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与临床路径(氟哌啶醇注射液)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9
氟哌啶醇注射液说明书氟哌啶醇注射液说明书通用名称:氟哌啶醇注射液英文名称:Haloperidol Injection商品名称:氟哌啶醇注射液处方药是否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本品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并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有关,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的作用较强,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较弱.注射10~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经肝代谢,活性代谢物为还原氟哌啶醇。
大约15%由胆汁排出,其余由肾排出.用于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肌内注射本品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
也可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神障碍.肌内注射:常用于兴奋躁动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成人剂量一次5~10mg,一日2~3次,安静后改为口服。
静脉滴注:10~30m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严重中枢神经抑制状态者、骨髓抑制、青光眼、重征肌无力及对本品过敏者.1、本品与乙醇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中枢抑制作用增强。
2、本品与ben 丙胺合用,可降低后者的作用。
3、本品与巴比妥或其它抗惊厥药合用时:可改变癫痫的发作形式;不能使抗惊厥药增效。
4、本品与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时,可产生严重低血压。
5、本品与抗胆碱药物合用时,有可能使眼压增高。
6、本品与肾上腺素合用,由于阻断了α受体,使β受体的活动占优势,可导致血压下降。
7、本品与锂盐合用时,需注意观察神经毒性与脑损伤。
8、本品与甲基多巴合用,可产生意识障碍、思维迟缓、定向障碍。
9、本品与卡马西平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效应减弱.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期间应停止哺乳.慎用.慎用,酌情减少用量.1ml:5mg国药准字H20054742 (责任编辑:王清惠)。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首要的选择。
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并在必要时结合改良电抽搐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使用时机应该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的建议进行。
八、标准住院日和路径标准:标准住院日为21-42天。
进入路径标准需要符合九、入院前的检查和评估项目:在入院前的1-3天,需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以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等。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胸透等检查。
治疗前评估包括PANSS、TESS、心理评估、营养测评以及个性特征和智能等方面的评估。
以上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希望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___编著,___,2010年5月第1版),治疗精神分裂症应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合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
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经济承受能力,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出院标准为精神病性症状缓解、无攻击暴力等行为和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出现精神症状无缓解、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等情况需进行相关治疗,否则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家属要求出院也可导致自动终止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路径表包括了初步的病情评估、制定诊治方案、开检查单、完成病历书写、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等步骤。
其中,精神病护理和一级护理、饮食、住院诊查、抗精神病药物监测、行为观察与治疗等是长期医嘱中的重要内容。
临时医嘱则根据需要进行复查有关检查和对症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和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明确诊断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书写病程记录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注意,本文无法确定原始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意图,因此只能根据语言和格式进行修改。
氟哌啶醇(氟呢丁苯,氟呢醉,卤吡醇)【药理与适用症】: 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作用原理亦相同。
特点为:抗焦虎症、抗精神病作用强而久,对精神分裂症与其它精神病的躁狂症状都有效。
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作用弱。
降温作用不明显。
口服吸收快,2―3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持续约72小时,然后缓慢下降。
肝脏分布较多。
约15%由胆汁排出,其余由肾排出。
主要用于:(1)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
对吩噻嗪类治疗无效者,氟哌啶醇可能有效。
(2)焦虑性神经官能症。
(3)呕吐及顽固性呢逆。
(4)与哌替啶合用以增强其镇痛作用。
氟哌啶醇口服吸收可达70%,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口服后3~6小时,肌内注射10―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Tl/2为2l小时。
在肝内代谢。
作用可持续3天。
主要经肾排泄,其中仅1%为原形物。
胆汁也可排泄一定量。
【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老年人开始时宜用小量,然后缓慢加药,调整用量,以避免锥体外系反应及持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
(3)心脏病尤其是心绞痛,药物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抑制,癫痫,青光眼,肝肾肺功能不全,甲亢或中毒性甲状腺肿大者慎用。
(4)消化道症状,可见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5)罕见粒细胞减少,咽部疼痛和发热,眼部或皮肤发黄(即黄疽的先兆)。
【用法与用量】(1)口服用于精神病,1日4―60mg,开始时每次1―2mg,无效时可逐渐增加剂量。
用于呕吐和焦虑1日O.5―1.5mg。
(2)肌内注射1次5~10mg,1日2~3次。
(3)静注5mg,以25%葡萄糖液稀释后在l一2分钟内缓慢注入,每8小时1次,如无效可将剂量加倍。
如好转可改口服。
(4)控制急性兴奋症状肌注:一次5―10mg,一日3~4次,或20~3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内静滴,后改为口服。
(5)非精神病的行为或多发性抽动小儿用量,口服,开始一日O.05mg/kg,分2―3次服,5―7天后酌情增至每日0.075mg/kg。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氟哌啶醇所致心脏不良反应本品为氟哌啶醇加乳酸适量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1]。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对于扭转痉挛等不自主运动也有疗效[2]。
氟哌啶醇说明书中阐述主要不良反应为椎体外系反应,并未提及心脏不良反应,但近年来其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病例频有报道。
因此,本文就其所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进行概述。
1.窦性心动过缓梁剑辉[3]报道,3名患者因偏执型分裂症收治入院,查体:心电图正常,低血钾。
其中一名患者夜间游走、自语,劝睡无效,另两名患者否认有病,拒绝住院治疗,均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10mg,q d,肌注,10min后患者安静,30min后患者均出现心率、呼吸减慢,血压下降,血钾浓度降低,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动过缓。
给予心电监护、补钾治疗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
迟爱秋等[4]报道,3名患者均为男性,入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心率正常,给予氟哌啶醇治疗,1~2个月后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停药心率恢复正常。
杨明华[5]报道,患者因行为紊乱、易激惹入院,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均正常,入院第3天患者突发冲动、殴打病友,遂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mg,约20min后患者自述头晕,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肌注阿托品注射液0.3mg,10min后患者心率恢复正常。
2.房室传导阻滞吴志峰等[6]报道,患者,男,住院期间出现精神烦躁、谵语,肌注氟哌啶醇10mg,bid,第5天心电监护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停药,第2天房室传导恢复正常。
3.心肌酶异常升高邓文等[7]报道,患者因住院期间行为古怪,骚扰病友,给予肌注氟哌啶醇10mg 1次,其他药物无变化,2日后患者动作迟缓,查体发现心肌酶急速升高,心电图显示异常,考虑为氟哌啶醇所致,停用氟哌啶醇后患者心肌酶逐步下降直至恢复正常。
韩玉芳[8]报道,患者住院拟行颅骨修补术,心电图无异常、心、脾、肺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患者因害怕手术,入院后精神恍惚、行为紊乱,言语夸大,给予小剂量氟哌啶醇3mg,肌肉注射,其兴奋状态得到明显好转。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 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2)、分裂情感性障碍(F25)的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2.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四)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评估项目:(1)风险评估①评估项目:攻击风险测评、自杀风险测评、擅自离院风险、假服药风险、跌倒/坠床风险、噎食窒息风险、压疮风险、躯体健康风险等风险评估。
②评估时限:A、入院后、每天至少1次进行攻击风险测评、自杀风险测评、擅自离院风险、假服药风险、跌倒/坠床风险、噎食窒息风险、压疮风险、躯体健康风险评估,持续3天。
3天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评估。
B、如任何时候评估出现高风险项目,每天至少评估1次,直至连续3天评定为一般风险或低风险为止。
C、出院前复评1次。
(2)精神行为症状评估①评估项目: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或其他主要症状量表)等。
②评估时限:A、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护理级别进行精神行为症状评估:患者护理级别为一级护理或者二级护理时,并且进行药物调整期间,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每日进行评定1次,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或其他主要症状量表)各每周进行评估1次;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每日评估2次。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一、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偏执性精神病(ICD-10:F22)。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2.病程至少1个月;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4.无明确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伤人、外跑、自伤、自杀、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49-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偏执性精神病(ICD-10:F2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地形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头颅CT、头颅MRI、眼动监测、脑功能分析、MMPI、甲状腺功能(T3、T4等)、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梅毒、艾滋病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1. 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备选的抗精神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合于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2)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只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合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
氟哌啶醇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氟哌啶醇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首先介绍了氟哌啶醇的药理作用及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其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接着详细列举了常见的不良反应观察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建议。
结论部分探讨了氟哌啶醇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意义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进一步提升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氟哌啶醇、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反应、观察、护理、药理作用、治疗、应用、护理措施、意义、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氟哌啶醇是一种神经递质D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效应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在精神病治疗中,氟哌啶醇可以有效减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消极症状和情感障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氟哌啶醇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指导,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氟哌啶醇的药理作用、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特点和风险。
针对氟哌啶醇常见的不良反应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建议,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为科学和可操作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氟哌啶醇的药理作用氟哌啶醇是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上的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阻断多巴胺D2受体、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以及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
通过这些作用,氟哌啶醇能够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妄想、幻觉、情感混乱和意识障碍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精神病的发作。
氟哌啶醇还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精神分裂症一、入径标准:1、适合对象(1)第一诊断为ICD-10 F20精神分裂症;(2)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外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2、诊断依据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20)的诊断标准。
二、医嘱方案:1、一般医嘱:1)精神科护理常规;2)I/II级护理(精神病);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4)精神科监护;5)行为观察和治疗;6)防伤人毁物/防自杀自伤/防逃匿、走失/防噎食;7)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低温流质饮食;8)出院医嘱;9)精神科量表:精神科A类量表/精神科B类量表/精神科C类量表。
2、检查医嘱:①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粪常规检查;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血糖);③内分泌检査(甲状腺功能);④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⑤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DR、头颅CT检查。
附:复查内容及时间: 每月复查一次,项目: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检查。
3、药物治疗医嘱:1)利培酮片;2)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3)奥氮平片;4)氯氮平片;5)喹硫平片;6)舒必利片;7)丙戊酸钠片;8)盐酸氟哌啶醇注射液;9)盐酸地西泮注射液;10)盐酸本海索片;11)盐酸普萘洛尔片;12)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13)盐酸舍曲林片;14)盐酸帕罗西汀片;15)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16)右佐匹克隆片;17)阿普唑仑片;18)氯硝西泮片。
4、专科特殊治疗医嘱:1)心理治疗;2)暗示治疗;3)松弛治疗;4)工娱治疗;5)工娱治疗;6)行为矫正治疗;7)物理治疗:慢性小脑电刺激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植物神经功能检查治疗;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三、非医嘱方案:第1天:1)署知情同意书及各项协议书2)病史采集,体格,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3)临床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评估:认知功能检查,人格特征及行为模式的评估,风险评估4)了解患者及家属关注问题、进行住院指导5)初步诊断,提出初步治疗计划6)完成首次心理治疗7)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人院8小时内)第2天:1)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形了解病史及病情,确定诊断,制定综合治疗方案2)风险评估3)完成人院记录(人院24小时内)4)完成人院记录(人院24小时内)第3天:1)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病史及病情,核实诊断,完善修订治疗方明确诊断2)风险评估3)完成病程记录第4-6天:1)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风险评估3)完成病程记录4)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第7-13天:1)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复查异常指标,必要时请会诊,并记录5)完成病程记录6)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第14-20天、第21-27天: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心理治疗5)完成病程记录第28-34: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完成病程记录5)复查化验检查第35-41天、第42-48天、第49-55天: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完成病程记录第56天:1)出院病情风险评估、生活功能评估2)出院后治疗方案3)心理评估4)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四、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明显好转;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艾司唑仑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女性躁狂发作比较张欣;李冰;孙建华【摘要】目的:比较艾司唑仑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女性躁狂发作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
治疗组给予艾司唑仑注射液4~8 mg��d-1,im,先给予艾司唑仑4 mg,晚上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加量至早上2 mg,晚上4 mg,或4 mg,bi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5~10 mg��d-1,im,先予氟哌啶醇5 mg晚上治疗,据病情加量至5 mg,bid。
共临床观察7 d。
在治疗前及第7天末,用杨氏躁狂量表( YMR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共完成66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
治疗7 d末,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治疗第7天末时YMRS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 P<0.01)。
治疗组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艾司唑仑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对女性躁狂发作急性期疗效相当,安全性更高。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1302-1303)【关键词】艾司唑仑注射液;氟哌啶醇注射液;躁狂发作【作者】张欣;李冰;孙建华【作者单位】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心理科,保定 071000;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心理科,保定 071000;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心理科,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3;R749.4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急性期常有明显的兴奋、激惹、攻击等激越症状,对治疗方案不配合。
对于激越症状快速、有效的控制可使患者尽早配合治疗,降低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
对躁狂发作激越症状的治疗可应用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催眠药物[1]。
艾司唑仑注射液是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精神分裂症一、入径标准:1、适合对象(1)第一诊断为ICD-10 F20精神分裂症;⑵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外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2、诊断依据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20)的诊断标准。
二、医嘱方案:1、一般医嘱:1)精神科护理常规;2) I/II级护理(精神病);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4)精神科监护;5)行为观察和治疗;6)防伤人毁物/防自杀自伤/防逃匿、走失/防噎食;7)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低温流质饮食;8)出院医嘱;9)精神科量表:精神科A类量表/精神科B类量表/精神科C类量表。
2、检查医嘱:①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粪常规检查;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血糖);③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④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⑤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DR、头颅CT检查。
附:复查内容及时间:每月复查一次,项目: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检查。
3、药物治疗医嘱:1)利培酮片;2)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3)奥氮平片;4)氯氮平片;5)喹硫平片;6)舒必利片;7)丙戊酸钠片;8)盐酸氟哌啶醇注射液;9)盐酸地西泮注射液;10)盐酸本海索片;11)盐酸普萘洛尔片;12)氢澳酸东莨菪碱注射液;13)盐酸舍曲林片;14)盐酸帕罗西汀片;15)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16)右佐匹克隆片;17)阿普唑仑片;18)氯硝西泮片。
4、专科特殊治疗医嘱:1)心理治疗;2)暗示治疗;3)松弛治疗;4)工娱治疗;5)工娱治疗;6)行为矫正治疗;7)物理治疗:慢性小脑电刺激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植物神经功能检查治疗;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三、非医嘱方案:第1天:1)署知情同意书及各项协议书2)病史采集,体格,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3)临床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评估:认知功能检查,人格特征及行为模式的评估,风险评估4)了解患者及家属关注问题、进行住院指导5)初步诊断,提出初步治疗计划6)完成首次心理治疗7)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人院8小时内)第2天:1)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形了解病史及病情,确定诊断,制定综合治疗方案2)风险评估3)完成人院记录(人院24小时内)4)完成人院记录(人院24小时内)第3天:1)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病史及病情,核实诊断,完善修订治疗方明确诊断2)风险评估3)完成病程记录第4-6天:1)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风险评估3)完成病程记录4)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第7-13天:1)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复查异常指标,必要时请会诊,并记录5)完成病程记录6)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第14-20天、第21-27天: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心理治疗5)完成病程记录第28-34: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完成病程记录5)复查化验检查第35-41天、第42-48天、第49-55天: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完成病程记录第56天:1)出院病情风险评估、生活功能评估2)出院后治疗方案3)心理评估4)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四、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明显好转;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通用名氟哌啶醇注射液曾用名英文名HALOPERIDOL INJECTION拼音名FUPAIDINGCHUN ZHUSHEYE药品类别抗精神病药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药理毒理本品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并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有关,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的作用较强,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较弱。
药代动力学注射10~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经肝代谢,活性代谢物为还原氟哌啶醇。
大约15%由胆汁排出,其余由肾排出。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肌内注射本品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
也可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神障碍。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常用于兴奋躁动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成人剂量一次5~10mg,一日2~3次,安静后改为口服。
静脉滴注:10~30m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1、锥体外系反应较重且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更易发生,出现明显的扭转痉挛,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及类帕金森病。
2、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
3、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乏力、便秘、出汗等。
4、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5、少数病人可能引起抑郁反应。
6、偶见过敏性皮疹、粒细胞减少及恶性综合征。
7、可引起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
禁忌症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严重中枢神经抑制状态者、骨髓抑制、青光眼、重征肌无力及对本品过敏者。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时慎用:心脏病尤其是心绞痛、药物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抑制、癫痫、肝功能损害、青光眼、甲亢或毒性甲状腺肿、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尿潴留。
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白细胞计数。
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注射液颜色变深或沉淀时禁止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慎用。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一、适用于: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
(2)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四)心理治疗(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四、标准住院时间:21-42天v.进入路线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1.符合ccmd-3:20和ICD-10:F2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1情绪障碍、智力迟钝、全身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3.窄角型青光眼;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5.符合ccmd-3:20和icd-10:f20酒精和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尼古丁依赖除外);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治疗,且不影响第一次诊断的临床路径过程的实施时,他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精神检查(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附件彩色多普勒超声(女性);3.必要时在外部医院进行胸部X光(胸片)和脑部成像检查(CT、MRI);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检查心肌酶、分析等。