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标准(改)
- 格式:pptx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6
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述 (2)1.1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关系 (2)1.2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基本素养 (3)第2章发音与发声技巧 (3)2.1 发音的基本要求 (3)2.2 发声方法与训练 (4)2.3 声音的修饰与表现 (4)第3章语音表达与修辞 (4)3.1 语音表达的基本原则 (4)3.2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3.3 语音表达的情感传递 (5)第4章节目主持技巧 (5)4.1 节目主持的基本素质 (5)4.2 节目类型与主持风格 (6)4.3 互动与现场把控 (6)第5章播音与主持的语言表达 (6)5.1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6)5.2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7)5.3 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7)第6章采访与报道 (7)6.1 采访技巧与方法 (7)6.1.1 准备工作 (7)6.1.2 提问技巧 (8)6.1.3 沟通技巧 (8)6.1.4 记录与整理 (8)6.2 报道的基本要求 (8)6.2.1 客观真实 (8)6.2.2 准确性 (8)6.2.3 及时性 (8)6.2.4 深度与广度 (8)6.3 现场报道与连线报道 (8)6.3.1 现场报道 (8)6.3.2 连线报道 (9)第7章节目策划与制作 (9)7.1 节目策划的基本要素 (9)7.2 节目制作流程 (9)7.3 创新思维与节目策划 (10)第8章播音与主持的艺术表现 (10)8.1 情感与角色的把握 (10)8.1.1 理解稿件背景,了解作者情感。
在表达过程中,要将自己融入角色,感同身受,使情感真挚、自然。
(10)8.1.2 掌握不同角色的情感特点,如愤怒、喜悦、悲伤等。
在表达时,要注意情感的层次感和递进关系,使受众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变化。
(10)8.1.3 注意情感与语言的结合。
在表达情感时,要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语气,使情感更具表现力。
(10)8.2 节奏与韵律的掌控 (10)8.2.1 掌握节奏的快慢、强弱。
开启超清新视界 驱动广电新升级——超高清视频发展及高新业态研究摘要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超高清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超高清发展中遇到的新难点,以及5G/AI/VR等新技术为超高清带来的高新应用场景、发展机遇,以期对超高清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超高清;4K;5G;视频;高新业态16171. 国内外超高清发展现状1.1 国际超高清发展现状2014年,韩国率先开通了第一个4K 超高清频道,此后多国广播电视运营机构,基于有线、卫星及IPTV 平台都陆续开播了4K 频道,截止到2018年9月,已开通的4K 频道数量达70多个。
在前端设备、播出领域和应用方面,日本超高清发展都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截止2018年,日本合计已有16个4K 卫星频道开播。
同年12月,日本NHK 还开播了全球首个8K 超高清电视频道——NHK BS8K。
此外,日本总务省制定的《日本4K 超高清及未来路线图》还将4K 和8K 纳入到了国家经济增长计划之中。
设备方面,目前索尼、佳能、松下等企业的4K/8K 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日本还具备生产高质量4K/8K 感光器件、高端光学镜头和机内光学器件的能力。
4K 电视机方面,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1月,4K 电视出货量为223.1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34.5%。
韩国在超高清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端面板方面。
其中,面板企业LGD 生产的超高清OLED 电视在技术上和市场上都占据了领先地位。
另外,LGD、三星在大尺寸超高清面板方面更具有技术以及品牌的双重优势。
频道平台建设方面,2017年5月,韩国正式开启了无线电视台运行超高清电视服务,包括KBS、MBC、SBS 在内的韩国三大电视台,计划在2021年前完成超高清节目信号覆盖韩国全境。
相比较日本和韩国,美国超高清视频的发展在内容优势以及国际联盟组织的影响力上更为突出。
2015年,UHD 超高清联盟正式成立。
电视中心竞赛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图像信号三个重要特点: (单极性)、(脉冲性)、(周期性);彩色电视信号三基色是: (红R、绿G、蓝B), 亮度方程式为: (Y=0.299R+0.587G+0.114B)。
2.我国数字高清电视演播室标准和接口是(HD-SDI);演播室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电视广播的标准: 1080/50i);一个是(电视节目制作标准: 1080/24P)。
3、我国标清电视系统规定:场周期为(20ms), 场逆程周期为(1.612ms), 行周期为(64us),行逆程周期为(12us)。
4.为了保证取样结构是正交的, 数字电视信号取样频率应当是(行频)的整数倍。
5.电视节目制作所使用的设备重要有(图像信号源设备)、(记录设备)、(编辑制作设备)、(声音设备)、(视频切换设备)、(其它设备)。
6.一级电视中心应有完整的(备播系统), 系统备份应采用(N+1方式或者(1+1方式)。
7、根据所播出节目的覆盖范围, 电视中心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保障等级越高, 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营维护)、(防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规定越高。
8、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中, 运用图像和视频数据的(空间冗余)进行图像的帧内编码, 运用(时间冗余)进行帧间压缩。
9、现代电视中心一般由(节目制作)模块、(节目上载)模块、(节目播出)模块、(互动点播)模块、(媒体离线存储)模块、(宽带互联网平台)等组成。
10、全台网的架构层次分为: (基础支撑平台)、(业务支撑平台)、(业务系统)、(统一认证门户)。
11.在信源编码中, (量化)过程是引起信号失真重要来源;眼图斜边的斜率越大, 系统对(定期抖动)越敏感。
12、量化比特数选的过小, 增长量化噪声, 其对图像的重要影响有(颗粒杂波)、(伪轮廓)、(边沿忙乱)。
13.电视播控系统涉及(信号源)、(信号分派)、(信号解决)、(信号切换)等环节;14.安全播出的年度运营指标中二级保障等级停播率应小于(20秒/百小时);15、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间,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不得进行(例行检修或者有也许影响安全播出的施工)。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与技术指导第1章策划与筹备 (4)1.1 节目创意与定位 (4)1.2 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 (4)1.3 节目策划书撰写 (4)1.4 节目预算与资金筹备 (4)第2章剧本与策划 (4)2.1 剧本创意与构思 (4)2.2 剧本文案撰写 (4)2.3 剧本审核与修改 (4)2.4 剧本分镜头设计 (4)第3章摄制组组建与培训 (4)3.1 摄制组成员选拔 (4)3.2 摄制组职责分工 (4)3.3 摄制组培训与团队建设 (4)3.4 摄制组工作流程与规范 (4)第4章摄影与灯光 (5)4.1 摄影设备选择与调试 (5)4.2 摄影技巧与手法 (5)4.3 灯光设备选择与布局 (5)4.4 灯光设计与应用 (5)第5章录音与音效 (5)5.1 录音设备选择与调试 (5)5.2 录音技巧与注意事项 (5)5.3 音效制作与编辑 (5)5.4 音频后期处理 (5)第6章导演与现场调度 (5)6.1 导演职责与工作流程 (5)6.2 现场调度技巧 (5)6.3 演员指导与表现 (5)6.4 拍摄进度控制与调整 (5)第7章剪辑与后期制作 (5)7.1 剪辑软件与设备 (5)7.2 剪辑技巧与节奏把握 (5)7.3 视觉特效与动画制作 (5)7.4 后期调色与输出 (5)第8章节目包装与宣传 (5)8.1 节目LOGO与形象设计 (5)8.2 节目宣传口号与海报设计 (5)8.3 媒体推广与合作 (5)8.4 网络宣传与互动 (5)第9章节目审查与修改 (5)9.1 审查标准与流程 (5)9.2 节目修改与调整 (5)9.3 版权问题与规避 (5)9.4 播出许可与备案 (6)第10章播出与监测 (6)10.1 播出平台选择与对接 (6)10.2 播出时间与编排 (6)10.3 节目收视率与评价 (6)10.4 节目反馈与改进 (6)第11章跨媒体融合与拓展 (6)11.1 网络媒体拓展 (6)11.2 移动媒体应用 (6)11.3 跨界合作与联动 (6)11.4 周边产品开发 (6)第12章节目总结与反思 (6)12.1 节目制作经验总结 (6)12.2 节目不足与反思 (6)12.3 创新方向与改进措施 (6)12.4 节目品牌建设与维护 (6)第1章策划与筹备 (6)1.1 节目创意与定位 (6)1.1.1 节目类型 (6)1.1.2 节目主题 (6)1.1.3 目标受众 (6)1.1.4 节目风格 (6)1.2 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 (7)1.2.1 市场调研 (7)1.2.2 竞品分析 (7)1.3 节目策划书撰写 (7)1.3.1 节目背景 (7)1.3.2 节目目标 (7)1.3.3 节目架构 (7)1.3.4 制作团队 (7)1.4 节目预算与资金筹备 (7)1.4.1 预算编制 (7)1.4.2 资金筹备 (7)第2章剧本与策划 (8)2.1 剧本创意与构思 (8)2.2 剧本文案撰写 (8)2.3 剧本审核与修改 (8)2.4 剧本分镜头设计 (9)第3章摄制组组建与培训 (9)3.1 摄制组成员选拔 (9)3.2 摄制组职责分工 (10)3.3 摄制组培训与团队建设 (10)3.4 摄制组工作流程与规范 (10)第4章摄影与灯光 (11)4.1 摄影设备选择与调试 (11)4.2 摄影技巧与手法 (11)4.3 灯光设备选择与布局 (11)4.4 灯光设计与应用 (12)第5章录音与音效 (12)5.1 录音设备选择与调试 (12)5.2 录音技巧与注意事项 (12)5.3 音效制作与编辑 (13)5.4 音频后期处理 (13)第6章导演与现场调度 (13)6.1 导演职责与工作流程 (14)6.2 现场调度技巧 (14)6.3 演员指导与表现 (15)6.4 拍摄进度控制与调整 (15)第7章剪辑与后期制作 (15)7.1 剪辑软件与设备 (15)7.1.1 剪辑软件 (15)7.1.2 剪辑设备 (16)7.2 剪辑技巧与节奏把握 (16)7.2.1 剪辑技巧 (16)7.2.2 节奏把握 (17)7.3 视觉特效与动画制作 (17)7.3.1 视觉特效 (17)7.3.2 动画制作 (17)7.4 后期调色与输出 (18)7.4.1 后期调色 (18)7.4.2 输出 (18)第8章节目包装与宣传 (18)8.1 节目LOGO与形象设计 (18)8.2 节目宣传口号与海报设计 (18)8.3 媒体推广与合作 (19)8.4 网络宣传与互动 (19)第9章节目审查与修改 (19)9.1 审查标准与流程 (19)9.1.1 审查标准 (20)9.1.2 审查流程 (20)9.2 节目修改与调整 (20)9.2.1 修改原则 (20)9.2.2 修改内容 (20)9.3 版权问题与规避 (21)9.3.1 版权问题 (21)9.3.2 版权规避 (21)9.4 播出许可与备案 (21)9.4.1 播出许可 (21)9.4.2 备案 (21)第10章播出与监测 (21)10.1 播出平台选择与对接 (21)10.2 播出时间与编排 (22)10.3 节目收视率与评价 (22)10.4 节目反馈与改进 (22)第11章跨媒体融合与拓展 (22)11.1 网络媒体拓展 (22)11.2 移动媒体应用 (23)11.3 跨界合作与联动 (23)11.4 周边产品开发 (23)第12章节目总结与反思 (24)12.1 节目制作经验总结 (24)12.2 节目不足与反思 (24)12.3 创新方向与改进措施 (24)12.4 节目品牌建设与维护 (24)第1章策划与筹备1.1 节目创意与定位1.2 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1.3 节目策划书撰写1.4 节目预算与资金筹备第2章剧本与策划2.1 剧本创意与构思2.2 剧本文案撰写2.3 剧本审核与修改2.4 剧本分镜头设计第3章摄制组组建与培训3.1 摄制组成员选拔3.2 摄制组职责分工3.3 摄制组培训与团队建设3.4 摄制组工作流程与规范第4章摄影与灯光4.1 摄影设备选择与调试4.2 摄影技巧与手法4.3 灯光设备选择与布局4.4 灯光设计与应用第5章录音与音效5.1 录音设备选择与调试5.2 录音技巧与注意事项5.3 音效制作与编辑5.4 音频后期处理第6章导演与现场调度6.1 导演职责与工作流程6.2 现场调度技巧6.3 演员指导与表现6.4 拍摄进度控制与调整第7章剪辑与后期制作7.1 剪辑软件与设备7.2 剪辑技巧与节奏把握7.3 视觉特效与动画制作7.4 后期调色与输出第8章节目包装与宣传8.1 节目LOGO与形象设计8.2 节目宣传口号与海报设计8.3 媒体推广与合作8.4 网络宣传与互动第9章节目审查与修改9.1 审查标准与流程9.2 节目修改与调整9.3 版权问题与规避9.4 播出许可与备案第10章播出与监测10.1 播出平台选择与对接10.2 播出时间与编排10.3 节目收视率与评价10.4 节目反馈与改进第11章跨媒体融合与拓展11.1 网络媒体拓展11.2 移动媒体应用11.3 跨界合作与联动11.4 周边产品开发第12章节目总结与反思12.1 节目制作经验总结12.2 节目不足与反思12.3 创新方向与改进措施12.4 节目品牌建设与维护第1章策划与筹备1.1 节目创意与定位一个好的节目,首先要有一个独特的创意和明确的定位。
影视制作产业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方案第一章数字影视制作概述 (2)1.1 影视制作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2)1.2 数字影视制作的优势与挑战 (3)1.2.1 优势 (3)1.2.2 挑战 (3)第二章数字影视拍摄技术 (3)2.1 数字摄影机选型与使用 (3)2.1.1 数字摄影机选型 (4)2.1.2 数字摄影机使用 (4)2.2 数字影像的存储与传输 (4)2.2.1 存储设备 (4)2.2.2 传输方式 (4)2.3 摄影辅助设备的数字化 (5)2.3.1 数字稳定器 (5)2.3.2 数字滑轨 (5)2.3.3 数字遥控器 (5)2.3.4 数字灯光 (5)第三章数字影视后期制作 (5)3.1 视频剪辑技术 (5)3.2 视频调色与特效制作 (5)3.3 音频处理与配音 (6)第四章数字影视动画制作 (6)4.1 二维动画制作技术 (6)4.2 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6)4.3 动画渲染与输出 (7)第五章数字影视特效制作 (7)5.1 视觉特效技术 (7)5.2 动力学特效制作 (8)5.3 特效素材资源管理 (8)第六章数字影视音频制作 (9)6.1 音频录制技术 (9)6.1.1 数字音频工作站(DAW)录制 (9)6.1.2 多轨录制 (9)6.1.3 环境录音 (9)6.2 音频编辑与混音 (9)6.2.1 音频编辑 (9)6.2.2 混音 (9)6.2.3 效果处理 (9)6.3 环境音频与音效制作 (10)6.3.1 环境音频制作 (10)6.3.2 音效制作 (10)6.3.3 音效库与采样 (10)第七章数字影视素材管理 (10)7.1 素材分类与存储 (10)7.1.1 素材分类 (10)7.1.2 素材存储 (10)7.2 素材检索与调用 (11)7.2.1 素材检索 (11)7.2.2 素材调用 (11)7.3 素材备份与恢复 (11)7.3.1 素材备份 (11)7.3.2 素材恢复 (11)第八章数字影视制作项目管理 (12)8.1 项目策划与管理流程 (12)8.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2)8.3 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 (12)第九章数字影视制作人才培养 (13)9.1 影视制作专业课程设置 (13)9.2 实践教学与实习 (13)9.3 行业认证与职业发展 (14)第十章数字影视制作产业发展趋势 (14)10.1 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14)10.2 影视制作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14)10.3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15)第一章数字影视制作概述1.1 影视制作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影视制作数字化,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对影视作品进行拍摄、编辑、制作、存储和传输的过程。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清晰度电视成品节目的录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成品节目录制、节目技术质量管控和节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 162—2000 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GY/T 202.1—2004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1部分:电视资料GY/T 272—2013 16:9的高清图像在4:3屏幕上显示的安全区域GY/T 275—2013 电台节目制播质量监测技术规范GY/T 283—2014 高标清混合制播图像幅型比变换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声道 audio channel节目中各路声音的通道标识。
注:如立体声中的左声道、右声道;环绕声中的前左声道、前右声道、中置声道、左环绕声道、右环绕声道等。
3.1.2声轨 audio track节目中各路声音在采集、编辑时的记录位置标识。
注: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进行顺序编号,如声轨1、声轨2等。
3.1.3有效格式描述符 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AFD一个定义了视频编码帧中有效内容不同幅型比的参数。
1GY/T 313—2017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dB TP 以分贝表示的真峰值音频电平(True Peak level in dB)ENG 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LKFS 满刻度K计权响度(Loudness, K-weighted, relative to nominal Full Scale)LTC 线性时间码(Linear Time Code)LU 响度单位(Loudness Unit)PCM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4 节目录制技术要求4.1 录制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录制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如下:——具备符合GY/T 157—2000和GY/T 162—2000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信号接口;——具备符合GY/T 158—2000规定的数字音频信号接口;——具备外同步接口,同步信号为黑场同步信号或双极性三电平同步信号;——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Broadcasting & Television广电聚焦传媒∷MEDIA 2021.4(上)47我国互联网电视管理政策法规解析文/赵珊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
互联网电视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融合的典型代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与日俱增。
根据2020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划财务司发布的《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广播电视机构融合发展业务中,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业务收入为62.53亿元。
截至2020年6月,我国互联网电视终端激活数量已达2.6亿台,用户超过6.11亿人。
2020年,互联网电视各平台机构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辟专门频道,丰富内容供给,开展公益展播,不断发挥优势作用,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脱贫攻坚工作。
但在兴起之初,终端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一些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传播煽动民族分裂、淫秽色情、血腥暴力、侵权盗版等内容节目,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扰乱传播秩序。
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牌照许可制度,对互联网电视产业予以引导和规范,推动其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一、中央要求,举旗定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发展、运用和管理,多次在重大会议、重要讲话中作出重要论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明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重申“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强调“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些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阐明了新兴媒体管理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加强互联网电视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要加强互联网立法,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手册第一章:项目立项与筹备 (3)1.1 项目策划 (3)1.1.1 确定节目定位 (3)1.1.2 创意构思 (3)1.1.3 编写节目大纲 (3)1.2 前期调研 (3)1.2.1 市场调研 (3)1.2.2 竞争对手分析 (3)1.2.3 目标受众调研 (3)1.3 预算编制 (3)1.3.1 人力成本预算 (3)1.3.2 物料成本预算 (4)1.3.3 制作成本预算 (4)1.3.4 营销推广成本预算 (4)1.3.5 风险预算 (4)第二章:剧本创作与审核 (4)2.1 剧本构思 (4)2.1.1 主题选择 (4)2.1.2 风格定位 (4)2.1.3 内容规划 (4)2.1.4 创新元素 (4)2.2 剧本撰写 (5)2.2.1 撰写格式 (5)2.2.2 情节发展 (5)2.2.3 角色塑造 (5)2.2.4 语言表达 (5)2.3 剧本审核 (5)2.3.1 审核标准 (5)2.3.2 审核流程 (5)2.3.3 审核人员 (5)2.3.4 审核反馈 (5)2.3.5 复审与终审 (6)第三章:演员选拔与培训 (6)3.1 演员招募 (6)3.1.1 制定招募计划 (6)3.1.2 发布招募信息 (6)3.1.3 收集报名资料 (6)3.1.4 筛选报名者 (6)3.2 演员选拔 (6)3.2.1 面试选拔 (6)3.2.2 实景测试 (6)3.2.3 专业评审 (6)3.2.4 确定演员名单 (7)3.3 演员培训 (7)3.3.1 基本表演培训 (7)3.3.2 角色塑造 (7)3.3.3 团队协作培训 (7)3.3.4 艺术修养提升 (7)3.3.5 实景模拟训练 (7)第四章:拍摄制作 (7)4.1 场景搭建 (7)4.2 拍摄计划 (8)4.3 拍摄执行 (8)第五章:后期制作 (9)5.1 剪辑 (9)5.2 音效制作 (9)5.3 特效制作 (9)第六章:节目审核与修改 (10)6.1 初审 (10)6.2 修改 (10)6.3 复审 (11)第七章:节目播出准备 (11)7.1 播出计划 (11)7.2 宣传推广 (12)7.3 技术检测 (12)第八章:节目播出 (13)8.1 播出执行 (13)8.1.1 播前准备 (13)8.1.2 播出操作 (13)8.1.3 播出结束 (13)8.2 紧急应对 (13)8.2.1 突发事件处理 (13)8.2.2 应急预案 (13)8.3 播后反馈 (14)8.3.1 观众反馈收集 (14)8.3.2 反馈分析 (14)第九章:节目评价与分析 (14)9.1 收视率分析 (14)9.2 观众反馈 (15)9.3 改进措施 (15)第十章:节目总结与展望 (15)10.1 经验总结 (15)10.2 不足反思 (16)10.3 未来规划 (16)第一章:项目立项与筹备1.1 项目策划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首先需经过周密的策划。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传输作业指导书第1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4)1.1 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4)1.1.1 策划与筹备 (4)1.1.2 前期拍摄 (4)1.1.3 后期制作 (4)1.1.4 审核与修改 (4)1.1.5 发行与传播 (5)1.2 节目制作的人员配置与职责 (5)1.2.1 导演 (5)1.2.2 编剧 (5)1.2.3 摄像师 (5)1.2.4 剪辑师 (5)1.2.5 主持人 (5)1.2.6 技术人员 (5)1.2.7 制片人 (5)1.3 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 (5)1.3.1 画面质量 (5)1.3.2 音频质量 (5)1.3.3 剪辑技术 (5)1.3.4 字幕与图文 (6)1.3.5 设备与器材 (6)1.3.6 播出格式 (6)第2章节目策划与筹备 (6)2.1 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6)2.1.1 导向正确原则:节目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审美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6)2.1.2 观众需求原则:充分了解和把握观众的需求,以观众为中心,制作出受众喜爱的节目。
(6)2.1.3 创新性原则:注重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打破常规,提高节目的吸引力。
(6)2.1.4 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节目制作的实际情况,保证节目策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6)2.2 节目策划的主要内容 (6)2.2.1 节目定位:明确节目的类型、风格、受众群体等,为节目制作提供方向。
(6)2.2.2 节目主题:确定节目的核心思想,突出节目的主题。
(6)2.2.3 节目形式:选择合适的节目形式,包括演播室录制、现场直播、户外拍摄等。
62.2.4 节目内容:设计节目内容,包括节目板块、环节、嘉宾、选手等。
(6)2.2.5 节目宣传:策划节目的宣传方案,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2.3 节目筹备的工作重点 (6)2.3.1 组建团队:选拔优秀的制作人员、导演、编剧、摄影师等,保证节目制作的专业性。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操作流程第一章:前期策划 (3)1.1 项目立项 (3)1.1.1 市场调研:了解同类节目的市场表现、受众喜好及竞争态势,为项目立项提供依据。
(3)1.1.2 预算编制:根据节目类型、制作周期、人员配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
(3)1.1.3 项目申报:向电视台或相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阐述节目策划思路、预期效果等。
(3)1.1.4 项目审批:电视台或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核,通过后立项。
(3)1.2 主题选定 (3)1.2.1 受众需求:考虑目标受众的兴趣、关注点,以及时代背景下的热点话题。
(3)1.2.2 节目定位:根据节目类型、风格,选择与之相符的主题。
(3)1.2.3 创新性:在现有节目基础上,寻求新颖、独特的主题,以吸引观众。
(3)1.2.4 可行性:考虑制作难度、成本、资源等因素,保证主题的可行性。
(3)1.3 创意构思 (3)1.3.1 确定节目框架:根据主题,制定节目的大体结构,包括环节设置、时长分配等。
(3)1.3.2 设计节目内容:结合主题,策划具有吸引力、互动性、教育性的内容。
(3)1.3.3 创新表现手法: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现场互动、动画特效、虚拟现实等,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3)1.3.4 策划宣传推广:制定节目宣传方案,包括海报、预告片、社交媒体推广等,提高节目知名度。
(4)1.3.5 拟定人员配置:根据节目需求,确定导演、编剧、演员、主持人等人员配置,保证节目制作顺利进行。
(4)第二章:剧本创作 (4)2.1 剧本撰写 (4)2.1.1 确定节目主题与风格 (4)2.1.2 搜集素材与资料 (4)2.1.3 构建剧本框架 (4)2.1.4 撰写剧本 (4)2.2 剧本审核 (4)2.2.1 初审 (4)2.2.2 集体评审 (5)2.2.3 专业评审 (5)2.3 修改完善 (5)2.3.1 整体调整 (5)2.3.2 情节细化 (5)2.3.3 对话优化 (5)2.3.4 场景调整 (5)第三章:拍摄准备 (5)3.1 场景选取 (5)3.3 演员选定 (6)第四章:拍摄制作 (7)4.1 拍摄现场管理 (7)4.2 拍摄技巧运用 (7)4.3 现场调度与协调 (7)第五章:后期制作 (8)5.1 剪辑制作 (8)5.2 特效制作 (8)5.3 音乐与音效 (8)第六章:审查与修改 (9)6.1 审查标准 (9)6.1.1 内容审查 (9)6.1.2 技术审查 (9)6.2 修改意见 (9)6.2.1 内容修改 (9)6.2.2 技术修改 (10)6.3 再次审查 (10)第七章:播出准备 (10)7.1 播出时间安排 (10)7.2 播出平台选择 (10)7.3 宣传推广 (11)第八章:播出操作 (11)8.1 播出前检查 (11)8.1.1 检查播出设备 (11)8.1.2 验证播出内容 (11)8.1.3 核对播出时间表 (12)8.1.4 检查应急预案 (12)8.2 播出过程监控 (12)8.2.1 实时监听监看 (12)8.2.2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12)8.2.3 应急处理 (12)8.2.4 记录播出情况 (12)8.3 播出后总结 (12)8.3.1 分析播出数据 (12)8.3.2 总结经验教训 (12)8.3.3 提交播出报告 (13)第九章:观众反馈与评价 (13)9.1 收视率统计 (13)9.2 观众意见收集 (13)9.3 节目评价与分析 (13)第十章:节目存档与再利用 (14)10.1 节目资料整理 (14)10.2 节目存档 (14)第一章:前期策划1.1 项目立项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立项。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手册第1章策划与筹备 (5)1.1 节目创意与策划 (5)1.2 市场调研与定位 (5)1.3 节目形式与内容设计 (5)1.4 节目预算与资金筹措 (5)第2章剧本与大纲 (5)2.1 剧本创意与构思 (5)2.2 剧本撰写与修改 (6)2.3 大纲制作与审核 (6)2.4 剧本法律风险规避 (6)第3章制作团队组建 (6)3.1 核心团队成员选拔 (6)3.2 职位设置与职责分配 (6)3.3 团队培训与建设 (6)3.4 团队协作与沟通 (6)第4章摄影与录制 (6)4.1 摄影设备选择与配置 (6)4.2 摄影技术与技巧 (6)4.3 录音设备与音频处理 (6)4.4 拍摄现场管理与调度 (6)第5章剪辑与后期制作 (6)5.1 素材整理与剪辑原则 (6)5.2 剪辑技巧与节奏把控 (6)5.3 特效制作与视觉包装 (6)5.4 音频剪辑与混音处理 (6)第6章节目包装与宣传 (6)6.1 节目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6)6.2 宣传策划与执行 (6)6.3 媒体合作与推广 (6)6.4 网络传播与互动 (6)第7章播出与发行 (6)7.1 播出平台选择与对接 (6)7.2 版权管理与发行策略 (6)7.3 播出审查与修改 (6)7.4 收视率分析与评估 (6)第8章跨媒体整合 (6)8.1 媒体融合策略与实施 (7)8.2 网络衍生节目开发 (7)8.3 移动端应用与互动 (7)8.4 社交媒体运营与推广 (7)第9章节目品牌建设 (7)9.2 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 (7)9.3 品牌授权与衍生品开发 (7)9.4 品牌维护与升级 (7)第10章节目风险管理 (7)10.1 法律法规与政策风险 (7)10.2 财务风险与成本控制 (7)10.3 人员风险与团队管理 (7)10.4 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 (7)第11章节目评估与优化 (7)11.1 节目质量评估体系 (7)11.2 观众满意度调查 (7)11.3 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案 (7)11.4 节目调整与改版 (7)第12章持续发展与合作 (7)12.1 市场趋势与行业动态 (7)12.2 合作伙伴拓展与维护 (7)12.3 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 (7)12.4 节目品牌国际化战略 (7)第1章策划与筹备 (7)1.1 节目创意与策划 (7)1.1.1 节目主题的确立 (8)1.1.2 节目风格与调性 (8)1.1.3 创新元素的融入 (8)1.2 市场调研与定位 (8)1.2.1 市场环境分析 (8)1.2.2 受众分析 (8)1.2.3 节目定位 (8)1.3 节目形式与内容设计 (8)1.3.1 节目形式的选择 (8)1.3.2 节目内容设计 (8)1.3.3 嘉宾与选手的选择 (9)1.4 节目预算与资金筹措 (9)1.4.1 节目预算编制 (9)1.4.2 资金筹措途径 (9)1.4.3 风险防控 (9)第2章剧本与大纲 (9)2.1 剧本创意与构思 (9)2.1.1 创意来源 (9)2.1.2 构思方法 (9)2.2 剧本撰写与修改 (10)2.2.1 剧本格式 (10)2.2.2 撰写技巧 (10)2.2.3 修改与完善 (10)2.3.1 大纲制作 (10)2.3.2 大纲审核 (10)2.4 剧本法律风险规避 (11)第3章制作团队组建 (11)3.1 核心团队成员选拔 (11)3.2 职位设置与职责分配 (11)3.3 团队培训与建设 (12)3.4 团队协作与沟通 (12)第4章摄影与录制 (13)4.1 摄影设备选择与配置 (13)4.1.1 相机选择 (13)4.1.2 镜头选择 (13)4.1.3 三脚架与稳定器 (13)4.1.4 滤镜与附件 (13)4.2 摄影技术与技巧 (13)4.2.1 曝光控制 (14)4.2.2 色彩调整 (14)4.2.3 构图技巧 (14)4.3 录音设备与音频处理 (14)4.3.1 录音设备选择 (14)4.3.2 音频处理 (14)4.4 拍摄现场管理与调度 (14)4.4.1 现场管理 (14)4.4.2 拍摄调度 (14)第5章剪辑与后期制作 (15)5.1 素材整理与剪辑原则 (15)5.2 剪辑技巧与节奏把控 (15)5.3 特效制作与视觉包装 (16)5.4 音频剪辑与混音处理 (16)第6章节目包装与宣传 (17)6.1 节目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17)6.1.1 节目标志设计 (17)6.1.2 节目色彩系统 (17)6.1.3 节目字体设计 (17)6.1.4 节目形象应用 (17)6.2 宣传策划与执行 (17)6.2.1 宣传定位 (17)6.2.2 宣传主题 (17)6.2.3 宣传策略 (17)6.2.4 宣传执行 (17)6.3 媒体合作与推广 (17)6.3.1 电视媒体 (17)6.3.2 报纸杂志 (18)6.3.4 网络媒体 (18)6.4 网络传播与互动 (18)6.4.1 官方网站 (18)6.4.2 社交媒体 (18)6.4.3 短视频平台 (18)6.4.4 网络直播 (18)第7章播出与发行 (18)7.1 播出平台选择与对接 (18)7.2 版权管理与发行策略 (19)7.3 播出审查与修改 (19)7.4 收视率分析与评估 (20)第8章跨媒体整合 (20)8.1 媒体融合策略与实施 (20)8.1.1 媒体融合策略 (20)8.1.2 媒体融合实施 (20)8.2 网络衍生节目开发 (21)8.2.1 确定节目主题 (21)8.2.2 创新节目形式 (21)8.2.3 内容制作 (21)8.3 移动端应用与互动 (21)8.3.1 应用开发 (21)8.3.2 互动设计 (21)8.4 社交媒体运营与推广 (21)8.4.1 内容策划 (21)8.4.2 运营策略 (22)8.4.3 推广方法 (22)第9章节目品牌建设 (22)9.1 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 (22)9.1.1 市场调研与分析 (22)9.1.2 品牌定位策略 (22)9.1.3 确定核心价值 (22)9.2 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 (22)9.2.1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22)9.2.2 品牌形象传播策略 (23)9.2.3 品牌口碑营销 (23)9.3 品牌授权与衍生品开发 (23)9.3.1 品牌授权策略 (23)9.3.2 衍生品开发 (23)9.3.3 品牌授权与衍生品营销 (23)9.4 品牌维护与升级 (23)9.4.1 品牌监测与评估 (23)9.4.2 品牌危机应对 (23)9.4.3 品牌创新与升级 (23)第10章节目风险管理 (23)10.1 法律法规与政策风险 (23)10.2 财务风险与成本控制 (23)10.3 人员风险与团队管理 (24)10.4 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 (24)第11章节目评估与优化 (24)11.1 节目质量评估体系 (24)11.1.1 评估原则 (24)11.1.2 评估指标 (24)11.1.3 评估方法 (24)11.2 观众满意度调查 (25)11.2.1 调查方法 (25)11.2.2 调查内容 (25)1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11.3 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案 (25)11.3.1 数据分析 (25)11.3.2 优化方案 (25)11.4 节目调整与改版 (25)第12章持续发展与合作 (26)12.1 市场趋势与行业动态 (26)12.1.1 市场趋势 (26)12.1.2 行业动态 (26)12.2 合作伙伴拓展与维护 (26)12.2.1 合作伙伴拓展 (26)12.2.2 合作伙伴维护 (27)12.3 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 (27)12.3.1 创新研发 (27)12.3.2 人才培养 (27)12.4 节目品牌国际化战略 (27)12.4.1 品牌定位 (27)12.4.2 品牌传播 (28)第1章策划与筹备1.1 节目创意与策划1.2 市场调研与定位1.3 节目形式与内容设计1.4 节目预算与资金筹措第2章剧本与大纲2.1 剧本创意与构思2.2 剧本撰写与修改2.3 大纲制作与审核2.4 剧本法律风险规避第3章制作团队组建3.1 核心团队成员选拔3.2 职位设置与职责分配3.3 团队培训与建设3.4 团队协作与沟通第4章摄影与录制4.1 摄影设备选择与配置4.2 摄影技术与技巧4.3 录音设备与音频处理4.4 拍摄现场管理与调度第5章剪辑与后期制作5.1 素材整理与剪辑原则5.2 剪辑技巧与节奏把控5.3 特效制作与视觉包装5.4 音频剪辑与混音处理第6章节目包装与宣传6.1 节目视觉识别系统设计6.2 宣传策划与执行6.3 媒体合作与推广6.4 网络传播与互动第7章播出与发行7.1 播出平台选择与对接7.2 版权管理与发行策略7.3 播出审查与修改7.4 收视率分析与评估第8章跨媒体整合8.1 媒体融合策略与实施8.2 网络衍生节目开发8.3 移动端应用与互动8.4 社交媒体运营与推广第9章节目品牌建设9.1 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9.2 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9.3 品牌授权与衍生品开发9.4 品牌维护与升级第10章节目风险管理10.1 法律法规与政策风险10.2 财务风险与成本控制10.3 人员风险与团队管理10.4 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第11章节目评估与优化11.1 节目质量评估体系11.2 观众满意度调查11.3 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案11.4 节目调整与改版第12章持续发展与合作12.1 市场趋势与行业动态12.2 合作伙伴拓展与维护12.3 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12.4 节目品牌国际化战略第1章策划与筹备1.1 节目创意与策划在当今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下,一档成功的节目离不开独特的创意与精心的策划。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预案第一章:项目立项与策划 (2)1.1 项目选题 (2)1.2 市场调研 (3)1.3 策划方案 (3)第二章:剧本创作与审核 (3)2.1 剧本撰写 (4)2.1.1 确定节目主题与风格 (4)2.1.2 收集素材与资料 (4)2.1.3 编写剧本梗概 (4)2.1.4 创作分集剧本 (4)2.1.5 编写剧本细纲 (4)2.2 剧本审核 (4)2.2.1 创作者自审 (4)2.2.2 邀请专家审核 (4)2.2.3 制作团队审核 (4)2.3 修改与完善 (5)2.3.1 情节调整 (5)2.3.2 角色优化 (5)2.3.3 场景设置 (5)2.3.4 语言润色 (5)2.3.5 制作细节完善 (5)第三章:演员选角与培训 (5)3.1 演员选拔 (5)3.2 角色分配 (6)3.3 演员培训 (6)第四章:拍摄制作 (6)4.1 拍摄准备 (7)4.2 拍摄现场管理 (7)4.3 后期制作 (7)第五章:剪辑与特效 (8)5.1 剪辑制作 (8)5.2 特效制作 (8)5.3 审核与修改 (9)第六章:音乐与配音 (9)6.1 音乐制作 (9)6.1.1 音乐选材 (9)6.1.2 音乐创作 (9)6.1.3 音乐制作与剪辑 (9)6.2 配音录制 (10)6.2.1 配音演员选择 (10)6.2.2 配音脚本准备 (10)6.2.3 录音设备与场地 (10)6.2.4 录音与剪辑 (10)6.3 音频混音 (10)6.3.1 混音原则 (10)6.3.2 混音步骤 (10)第七章:节目审查与修改 (11)7.1 审查政策与法规 (11)7.2 修改完善 (11)7.3 再次审查 (12)第八章:宣传推广 (12)8.1 制定宣传策略 (12)8.2 宣传物料制作 (12)8.3 推广活动 (13)第九章:播出安排与执行 (13)9.1 播出时间与频道 (13)9.2 播出通知与协调 (13)9.3 播出监控 (14)第十章:节目评估与反馈 (14)10.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4)10.1.1 数据来源 (14)10.1.2 数据整理 (14)10.1.3 数据分析 (15)10.1.4 数据报告 (15)10.2 观众反馈收集 (15)10.2.1 设立反馈渠道 (15)10.2.2 反馈内容分类 (15)10.2.3 反馈处理 (15)10.2.4 反馈回应 (15)10.3 节目改进与总结 (15)10.3.1 节目内容调整 (15)10.3.2 节目形式优化 (15)10.3.3 主持人培训 (15)10.3.4 技术水平提升 (16)10.3.5 节目策划与总结 (16)、第一章:项目立项与策划1.1 项目选题项目选题是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首要环节,其关键在于寻找具有创新性、观赏性和市场前景的题材。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4)1.1.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起源与发展 (4)1.1.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性 (4)1.2 节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5)1.2.1 策划与筹备 (5)1.2.2 前期拍摄 (5)1.2.3 后期制作 (5)1.2.4 审核与播出 (5)1.2.5 节目评估与反馈 (5)第2章节目策划与创意 (5)2.1 节节目策划的重要性 (5)2.1.1 明确节目定位:节目策划有助于明确节目的目标受众、主题内容、风格特色等,为节目制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5)2.1.2 提高节目竞争力:在众多广播电视节目中,独具匠心的策划可以使节目脱颖而出,提高市场竞争力。
(6)2.1.3 优化资源配置:节目策划有助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节目制作效率。
(6)2.1.4 保障节目质量:科学的策划能够保证节目内容的质量,为观众呈现高质量的视听盛宴。
(6)2.2 节创意构思与筛选 (6)2.2.1 创意构思: (6)2.2.2 创意筛选: (6)2.3 节节目策划书的撰写 (6)2.3.1 节目名称:简洁明了,具有吸引力,体现节目主题。
(6)2.3.2 节目背景:分析当前市场状况、受众需求等,阐述节目制作的背景和意义。
(6)2.3.3 节目定位:明确节目的目标受众、主题内容、风格特色等。
(6)2.3.4 节目形式:介绍节目的类型、结构、时长等基本信息。
(7)2.3.5 节目内容:详细描述节目各部分内容,包括主题、环节、嘉宾等。
(7)2.3.6 制作团队:列出节目制作的主要团队成员,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等。
(7)2.3.7 营销策略:分析节目市场竞争力,提出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方案。
(7)2.3.8 预算及收益预测:详细列出节目制作成本,并对节目收益进行预测。
(7)2.3.9 风险评估:分析节目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三个阶段:一、前期筹备阶段:1选题2前期采访3初步构思4撰写脚本5拍摄计划二、摄录制阶段:(注意做好场记)三、后期制作阶段:1准备工作2整理素材3纸上预演4实际编辑5录音6合成7完成片审查8复制存档。
电视制作方式:按制作环境分类:EFP方式(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现场感强效率高机动性强)ESP方式制作环境好,节目质量高)ENG方式前期拍摄,后期编辑,机动,灵活)按制播的同步性关心分:实况直播,(时效性强,现场感强,可以实现与观众互动,即兴性)实况录播按记录载体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脑制作按机位数量分类:单机制作多机制作按电视信号的形式分:模拟方式全数字方式混合方式(电视台)节目创作人员包括:1制片人2编剧3导演4助理导演5现场导演6编辑7技术导演8切换员9视频工程师10音响师11摄像师12灯光师13场记14美工师15道具师16化妆师对电影创作的人员素质要求:文化艺术素养,媒介传播素养,媒体技术素养,信息素养第二章如何对摄像机进行分类:1按图像质量分类2按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分类3按摄像器件的类型分类4按摄像器件的数量分类5按摄像器件尺寸进行分类6按一体化方式分类7按信号处理方式8按清晰度等级分类9按存储介质分类摄像机的性能指标及其含义灵敏度:在同一找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的光圈大小信噪比:在标准照度下(2000lx)摄像机图像(亮度和绿路)信号的峰值与视频澡波的有效值之比分解力:也叫图像清晰度,是指摄像机分解黑白细线条的能力。
水平分解力越高,图像的清晰度就越高,最低照度:摄像机都需要在某照度光线条件下工作,照度越低,说明摄像机的灵敏度越高,性能相对优越。
几何失真;表示重现图像与源图像的几何形状的差异,CCD摄像机失真很小重合精度:摄像机的滤镜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作用?色温校正滤色片:(是入射光线与CCD所固有的光谱敏感性能接近,在调节摄像机的白平衡时最大限度降低信噪比的损失。
电视媒体内容审核与制作标准第一章审核概述 (4)1.1 审核的定义与重要性 (4)1.2 审核流程与基本原则 (4)第二章内容分类与标准 (5)2.1 内容分类概述 (5)2.2 内容制作标准 (6)2.3 内容分级标准 (6)第三章节目策划与审核 (7)3.1 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7)3.2 节目策划的审核流程 (7)3.3 节目策划的修改与完善 (7)第四章脚本撰写与审核 (8)4.1 脚本撰写的基本要求 (8)4.1.1 内容健康向上:脚本内容应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8)4.1.2 结构清晰:脚本应具备明确的结构,包括开篇、发展、高潮、结尾等,使观众能够跟随故事节奏,产生共鸣。
(8)4.1.3 人物形象鲜明:塑造具有个性特点、生动形象的人物,使观众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故事吸引力。
(8)4.1.4 语言精炼:脚本语言应简练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观众易于理解。
(8)4.1.5 情节紧凑:故事情节应紧凑,悬念迭起,避免拖沓,使观众保持持续的关注。
84.2 脚本审核的关键要素 (8)4.2.1 政治立场:审核脚本是否符合我国政治立场,是否涉及敏感话题,保证内容合法合规。
(8)4.2.2 道德伦理:审核脚本是否遵循道德伦理,传递正能量,避免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
(8)4.2.3 故事结构:审查脚本结构是否清晰,情节是否紧凑,人物形象是否鲜明。
(8)4.2.4 语言表达:审查脚本语言是否精炼,是否符合我国语言规范,避免语病、歧义等问题。
(9)4.2.5 版权问题:审查脚本是否存在抄袭、侵权等版权问题,保证内容原创。
(9)4.3 脚本的修改与优化 (9)4.3.1 完善故事情节:针对情节不足、拖沓等问题,对脚本进行修改,使故事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9)4.3.2 优化人物形象: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