过接触水平(210%OE1)的;4.作业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或游离二氧化硅210%的生产性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5.存在下列作业的用人单位:水煤气生产装置、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类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6.近2年内有新诊断职业病的;7.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列入重点治理范围的。
注:行业分类依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如果无法识别用人单位的行业,按表2进行分类。
(3)如果已经获得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可按表2进行分类。
(二)乙类。
未列入甲类、有下列情形之一,确定为乙类用人单位:1.存在表2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小于行动水平(V50%0E1)的;2.存在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浓度小于接触水平(<10%0E1)的;3.存在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的;4.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南平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和职业健康分类分级监管指南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监管实效,强化高风险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控,有效、高效遏制新发、高发、群发职业病例事件,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卫生监管相关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函〔2014〕161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GBZT229)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风险分类,分类结果作为分级监管的依据。
第三条各县(市、区)安监局根据本指南,负责对所属管辖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工作,并接受市局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由各县(市、区)安监局或其委托的单位对照分类标准进行评定(详见第八条),具体方式统一按下面方式(第五—八条)进行。
第五条推动开展和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分级工作。
自2017年9月份起凡在南平市辖区内开展检测、评价业务的技术服务机构,要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GBZT229)分级方法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各危害岗位做出职业病危害分级,分级结果应在检测、评价报告书中应明确(报告范例见附表1),各地安监部门、用人单位应积极督促检测、评价机构按要求完成分级报告。
对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对“相对无害”作业的分级评判需要3次连续监测要求,可沿用用人单位连续三年来的检测报告数据,也可连续3次监测(间隔1个月以上)取得的数据进行评判。
第六条各地安监部门要督促落实辖区内从事检测、评价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场所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各用人单位要积极配合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作业分级工作,如实提供所需要的计算数据(如各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等)。
工作场所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完成后,应将粉尘作业岗位中的“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有毒作业岗位中的“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噪音作业岗位中的“极度危害”,高温作业的“重度危害和极重度危害”、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列为关键风险岗位。
广州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修正草案对照注释稿)(黑体为增加部分,斜体下划线为删除部分,楷体为修改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推进用人单位职业健康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职业健康治理体系,促进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广州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说明:根据《广州市机构改革方案》(穗字〔2019〕1号)及《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穗文〔2019〕37号),原由安监部门负责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职责划转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原安监部门将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的监管,原颁发的相关文件已不适用新机构改革的实际需要。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分级管理,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GB/T4754-2017),以用人单位经营类型及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置,并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行评定分级,实行信息化、动态化、差异化管理。
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6月30日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代替《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第四条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指导、属地为主、实事求是、科学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
本市建立职业卫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平台”),依照本办法承担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信息的动态管理。
附件1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指南(试行)为指导各级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监管机制,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和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的要求,提高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效率,重点控制严重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国办发〔2016〕100号)等要求,结合我国职业病发生规律,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职业卫生分类分级职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风险,将纳入监督的用人单位分为甲类(高危单位)、乙类(中危单位)、丙类(低危单位)。
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重新调整分类。
一、职业卫生分类(一)甲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甲类用人单位:1. 属于表1中列出行业的用人单位;2. 存在表2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达到或超过行动水平(≥50%OEL)的;3. 存在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浓度达到或超过接触水平(≥10%OEL)的;4. 作业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或游离二氧化硅≥10%的生产性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5. 存在下列作业的用人单位:水煤气生产装置、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类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6. 近2年内有新诊断职业病的;7.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列入重点治理范围的。
表1 列入甲类用人单位的行业(小类)(2)如果无法识别用人单位的行业,按表2进行分类。
(3)如果已经获得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可按表2进行分类。
表2 高危职业病危害因素(二)乙类。
未列入甲类、有下列情形之一,确定为乙类用人单位:1. 存在表2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小于行动水平(<50%OEL)的;2. 存在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浓度小于接触水平(<10%OEL)的;3. 存在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的;4. 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附件:湖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强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控,进一步提高我省职业卫生监管实效,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指南》内容,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类结果作为分级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分级管理,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以用人单位经营类型及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置,并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进行综合评定分级,实行信息化、动态化、差异化管理。
第四条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管理遵循属地为主、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一)属地为主原则。
各县(市、区)安监局(以下简称县级安监局)负责本办法在辖区内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组织开展分类分级评定、公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信息、实施监督检查、建立监管台帐等内容。
各市(州)安监局(以下简称市级安监局)负责本办法在辖区内的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协调、监管全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工作;负责审核、汇总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信息。
省安监局负责全省本办法的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协调全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工作;负责全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终审工作。
市、县级各有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评定结果,采取有效监督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辖区内的用人单位不断提升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改善作业条件,以满足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
(二)科学分类原则。
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等主要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后,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确定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
附件珠海市职业卫生分类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和规范我市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第三条本办法的实施原则是:(一)属地管理原则。
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市职业卫生分类及分级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区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职业卫生分类及分级管理工作。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实施职业卫生分类及分级管理。
(二)分类和分级管理原则.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单位,按不同的分类和等级实施相应程度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确保监督管理的合理、有效覆盖.第二章分类及分级评定第四条根据职业卫生风险分析与评估,将用人单位分为职业卫生重点监管单位和一般监管单位两类。
有以下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的单位为职业卫生重点监管单位:(一)《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三)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50人以上的单位也列为职业卫生重点监管单位.其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为职业卫生一般监管单位。
第五条分级评定采用百分制予以量化,设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前期预防、职业卫生日常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档案等5项内容,共19个评价要素.对用人单位实施监督时,按照《珠海市职业卫生分类及分级管理评定表》(见附件1)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作为量化分级的依据。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第六条A级用人单位为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有企业自律意识,能较好地遵守国家职业病防治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
职业卫生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维护员工、企业利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树立企业形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根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职业健康防护领导小组,对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各生产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在任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劳动卫生标准,减少或杜绝职业病发生.第二条安全环保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公司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条各子公司、车间及部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四条安全环保部参与公司内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验收以及防护设施的卫生评价工作,并负责办理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批手续.第五条安全环保部依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规定,负责公司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作。
各子公司、车间及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本单位产品、工艺和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上报到安全环保部,不得漏报或误报。
第六条各子公司、车间和部门在生产产品选用原材料及在设计、编制工艺流程时,要贯彻“低毒代替高毒,无毒代替有毒”的原则。
如改变原材料或工艺流程可能产生或增加职业病危害时,应事先报告,听取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意见。
第七条人事部门在与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含新上岗、转岗、离岗)签订劳动合同及解除合同时,应将工作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和所享有的待遇权利等告知对方,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7.08.31•【字号】京安监发[2007]148号•【施行日期】2007.10.0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安监发〔2007〕148号)各区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规范本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促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执法的全面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京政办发〔2006〕54号)和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安全生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北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工作的通知》(京卫监字[2007]64号)精神,我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北京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本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京政办发〔2006〕54号)和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安全生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北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工作的通知》(京卫监字[2007]6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卫生综合执法分级分类是指根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将其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按照甲、乙、丙类进行分类分级,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监管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摸底调查:对全区用工用人单位进行全面摸排,对涉及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所有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2.开展专项培训:邀请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专业培训机
构老师对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使其知晓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的目的、意义及做法,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3.强化监督检查:卫生健康执法人员深入各企业,对照用人单位职
业卫生管理自查表,逐一检查督导,指导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管理自查,并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按照甲、乙、丙类进行分类分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对丙类用人单位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提高抽查比例频次,对乙类用人单位按常规比例频次开展抽查,对甲类用人单位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
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总结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做好鹤山市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xxx试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将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按照《试行》职责要求,在全镇开展了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调查摸底工作。
经过调查,辖区内涉及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的用人单位共15家,其中属甲类企业2家,主要是其他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属乙类企业5家,主要分布在涂料和石油,属丙类企业8家,主要分布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
经过落实《试行》职责要求,截止xxx 年x月x日,辖区内现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单位14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单位职业卫生分类建设“三同时”用人单位总户数现有1家,完成三同时1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总户数现有15家,完成检测14家;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总户数现有15家,完成体检数500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甲类单位职业卫生分级户数现有2家,风险分类评定分别为Ⅰ级和Ⅱ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乙类单位职业卫生分级户数现有5家,其中1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Ⅰ级,4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Ⅱ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丙类单位职业卫生分级户数现有8家,其中2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Ⅰ级,6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Ⅱ级;职业卫生现场监督单位共15家,警告1家;用人单位职业病数1例。
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建立了职业卫生监管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及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在不断完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