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时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26.36 KB
- 文档页数:4
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护理应急预案
一、病人输注化疗药物疑有或已发生药物外渗时,则应立即停止输注。
二、保留原输液针头并用注射器回抽液体,然后拔针。
三、立即报告医生和护士长,评估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局部反应范围及程度(红、肿、热、痛)、外渗量、外渗原因,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四、抬高患肢至少48 小时,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杜绝外渗下方再次输液,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五、根据药物性质使用冰敷,禁止热敷,可用33%硫酸镁湿敷。
如属高渗性刺激药物必要时行局部封闭。
六、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同时上报护理部,并详细记录药物外渗情况及处理方法。
七、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八、药物外渗后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处理后的效果,观察时间不得少于10 天。
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出现外渗应急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入,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和护士长。
2、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 ml 配制)局部封闭,可稀释外漏药液和阻止药液扩散,又可起到止疼作用。
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3、外渗24 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4、抬高患肢,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涂喜疗妥。
5、外渗局部肿胀严重,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喜疗妥交替使用。
6、严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处理过程及效果,做好交接班。
7、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流程】。
患者发生化学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程序之相礼和热创作
一、应急预案
1、应马上制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陈述医生和护士长.
2、护士应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称号、剂量、输注的方法,评
价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子.
3、护理人员精确评价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出原药液
量的10%,再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缺乏损失量.
4、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马上遵医嘱作皮下封闭.
5、护士应每天精密观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排泄的状况,如:皮
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状况,做好护理记录.
6、局部选用33%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
为宜;湿傅面积应超出外渗部位核心2-3cm,湿敷工夫应坚持24h以上.
7、内服时,留意坚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8、患者自甘外渗部位有炙烤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运用任
何方式的热敷.
9、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陈述医生及时给于清
创、换药处理.
10、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惹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
时,应让患者卧床苏息,床尾抬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
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11、外渗部位未全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
刺注射.
12、护士在整个化疗药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怀体恤患者,做
好生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感情,以获得患者的合作.
二、程序
马上制止运用化疗药物→了解化疗药物的性子→评价外渗药液损失量→皮下封闭→记录过程→精密观察患者皮肤→局部用33%硫酸镁湿敷→禁用热敷→破溃、感染时应陈述医生→抬高患肢→做好生理护理.。
患者【2 】产生化学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立刻停滞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大夫和护士长.
2、护士应实时懂得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办法,评估患者药
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色彩.温度.痛苦悲
伤的性质.
3、护理人员精确评估外渗药液损掉量,如损掉量超过原药液量的
10%,再从新输注时应遵医嘱不足损掉量.
4、消失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刻遵医嘱作皮下关闭.
5、护士应天天周密不雅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渗出的情形,如:皮肤
色彩.温度.弹性.痛苦悲伤的程度等情形,做好护理记载.
6、局部选用33%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为宜;
湿傅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光应保持24h以上.
7、外敷时,留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干净.湿润.
8、患者自甘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制止运用任何方
法的热敷.
9、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沾染时,应报告大夫实时给于清创.换药
处理.
10、举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应
让患者卧床歇息,床尾举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累赘.
11、外渗部位未病愈前,制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类穿刺打
针.
12、护士在全部化疗药外渗处理进程中,要关怀体谅患者,做恶意理
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怖.不安情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二.程序
立刻停滞运用化疗药物→懂得化疗药物的性质→评估外渗药液损掉量→皮下关闭→记载进程→周密不雅察患者皮肤→局部用33%硫酸镁湿敷→禁用热敷→破溃.沾染时应报告大夫→举高患肢→做恶意理护理.。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能力,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分管领导、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意识。
2. 严格执行化疗药物配制、输注和废弃物处理的规范操作。
3. 合理选择静脉通路,避免重复穿刺。
4.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的迹象,立即采取措施。
5.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化疗药物外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五、应急预案1. 发现化疗药物外渗(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注,拔除穿刺针。
(2)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
(3)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抬高患肢。
2. 药物外渗处理(1)立即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如普鲁卡因或地塞米松局部注射。
(2)局部冰敷,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外科清创或植皮。
3. 信息报告(1)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化疗药物外渗事件。
(2)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患者情况、处理措施等。
4. 调查分析(1)对化疗药物外渗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2)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信息报告、调查分析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部门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部门规定为准。
一、背景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化疗药物渗漏至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的损伤。
化疗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化疗外渗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化疗药物外渗带来的伤害。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
3. 规范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确保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理突发事件。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避开关节、神经、血管密集区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严密观察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过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化疗药物,并报告上级医生。
(2)评估外渗范围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局部封闭:采用普鲁卡因或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注射,以减轻药物外渗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4)局部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敷贴,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5)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
(6)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破溃、感染等,及时处理。
(7)记录处理过程,包括时间、用药、症状等。
3. 后续处理(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止痛等治疗。
(2)必要时,进行外科清创、植皮等手术。
(3)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四、应急预案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
五、总结化疗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是治疗各种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渗的情况。
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坏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1.1 化疗药物的合理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化疗药物,并了解其可能的毒副作用。
避免使用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
1.2 化疗药物的正确输注采用适当的输注技术,如中心静脉导管输注、PICC等。
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症状,立即停止输注。
1.3 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可预防性地使用一些药物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2.1 立即停止输注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
将针头拔出,并避免回抽。
2.2 局部冷敷用冰袋冷敷局部皮肤,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
持续冷敷至少48小时。
2.3 局部封闭对于严重外渗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
用生理盐水加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和预防组织损伤。
封闭后,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2.4 使用外用药物对于已出现炎症或水肿的患者,可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来减轻症状,如喜辽妥、硫酸镁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药物接触正常皮肤。
2.5 严重病例的处理对于严重的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和植皮治疗。
此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
三、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3.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的危害性,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警惕性。
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应仔细检查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部位。
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2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并执行规范的化疗输注操作流程,包括正确的穿刺方法、合适的输注速度、定期巡视等。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输注。
一、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用药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轻患者痛苦,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静脉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外渗事件。
三、组织机构成立静脉用药外渗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组长:护士长副组长:主管护士组员:全体护理人员四、应急预案1. 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接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 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详细说明外渗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部位、患者情况等。
3.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1)局部湿热敷,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0.5%的654-2局部湿敷;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10ml-15ml局部环封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缺氧。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10-15ml透明质酸酶2000u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维生素C或利多卡因10ml-15ml地塞米松5mg-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外渗:局部冷敷,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
4. 对于化疗药物外渗,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5. 对于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后,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
6. 持续性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7. 安慰病人,做好心理疏导。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静脉用药外渗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药物外渗、报告、处理、观察、记录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六、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静脉用药外渗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外渗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指导,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一、目的为提高医院对化疗药物外渗漏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化疗药物外渗漏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医疗护理部负责制定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和演练。
3. 临床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4. 护士长负责对本科室护士进行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处理培训,提高护士的应急处置能力。
5. 护士负责对化疗药物外渗漏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处理和记录。
四、应急预案1. 事件发生(1)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化疗药物输注时,如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立即报告护士长。
(2)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医生、护理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
2. 事件处理(1)护士立即关闭输液器活塞,拔出输液针头,保留针头,回抽外渗的化疗药物。
(2)护士将患者移至舒适体位,抬高受影响肢体,减少药物外渗。
(3)护士用无菌纱布覆盖外渗部位,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清洗。
(4)护士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患者局部封闭治疗,如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药物。
(5)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局部感染、坏死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3. 事件报告(1)护士将化疗药物外渗漏事件及时报告护士长。
(2)护士长将事件报告医疗护理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医院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4. 事件总结(1)事件发生后,医疗护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和教育。
五、培训与演练1. 医院定期对护士进行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处理培训,提高护士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医院定期组织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3. 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预案的完善。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化疗药物外渗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1. 简介化疗药物外渗指的是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发生漏出,造成化疗药物直接进入周围组织或皮下。
这种情况可能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刺激和损伤,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为了及时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情况,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以帮助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并有效地处理。
2. 应急预案步骤步骤一: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
通过阻止药物进一步渗漏,可以减少患者暴露于化疗药物的时间,从而降低对患者的损害。
步骤二:保护患者尽快将患者移到一个干燥、安全的地方,远离其他患者。
如果有任何症状出现,如疼痛、烧灼感或异物感,请立即向患者提供适当的止痛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步骤三:进行肌肉注射尽快向患者注射适当的解毒药物。
解毒药物的选择应根据药物外渗情况和患者的症状来确定。
在注射解毒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
步骤四:冷敷将冷敷物(冰袋或冷毛巾)轻轻地敷在药物外渗的部位,以减轻局部刺激和预防组织坏死。
冷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步骤五:观察和记录在进行应急处理之后,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或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应该立即向医生汇报。
同时,要准确记录药物外渗的情况,包括外渗时间、药物名称、外渗部位等详细信息。
步骤六:与药物厂家联系及时与药物厂家或供应商联系,向其报告药物外渗事件,并根据其建议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七:对医护人员及时培训应急预案只有在医护人员熟悉并能够正确执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化疗药物输注的正确操作和处理药物外渗的方法。
3. 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处理药物外渗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防护围裙。
- 慢推试验:在输注化疗药物之前,要进行慢推试验,以确保静脉通畅和无反应。
对有出现不适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
一、目的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药物外渗的能力,减少患者痛苦,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药物外渗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药物外渗事件。
2. 医护人员:负责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药物外渗事件,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救治。
3. 药剂科:负责提供药物外渗事件的应急物资,并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应急预案1. 发现药物外渗(1)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药物外渗现象时,立即停止输液。
(2)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并通知应急领导小组。
2. 评估药物外渗(1)评估药物外渗的部位、程度、范围和类型。
(2)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3. 处理药物外渗(1)根据药物外渗的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可进行局部湿热敷,促进药物吸收。
- 对刺激性药物外渗,可进行局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 对腐蚀性药物外渗,应立即进行局部冲洗,并给予抗过敏药物。
- 对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局部冷敷,并给予抗过敏、抗肿瘤药物。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4. 监测与记录(1)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疼痛程度等。
(2)详细记录药物外渗事件的发生时间、部位、原因、处理措施及患者病情变化。
5. 事后处理(1)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对相关人员开展药物外渗知识培训。
(3)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改进工作。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2. 定期开展药物外渗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医院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一旦发生外渗,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利益。
以下是一份针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包括预防、应急处置和后续措施。
一、预防措施1.建立完善的化疗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2.严格执行医疗器械、药品、药品储存等各项管理规定,确保药品正常运输和储存,防止外渗发生。
3.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对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二、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及时停止输注,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外渗信息。
2.立即通知相关的医务人员,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3.按照相关规定,向患者、家属及相关部门报告外渗事故。
4.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必要的处理,减轻外渗对患者的危害。
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毒措施和对症支持治疗。
6.及时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7.落实对患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三、后续措施1.督促医院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员。
2.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惩处和处理,保障患者的权益。
3.对参与应急处置的医务人员进行事故评估和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理水平。
4.根据事故经验,加强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建立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提示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7.加强与药品供应商的合作,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外渗是一项危险且复杂的事件,需要全面的应急预案来应对。
医院与医务人员必须重视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工作,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安全,有效地减少外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一、背景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疼痛、感染等不良后果。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现场处置、救治、信息上报等工作。
3. 护理部:负责应急培训、指导、监督等工作。
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准确无误。
(3)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重复穿刺。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外渗。
2. 发现药物外渗后的应急处理(1)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拔除输液针头。
(2)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并通知相关科室。
(3)评估外渗药物种类、部位、面积、程度。
(4)根据外渗药物种类和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局部湿热敷,观察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
b. 刺激性药物外渗:局部封闭治疗,如0.2%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等。
c. 强碱性药物外渗:局部湿热敷,给予维生素C或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d. 高渗性药物外渗:局部封闭治疗,如0.2%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等。
e.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局部封闭治疗,如0.5%的654-2、酚妥拉明等。
3. 观察与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关节活动等。
(2)记录外渗药物种类、部位、面积、程度、处理措施及观察结果。
4. 信息上报(1)及时向值班医生、护士长及相关部门报告药物外渗情况。
(2)按照医院规定进行信息上报。
四、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2. 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改进工作。
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
4.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本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背景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具有高度毒性,输注过程中如发生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炎症反应等严重后果。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1. 早期发现(1)医护人员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报告医生。
(2)患者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2. 处理措施(1)停止输注: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注,拔除穿刺针,并将患者局部抬高,减轻局部压力。
(2)局部冷敷:在局部外渗部位进行冷敷,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3)局部封闭:根据药物性质,使用相应药物进行局部封闭,减轻局部刺激。
(4)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减轻局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5)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治疗。
3. 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在关节、静脉瓣等部位穿刺,尽量选择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
(2)提高穿刺技术:确保穿刺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3)加强巡视: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外渗情况。
(4)加强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外渗的能力。
4. 患者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2)告知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三、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2. 演练内容:模拟患者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发生外渗的情况,进行现场处理。
3. 演练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处理外渗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四、总结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外渗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医护人员应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应急预案,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问题,降低局部组织损伤,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院所有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发现药物外渗(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
(2)观察患者症状,询问患者感受。
(3)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物种类及浓度等信息。
2. 报告和沟通(1)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情况,取得其配合。
(3)如需其他科室协助,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3. 处理措施(1)根据药物外渗的种类、性质、刺激强度,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2)给予局部湿热敷、冰敷、局部封闭等处理。
(3)对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强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等特殊药物外渗,按照专用处理流程进行。
(4)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4. 记录和归档(1)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经过、处理措施及效果。
(2)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查阅。
四、处理流程1.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
2. 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物种类及浓度等信息。
3. 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如需其他科室协助,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4. 根据药物外渗的种类、性质、刺激强度,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5. 给予局部湿热敷、冰敷、局部封闭等处理。
6. 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7. 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经过、处理措施及效果。
8. 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查阅。
五、注意事项1.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
2. 提高护士穿刺技术,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观察和护理能力。
4. 定期培训护士,提高其对药物外渗的处理能力。
5.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处理流程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患者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地处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局部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加强护士培训和患者教育,可以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化疗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外渗应急预案》
化疗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液过程中溢出至患者的皮肤外部,可能引起皮肤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化疗外渗情况,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
1. 接受培训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接受一定的化疗外渗处理培训,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剂量、输注方式,以及化疗外渗的处理流程和方法。
2. 确保设备完整
确保所有输液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输液泵、针头、输液管等设备都应检查清洁完好,并定期更换。
3. 快速处理
一旦发生化疗外渗,立即停止输液,将输液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降低药物在皮肤和软组织的浓度。
然后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和上级护士,进行相关处理。
4. 抢救措施
对于严重的化疗外渗,如造成皮肤灼伤、溶解、坏死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并转至皮肤科或急诊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5. 报告和记录
对每起化疗外渗事件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医院相关部门,以便进行事故分析和追踪,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化疗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事故,必须加强预防与处理,建立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损害的发生。
希望医院和医护人员都能够注重此方面工作,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第一篇: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1、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接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选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臂围。
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处理程序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加强心理疏导第二篇:静脉输液时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模版)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置流程及演练参考脚本场景:护士吕丹丹在巡视病房时发现12床李红正在输注化疗药物0.9%NS100ml+吉西他滨1600mg在化疗开始20分钟后,输液的左手出现约1cm的输液外渗,局部皮肤呈红色。
静脉输液时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置流程及演练参考脚本
场景:护士吕丹丹在巡视病房时发现12床李红正在输注化疗药物0.9%NS100ml+吉西他滨1600mg在化疗开始20分钟后,输液的左手出现约1cm的输液外渗,局部皮肤呈红色。
地点:肿瘤内科病房时间:2018-4-2911:10
角色扮演:护士吕丹丹刘日凤张纯覃柳霏江丽媛病人熊毅护士长赵秀珍林医生科主任叶建忠
总导演:曾华玲
旁白:
护士吕丹丹:李红,你的输液有些外渗,你先别动,我马上来处理。
(关闭输液调节器,并按铃呼叫护士张纯)
护士吕丹丹:张纯,请叫12床李红的管床医生到床边来,
护士张纯回到护士办打电话(1379)林医生,12床李红病人出现了药物外渗,请您马上赶过来。
林医生:李红,有哪里不舒服呢
病人:我左手痛。
林医生:那让我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问题呢(检查后左手出现约1cm的输液外渗,局部皮肤呈红色)有点小问题,是药物外渗了,没事的了。
林医生: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扇形封闭后冰敷。
病人(熊毅):医生,这怎么办啊,会不会烂掉啊那我的药没打到血管里去怎么办,药量不够会影响治疗吗
林医生:你别急,我们会处理的。
别担心,根据外渗的面积估计你的药量损失不足10%,不会影响治疗的。
返回办公室开医嘱,并电话?告知科主任
护士吕丹丹:好的,我马上执行医嘱。
李红,不必担心的,我们用药之后就会好的,放宽心。
护士吕丹丹:(回治疗室准备用物)
护士刘日凤马上校对并执行医嘱,与护士张纯双人核对医嘱,护士吕丹丹与护士张纯双人核对药液,护士吕丹丹抽吸药液,携带用物到病人床旁。
护士吕丹丹与护士张纯再次双人核对药液。
护士吕丹丹:李红,我现在先来给你抽回血,做个封闭,会有一点疼,坚持一下,我会尽量轻一点,你别紧张啊。
(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拔针,局部行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放射状封闭。
)
护士吕丹丹:(将病人的患肢用枕头垫高)李红,封闭已经做完了,这只胳膊垫高起来,恢复会快一些。
护士张纯:现在再给你做个冰敷,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因化疗药物刺激而引起的水肿。
你先休息,待会儿我再来看你。
病人(熊毅):好,谢谢你们。
护士张纯:清理用物,洗手。
(用后的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范分类处理)
护士吕丹丹:到电脑旁书写护理记录。
15分钟后护士吕丹丹:李红,你的外渗处好一些了,医生已经给你开了一支多磺酸粘多糖,冷敷6小时后到时我会交班护士帮你擦。
病人(熊毅):谢谢你,我的手会烂掉吗?
护士吕丹丹:李红,你别太紧张,我们对你药物渗漏的地方已经做了积极的处理,我们会密切观察并及时针对你渗漏处的恢复情况进行治疗、护理的,别担心!
病人(熊毅):好的,谢谢!
护士吕丹丹:不客气,你先休息,待会儿我再来看你。
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情况。
护士吕丹丹:将事情经过汇报护士长全过程,书写护理记录,并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填写并上报护理部。
最后,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采取相关措施,去除危险因素,防止再次发生。
护士长提问:各位护士,针对病人此次出现的药物外渗,在工作中要注意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护士覃柳霏:
护士江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